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22部分

执掌武唐-第322部分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有一日,前来领取粮食的庶民们忍受不住了,几个胆大仗义之人进入县衙与县令进行理论,不知为何却遭到县令的杖责,甚至还有一名请命的庶民被打得奄奄一息,当场就断了气。

    如此一来,庶民们原本就非常不满的心绪立即如同火药一般被瞬间点燃了。

    在有心人暗中的策划之下,百姓群情激奋的冲进了县衙想要找县令赵长和理论,做贼心虚的赵长和见势不对,立即从后堂悄悄逃跑,又下令武侯、不良人抓捕进入县衙闹事的百姓,又打又骂立即就引起了滔天大乱。

    愤怒不已的百姓们在县衙内打砸烧抢,其后又如蝗虫过境般席卷了县衙粮仓,将里面储存的粮食抢的是一粒不剩。

    本就做贼心虚的赵长和抓住机会,禀告泾州刺史府言及此乃饥饿庶民乱法抢粮所致,刺史府在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急忙派出军卒捉拿四处捣乱的百姓,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尸体竟是铺满了整条街道,数千军卒费了整整一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才将暴乱暂时镇压了下来。

    荆州刺史心知此事绝对瞒不了朝廷,害怕之下立即将情况向监国太子李贤禀告,并请求太府调运粮食。

    太子特使韦洵带领百余护卫进入临泾县的时候,暴乱已经过了足足四天时间。

    韦洵今年二十有五,生得膀大腰圆黝黑肥壮,心许是首次担任太子特使奉命办差的缘故,高坐马背上的他虎虎生风,满脸傲然,充满了皇亲国戚的矜持高贵。

    毕竟他可是太子妃韦莲儿的亲兄长,待到他日韦莲儿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身为皇后兄长的他,肯定会成为当吵国舅,到时候荣华富贵,高官显爵自然是手到擒来。

    来到泾州之后,韦洵还是比较满意。

    特别是泾州刺史亲自迎接,并殷情的邀约他前去刺史府入住,更是让韦洵生出了几分飘飘然的感觉,大感自己终于算得一个大人物。

    目前暴乱已经被泾州刺史府及时平息,部分首犯也已经关在了牢里,如此一来,韦洵到有些无事可做的感觉。

    县令赵长和有心摆脱自己的罪责,在韦洵面前丝毫不提克扣庶民口粮之事,并安排几个庶民串供作出伪证,直接将叛乱因由定性为庶民暴乱反抗朝廷。

    韦洵这次前来本就是想要干出一番功绩,也没有详加调查就相信了赵长和之言,当即下令将暴乱的十来名首犯明正典刑,弃市长街。

    断头刀整齐划一的砍下,十来个头颅齐刷刷的滚落在地,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就溢满了街市,看来观刑的百姓们摄于朝廷之危敢怒不敢言,如同大山一般沉默无语,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此时此刻,临泾县城之外的山岭上正躲藏着一群逃难于此的百姓。

    他们全为那日临泾县暴动的参与者,足足有数百人之多,在朝廷派出官军血腥镇压的时候,惊恐交集的他们纷纷跑到这片山林内躲避,已有数日之久。

    山岭内外冰天雪地,寒冷刺骨,加之百姓们又缺衣少食,每日都有人饿死冻死,整个简陋不堪的难民大营弥漫着绝望而又悲伤的心绪。

    午后大雪收刹,软绵无力的太阳当头而照,撒下了一片难得的温暖,正待难民营的百姓乘着大好的天气准备找些树皮果腹度日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从临泾县传来:带领他们暴乱的几名首领被处于斩头之刑,尸体全都弃市。

    消息传出,大营顿时一片哭泣之声,在以家族聚集生存的唐朝,那十来名首犯几乎牵连到了在场所有百姓家庭,自然是闻者伤心,听着流泪。

    特别是在官府如此霹雳雷火的镇压之下,躲在山岭里的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出路,在缺衣少食的环境当中,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通通饿死在子午岭中。

    难民大营居中处有几座军帐,住的是一个数十人的匈奴家族。

    两汉时期,匈奴人坐拥漠南漠北,曾给大汉王朝带来过巨大的麻烦,待到两汉之后五胡乱华,许多匈奴人借此机会离开草原前来关中一带定居,与各族混血杂居,看上去早已与汉人一般无二。

    不过他们的血液中,似乎仍旧隐藏着先辈彪悍嗜杀的秉性,这次临泾县发生的暴乱,正是这个匈奴家族领头。

    此时此刻,军帐内正哭声四起,哀嚎不止。

    在今日被朝廷斩杀的叛乱首犯中,这个家族足足占据了七人,可谓非常惨烈,失去夫君的妇孺、失去儿子的老妪、失去阿爷的孩童们哭闹不休,满是悲恸之心。

    嚎哭不已的人群中,白铁余双目怒睁,牙关紧紧咬在一起咯咯作响,干涸的嘴唇已是快要滴出血来。

    白铁余今年三十出头,胡须蓬张肌肉虬结,身高八尺又黑又壮,身得如同一尊铁塔一般,乃是这个家族的长子,

    今日他的阿爷以及两名兄弟均是死在了朝廷的屠刀之下,强烈的悲恸如同附骨之蛆般久久蚕食着他的心脏,一股愤怒不甘的火焰猛烈燃烧,久久不散。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27章 黑齿常之

    终于,白铁余长长一声鼻息冷静了下来,心内也是打定了主意,对着身旁的堂弟恨恨道:“白矜羽,大唐朝廷这般不分青红皂白杀我父兄,如此血汗深仇岂能不报?我想率领大家杀向临泾县,无论如何也要手刃赵长和那个狗官!”

    比起白铁余,年轻许多的白衿羽却是要沉稳不少,他思忖片时,开口言道:“大兄,叔伯以及兄长们自然不能枉死,报仇雪恨乃是常理,不过此事须得从长计议,万万不能鲁莽行事。”

    白铁余心知白衿羽小有智谋,沉声询问道:“堂弟有什么好的办法?”

    白衿羽沉默许久许久,神情渐渐有了几分狂热,说话的口气也不禁轻颤了起来:“汉人有句话说的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既然横竖都是死,那我们就要干一票大的,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闻言,白铁余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想了想坚定点头道:“那是自然,一切单凭堂弟之意。”

    “那好!”

    白衿羽重重颔首,思谋斟酌了一番,目光不经意的看到远方山巅矗立在风雪中的一座寺庙,瞬间就计上心来,凑到白铁余耳边轻轻低语。

    白铁余听得双目一亮,点头表示认可,片刻之后略加准备,带着白衿羽以及另外几人朝着帐外去了。

    ※※※

    长安城内,一则惊人的喜讯从太子东宫传出,恍若飓风一般飞快刮过,不多久就弥漫了全城。

    这则喜讯是陇右道鄯州都督府送来的,信里的内容非常简单:左武卫将军、鄯州都督府长史、河源军军略大使黑齿常之得知关中粮荒,特押送军粮一百万石运往长安,大概二十天左右第一批军粮便能抵达。

    消息传出,全城欢呼振奋,饿得已经浑身无力的百姓们全都情不自禁的涌上了长街,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庆贺着这个激动人心的喜讯。

    的确,那可是足足一百石粮食,倘若全部运到关中,一定可以缓解关中粮食紧缺的局面。

    虽然这一百石粮食并不能保障关中庶民安然无恙的度过这个冬天,但朝廷目前最缺的是时间,待到缓过气来,从江南运来的粮食便可以经由大运河直上洛阳,然后装车运来关中之地,到时候关中粮荒自然解除,因此鄯州都督府送来的这批粮食实在太宝贵了。

    黑齿常之真乃关中百姓的大恩人也!

    待看到鄯州都督府送来的军报之后,陆瑾这段时间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儿也终于落回了胸腔。

    霎那间,他如释重负,长长的吁了一口粗气,面上也不自禁的露出了几分笑容,对着身旁的刘仁轨感概言道:“刘相,此真乃及时雨啊!黑齿常之这批粮食真是太及时了,而且也让人万万没有料到,向来贫瘠荒芜的鄯州,为何竟储存了这么多的粮秣,莫非是准确与吐蕃大战所用?”

    “非是朝廷储备之粮。”刘仁轨捋须一笑,继而收敛笑容正容解释道,“这批粮食,全是鄯州都督府这些年屯田所得,好不容易才贮存了一百万石,今番恰遇关中粮荒运送而来,自然是成为了我们的及时雨。”

    “屯田?这些粮食全是屯田所得的?”陆瑾顿时忍不住惊讶了。

    刘仁轨颔首笑道:“不错,自从黑齿常之担任河源军副使开始,就在鄯州大力发展屯田事务,让士卒们训练之余劳作生产以充军粮,但是令人万般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这么能事干练,储存了如此多的粮食,实乃惊人之极!”

    “既然如此,那为何当日粮荒天皇天后以及众大臣却无一知晓鄯州有这么粮食呢?”陆瑾忍不住说出了心头的疑问。

    其实说起来,刘仁轨也是今天才知道鄯州真正的存粮之数,他曾担任陇州刺史多年,常在边关也算了解军镇边军的屯田之道,此事面对陆瑾的询问,不禁会心一笑出言道:“此乃屯田之粮,历来是由军镇自由支配,并未纳入朝廷总体存粮的统计当中,故而你们太府寺也没有这批军屯粮食的记载,老夫猜想黑齿常之心许是担心如果如实禀告鄯州军粮数,只怕朝廷会打这批粮食的注意,故而并没有禀告,也没有说实话,因此所有人,包括天皇天后和诸位宰相都不知晓。”

    陆瑾恍然明白了过来,细细品咂一番刘仁轨之言,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对朝廷隐瞒军镇屯田粮食收获之数当然是不对的,但到了危急时刻黑齿常之能够毫不计较回报的将军镇存粮送来,也算大功一件,倒也不方便指责什么。

    心念及此,陆瑾不禁对黑齿常之起了几分兴趣,问道:“对了刘相,我曾听人说,这黑齿常之并非中原人士?”

    “对。”刘仁轨轻轻颔首,笑道:“黑齿常之乃是百济人,说起来他能够来到大唐,还是因为老夫的因由。”

    “哦?愿闻其详!”听到黑齿常之居然和刘仁轨还有牵连的时候,陆瑾心内好奇不禁更盛了。

    刘仁轨笑了笑,老脸上透出丝丝缅怀之色,言道:“显庆五年,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率军十万攻打百济国,其时黑齿常之在百济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多次不敌苏定方的攻击从而投降,不久,黑齿常之因不满新罗军的暴虐而起兵反抗,他以任存山(位于今韩国全州)兵多地崄的地形为根据地,抵档住苏定方派出去的征讨军,之后他又趁苏定方回国献俘并准备高句丽战事之时,率军转入反攻,一举攻占原百济的二十余城。”

    听到这里,陆瑾暗暗吃惊,要知道苏定方几乎可以说是裴行俭的兵法之师,陆瑾虽然从未见过苏定方,但是从裴行俭用兵之强以及听来的苏定方诸多功绩,便知道此人乃是继卫国公李靖之后的又一位名将。

    而黑齿常之居然能够抵挡住苏定方派出的征讨军,可见其人也有几分真才实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28章 光王乱世(上)

    刘仁轨继续说道:“龙朔三年,我军彻底平定百济复国妄想,那时候老夫也在百济参战,圣人专门派遣使者招降黑齿常之,黑齿常之于是率领部众到老夫这里投降。老夫于是派遣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率领他们的部众前往攻取任存城,还支援他们粮食和武器。那时候孙仁师对我说黑齿常之这类人人面兽心,不可以相信!老夫却觉得黑齿常之忠勇有谋略,注重信义,可以为之信赖,后来,黑齿常之果然不负老夫厚望攻取任存城,而他也凭借此功升迁至左领军郎将。”

    闻言,陆瑾失笑道:“如此说来,刘相真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啊!”

    刘仁轨哈哈大笑了起来,笑罢接着讲述道:“其后黑齿常之在大唐倒是默默无名十来年,直到调露元年圣人派李敬玄远征西域,黑齿常之跟随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率军反击吐蕃。不久,李敬玄大意轻敌被吐蕃军打败,刘审礼被吐蕃俘虏,当得知刘审礼战败遭俘后,李敬玄非常恐惧害怕,于是带领残兵败将狼狈后撤,驻扎在承风岭,利用泥沟自我防卫,吐蕃屯兵高岗,居高临下向我军攻击。黑齿常之在夜间率领死士五百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他们的将领跋地设领兵逃走,李敬玄才得以收集残余士兵返回鄯州。此役黑齿常之实在功不可没,而圣人也褒奖黑齿常之的功劳,升任他为左武卫将军,赐给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并充任河源军副使。”

    “永隆元年(680年)七月,吐蕃噶尔·赞婆、素和贵等人率领三万士兵侵扰河源,驻扎在良非川还未来得及进攻,黑齿常之已是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乘夜袭击吐蕃军营,大败吐蕃军,斩杀两千人,俘获羊马数万头,赞婆等人单骑而逃。而黑齿常之因此功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并检校鄯州都督府长史。”

    听罢刘仁轨的一通讲解,陆瑾大是感叹,忍不住轻轻拍案赞叹道:“此人真乃人杰也!只可惜未能相识,不能不说称为憾事!”

    刘仁轨微笑言道:“黑齿常之身高七尺,相貌英伟,实乃豪爽男儿,他日所有机会,老夫相信陆驸马你一定能够得偿所愿的。”

    陆瑾微笑颔首,心内不禁回想起了前短时间裴行俭建议他前去鄯州之事,心内不禁生出了几许期待的感觉。

    ※※※

    彤云压顶,天气阴沉,刺骨的寒风拂过了茫茫子午岭,卷起雪花无数。

    还是那片简陋单薄的难民营地,从临泾县逃到此处的百姓们已是足足待了数天时间,缺衣少食的他们个个饿得前胸贴着后背,但比起饥饿,他们更害怕被朝廷发现,故而只能呆在山岭中不敢出来。

    这场雪不知下了多久,待到午后方才停了下来,许久未见的暖阳终是非常不情愿的钻出了厚厚的云层,向着大地撒下了一片微弱的阳光。

    午时刚过,作为领头的白家将所有的百姓们召集到了难民营前的空地上,白家之子白铁余大步赳赳踏雪而至,身子轻轻一跃登上一快青石朝着百姓们一望,满面激动的高声道:“诸位父老乡亲,今日某有一件喜事宣布,昨晚我梦到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