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92部分

执掌武唐-第492部分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月就知道,你始终忘不掉她。”太平公主嗓音中隐隐有着几分幽怨。

    陆瑾大感尴尬,但依旧壮起胆子言道:“时至今日,陆瑾不想辜负任何人,婉儿她已经苦了很多年,现在太后也已经交权,宫内只怕再也没有她立足之地,故而还请公主允诺。”

    太平公主想了想,忽地笑了起来:“说起来我与婉儿本是情同姐妹,昔日也是因为你的缘故从而矛盾不断,现在你我已经成为夫妻,儿女也有一双,回想昔日种种,也不那么重要了,既然你忘不了她,她也忘不了你,那我太平公主就做一会好人,让她进我们陆家吧。”

    陆瑾闻言大喜,抱着太平公主言道:“令月,你真是太好了,有妻如此,实乃夫复何求。”

    太平公主轻轻一哼,故作嗔怒的言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倘若以后你再敢找那些不三不四的女子入我家门,看我不拧你耳朵。”

    话音落点,陆瑾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

    翌日一早,陆瑾并没有前去政事堂处理公务,而是穿上一套便服出了府门,朝着博陵崔氏那间宅子而去。

    陆瑾此行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前去责问崔若颜,看看告密书是否与她有所关联。

    说起来,那封放置在铜匣内的告密书实在太过骇人,若非被上官婉儿拦截,说不定早就已经放在了太后的案头。

    以太后那疑神疑鬼,宁杀错不放过的秉性,他发动的兵变铁定是难以成功的。

    现在回想起来,陆瑾也是忍不住后背一阵冷汗,大感庆幸。

    崔氏宅子本就与太平公主府一间里坊,即便是缓步而行,盏茶时间也是抵达。

    待到陆瑾通禀而入,还未行至前院,崔若颜已是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看到陆瑾便是一声长吁,神情凝重的言道:“刚准备前去找你,没想到你却已经来了。”

    陆瑾并不相信崔若颜会出卖他,故而脸色毫无异样,沉声言道:“其实今日前来,我是有一件事情问你,你可否将我兵变的计划泄漏给他人知晓?”

    崔若颜俏脸上的神情稍稍有着几分难堪,言道:“事关重大,故而这件事情我还是禀告给宗主知道,其实今日我想与你说的事情,也是与宗主有关。”

    “怎么,莫非是李庭烨泄漏的消息?”陆瑾皱眉一问。

    “你先别着急,随我前来便可。”崔若颜也不多做解释,对着陆瑾招手示意,两人一并走入了正堂之内。

    刚如正堂,陆瑾便看见堂内正站着一个相貌不凡的老者。

    此人须发雪白而又备显高贵,一身淡蓝色袍服华丽名贵,手中一支铜杖,杖头赫然镶嵌一枚光彩熠熠的红色宝石,可见其身份不凡。

    “七郎,这位乃是七宗堂大长老,太原王氏的前一任宗长王志越。”崔若颜干脆利落的进行介绍。

    陆瑾尚在愣怔间,那王长老已是捋须笑言道:“早就听闻陆太尉英雄不凡,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陆瑾回过神来,拱手言道:“长者有礼,陆瑾久违了。”

    “陆太尉何须客气。”王长老笑着说了一句,继而沉着脸言道,“不瞒陆太尉,老朽之所以前来洛阳是为了处理七宗堂叛徒一事。”

    “叛徒?”陆瑾登时疑惑不解。

    崔若颜轻叹一声开口道:“陆郎君,其实我一直对崔挹的死耿耿于怀,当然,并非是气恼陆郎君你,而是觉得崔挹的死并不简单。”

    “七宗堂宗主虽则为李庭烨,但说起来他乃是外姓,并非是七宗五姓之人,故而七宗堂一直在不予余力的栽培后辈,崔挹正是七宗堂尤为看重之人,盖因如此,李庭烨与崔挹一直是矛盾不断,双方更明争暗斗了许多年,上次在长安的时候,看似是崔挹袭杀了陆郎君你,但实际上全都是李庭烨暗地里推波助澜,想要借你的手逼死崔挹,而那个被官府抓捕的刺客,正是李庭烨的心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11章 真相大白(上)

    陆瑾渐渐听明白了过来,皱眉问道:“如此说来,李庭烨乃是利用我逼死崔挹,从而巩固了自己在七宗堂的地位?”

    “不错。”崔若颜点点头,轻叹言道,“待到我调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后,当真不敢相信所知道的一切,而陆郎君你的兵变计划之所以会被泄漏,相信也是出自李庭烨的手笔。”

    陆瑾不解的问道:“但是李庭烨作为七宗堂宗主,不是应该支持我们讨伐武后么?为何会出卖我们?”

    崔若颜尚未回答,一旁的王长老已是叹息言道:“此人居心叵测,乃是利用武后对付七宗五姓,从而打击名门世家,让自己更能够掌握七宗堂的权力,从而彻底架空七宗五姓。”

    陆瑾知道七宗堂乃是七宗五姓的重要支撑产业,若王长老与崔若颜说得为真,这李庭烨胃口着实不小,心机也是尤为深沉。

    崔若颜继续言道:“另外,我也查明了李庭烨的身份并不简单,陆郎君,我觉得你应该跟随我们到长安一趟,共同拆穿此人的真正面目。”

    陆瑾想了想,总觉得崔若颜此话有些含含糊糊。

    若是七宗堂处理叛徒,他陆瑾自然没有前去的必要,但崔若颜作此邀请,相信也不会无的放矢。

    斟酌了一番,陆瑾点头道:“那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

    顶着凌冽的寒风,陆瑾与崔若颜以及王长老乘坐马车在积雪皑皑的道路上艰难行进着,足足花了十来天的功夫,才抵达了长安城。

    得知陆瑾前来长安,长安留守苏良嗣自然亲自前来迎接。

    说起来上次陆瑾来到长安的时候,虽也是宰相,但身为秉笔宰相裴居道之下的二号宰相,苏良嗣却不怎么待见陆瑾,毕竟在他的眼中,陆瑾始终是太过年轻了。

    然而这次前来却不相同,盖因陆瑾现在已是成为了当朝第一人,还未待陆瑾抵达长安城城门,便有一队金吾卫士前来迎接,而苏良嗣则在十里郊亭在备下了酒宴,亲自前来接风洗尘。

    此乃官面上的应酬,陆瑾自然不好拒绝,在吩咐崔若颜与王长老当先进城之后,他则留在郊亭赴宴。

    作为长安留守,苏良嗣现在多多少少有些尴尬。

    特别是他远离了皇权中枢孤身坐镇长安,在新君亲政的事件当中毫无寸功可言,使得苏良嗣更是感受到了一股危机感,生怕会因此罢相。

    几杯接风酒饮罢,苏良嗣旁敲侧影的询问起了陆瑾朝廷动向,并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陆瑾何等聪明之人,自然懂得了苏良嗣的意思。

    他好生安慰了这个老臣子一番,打消了他的顾虑,并道开春之后圣人将率领朝臣返回长安,并会在长安长期居住,着令苏良嗣准备好帝驾返回前的一应事务,迎接天子归来。

    苏良嗣闻言大喜,算上去自从先帝于永淳元年带领群臣前去洛阳就食之后,已经有四五年的光景没有返回长安,作为大唐的京师,这些年长安城可谓少了些生气。

    如今帝驾将于开春之后返回,如何不令诉苏良嗣为之惊喜,这也意味着他能很快脱离长安留守这个尴尬位置,再次进入中枢。

    来到长安,陆瑾稍作歇息,就前去了崔若颜住处。

    见到陆瑾,崔若颜的神情有着几分紧张,她好似缓解压力般长长的吐了一口粗气,这才绷着脸言道:“陆郎君,我已经令人去将姐夫请来,待会有劳你躲在屏风后倾听,待我拆穿李庭烨的面目。”

    陆瑾点点头,言道:“这是你们七宗堂内部之事,我自然不宜身在当场,就在屏风后也可。”

    “另外……若颜还有一事。”

    “啊?十七娘但说无妨。”

    崔若颜轻轻颔首,却又几番欲言又止,言道:“陆郎君,待会不管是发生了什么,还请你能够冷静为上,并非若颜不肯如实相告,只是我也没有几分肯定的把握。”

    陆瑾听崔若颜说得不明不白,不禁有着几分奇怪,颔首道:“好,我会理解娘子的。”

    崔若颜这才点点头,将陆瑾待到正堂靠近走廊的一面屏风后落座,这才与王长老一道,静静的等待着李庭烨的到来。

    过了小半个时辰,李庭烨脚步舒缓而至。

    李庭烨依旧是一身月白色澜袍,外罩着一领风雪披风,虽已是四十来岁的年纪,但依旧说不出的儒雅风流。

    见到王长老也在堂内,李庭烨顿时有些惊讶,连忙拱手作礼道:“见过大长老,不知大长老前来长安,庭烨多有怠慢,还望恕罪。”

    “老朽前来自然是有所正事,虚礼可免。”王长老老脸上的神情有着几分肃穆,沉声问道,“前段时间七宗堂负责相助诸王匡复起义,谁料却惨遭失败,不知对于此,庭烨你有何解释?”

    李庭烨眉头微微一皱,抱拳言道:“大长老,吾等虽然相助于李氏诸王,但一直是为他们提供钱粮支撑,而不能与闻军事,李贞自持了得,与官军决战失败,在下也尤为痛心,还望大长老明鉴。”

    “哼!少在这里花言巧语!”王长老怒斥了一句,忽地爆发出了滔天怒火,“李庭烨,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这些年你为了和崔挹对抗,没少暗中陷害于他,甚至他的死也与你的推波助澜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这次匡复之战中,你身为七宗堂宗主,却暗地里吃里扒外,将匡复军的情报泄漏给了官军知晓,原本老夫就对你身为外族执掌七宗堂甚为忧虑,没想到你果真借此机会利用朝廷打击七宗五姓,从而获得七宗堂的绝对权势,你这么做,对得起博陵崔氏对你的信任么?”

    一席咆哮声落点,李庭烨浑身一震,立即便是脸色铁青。

    半响之后,他目光死死的盯住王长老,嗓音有着几分僵硬冷然:“大长老,我你不知道你再说什么?在下自问一直对七宗五姓忠心耿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12章 真相大白(下)

    一旁默然无语的崔若颜再也忍不住了,轻叹一声言道:“姐夫,现在证据确凿,也容不得你狡辩,或许别人对于你这么做无法理解,但是若颜却心知肚明,而这段时间里,我也返回家中调查了关于你之前的许多事情,情况才得以了然。”

    李庭烨嘴角微微抽搐,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暗哑着嗓音道:“你……什么意思?”

    崔若颜叹息一声,声音加大了些许,似乎想让身在屏风后的陆瑾能够听得更加清楚:“麟德二年三月,博陵崔氏宗长之女崔二娘从洛阳返回河北定州,路过魏州临黄县的时候,在黄河岸边救下了一个年轻书生以及一个小女孩,其时魏州一带饥荒爆发瘟疫横行,多有无家可归的流民流离失所,崔二娘见书生与女童可怜,便施舍于衣食。没想到就在那天夜里,崔二娘的车队被一群凶悍流民洗劫,而她所救的书生见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崔二娘,并在那般艰难的环境下,准备将她送回定州崔家。”

    “对于这位年轻书生的义举,崔二娘感动不已,询问后得知,这位书生名为李庭烨,而他所带的那名小女孩名为李若颜,乃是他兄长之女,因李若颜目睹了父母相继饿死,从而精神失常,故对于以前的事情什么都不记得……”

    话音到此,身在屏风后的陆瑾陡然一个激灵,面上露出了不能置信之色,双手已是情不自禁的颤抖了起来。

    崔若颜继续言道:“李庭烨与崔二娘扮作夫妻,带着那名为李若颜的小女孩一同上路,几经波折终于来到了定州,而在路途上,李庭烨与崔二娘生死相扶,相互暗自产生了情愫,并私定了终生。”

    “来到崔家之后,崔太公十分感激李庭烨的义举,鉴于他与李若颜无家可归,便将他们收留在了崔府当中,只可惜纸始终是保不住火的,李庭烨与崔二娘的私情终被崔太公知晓,崔太公大怒之下,想要将李庭烨两人逐出崔府。”

    “当此之时,李庭烨展现出了莫大的勇气,他当着崔太公的面发誓参加今年的科举,并一定进士及第取得官身,将崔二娘风风光光的娶进家门。”

    “崔太公反对的原因本就因为李庭烨出身卑贱,也无功名在身的关系,听到李庭烨居然发下这样的誓言,加之考取进士难以上青天,崔太公有心让李庭烨知难而退,就应承了下来。”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庭烨他居然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登第,成为了进士,崔太公暗自敬佩当儿,也兑现承诺将崔二娘许配给了李庭烨,并将他的侄女李若颜收为义女,改名为崔若颜。”

    “其后,李庭烨志不在官场,在崔太公的保举下进了七宗堂,数年之后就成为了掌事,而那改名为崔若颜的小女孩也在崔府当中平安无事的长大,直至今日。”

    说到这里,崔若颜长长叹息了一声,言道:“姐夫,不知若颜说得可对?或许到了现在,我应该称呼你真实的名讳——谢怀玉!”

    虽然已经隐隐猜测到了答案,但当崔若颜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陆瑾还是觉得这一刻他的血液陡然凝固了,耳畔嗡嗡哄哄作响,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直苦苦调查追寻的谢怀玉居然就是李庭烨,实乃荒天下之大谬!

    这个人怎么可能就是谢怀玉?那个抛妻弃子,了无音讯之人?

    巨大的震撼夹杂着无以伦比的惊慌向着陆瑾袭来,竟让他感觉到头晕目眩,若非扶着屏风,说不定就会软倒在地上。

    李庭烨面上的神情没有半分波动,淡淡言道:“你说错了,我的确名为李庭烨,而与你口中的谢怀玉没有半分牵连。”

    “事到如今,姐夫你还想狡辩。”崔若颜揶揄一句,继续言道,“你化名为李庭烨成为博陵崔氏之婿后,一直担心自己真实身份会被拆穿,故而对身在江宁的陆三娘谢瑾母子不闻不问,甚至想要借机除之而后快,后来你找到机会,利用七宗堂的势力打击江东陆氏,并暗中怂恿崔挹对付陆三娘母子,想要将他们彻底铲除,也算是你机谋深沉,崔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