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438部分

逆水行周-第143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原因是什么,他今天昏厥之事,必然会传遍朝野,因为在场的官员有不少,又有宫女、宦官,殿外还有侍卫,他不可能封锁消息。

    当满朝文武知道,看上去身体健康的皇帝居然晕厥了,大家心里会怎么想?

    这个时候,不管他用什么途径来进行“辟谣”、“解释”,很难会有人“相信科学”,不会相信皇帝是因为没吃早餐导致血糖低而昏倒。

    事实就摆在眼前:皇帝身体不行了,说不定哪天就昏过去再也醒不过来。

    而皇太子正值壮年,所以,是时候为后路着想了

    道理就像炒股票一样,买涨不买跌,当一支持续攀升了四十年的股票开始下跌时,投资者们迟早会抛售手中这支股票。

    宇文温如是想,看着尉迟炽繁,又看着窗外,心中百味杂陈:这就是。。。改变历史的代价么?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第七百一十七章 是谁?

    午后,皇宫,书房里,宇文温躺在榻上闭目养神,虽然看上去依旧很淡定,但实际上不是。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短短数日,宇文温仿佛老了许多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原本“今年又要大干一场”的精神气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悲观情绪,甚至有些厌世。

    他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豁达,当身体出现问题(也许)时,他才惊觉自己可以掌握许多事,独独不能掌握人的生命。

    那一次昏厥,到底是久坐忽然起身导致头昏,还是没吃早餐引发低血糖休克,亦或是脑血管梗塞?

    宇文温几日来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很显然,这件事是不会有医学上的答案的。

    但是,从政治上来说,他的生命确实岌岌可危,因为当皇帝身体不对劲,而皇太子年富力强、随时等着继位时,满朝文武不同程度上都要给自己或者子孙安排后路。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后,前朝旧臣大多得靠边站,那么,尽可能不要让新君算旧账,以及让儿孙在新君那里有个好前程,就是许多官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荀子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家的日子还要过下去,所以,改换门庭是迟早的事。

    每当想到这里,宇文温就心烦。

    这几日来文武官员纷纷入宫问安,皇子、公主还有皇孙们也是如此,宇文温笑吟吟的面对众人问安,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心中早已乱如麻。

    为了安定人心,他并没有罢朝,依旧如往常那样批阅奏章,反正“一切如常”,每当身边无人的时候,他的淡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眉头紧锁。

    宇文温觉得自己没病,但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昏厥,也不知道一旦昏厥后能否醒来,更不知道昏厥后若醒来,手脚是否能活动自如,还能不能说话。

    御医每天的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身体状况看上去很正常,但限于技术水平,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体检,所以。。。。

    我到底是怎么了?

    宇文温一直在琢磨,越想心越烦,各种念头随后冒了出来。

    他无法接受自己长期坚持锻炼、注意健康饮食却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无法接受自己随时可能中风的风险,无法接受自己变成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但是他确实昏厥了,问题出在哪里?

    宇文温开始怀疑有人搞鬼,暗地里投毒,想要毒死他。

    不然无法解释他身体健康却忽然晕厥。

    那么,这个人是谁?

    也许是皇太子。

    皇太子是他去世后的最大受益者,若再熬下去,怕不是要被“老头子”熬死,所以有充分的作案动机。

    因为皇后的缘故,皇太子有机会在宫中布设眼线,平日里打听消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那日,他没有吃早餐,但喝过茶,所以,不是没有被人下毒的可能。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无法遏制,如同野草一般在宇文温心中疯长,他甚至开始怀疑尉迟炽繁和此事脱不了干系。

    尉迟炽繁不太可能是主谋,或者主动参与此事,但保不齐在事情发生后,于儿子和夫君之间,倒向前者,所以也许察觉了什么,却当做没看见。

    一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妻子,还有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极有可能暗地里谋害自己,宇文温的心饱受煎熬,怒火蹭蹭蹭就上来了。

    然而转念一想,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这件事到最后,以他废掉尉迟炽繁、宇文维城而收尾,受益者又是谁?

    是长子、燕王宇文维翰,及其生母、贵妃杨丽华。

    难道,是杨丽华在幕后精心策划了这场阴谋?保不齐还有她那出家为僧的弟弟杨广在暗中出谋划策?

    这不是不可能,宇文温又开始怀疑起长子和杨丽华来。

    接着往下推理,或者,是萧九娘在暗地里布局,逐一除掉太子、燕王,给魏王成为皇太子扫清道路?

    萧九娘会那么阴毒么?亦或是她弟弟萧暗中谋划的?

    也许,是杞王宇文理在暗中策划这一切?

    亦或是当年的尉迟氏余孽,在伺机复仇?

    各种可能,让宇文温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渐渐地,他开始怀疑身边人,看谁都觉得像是幕后主谋:是谁?是谁要害我?!

    是你?是你?还是你?

    他不知道,因为谁都有“作案动机”。

    无数念头在宇文温脑海里交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宫廷阴谋,如同幻灯片般在他视野里浮现。

    一切皆有可能,但也可能只是他的猜忌而已。

    宇文温知道自己有多疑的毛病,早年就经常疑神疑鬼,他知道这种毛病容易坏事,但总认为自己有能力压制负面情绪。

    如今一次昏厥,彻底打碎了他的自信。

    仿佛一夜之间,他的身边人都是居心叵测的坏人,无时无刻不在算计他。

    这样的感觉,仿佛无数蚂蚁无时无刻不在撕咬他的心脏,让他痛苦不堪。

    宇文温害怕成为被皇后和女儿毒死的唐中宗李显,害怕成为被太子杀害的宋文帝刘义隆,害怕成为被后妃闷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又害怕成为逼死妻儿的汉武帝刘彻,害怕成为杀妻灭子缺的皇帝。

    但是,他不能表露出心中所想。

    这种时候,他不能表现出对太子的丝毫怀疑,否则一定会有人趁机“发现”许多不利于太子、不利于皇后的所谓证据。

    譬如在东宫或者皇后寝宫发现巫蛊小人等厌胜之术物品。

    他也不能表现出对任何一个后妃的怀疑,否则会连带着让其所出皇子、公主心生不安,然后为人所趁。

    但是,宇文温又想派人“查案”,查一查是否有人投毒,否则无法解释为何长期坚持锻炼、注意饮食的前提下,自己还会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一想到投毒的幕后主使就潜伏在自己身边,宇文温真的坐不住。

    理性告诉他,昏厥是疾病的表现,当然也有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现,感性却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一定是有人投毒。

    理性和感性不断交锋,他觉得自己都快要精神分裂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可能没有病都搞出病、没有事都搞出事来,但宇文温根本就无法遏制心中的念头。

    他睁开眼,起身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良久,宇文温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景色,长叹一声。

    “以前”看历史,他总觉得那些皇帝猜忌心重,冤杀忠良、废后、废太子是不可理喻,如今轮到他自己,才知道自己也不能例外。

    原因何在?

    是权力,究根结底,是他放不下权力,所以把任何可能染指权力的人,都在潜意识里将其当做敌人。

    至高无上的权力握在手中,这样的感觉让人陶醉,所以,他舍不得、放不下。

    他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唯一的健康问题,他也通过长期锻炼、健康饮食来确保降低患病几率,所以,当他晕厥之后,信心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所击垮。

    毫无疑问,他的心态崩了,看谁都像是敌人,开始怀疑所有人。

    “啪”的一声,宇文温自己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是第二下、第三下。

    “窝囊,废物,一点事就吓成这样!是老糊涂了?还是脑子真有血栓了?”

    宇文温低声骂着自己,骂那个惶惶不可终日的怕死胆小鬼,随后转到书案前坐下。

    历史上,就有一个皇帝因为心态崩了,结果昏招迭出,以至于酿成大错,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我,决不能变成那样的人!

 第七百一十八章 决断

    前车之鉴,发人深省,宇文温在疑心重重之际,想到了个一人,要以其人的经历,提醒自己要清醒,不然心态失衡之下接连出昏招,就会酿成大错。(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那是历史上的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叛乱,消息传来,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心态失衡了。

    李隆基御宇天下数十年,驾驭人心、平衡各方势力的功夫炉火纯青,对于控制局势有绝对的信心,大胖子安禄山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猎犬。

    却没想到这胖子居然敢造反。

    按照李隆基的一番布置,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即便要叛乱,成功几率会很低,因为各大节度使与其不对付,按说只要安禄山理智点就不会乱来。

    但对方还是乱来了。

    在幽燕之地叛乱的叛军快速南下,穿过河北,逼近洛阳,因为天下承平日久,中原腹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于是名将封常清在洛阳组织百姓守城。

    但仓促间组织起来的百姓根本就挡不住骁勇善战的叛乱边防军,洛阳很快失守。

    封常清退入关中的途中遇见带兵布防的高仙芝,两人合计之后认为因为叛军来得太快,所以当务之急是拖延时间,现在和叛军决战是不明智的,不如退保潼关,消耗叛军锐气。

    结果李隆基因为安禄山叛乱,心态失衡,要把叛军千刀万剐,把安禄山抓起来千刀万剐,一心一意要速战,向天下表明他不容人任何宵小兴风作浪。

    所以,高、封二人的建议在他看来,就是心怀叵测。

    最受信任的安禄山叛乱了,李隆基对武将失去了信任,他怀疑高、封二人有问题,于是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将二人杀死,自毁长城。

    叛军逼近潼关,李隆基以名将哥舒翰为帅,率领仓促拼凑起来的大军驻守潼关,把来势汹汹的叛军挡在关外。

    这个时候,河北各地已经有义旗起,各地义军协助官军收复失地,河北形势为之一变,只要朝廷多守住潼关一段时间,河北就会再回朝廷控制。

    届时顿兵潼关的叛军后路一断,加上粮草不济,必然不战自溃。

    但心态失衡的李隆基已经不相信武将,他对迟迟不出战的哥舒翰也起了疑心,认为对方拥兵潼关却不动,莫不是想学安禄山。

    于是,在杨国忠的挑唆下,李隆基认为哥舒翰暗中和太子勾结,试图发动兵变逼他禅位,于是不顾哥舒翰的再三解释,强迫对方率军出关,和叛军决战。

    哥舒翰的军队是拼凑起来的,战斗力不行(相对叛军),只是人数多罢了,守城(关)可以,野战没把握取胜,而且他本人之前因为中风,所以行动不便,根本就没有多少精力指挥军队野战。

    唐军这一出击,正中叛军下怀,轻易将唐军击败,而潼关失守,关中再无屏障。

    可以说,当安禄山叛乱时,是李隆基的一系列神操作,让叛军得以长驱直入,快速攻破潼关、拿下长安,使得本来可以很快平定的叛乱,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浩劫。

    一个人本来是手背脓肿,结果在庸医的治疗下,变成全身溃烂。

    这样的教训,宇文温不敢忘,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对身边人的诸多猜忌、怀疑,宇文温觉得再这么下去,他大概会和李隆基一样,把事情搞砸。

    废后、废太子、废皇子,然后清洗相关的文武官员,如此疯狂的行动,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本来牢固的局面,必然会轰然垮塌,被有心人乘虚而入。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若是精心培养了三十年的太子都不能信任,若是自己的儿子们都不能信任,那么他还能信任谁?

    江山将来交给谁?

    事到如今,不管他晕厥的原因是久坐站起昏厥、低血糖休克,还是真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亦或是有人投毒,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文武百官看来,他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日后中风的几率很高,而一旦再次发作,很可能会“崩”,或者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那么,人心将不可避免的向皇太子处聚集。

    文武官员,面对随时会“崩”的皇帝,自然而然要亲近会随时继位的皇太子,或在皇帝和皇太子之间保持中立。

    这种做法,说是世态炎凉也罢,说是趋利避害也罢,都无可厚非。

    不仅外官如此,守卫皇宫的禁军将士也会面临两难:若皇太子暗中示好、拉拢,答应还是不答应?

    若皇太子拉拢了其他人,自己再坚持,又有何意义?

    这就是政治现实,不是宇文温装作看不到就不会发生的,更别说也会有投机者暗中观察、准备,等待时机,以便利益最大化。

    譬如,伺机将尉迟太子废掉,以免尉迟氏死灰复燃;譬如拥立其他皇子,立下从龙之功;

    甚至恶意挑动皇族内讧,自己好渔翁得利。

    毫无疑问,每当皇权出现问题、或者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一连串的涟漪产生,至于这涟漪是渐渐消散,还是演变为惊涛骇浪,需要当局者“清”。

    道理是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宇文温还有好多梦想等着实现,还有好多计划等着付诸实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还以为自己能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