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125部分

逆水行周-第1125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ㄈ拘∷低琱ttps://www。taiuu。com)

    然而思来想去,他除了想起澳州特有的袋鼠、树袋熊、鸭嘴兽,什么都想不出来。

    这很正常,宇文温对于澳州的印象,除了现代都市之外,就只对旅游景点及特色动物有了解,什么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的位置,根本就不知道。

    珍禽异兽,运回来展览或许能有些收入,但这年头不可能搞动物园创收,更别说低下的运输能力,要是抓一些袋鼠、树袋熊、鸭嘴兽运回中原,搞不好半路就死了。

    宇文温绞尽脑汁,能想出来的“废物利用”办法,就是在澳州养羊,发展畜牧业。

    他脑海里甚至冒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什么靺鞨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只要被俘,就都扔到澳州去养牛养羊养马,变成牛仔。

    这样做就不怕养虎为患,对方即便忽然拥有铁骑数十万,隔着万里波涛,也祸害不了中原。

    比起自然条件恶劣的草原,澳州的气候可谓怡人,又不像南洋那样多烟瘴、高温高湿,想来套马的汉子们在这片新天地会有不错的发展。

    然后以畜牧业为主的澳州,向中原大量出产奶制品、毛纺织品?

    宇文温想着想着,摇了摇头,以目前低下的海运能力,要把足够多的牧民运到澳州,花费巨大,而要把澳州出产的奶制品、毛纺织品运回中原,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所以,还是把澳州当做流放地比较合适。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宇文温居然有些小激动,他登基六年,和庞大的官僚体系打了六年交道,被一些贪官污吏弄得心中戾气越来越重,杀,不解恨,而把这些“狗官”官流放到岭表又不足以泄愤。

    所以把那些狗官和罪人流放到澳州牧羊,感觉很不错的样子。

    在原本的历史里,澳洲(澳大利亚)一开始就是流放地,最初的外来定居者除了狱卒就是犯人,宇文温觉得这个“先进经验”不错,值得借鉴。

    被流放的犯人到了澳洲,不可能逃回中原,甚至都离不开澳洲,只能老老实实干活,如果要跑,可以,跑出去后,在野地里,要么渴死、饿死,要么被野兽咬死,要么被土人抓去吃了。

    一想到那些贪官污吏以及在澳洲开荒的情景,宇文温就觉得快意非常,拿出张鱼递交的报告,开始估算将犯人流放澳洲的费用问题。

    激动人心的流放之旅,在冬天开始,犯人乘坐三桅海船,从广陵出海,然后直接南下抵达台州基隆,稍作停留之后继续南下,过吕州吕宋,入香药群岛海域,直达南部的底勿港。

    在那里转乘桨帆船,南下穿过风力微弱的海域,抵达澳州北端的开南,在那里开始“新生活”。

    全程下来,费用不小,但尚在承受范围内,运送犯人的船只,可以跟随海贸船队行动,所以不需要单独开“航班”,节省不少费用。

    宇文温越来越心动,开始琢磨起如何将这设想变成现实。

    自古以来,官场上的斗争都是你死我活,要想避免政敌死灰复燃,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把男丁杀光,女眷罚没为奴。

    这样的做法很正常,但宇文温认为太不和谐了,可以文明些,流放即可。

    流放这一做法,不是他首创,但之前的流放地,不能确保犯人不会死灰复燃,所以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基本都逃不掉赐死的结局。

    那么当流放地远在万里之外,情况就不一样了:澳州这个大岛,几近于与世隔绝,犯人无法和外界(中原)联系。

    一个官员犯了事,本来该全家倒霉,若流放到万里之外的澳州,不得朝廷允许,一辈子都回不来,如此,政敌放了心,而犯官也保得自己及家人性命。

    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宇文温觉得必须实行,考虑到开南是贸易据点,不是正经的州郡城池,没有朝廷命官,所以他觉得来个“监狱外包”,让南洋贸易公司收钱之后监管这些流放犯,好像是不错的买卖。

    光靠流放犯官,好像凑不够开荒的人数,那么一些罪不至死却要流放的重犯,也可以流放到澳州。

    头几年,开南的粮食不可能自给自足,所以需要外部输送,待得犯人们持续数年开荒,渐渐有了收成,局面就打开了。

    持续数十年流放犯人到澳州,待得人口渐渐增多,下一步的开发,就有了可能。

    宇文温边想边写,将临时想出来的内容写了一大张纸,不知过了多久,贵妃杨丽华入见。

    宇文温放下笔,问道:“如何,小两口准备好了么?”

    “嗯,过几日便能出发了。”杨丽华坐在一旁,见着宇文温案上那张舆图,却不好问,于是顺着话题说下去:“永济渠正好开通,他们此去幽州,再方便不过了。”

    “那是,急赶慢赶,永济渠终于完工了。。。”宇文温感慨着,和杨丽华交谈起来。

    贯穿河北地区的永济渠不久前全程通航,意味着河北地区的粮食输送有了一条可靠的运输线,而朝廷要对北地用兵,人员、物资、粮草输送都方便许多。

    仅就军事用途来说,永济渠可是为了解决辽东问题而量身打造的一条运河。

    永济渠南连黄河,北通幽州州治蓟城,船只满载粮食可以从黄河边上一直航行到蓟城附近,或者在幽州地界沿着桑干水东行入海(渤海)。

    有了这条运河,周国可以动员更多的军队和物资,将其投放到辽东去。

    宇文温为了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解决尾大不掉的高句丽,紧锣密鼓布局多年,如今终于接近大功告成,却不急不躁。

    今年,宇文温继续派兵袭扰辽东,袭击高句丽本土,持续消耗对方国力,但主帅不是燕王宇文维翰。

    做生意,讲究一起发财,刷军功,当然也得如此,宇文温不会为了儿子,断了武将们的一条上升渠道,而宇文维城新婚燕尔,宇文温便让儿子任幽州总管,坐镇蓟城,和辽东隔海相望,抓紧时间备战。

    确保永济渠这条大动脉畅通无阻,然后疏通卢龙道,加强和营州的路上交通联系,为全力出击做准备。

    方才宇文维翰携王妃向杨丽华请安,如今已经出宫,杨丽华是来向宇文温确认一下儿子赴任的相关事宜,此时见着宇文温心情不错,她又看了看案上那张舆图,问道:

    “这是澳州的草图?”

    “嗯,我呢,正琢磨着,把澳州定为流放地。”

    “呃。。。。”杨丽华语塞,她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

    宇文温让南洋贸易公司大动干戈在澳州设立贸易据点,居然最后是为了定为流放地?

    对于杨丽华的疑惑,宇文温不以为然:“流放嘛,总得远一些才有威慑力不是?”

    “那。。。。”杨丽华想到了一个可能,纠结了以下,还是说出来:“流放岭表,已让许多人觉得形同受死,再流放澳州,那万一犯官受不了,选择自尽一了百了。。。。”

    宇文温闻言一愣,随后冷笑:“自尽?谁敢自尽,那就是对抗朝廷,自绝于人。。。罪加一等!可是要连累亲族的!”

    杨丽华闻言默然,她不好就这个问题说下去,但有另一个问题,是怎么都要提起的。

    思索片刻,她试探着开口:“妾近日整理账目,发现一些。。民生上的问题。”

    “嗯?那你说说,是何问题?”

    “呃。。。。因为。。。粮价连年走低的缘故。。。”杨丽华瞥了一眼宇文温,硬着头皮说下去:“似乎。。。有地方不太平了。”

    “是么?”宇文温看向窗外,良久,说道:“太平了六年,也该不太平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平不太平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忽然平地起惊雷,大地同时颤抖起来,阵阵雷鸣声让行走在两京道崤山路段上的人们动作为之一凝,道路前方,升起一阵浓烟,在路旁维持秩序的吏员,示意大家继续前进。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走着走着,经过浓烟冒起的地方,那是同为半山坡的道路一侧,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许多青壮手持铁铲在缺口边上忙碌着,将大量碎石和泥土铲到推车里运走。

    坐在马车里的燕王妃李氏,透过车窗见着如此情景觉得有些好奇,她听父亲提起过,说朝廷如今用“猛炸药”开山修路事半功倍,所以猜测方才的动静是“猛炸药”弄出来的。

    如今见着这大缺口,她是真体会到“猛炸药”的威力。

    两京道又名崤函道,古来有之,她听父亲说过,说朝廷要扩建两京道,以便关东物资更便利的输入关中,只是崤山段的施工难度大,所以筹划了数年都未能制定有效解决方案。

    直到有了猛炸药,方案才最终确定,并抓紧时间动工。

    两京道一旦扩建完毕,原本崎岖难行的崤山路段就会变成坦途,人员、物资往来东西之间会更加便利。

    坐在一旁的宇文维翰,见王妃看着外面出神,开始给对方讲两京道的事情。

    往来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通道,古来有之,而被称为两京道的崤函道,实际上有两条,分为“北崤函道”、“南崤函道”。

    南崤函道最先有,据说先秦时就存在了,后来到了后汉末年,汉丞相曹操对关中用兵,嫌崤函古道偏远难行,便调集人力物力,在其北面开凿了一条新道,是为“北崤函道”。

    这条“北崤函道”,就是如今的两京道,而往返于两京之间还可以走黄河水路,但要经历砥柱之险。

    “前几日你是看到的,为了绕过砥柱之险,朝廷修了铁道,往返东西的物资,先经由水路抵达砥柱河段两端河津登陆,然后走陆路到达对面,继续走水路。。。”

    “本来呢,过了砥柱山河段,我们可以乘船,顺流直下抵达孟津,不过如今船只紧张,朝廷调集大军东进,所以就只能走陆路去洛阳了。”

    李氏听到这里,觉得有些好奇:“是去辽东的行军么?不是已经出发了?”

    “辽东道行军当然早出发了,不然赶不上趟,我跟你说,辽东那地方天寒得早,适合作战的季节就是夏秋两季,军队开拔得。。。。”

    宇文维翰一说到辽东就兴奋,满腹疑问的李氏却摆了摆手:“等等,大郎,那你方才所说,朝廷调集大军东进,是要去哪里的?”

    “去河北,这又不是机密。”

    “河北?是去幽州的么?是听大郎调遣的么?”

    李氏的疑问很多,一路上都问个不停,宇文维翰却不着恼,因为他以前出门时也有很多疑问,所以现在很淡定的解答:“是去冀州。”

    “冀州出什么大事了?妾好像没听说呀?”

    “没呢,就是在冀州总管府辖境驻扎。”宇文维翰说着说着,忽然一笑:“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朝廷这是早做准备,毕竟有备无患。”

    李氏闻言脱口而出:“不太平?怎么会不太平?”

    她虽然长在闺中,却不是足不出户,更别说有了报纸这一重要的消息来源,所以虽然身在长安,却对天下各地发生的事情多有耳闻。

    听家人的闲谈、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无一不在说各地风调雨顺,盗贼销声匿迹,百姓安居乐业,粮食连年丰收,各织造司的织布量再创新高等等。

    这分明是一个太平世道,怎么夫君忽然说“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

    李氏好歹是官宦人家出身,见识是有的,思索片刻,问道:“莫非是闹天灾了?”

    “没呢,风调雨顺的,如今朝廷修的永济渠已经贯通,附带的水利设施早已逐步完善,加上又有蒸汽抽水机,还不缺煤,哪来的水灾、旱灾。。。”

    宇文维翰说完,想了想,补充道:“蝗灾也没有。”

    “那。。。”

    李氏想到了一个可能,见着车里除了夫妇俩就只有自幼陪她长大的贴身侍女,便问:“是蜀逆余党作祟了?”

    蜀逆,即尉迟逆贼,李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父亲和祖父千叮咛万嘱咐,不得直接提起“尉迟逆贼”四个字,毕竟当今皇后就是尉迟氏的娘子。

    李氏知道自己既然嫁做宗室妇,若不想招来麻烦甚至横祸,就不能犯这个忌讳。

    “也不是。”宇文维翰摇摇头,面对王妃好奇的目光,没打算多说什么。

    父亲说过,做人做事,口风要严,正所谓“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有些事情,不该说的就不能说。

    “大郎~~~~”

    李氏忽然摇起宇文维翰的手来,摇得宇文维翰心跳加速,同在车厢内侍奉的侍女,见着女郎撒娇,有些尴尬的低下头。

    “二娘莫闹。”

    “大郎~~~说嘛~~~”

    “咦,那是什么!”

    宇文维翰忽然一指车窗外,顿时让李氏的注意力转移到外面,她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外面的景色有何不同,片刻后发现自己被骗了,眉头一皱抡起拳头就往夫君身上捶。

    夫妇俩笑着打成一团,好一会才消停,李氏知道分寸,见着夫君口风紧,就不再追问了。

    宇文维翰不说,她倒是可以猜出一二,首先,永济渠南端、黄河北岸的黎阳,因为囤积着大量粮食,所以驻扎着重兵。

    黎阳以北、永济渠下游百余里,是相州地界,相州刺史郝使君,是天子的心腹,邺城又驻扎着重兵。

    如今,大王要到永济渠北端的幽州上任,麾下兵马也不少。

    而介于幽州和相州之间的永济渠河段,中间位置是冀州总管府地区,若大王所说为真,朝廷派兵到冀州境内驻防,增加当地驻军兵力,那就意味着,永济渠从南到北,全线都被官军死死盯着。

    无缘无故的,怎么朝廷摆出一股如临大敌的阵势?

    李氏知道河北富庶为天下之冠,当年齐神武就是靠着河北之地成就王霸之业,虽说故齐和蜀逆想要死灰复燃已经不可能,但是。。。。

    河北的豪强据说一直让朝廷头痛。。。莫非。。。。

    李氏想着想着,不由得担心起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太平不太平(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