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一向注重礼节,所以当面向王妃致谢,而尉迟炽繁顺便和对方交谈起来,希望他能够继续匡正自己丈夫的“不良言行”。
“李先生,大王事务繁忙,分身无术,幕府的日常运行,还得多靠先生监督。”
“王妃言重了,此乃下官本职。”
“大王有时突发奇想,会有些不寻常的举动,妾等无法劝阻,还得靠先生劝谏了。”
“王妃请放心,下官义不容辞!”
‘也只能靠你了。。。’尉迟炽繁心中无奈叹道,虽然宇文温对她宠爱有加,但这位的倔脾气一上来,她可是拉不住的。
不是说宇文温不讲道理,而是他一肚子歪理,还一套一套的,尉迟炽繁是说不过,杨丽华也不行,萧九娘更是别提了,所以有了硬骨头的李长史,那真是久旱逢甘霖。
“李先生,大王时常与那郑译饮酒,妾劝了多次都不管用,还请先生劝谏一二。”
听得王妃有所托,李纲捻了捻胡须问道:“王妃可知汉高祖与雍齿故事?”
“知道,可是大王也走得太近了。”
“此事确实容易让人诟病,不过依下官之见,大王似乎知道分寸,想来杞王也是乐见其成吧。”
“是么。。。”
连李纲都如此说,尉迟炽繁稍稍放心,她的舅公(家公)想要收拢人心,所以善待反正的祸国奸臣郑译,这是最好的示范,但夫君却和这种人交往,她就怕有损宇文温的名声。
别人的看法无所谓,关键是皇帝的看法很重要,当今天子的父亲,可以说就是被郑译间接害死的,她担心宇文温此举会让皇帝心存芥蒂。
“王妃请放心,依清河所说,天子聪颖,必然知道杞王和西阳王的良苦用心。”
尉迟炽繁知道汉高祖和雍齿的故事,道理她也懂,就是无法权衡利弊,既然一向敢谏的李纲都觉得无妨,那就应该没事。
自今年年初到任以来,王府长史李纲的数次进谏,弄得宇文温灰头土脸,看着夫君那种小孩子受气琢磨着要反击的模样,尉迟炽繁就想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她发觉夫君身边敢犯颜直谏的人,除了杨济之外,也就许绍、郝吴伯能算半个,如今多了个李纲,那真是舅公的英明决定。
杨济和宇文温的关系之密切,让人摸不着头脑,尉迟炽繁甚至怀疑过莫非夫君有龙阳之好,她觉着杨济住在府里总归是有些奇怪,但不好开口说。
那年她难产,杨济和吴明在外诵经为她母子求平安,这分恩情尉迟炽繁一直记在心里,但一事归一事,杨济又不是宇文温的仆人或者亲属,兼之已在官府任职,住在府里真的不合适。
而李纲的谏言正好说到她心坎里,也成功的让杨济搬出去住,这就让尉迟炽繁有了信心,她决定日后发现宇文温有何不妥的行为,就找李纲来做帮手。
歪理一套套的是吧?我找李长史来和你斗嘴!
又交谈片刻后李刚告退,尉迟炽繁转入后院书房,大大小小已经恭候多时,尤其几个小家伙们,坐立不安的东张西望,就等着阿娘过来。
见着子女们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尉迟炽繁笑道:“排好队,大家一个个领东西。”
拍了拍手,侍女们拿着大大小小的包裹依次走进房间,那是尉迟炽繁在邺城置办的礼物,带回来给自己的子女们。
子女当然有嫡有庶,作为嫡母的尉迟炽繁,要将庶出子女视如己出,一碗水端平怕是很难,但尽量端平是她一直在努力做着。
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上前,从阿娘手中接过礼物,道谢之后回到自己阿姨(生母)身边,满怀憧憬的打开包裹,然后发出惊喜的呼声。
人人都有份,去了一趟邺城的宇文维城,在一旁向兄弟姊妹们炫耀自己的经历:“我跟你们讲,邺城那边喝的不是茶,是油腻腻的酪桨。。。”
小家伙们在一旁兴高采烈的玩闹,三个大人谈起家事来,当家的尉迟炽繁离家数月,其责任由杨丽华和萧九娘分担,见着两人有些憔悴的模样,尉迟炽繁关切的问道:
“人手又不够了?”
“谁说不是呢,府里以及诸多产业都是事务繁杂,忙起来人手就紧张。”杨丽华叹了口气,尉迟炽繁出远门,转过来的重担分量可不轻。
事务繁忙,不是找不到人,外面的产业还好,但府里要用的人就得知根知底,宇文温不像那些世家大族,家中没有有祖上几代就是仆人的仆人。
没有累世家生子,又要知根知底,那就得收养孤儿孤女,但短短数年时间没那么快成年,所以只能让现有的人多做了。
王妃不在,但做事的人大部分都在,所以只需要“萧规曹随”就行,可为了不出纰漏,杨丽华和萧九娘这段日子事必躬亲。
各类账目当日或者次日就要核对完毕,一有问题马上解决,免得王妃回来对账时有错漏;有些事情怕仆人做不好,还得不时去盯着。
宇文温是甩手掌柜,府里的产业基本不过问具体事务,后来又去安陆住了一段时间,临行前放权给杨丽华,忙得杨丽华和萧九娘团团转。
她俩本来就分担有一部分事情,如今又增加了原本属于尉迟炽繁的分内事,只能咬着牙扛下去。
许多需要立刻下决定的事情,两人和王越、刘彩云商量着就定下来,事后向远在安陆的宇文温去信汇报即可,还还得管着小家伙们,从早忙到晚,按宇文温的话来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有事情做,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成日里动脑筋,就不会觉得自己渐渐老去;看着各种账目,知道府里产业正茁壮成长,那份成就感,让人雀跃不已。
“自从城里有镖行陆续开业,大家愈发忙碌起来,府里又不能随意增加人手,以防鱼目混珠,所以这样的状况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听得杨丽华这般说,又见着萧九娘点点头,尉迟炽繁将她们交上来的账本放好,微微一笑:“既如此,那么两位就继续做帮手吧。”
第六十四章 稳如狗
巴东城东,东湖,水军营寨内鼓声阵阵,驶出的大量战船依据鼓声指挥在列阵,中军楼船之上,开府将军来护儿正在发号施令。(全本小说网,https://。)
在他身后,黄州总管宇文温正饶有趣味的看着四周战舰聚集,今日水军操练,他特地来巡视,是为了解水军情况,也是为了激励士气。
说实话,他对这个时代的战船不是很看得上眼:风帆战舰的极致,是一级风帆战列舰。
三层炮甲板、搭载火炮超过一百门,数十吨火药以及一百多吨炮弹,船员八九百人,续航能力至少半年,一艘船就是一个堡垒。
浩瀚的大海上,双方舰队相互抵近炮击,雷鸣声中硝烟弥漫,呼啸而过的实心弹、链弹、葡萄弹,激起无数血雾和木屑。
好吧,现在没有火炮,水战利器是拍杆,威力也是不错的,发拍一旦命中,小一些的船也会被拦腰打成两截。
没有火炮的时代,水战一样血腥,除了大船发拍和火攻之外,水战的主要模式就是接舷战,双方士兵肉搏。
战船化作火团,火光之中人影晃动,敌我双方持刀互砍,鲜血染红水面,浮尸满江顺流而下。
宇文温浮想联翩,被鼓声震回现实,他看着湖面上的船队,心里颇为高兴:建功立业,就靠你们了!
在长江流域作战,没有水军是不行的,黄州总管府作为周国对陈作战第一线,首先要解决陈国水军主力,才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他既然舍得烧钱练兵,那么自然不会厚此薄彼,水军将士的待遇不错,而战具同样十分精良。
“精良”二字,不是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落实到位的,陆战武备看战马和铠甲、刀矛和弓箭等各类战具,水战看的就是战船。
无论是水军还是海军,要想打胜仗那么就少不了作战船只的作用,所以水军装备精良与否,就看战船。
这个时代的水军,根据作战需要的不同,分为几类船型,虽然没有大航海时代的风帆战舰那么大的威力,但摆开阵形也很宏伟。
第一种船型是楼船,顾名思义是船上有楼,一般是三层,列女墙战格,树旗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
三国末年,晋龙骧将军王濬伐吴,造大船,周长二百步,上置飞檐阁道,可奔车驰马,可见楼船的身形有多大。
但是缺点不是没有,首先是调头不便,而这种船的重心偏高,加上每一层船舱上都有士兵,更是导致头重脚轻,所以需要沉重的石头或者铁锭压舱。
即便如此,在江上行驶之际,如果忽遇强劲的横风,此时的楼船也不是人力能控制的。
现代的长江上,仍然有游轮于强风之中倾覆的悲剧发生,古代的楼船,更是无法摆脱这种危险。
即便如此,水军之中不能没有楼船,因为就是需要这样威风的战舰鼓舞士气,以张形势。
第二种船型是战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舰,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船的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
凭借巨大的船身,可以直接撞沉小船,也可以凭借拍杆发拍杀敌,还可以撞入敌阵,船上的士兵与敌军展开接舷战,是为强舰冲击。
这种船不拘泥于一种造型,名称也很威风,什么“青龙”“金翅”等不一而足,当然大型车船也是其中一种。
前两种是大型主力舰,威力巨大但船速慢,所以还需要第三种船只作为协助:蒙冲、斗舰。
蒙冲、斗舰,以皮革蒙覆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人无法轻易接近,矢石不能击破,他们的速度和战斗力都很均衡。
或者充当先锋,拖着火船接近敌军船队后纵火放船,或者拦截对方的火船,亦或是与对方的快船厮杀,避免其骚扰己方船队。
这种船的速度较快,又能承担多种战术任务,所以是水军的常用战船。
又有走舸,亦如战船,舷上安重墙。船员大部分是棹夫,通常选精锐充当,走舸速度比蒙冲、斗舰还快,往返如飞,乘人不备偷鸡摸狗纵火,或者为己方船阵补漏救急。
第四种是小艇,是船队中速度最快的船,通常用来传令或者充任斥候,作战时前出船队作为哨探。
得益于新旺的林业、冶铁业,黄州总管府不缺木材、铁钉,甚至连用来挡火箭的生牛皮,都有价格低廉的生猪皮替代。
加上各种水力木工作坊的加工能力,水军作战所需的各种类型船只,宇文温已经为黄州水军攒了许多,没有偷工减料,没有虚报船只数量。
有了战船,还得有精锐的水军士兵,所以此时在东湖操练的便是轮训之水兵,当然其中大半是新兵。
周军已攻入蜀地,隋国没几天好活了,接下来的平陈之役,宇文温就要靠手里强大的水军突破天堑。
从古至今,长江都担得上天堑之名,没有强大的水军就别想拿下江面控制权,过江的军队迟早要断粮投降。
周国在长江南岸只有鄂州一个立脚点,想要再进一步,水军的规模就不能小,为了日后打胜仗,所以黄州总管府的水军常年勤奋操练。
操练的水域也有讲究,在大湖里操练比较方便,尤其练习排列各类阵型,需要在水流平缓的水域进行演练,待得将士们熟悉后,再到大江之上实操。
虽然水军成军多年,但出于多方考虑,水军日常操练都在湖泊中进行,平日里打渔也容易,顺便解决伙食问题。
东湖南侧临近长江,陆地距离很近,当年周、陈两国水军于峥嵘洲大战时,陆上行舟处的地段已经开凿水渠,可以让各类船只往返东湖和长江。
即便是身形巨大的楼船,同样能从水渠进出,当然为了避免拥堵,水渠分东西两条,都是够宽够深。
东湖出长江的两条水渠,都有江中沙洲——伍洲做屏蔽,而伍洲戍亦有水军营寨,是为江防要地。
故而东湖…伍洲水寨,是黄州水军的重要据点,承担着新兵的操练职责,连带着配套造船场,随时可以增援长江上、下游两个方向的友军。
上游,陈国的巴、湘水军一旦顺流而下进犯周国鄂州夏口,那么停泊在黄州东湖…伍洲的船队可以往上游增援,与驻扎鹦鹉洲的鄂州水军协同作战。
下游,陈国江州水军若进犯蕲口,那么黄州的这些水军船队可以顺流而下,会同驻泊西塞山的水军战船,和陈国水军决战。
正是因为这样的布局,黄州总管府的水军主力分三个地方驻泊、训练:鄂州夏口鹦鹉洲,黄州巴东郡东湖…伍洲,鄂州西塞山对岸策湖。
鹦鹉洲为长江之中的沙洲,水军在此驻扎、操练,是为了能随时出战,避免上游陈国水军偷袭时,水军还在某个湖里操练,一时间出不来。
西塞山自古为江防要地,位于长江南岸,而其北岸的大湖,据说当年三国时江东小霸王孙策于此操练水军,故而得名策湖。
蕲口在其下游,而陈国江州更是在其下游将近两百里外,陈国水军想进抵西塞山水域得逆流而上,其耗时之长足够策湖里的周国水军战船入长江备战。
有这三个要地扼守长江中游江面,宇文温觉得江防“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又看看眼前规模庞大的船队,他更是志得意满。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稳如狗!
宇文温拿着千里镜四处张望,转到南侧伍洲水域时定住了。
在千里镜的视野里,他在江面上看见了三艘船,那是离家出远门的游子,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回来了。
第六十五章 换算
西阳城北郊,西阳王府湖畔庄园,远航归来的张鱼,向郎主宇文温汇报此次航行的详细情况,这是他们抵达西阳的第四日。(全本小说网,https://。)
船队回到西阳后,宇文温当天就给全体人员放假,让他们与亲人团聚并洗去一身风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