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61部分

执掌武唐-第461部分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陆瑾大窘,心知她是说笑而已,呐呐言道:“若论武功,娘子你可谓世间高人,若论才学,红颜进士之名早就如雷灌耳,岂是既不能文又不能武之人?我相信娘子你归顺朝廷之后,以太后的爱才之心,必定会对娘子你委以重任的。”

    望着陆瑾忽地飘上了几丝红晕的脸庞,苏令宾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声来,言道:“就知道你不敢,其实要我来说,你这公主驸马当得也是没什么意思,连纳妾都畏首畏尾,实在少了几分美妙滋味。”

    听她言及纳妾,陆瑾又不禁想到了陆小雅之事。

    那日金靖钧来信言及太平公主平安无事,并含糊其辞的说了已经找到陆小雅的事情。

    陆瑾在欣慰的同时,心内却有一丝止不住的沉重。

    招降虞国平定叛乱之后,他肯定要返回吴县,到时候两人自然而然也要见面。

    但他却不知道如何面对陆小雅,那个深爱着自己,却始终有缘无份的女子。

    不过即便如此,他与陆小雅之间的事情也须得找个妥当的办法,不能在这么没结果的耗下去了。

    心念及此,陆瑾轻轻一叹,生出了茫然无措之感。

    ※※※

    十五天之后,朝廷诏令顺利抵达了会稽。

    没有多少意外,武后同意了苏令宾所提出的四条归降条件,并让陆瑾全权负责处理归降之后的诸多事物。

    在与苏令宾简单商议之后,陆瑾首先下令解除了虞国所有军队的武装,也没追究任何人的罪责,将军队全部解散还乡。

    对于虞国的官员,陆瑾秉持着任用一部分,遣送一部分的原则,以年龄为分界线,让五十岁以上的官吏致仕归乡,而二十岁至五十岁的青壮年官员,则赐予官身,等候朝廷的任用。

    陆瑾明白大战之后首在安抚人心的道理,将朝廷免除赋税的诏书悬挂睦州、越州所有城池城门,并着力安抚百姓。

    好在他平定白铁余叛乱时,曾担任过荆州安抚大使,对于这一切也并不陌生,在苏令宾等人的相助下,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虞国归顺朝廷之后,朝廷解决了东南大患,便集中权力对付徐敬业之乱。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41章 平定叛乱

    十一月上旬,扬州道行军大总管、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二十余万讨伐大军对徐敬业乱党发动了总攻。

    十天之后,扬州城被讨伐军攻破,徐敬业率领一干残兵退守蒜山,并着令润州刺史李宗臣率军前来支援。

    大概真的是天要绝人之路,向李宗臣传达军令的人不甚将联系信物丢失,只得拿着孤零零的一封信件跑到了润州。

    而润州刺史李宗臣未见信物,误以为此乃官军的调虎离山之计,故而坚守润州不出。

    徐敬业眼见强敌压境,求援无路,只得带着亲卫偷偷逃跑,乘舟进入大江,想要逃去南洋求得一条活路。

    只可惜暂代荆州水师统帅一职的李多祚早就令战船锁死了大江出海口,别说是徐敬业了,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徐敬业无奈,只得乘船返回,就在途中却遭遇兵卒哗然生变。

    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乘他酒醉熟睡之际,带兵闯入轻松杀了徐敬业以及他的一家老小,用二十五颗人头换来了自己的活路。

    十一月末,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的徐敬业叛乱被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平定。

    贼寇唐之奇、魏思温、韦超、薛仲璋四人被抓捕之后就地处死,只有大才子骆宾王下落不明,不知所踪,似乎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武后随后下令,尽杀徐敬业宗族,就连开国功臣李勣也被开馆鞭尸,成为了徐敬业罪行的替罪羔羊。

    徐敬业宗族当中,只有那个不肯投降徐敬业的润州刺史李思文得以幸免,因当日徐敬业讥笑李思文不如姓武,故而武后便赐李思文之名为武思文,授予他司仆少卿一职。

    与此同时,武后的诏书也到了会稽。

    武后让陆瑾继续担任江南道安抚大使一职,稳定江南道人心,并诏令苏令宾入神都觐见。

    闻诏,苏令宾暗自叹息了一声,只得告别了陆瑾,在唐忠宝与童宝山两人的陪同下,启程北上。

    ※※※

    整整两个月,陆瑾均是呆在越州处理虞国归降之后的安抚工作。

    重新遴选称职的各级官吏、颁布朝廷相应的赦免诏书、做好破败城墙的修护、销毁虞国曾在深山中留下的那些建筑、稳定越州、睦州、杭州三地人心……

    一件件事情认真做来,几乎每天都没有什么空闲。

    好在身边有个精明干练的陈子昂,倒是为陆瑾节约了不少时间,后来他几经考虑,又将他昔日的老部下,曾陪着他安抚过泾州的宋璟调派而来,成为新建刺史府的录事参军。

    这录事参军乃从七品下的官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乃是不折不扣的监察之官。

    陆瑾将宋璟放在这个位置上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希望他能够以此职留任越州,监督新组建的刺史府以及各地县衙,维系越州稳定。

    对此,宋璟自然是感激零涕。

    他本不过是区区长安东市市丞,受陆瑾提携忽地成为了越州录事参军,自然而然是官升一级,若非现在越州刚刚平定甚缺能事官员,说不定这样的好事根本就轮不到他宋璟了。

    于是乎,担任越州录事参军之后,宋璟更是尽心任事,与刺史府一干官员也是关系甚佳,越州局势慢慢回到了正轨之上。

    在处理越州事务的同时,陆瑾心内还对北上神都的苏令宾担心不已,深怕太后会对这个昔日的叛乱首领施以惩罚。

    毕竟当年裴行俭承诺不杀投降的阿史那伏念,但朝廷后来却又出尔反尔处死阿史那伏念,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深刻。

    但当消息从神都传来,陆瑾倒是惊讶得愣怔住了。

    太后武媚根本就没有追究苏令宾昔日之错,甚至她还对苏令宾甚为喜爱。

    因为苏令宾可是她昔日御口金封的进士,对于苏令宾绝世才华,武后早就喜爱之际,当殿便擢升苏令宾为翰林院学士承旨、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宰相。

    女子为官,且成为宰相,自然在群臣当中引起了极大的波澜以及非议,不少固守礼法的老臣子更是连连上书,声言武后拔擢苏令宾为相,乃是坏了规矩。

    但在平定徐敬业之乱,扫平了以裴炎为首的宰相势力之后,武后权威可谓是如日中天,也根本不害怕区区几个老臣子的反对,依旧固执己见,不为所动,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于是在一片不可置信的目光当中,苏令宾成为了继北齐女丞相陆令萱之后的又一位女相,成为了大唐开国以来首位女丞相。

    但武后似乎嫌女子为相的震撼不够,没几天又拜起居舍人沈君谅为相,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起居舍人不过是从六品下的官职,沈君谅也没多大的政绩贡献,武后之所以让他成为丞相,理由很简单:此人的确身负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完完全全效忠于武后。

    待得到了这些情报,陆瑾倍感交集,又觉无奈又感可笑。

    光从苏令宾与沈君谅两人拜相的事情看来,武后已经完完全全掌握了朝局权力,昔日摄政太后与顾命宰相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权力格局已是不在,现在的朝堂可以说是顺武后者昌,逆武后者亡。

    现在朝堂上唯一还能够让武后生出几分忌惮之心的唯有刘仁轨。

    只可惜这位硕果仅存的老臣被任命为长安留守,一直远离朝堂,加之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几乎已经不太管事,也不能对其制衡武后抱太大的希望,一切还只能靠自己,挽救这岌岌可危的李唐江山。

    心念及此,陆瑾烦恼忧愁不禁更深了。

    与朝廷消息同来的,还有太平公主府中的一些情况。

    太平公主府家令乔知之上报陆瑾:府中仆役冯小宝不告而别,就此离去,请示该如何处理?

    其实府中区区一个仆役离去,是完全不必惊动陆瑾的,只是乔知之考虑到那冯小宝毕竟乃是由陆瑾领入公主府,于情于理都应该禀告陆瑾知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42章 寒冬腊月回吴县

    对此,陆瑾深感意外,慢慢想来倒也为之释然。

    这冯小宝本就是不受约束的卖药汉,大概是受不了太平公主府内仆役繁忙之苦,所以不告而别偷偷溜走了。

    常言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既然冯小宝一声不吭的离开,此事那就作罢。

    于是陆瑾传令乔知之,对冯小宝离开一事不必理睬便可。

    ※※※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

    待到寒风凌冽,大雪纷飞的十二月下旬,朝廷终于下旨免除了陆瑾的江南道安抚使一职,着令他将越州,睦州、杭州等地的公务交给当地刺史府负责。

    另外朝廷也免除了陆瑾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右骁卫将军一职,故而现在陆瑾只得一个天官侍郎的职位。

    这对于在平叛大战中取得数场决定性大胜,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来说,不升官反倒免官,当真是不可思议的。

    好在陆瑾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现在他已是归心似箭,待交割完所负责的一些公务,便带领着陈子昂以及一队护卫骑士,向着吴县而去。

    冬日的吴县城楼,在飘飞如鹅毛的大雪中别有一番宁静的美感,恰如一个披着白色披风的威武甲士,矗立在凛冽的风雪中一般。

    走马入城,滚滚马蹄碾过长街直向陆氏府门,看着愈来愈近的府邸,陆瑾一颗心儿顿时止不住激动了起来。

    见到一队彪悍的骑兵飞奔而至,陆府府门外的阍者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待马队骤停,陆瑾翻身下马大步走来时,阍者这才从惊讶中醒悟,立即喜不自禁的对着府内惊喜高声道:“噢呀,七郎君回来了,阿郎,七郎君回来了……”

    陆瑾微微一笑,将手中马缰交给了一脸惊喜的阍者,踏着积雪登上府门,刚一绕过照壁,便看见陆元礼、陆长青等人正脚步匆匆走出正堂。

    站定脚步,陆瑾微笑一礼开口道:“陆瑾见过大舅。”

    “哈哈,免礼免礼,七郎你终于归来,我们与太平公主殿下可是等了好久了。”陆元礼边说边将陆瑾扶起,细细端详,又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陆瑾拍了拍肩头的积雪,笑叹道:“越州事务繁忙,加之情况未稳,故而久久不能离开,倒是有劳大舅你们牵挂了。”

    说罢,他将目光转向陆长青,收敛笑容镇重其事的拱手言道:“多谢表兄替我将太平救出,否者叛军以太平要挟朝廷,倒是十分棘手,实乃感谢万分。”

    “你我兄弟,何须这么客气。”陆长青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笑叹道,“其实说起来,还是靠靖钧贤弟智谋出众,才能够将殿下平安救出,而且若非小雅在江边救得不甚落水的公主殿下,否者此事不会这么顺利。”

    太平公主早就已经写信对着陆瑾言明了逃跑路上的一应事情,对于陆小雅救得太平公主一事,陆瑾自然知晓,也让他产生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觉。

    不容多想,陆瑾又为陆元礼、陆长青父子介绍了随他通行而来的陈子昂。

    陈子昂生性洒脱,不拘小节,而且性格豪爽才华横溢,与陆长青倒是大对胃口,不消片刻,两人就说笑了起来。

    坐在正堂内简单含蓄半响,陆瑾虽然已是特别想见妻子的娇靥,但该有的规矩还是应该有,放下热气腾腾的茶盏对着陆元礼微笑言道:“大舅,回来之后我还没有去拜见外祖父,就此失陪。”

    陆元礼点点头,笑着吩咐道:“让长青与你同去吧,我就在这里陪子昂贤侄好好聊聊。”

    陆瑾颔首一笑,这才与陆长青两人急匆匆的去了。

    太平公主所居住的是西厢一间幽静的小院,正堂外面热烈的喧嚣声自然没有瞒过太平公主的耳朵,还未等她派人前去打听,伊萝已经急匆匆来报:陆瑾已是从越州返回陆府。

    待闻讯的那一霎那,太平公主只觉整个人被一阵春风拂过,浑身上下竟有暖烘烘的舒坦感觉,心情也是情不自禁的激动难耐。

    她现在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行动已是非常不便,早就盼望陆瑾回来久矣,没想到一直望眼欲穿直至年底,陆瑾才忙碌完越州一切公务,实乃令她有些望穿秋水的感觉。

    正待问话,却见伊萝忽地笑容一敛,俏脸上挂上了意想不到的神情:“不过驸马爷回来之后一直落坐在正堂内闲聊,现在又赶去了陆太公那里,竟没有前来与公主一见,着实有些奇怪。”

    太平公主想了想,倒也为之释然,笑道:“七郎这人遵循礼仪,回来之后自然是先去拜见祖父以及长辈,然后才会前来本宫这里,放心吧,他很快就到。”

    说完,太平公主目光转向了正在旁边骑着木马摇摇晃晃,咿呀咿呀不知道在讲个什么的陆俊彦,微微一笑俏脸上露出了无比溺爱之色。

    陆俊彦一岁有半,正是调皮捣乱的时候,这段时间离开父母在陆府居住,虽然有照料他的乳娘,但也没少捣蛋闯祸,甚至某一天还爬上了陆望之的膝盖,去扯陆望之白花花的胡须。

    待太平公主回来之后,陆俊彦倒是消停了不少,加之陆长青又亲自动手为他制作了一个木马摇椅,陆俊彦每天倒也有很多时间坐在木马上消耗着他旺盛的精力。

    见到儿子一脸欢快的模样,太平公主不禁笑靥如花,轻轻言道:“大郎啊,你阿爷回来了,说说你可曾想他?”

    陆俊彦转过头来呆呆的望着太平公主,显然不太理解言语意思,然而很快,他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继续晃动着他的木马。

    便在这时,一通沉稳有力的脚步传入院落,踏着积雪发出了“咯吱咯吱”的清晰之声,恰如沉沉鼓声敲击在太平公主心上,使得她心跳登时就加快了。

    在伊萝的扶持下,太平公主手抚圆滚滚的大肚从贵妃榻上站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