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88部分

逆水行周-第58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岭南和中原许多地方类似,做大宗货物买卖主要是以物易物,时不时也会用到硬通货,但岭南用的不是铜钱而是金、银,当然,即便是在中原,金、银也同样是很‘硬’的通货。

    “诸位首领勿忧,这只是我们黄州商贾的见面礼,如果确实觉得满意,随时可以到这里来订货,你们要多少,我们就有多少,至于用什么来换,这都好说。”

    “首先,金、银肯定是没问题的,其次,我们也需要许多岭南的特产,拿这些特产来换也可以,至于具体的价格,我们会和大家定下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我们黄州商贾来番禹做买卖,绝对不会坑蒙拐骗,每一种货物定下的价格,无论是何处来的首领,都能按照这个价格买到黄州的货物。”

    “不会有以次充好,不会有质次价高,不会有临时加价,也不会有强买强卖,请大家放心!”

    “王掌柜,请问你们需要什么特产呢?”

    “很多,具体清单,我们会和大家详谈,不过有一样东西是肯定需要的,而想必诸位首领手上也会有。”

    “这东西是什么呢?”

    王越闻言一笑:“甘蔗,岭表常见,而以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

    “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

    “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常为人称之石蜜者也。。。”

    诸位首领闻言恍然大悟,王越等黄州商贾要的原来是石蜜,这东西大家手上多多少少都有些,毕竟数百年来岭南的特产里,就有石蜜,销路一直不错。

    “王掌柜,不知你们需要多少石蜜?”

    “多多益善,有多少就要多少,价钱好商量,不光现在要,往后每年我们都要大量收购!”

    听着对方这么大口气,首领们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有的人地盘离番禹颇远,他们就怕万一到时候带着石蜜来番禹,结果黄州商贾不要了,到时候虽然不至于脱不了手,但总是麻烦些。

    海外番商会在番禹采购石蜜,但石蜜扶南甚至天竺都有出产,其质量比岭南石蜜还要好,所以番商的采购数量有限,因此首领们还是想知道黄州商贾的一个大概收购数量,这样心里也有数些。

    “这样,王某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

    说到这里,王越笑着伸出一根手指:“一万万斤。”

 第二百零四章 通海夷道

    一处院子里,大堂内宇文温正和黄州的几位商贾座谈,近几日黄州的‘商贸代表团’在番禺忙得脚不沾地,如今是向幕后大东家汇报的时候。全本小说网,HTTPS://。m;

    黄州的商贾向岭南俚帅、洞主们推销货物是要务之一,和滞留番禺的外国蕃商们做买卖则是要务之二,对方手上的各类奇珍异宝,贩卖到山南或者更远的地方,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不过宇文温更关注的是另一件事,大掌柜王越拿着一张纸,向他介绍着刚整理出来的一条贸易路线简况。

    这条贸易路线,是今后黄州总管府乃至周边地区商贾们赚大钱的又一条财富之路,也是凝聚各地大户、豪强人心,让他们站在宇文温身边的一个杀手锏。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条财富之路起于番禺,叫做“通海夷道”。

    “自番禺扬帆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

    “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

    “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国。又一日行,至古笪国。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

    “又两日行,到军突弄山。此处可获‘瓮人’。”

    “又五日行至海硖,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国,南岸则佛逝国。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南中洲之最大者。”

    “又西出硖,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残暴,乘舶者畏惮之。其北岸则个罗国。个罗西则哥谷罗国。”

    “又从葛葛僧只四五日行,至胜邓洲。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国。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又北四日行,至师子国,其北海岸距南天竺大岸百里。”

    “至乌剌国,乃波斯国之弗利剌河,南入于海。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罗国,大食重镇也。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

    听到这里,宇文温忽然插话:“蕃人谓“质”之海峡,别名‘马六甲’,所谓‘缚达城’,亦有别名,唤作‘巴格达’。”

    “所谓‘狮子国’,别名‘锡兰’,孤悬大洋之中,盛产各种宝石,这些宝石在锡兰国遍地都是,价格低廉,可一旦运回中原,其价可翻上数百倍!”

    宇文温怕大家搞不清楚状况,特地引经据典:“晋时,法显和尚走陆路西行至天竺求法,乘蕃商海船经海路回中原,中途便停留狮子国。”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蕃商从极西之地漂洋过海到番禺,早已有了成熟航线,法显和尚回中原的这条航线,若顺利的话,全程大约八十余日…”

    “你们有没有想过,八十余日,从西阳能到哪里?商队满载货物走陆路去邺城,一个来回也要将近七十余日,虽然很赚钱,但和海贸一比…大家这几日在番禺有何心得?”

    面对这个问题,王越率先回答:“大王,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李方则回答得比较直白:“大王,海贸之利十分巨大,我等…实在是井底之蛙。”

    其他几位东家、掌柜默默点头,默认了李方的说法,这也是他们的心声,这几日他们‘组团’和番禺的蕃商们做买卖,真是大开眼界。

    各种奇珍异宝,各种海外香药,他们在西阳,都知道这些东西转手一卖就能赚大钱,而这些货物在黄州的售价,还是经中间商抬过的。

    如今他们在番禺,直接和漂洋过海抵达中原的蕃商交易,拿的就是最初的‘进货价’,即便运回西阳立刻转手,那利润可以让人想起来就红光满面。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宇文温做了总结,“不要觉得寡人让你们来番禺是想找人聊天解闷,只有亲眼见了,才知道什么是眼界狭小!”

    “做海贸,若是组织船队放洋,来回一趟怕要花上一年半载,中途如遇风浪,很可能人财两失,可为何蕃商甘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漂洋过海到中原来做买卖?”

    “那是因为暴利!海贸的暴利,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计算的,而一艘海船,载货量可达万斛,冒着巨大风险,花一年时间,就能赚下足够子子孙孙花销的财富,有谁能不动心?”

    “寡人知道,有人觉得买卖做到邺城就够了,可是现在,你们觉得够么?那点作坊规模,要做海贸,你们的货物能填满几艘海船?”

    “若是把黄州的热销货物运到番禺卖给蕃商,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家作坊的产能太低了?有没有想过工人不足?”

    在座之人都默默点头,西阳王说得对,在西阳里看着长江就以为水多,结果来到番禺见了大海,才知道什么是一望无际。

    他们精心准备的货物,深受番禺蕃商的欢迎,透明的玻璃制品,物美价廉的彩色布匹、白瓷,全都销售一空。

    换回来的,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珍珠以及各类海外香药,还有人。

    遍体漆黑的‘瓮人’,齿及目甚鲜白,面体异黑若漆,皆光泽,又称‘昆仑奴’,这种奇异的瓮人,早已有岭南商贾沿着郁水向西入牂牁水贩卖进夜郎等地,售价翻上数倍。

    而山南、关中、河南罕见此等“货物”,若是将‘瓮人’带去那边,可想而知各地权贵、世家大族的购买欲望会有多强烈。

    更别说不算罕见的胡姬,那种异域风情可以让有钱的男人们小腹温热,忍不住掏钱买回去‘尝鲜’。

    胡姬在关中长安、并州晋阳、河北邺城、江南建康并不罕见,但在山南、河南等地就有些‘奇货可居’,所以也会是热销的‘货物’。

    黄州总管府的商贾们,何尝见过如此惊人的赚钱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用唾手可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唯一的问题,是自己的产能不够了。

    能做大买卖的商贾,背后肯定有人,他们要么是各地大户的代理人,要么自己就是家族家主,有人的族亲已经入仕当官,若组织人手增加生产能力本非难事,可如今到了番禺接触到海贸,才知道远远不够。

    这已经不是自己吃独食的问题了,必须和别人搭伙做买卖才能有充足的供货,把巨大的利润吃下,所以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要拉人入伙。

    山南各地那些沾亲带故的家族当然要拉,而不久前刚归顺朝廷的岭南俚帅、洞主们,也是最佳选择。

    做买卖的事情,宇文温只管制定大方向,具体事务自然是不管的,王越前几日弄了个‘黄州商品推销会’,和各位首领们定下初步意向,大量收购石蜜,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开始。

    “岭南石蜜,古来有之,但色泽黑红,品相不佳,天竺石蜜质量略好,颜色发红,名为红糖,而我们黄州精制的石蜜,细白如霜,这种白糖售价可以翻上数倍!”

    “具体制作工艺,诸位都已心知肚明,寡人不复赘言,而制作白砂糖的原料,就是石蜜,所以大家要和诸位首领们谈好,争取让他们弄来更多的石蜜,经过提纯脱色制成白糖,那就是蕃商眼中的抢手货!”

    “寡人不久之后会安抚岭南各州郡,你们推选出几个代表,跟着寡人同去,到一个地方就谈妥一个地方,赶在别人反应过来前抢占市场。”

    “从南昌到始兴的道路,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迟早都要整治、拓宽,你们和江州当地大户、豪强商量商量,怎么弄比较好,从南昌到始兴再到番禺,必须一路通畅。”

    “还有,向蕃商推销茶叶的事情也要抓紧,让江州的茶商也适当参与进来,有钱大家一起赚,拉更多的人入伙,这买卖才会稳当,大家才能靠着通海夷道赚更多的钱。”

    “我们没能力组织船队到狮子国、天竺甚至波斯做买卖,但可以扩大在番禺海贸中占的份额,用玻璃制品、白瓷、茶叶、白糖等物产作为压价手段,让蕃商们以优惠价格卖给我们异国珍宝!”

 第二百零五章 明白

    细沙状的糖如霜一般,冼夫人看着透明玻璃瓶里的白糖,一时间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的感受,其孙冯盎看着另一瓶糖,也陷入了沉思。(全本小说网,HTTPS://。)

    他手中的这瓶糖名为‘冰糖’,‘冰’为水冻结而成,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基本上不下雪,所以冯盎还真没见过冰,而这个‘冰糖’,他也从来没见过。

    冰糖呈颗粒状,大的足有一个指甲盖那么大,通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拿一颗放到嘴里,能尝出明显的甜味来。

    “三郎,西阳王确定这白糖和冰糖,往后会返。。。还各位首领么?”

    “祖母,西阳王是这么和大家说的,只要愿意售卖石蜜给黄州商贾,他们会按重量的一成,返还这些白糖或冰糖。”

    堂堂藩王居然会大张旗鼓做买卖,让人难以置信,冼夫人觉得西阳王的思路让人难以捉摸,看着手中的白糖,她在想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何盘算。

    广州州治番禹有海贸之利,到广州当官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是暴富,有一句俗语叫做“使君穿门过,三千金相随”,意思是广州刺史每次经过城门,钱袋里都会多出三千金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好事?

    当然不会有这种好事,只有当贪官才能生财有道,在广州当三年刺史,只要能够昧着良心吸血,搜刮的财富足够子孙三代享用了。

    “祖母,莫非这位西阳王也在想办法捞钱?”

    “是啊,白糖、冰糖,你不是说番禹的番商都红了眼了么?用海外奇珍异宝,把黄州商贾手上的白糖、冰糖交换一空。”

    冼夫人虽然不在番禹城,却一直关注这座城池新主人的动静,跟着周军入城的商贾动作之快,让她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了这件事背后不一样的含义:有备而来。

    那些从将近两千里之外黄州随军南下的商贾,肯定是早有准备,所以才能在周军入城后没多久,就进行大宗货物买卖,还放出话来,石蜜的收购定个一万万斤的‘小目标’。

    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冼夫人知道往来天南地北的豪商们,身后肯定有靠山,要么是当朝权贵,要么是著姓大族,黄州商贾的名号似乎以前不出名,可想而知其后的靠山,大概就是西阳王。

    作为一军主帅,率军打到将近两千里之外的广州,还想着让商贾随军同行做买卖,这位西阳王莫非想钱想疯了?

    见着冼夫人陷入沉思,冯盎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祖母,看样子这位西阳王很贪财啊,以后会不会。。。”

    “会什么?”冼夫人看着孙子,等他说出看法。

    “会不会和以前那些地方官一样,贪得无厌,敲骨吸髓?”说到这里,冯盎似乎想起什么,赶紧补充道:“啊,马使君应当是例外。”

    “马使君么?其实对于中原朝廷来说,贪不贪不是关键,最关键是这个广州刺史可不可靠。”

    冼夫人无奈的笑了笑,冯盎所说“马使君”,是数年前被陈国官军抓去建康的广州刺史马靖,这位在广州当官多年,和各地俚帅、洞主的关系都很好,贪倒不是很贪,但让朝廷觉得不可靠,所以就完了。

    “西阳王贪不贪婪,我不知道,但他既然愿意分好处给大家,想来即便要敛财,也不会敲骨吸髓,竭泽而渔。”

    “祖母的意思是西阳王是要靠做正经生意来赚钱?”

    “应该是吧,不然他让那几个掌柜推销这些东西做什么?”

    冼夫人看向庭院里摆着的大小箱子,那是冯盎参加“黄州商品推广会”时带回来的东西,里面五花八门的物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