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53部分

逆水行周-第1253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透过窗户望去,却见城里到处都是烟囱冒出的黑烟,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出的事。

    而贾牛等人却很淡定,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观察勿忧,大概又是五庄观的道长们把什么反应釜给爆了。。。。”

    。。。。。。

    五庄观,实验事故现场,匆匆赶来的李三九,看着倒塌的房屋顶棚,看着现场一片狼藉,看着一脸淡定收拾残局的道童,又看看一堵墙上“镶嵌”着的锅盖(反应釜盖子),只觉得后背发凉。

    这玩意打中人的话,怕不是直接被切成两截。。。

    李三九心中想着血腥场景,赶紧问陪同的道长,此次事故有无人命伤亡。

    那道长脸上有大面积烧伤疤痕,样子有些狰狞,好像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淡定回答:“观察放心,贫道等做实验,全都严格按照实验条例进行,此次实验,并无一人死亡,最多是轻伤。”

    李三九见着道长和道童们一脸看淡生死的模样,不由得肃然起敬:果然是实验狂人聚集的地方啊!

    他的“权限”不够,虽然可以入五庄观“观察”,却不能随意打听实验项目具体内容,所以得知此次实验事故并无人员死亡后,没有多问。

    五庄观不是一般的道观,里面的道士也不是普通道士,全都是“疯狂实验员”,进行各种“疯狂实验”。

    这些“疯狂实验”带来了很多宝贵成果,譬如威力巨大的“猛炸药”,还有各种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制品,所以一直有重兵把守,闲人不得靠近。

    按说五庄观应该是一个很低调的地方,但如今在西阳可是大名鼎鼎,因为这地方隔三差五就会有雷声炸响。

    每到这个时候,城里百姓就会调侃:“五庄观又有道长白日飞升了!”

    明白的人,就知道五庄观里的道长一定是做实验出了事故,不明白的人,还真以为有道士在五庄观白日飞升。

    所以五庄观名声在外,城里百姓对时不时出现的“晴天炸雷”习以为常,李三九在别处待久了,所以对于这种“西阳特色”居然有些不适应。

    他不是林有地,所以不需要关注五庄观的实验进程,正要转身离开,却见废墟里正在扒拉着什么东西的老道士忽然手舞足蹈起来。

    手里拿着个东西,也不知是何宝贝,让老道士又哭又笑:

    “成功了,成功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色粘稠

    临近除夕,西阳城里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许多邸店生意兴隆,掌柜和伙计们为年前的最后一次销售旺季而忙碌,工场、作坊的生产也渐渐停止,工人们即将领取工钱,置办年货回家过年。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但西阳城外某造纸场,依旧全力开工,随着各地对纸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造纸场也越来越忙碌,即便到了年底,也忙得不停。

    ·然而回家过年是所有人的执念,所以即便市场需求旺盛,各造纸场东主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年底突击生产,以便新年假期里有足够的纸张供应市场。

    而现在,这家造纸场的一个车间里,工人和技术员们却不是在全力生产。

    一个庞大的蒸煮釜正在运行,所有人都在安全防护墙后紧张的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其中就包括几个道士,还有观察使李三九。

    这个蒸煮釜加装了几个关键装置,正是有了这几个装置,才能保证蒸煮釜能够将木材(已切片)蒸煮成木浆,木浆经过漂白等一系列工艺后,就能制作成纸张。

    为了这几个装置,技术员们琢磨了许久,一直未能成功,而五庄观的梁道长也和技术员们一道研究了数年,前不久终于实验成功。

    这个成功,是伴随着反应釜的大爆炸出现的。

    现在,就是见证突破的时候,在场的人们都翘首以盼,唯有李三九一头雾水。

    他作为观察使,自然要观察各地发生的事情,然后上报天子,如今身处西阳,正好有一个技术突破,所以必须现场观察,以便尽快将好消息上报。

    当然,若成功了,西阳的造纸业行会也会将这消息上报、

    见着时间还早,李三九认真看起资料,又有造纸场的技术员在一旁讲解。

    他对造纸不熟,需要人点拨。

    简单来说,造纸是一门技术活,尤其大规模造纸,其技术难度可不是小作坊造纸能比的。

    大规模生产,讲的是低成本、高良品率,而之前,黄州的造纸工场,其产品基本上都是以竹纸为主,因为竹子“蒸煮”制浆相对容易,竹子的生长速度也快、量大。

    但随着用纸需求的暴涨,光靠种竹子已经赶不上旺盛的市场需求,于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老问题重新浮现:能不能大规模用木头造纸?

    虽说滥砍滥伐不对,但郁郁葱葱的大别山脉,以及江南的绵延大山,那么多的树木若可以适当砍伐,以其为原材料造纸,可以让造纸业的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如何高效、低成本蒸煮木材制浆,一直是个大难题。

    正如用高压锅煮骨头汤能将骨头煮得发软那样,各造纸场的技术人员不是没想过用高压锅来蒸煮木材,但这样的尝试做了很多次,全都以失败告终。

    但每一次失败,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数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随着时光流逝,终于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一个能耐高压高温(相对而言)的高压锅。

    也就是需要一个高效、耐用的蒸煮釜(反应釜,让木材被蒸煮为木浆)。

    其他的工艺都已攻破,就是这个蒸煮釜成了最后的拦路石。

    要么蒸煮出来的木浆不合适,要么蒸煮釜不稳定容易爆炸,反正就是无法研制出耐用的蒸煮釜。

    现在,这块拦路石就要搬开了。

    梁道长解决了蒸煮釜上几个关键装置的设计问题,不仅实验成功,还为了确认这几个装置的绝对有效性,不惜以牺牲一个反应釜为代价进行验证。

    听到这里,李三九不由得看了看那头发花白的梁道长,心中暗道“实验狂人”果然无法以常理度之:五庄观的一个常见试验用反应釜可是造价不下五万贯啊!

    但为了造纸,这样的实验代价必须承受。

    李三九明白纸张的重要性,且不说用于印刷、书写、绘画,如今纸张的用途也多了起来,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厕纸”替代厕筹,还有作为“餐巾纸”,替代布帛。

    这两点看起来没什么,但市场需求极其惊人,李三九对此深有体会。

    千百年来,人们“更衣”之后清洁,都要靠细木片、木棒等厕筹,没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然有钱人家可以用布帛,但这种行为真的很奢侈浪费。

    当然,用纸也行。

    在以前,纸张价格不低,虽然用纸来“清洁”,比用布帛“清洁”便宜,但依旧代价不菲,无论贵贱,基本上都用厕筹来“清洁”。

    然而当纸张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又便宜又好用的“厕纸”出现后,用过厕纸的人,若有得选,不会选回厕筹。

    所以,当各地造纸场能够大规模生产便宜好用的厕纸后,至少家境殷实的人家,已经全面抛弃了厕筹,在厕所备着的清洁用具是“厕纸”。

    低档一些的厕纸是以茅草、芦苇等草为原料所制草纸,出场销售时就已经切成一张张,方便使用。

    高档一些的厕纸是以竹、树皮为原料所制纸张,出场销售时是一卷一卷,别称“卷纸”。

    李三九知道,仅就长安城一处而言,每月销售的厕纸就是一个惊人数字,与此同时,替代布帛作为擦手之物的“餐巾纸”,销售量同样惊人。

    钟鸣鼎食人家用膳完毕,靠薄薄几张“餐巾纸”就能将满手油腻擦去,再方便不过,而餐巾纸和厕纸一样,扔到水里会溶烂,不会堵塞沟渠。

    所以,若大规模木材造纸真能成功实现技术突破,确实是个好消息。

    纸张越来越便宜,意味着书籍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寒门学子会越来越多。

    想着想着,李三九和其他人一样满是期待的看着前方那庞大的蒸煮釜,不知过了多久,蒸煮釜上的阀门开始喷水汽,随后人们忙碌起来。

    完整的生产线开始运转,李三九在安全区域旁观,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只见蒸煮釜“开盖”,一股异味迎面扑来。

    李三九捏着鼻子继续旁观,只见几种冒着热气、不同颜色的液体在水槽中奔流,在许多坛坛罐罐之间拐来拐去。

    过了许久,在一处水槽里,大股白色粘稠的液体出现了。

    现场一片欢声雷动,白发苍苍的梁道长还有中年、年轻的技术员们欢呼雀跃,一脸茫然的李三九纠结片刻,决定还是不要不懂装懂,不然报告不好写。

    低声问一旁的技术员:“这是?”

    “观察!”那技术员笑眯眯的,眼睛都要眯成一条缝:“这是漂白过后的木浆,可以造纸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擦手纸

    春暖花开,阴山山脉北麓,大草原南沿,武川城外,此起彼伏的帐篷遮盖大地,旌旗如林,兵马如潮,周国皇帝巡边至此,于武川故宅祭拜先人。(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随行文武百官,也有在武川故宅祭拜先人者,那就是唐国公李渊。

    将近九十年前,魏国北部边境六镇:怀荒、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的戍卒叛乱,动摇了王朝根基,史称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直接导致元魏衰落,而武川镇的豪强、镇民、将卒,形成了一个军事团体,李渊的祖父李虎,当年就是这个军事团体中的成员。

    武川的武人集团入关中后,和关陇当地豪强联合,建立西魏,即后来的周国。

    西魏年间,武川…关陇集团的几个头面人物得封柱国,是为八柱国,唐国公李虎便是八柱国之一,所以作为第三代唐国公的李渊,伴驾来到武川后,自然要带着儿子们到故宅祭拜先人。

    李渊如今有四子,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三郎李玄霸道,四郎李元吉,如今都在武川,他们看着眼前这不起眼的小院落,一个个欲言又止。

    他们觉得曾祖当年住过的地方有些破旧,远不及自家府邸那么气派,最关键的是,时间隔了那么久,会不会找错地方了?

    大家折腾了许久拜错地方,传出去那可是很丢脸的。

    李建成已经二十来岁,有见识,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解,但沉得住气,十岁出头的李世民很聪明,虽然有疑问,但见着兄长不吭声,他也不吭声。

    岁数更小一些的李玄霸和李元吉,东张西望了片刻,见着父亲也在打量四周,便低声问:“阿耶,这地方真的没错莫?”

    “嗯,没错的。”

    李渊点点头,面上镇定,但心里也有些犯嘀咕,然而拜都拜了,不是也得是。

    他年幼丧父,母亲没去过武川故宅,几位长辈也是如此,所以李渊本人对于武川故宅的位置不甚明了,眼下这地方,是有司根据资料推定的。

    故宅位置得靠外人来推定,李渊觉得有些无奈,但相关资料颇多,可以相互印证,想来不差。

    最重要的是,武川城里宇文家、独孤家、杨家的故宅地址没错,那么由此推断出李家的故宅位置,肯定错不了。

    虽然武川城所在地区长期为突厥控制,但武川故宅位置对于武川勋贵的后代来说,不算太陌生,有司仔细考据,所得结论应该不会错。

    现如今,元魏六镇故地重新纳入中原朝廷的控制之下,昔年破败的武川城,如今已变成繁荣的边疆大城,城池规模扩大数倍,不仅有驻军及其家属,还有大量百姓定居。

    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李渊作为后代重新游历,别有一番感慨。

    那就是若没有黄河航运的支撑,这破地方还真是苦寒之地,不要说比不上关中,连朔州都比不上。

    难怪当年会出事。

    李渊带着儿子们在武川街头漫步,看着鳞次栉比的邸店,看着来去匆匆的行人,完全无法想象九十多年前,六镇军民那困苦的生活情况。

    六镇的存在意义,是作为最北部的边防线,防御当年的草原霸主柔然(蠕蠕),而六镇军民在为国戍边的同时,却要承受沉重的赋税、盘剥,而且地位低下,所以不满与日俱增,直到怒火被点燃。

    如今,六镇故地重新变成了朝廷的北部边防线,同样有大量军民戍边,却因为成了几个主要的边贸商埠,变得异常繁荣,李渊知道这都全靠黄河航运的支撑,使得大量人员、物资流通十分便利。

    产自中原的茶、瓷器、丝绸、蔗糖、铁锅还有各种手工业制品,经由黄河北上,翻过阴山山脉,销往草原,而草原各部蓄养的马、羊、奶酪制品、羊毛,大规模南下,销往关中。

    边贸的快速发展,让位于商路必经之处的武川繁荣起来,与此同时,朝廷对河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如今终于有了成效,逐年增长的粮食产量,能够支撑起更多的边防驻军。

    边军实力强劲,突厥国内大小部落自然就老实起来,边贸环境改善,自然有越来越多的商贾聚集边疆,使得各处城池人气聚集。

    李渊见着熙熙攘攘的街道、生意兴隆的邸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若当年的武川有如此繁荣,没有被洛阳朝廷当做擦手纸用完就扔,谁还会起事?

    不过若是没有当年的六镇之乱,如今的自己,大概也就是区区边境豪强的身份了。。。

    。。。。。。

    武川城外,御驾驻跸之处,超级豪华大帐篷里,宦官们正在拜访食案、布置宴席,周国皇帝宇文温即将在此宴款待前来觐见的突厥(东突厥)始毕可汗及一众贵族,事关重大,所以马虎不得。

    此次宴会,饮食贴近草原习俗,所以会有大量肉食,还有酪浆等奶酪制品,与此同时,举办方还会准备大量茶水以便解腻。

    因为手抓羊肉会导致双手油腻,所以席间还会备下“餐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