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925部分

逆水行周-第925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今天子,是宇文招的儿子,天子追封宇文招为“孝昭皇帝”,移葬帝陵,而这位总有一天又会想起杀父仇人来。

    杀父之仇,哪里是说忘就忘的?

    更别说若是郑译、刘昉当时没有和杨坚勾结,周国哪里会变得动荡不安,不要说天子,就是许多人都对此都耿耿于怀,郑译若不是得某位老友护着,怕是早就倒霉了。

    即便后来郑译向天子请罪,对方表示既往不咎;即便郑译主动要求到帝陵为宇文招守墓,过着宛若出家一般的苦日子,但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倒霉。

    到时候不仅自己倒霉,还会连累儿子,只要天子在位,他的儿子们的前途就会受影响。

    虽然天子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但不代表对方奈何不了他,更别说天子如今就在长安,每次来帝陵祭拜先帝时都是泪流满面,让郑译见了心惊肉跳。

    只要天子稍微情绪失控,他就完了,连带着他几个儿子都要倒霉。

    所以守陵的郑译这数月来可以说是惶恐度日,加上住宿条件不是很好,身体很快就垮了,如今咳嗽不止,却不敢让名医诊断,只是随便找了个医生来把把脉,开了方子熬些药喝。

    郑译想得很明白,即便天子日后换了人坐,他恐怕也熬不到那个时候,所以,若真的此次熬不过去,死了倒也不错,免得耽误儿子们的前程。

    他的罪过,已经用“守陵而死”偿还,天子总该彻底消气了。

    郑元璹及弟弟们对父亲的想法心知肚明,虽然心中悲痛,却不敢表现太明显,郑元璹因为另有任用,就要离开长安,他担心自己这一去,回来时就再也见不到父亲,故而赶来帝陵向父亲辞行。

    没有人愿意死,郑译若有得选,他也不愿意生病不请名医治病,奈何不如此,就会连累儿孙。

    他觉得此次无论熬不熬得过,都是天意,所以没什么好抱怨的。

    见着儿子那眼眶发红的模样,郑译心中颇为安慰,但该交代的事情还是得交代,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儿子就要继承家业,拉扯着几个弟弟,所以该知道的事情就得知道。

    郑译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交代了家中诸多事务,见着房内只有他父子二人,也没有人偷听,他一把抓住儿子的手,郑重交代:

    “你此去亳州,在西阳王帐前听用,一定要用心,明白么?”

    郑元璹点点头:“孩儿明白了。”

    “不,你还是不明白,西阳王可是。。。。也罢,千言万语,为父一下子说不清楚。”

    郑译咳嗽几声,低声说道:“西阳王的心思,不是你能够揣测的,到了亳州,用心办事,把事情办好了,西阳王一样会重用你!”

    “孩儿明白了。”

    郑译看着儿子,想再说些什么,却还是没说出来。

    西阳王宇文温,和他的交情匪浅,这十年来,郑译对宇文温由西阳郡公变成西阳王的历程颇有感触,大象二年初,宇文温向他行贿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郑译和宇文温之间有“利益输送”,郑译经常收受贿赂替人办事,收过很多人的贿赂,可以说,当年的宇文温,是他的“尊贵客户”,会来事,送的礼物花样繁多又值钱。

    而现在,更不一样了,西阳王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闲散宗室,羽翼渐丰。

    郑译想告诉儿子如何与西阳王打交道,想告诉儿子如何投西阳王之所好,但他知道儿子和自己不一样,所以说了没有多少用。

    搞不好还会闹出画蛇添足的笑话来。

    思来想去,郑译让儿子附耳过来,然后低声嘱咐:

    “记着,无论如何,你都不要与西阳王为敌!”

    郑元璹闻言点点头,郑译没再就这个问题说下去,反正该嘱咐的他已经嘱咐了,自己若是真熬不过去,儿孙自有儿孙福。

    草药熬好,郑元璹亲自服侍父亲喝药,父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郑元璹辞行。

    见着陪伴自己离开的吏员面有喜色,郑元璹便问对方何故如此满面春风。

    “郑大夫原来不知道么。。。哎呀,卑职也是刚听到的好消息。”

    “是何好消息呢?”

    “先前荥阳敌军不战而降,官军后来渡河北上,如今捷报传来,说已收复武德,所以,接下来官军就要进军邺城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临战

    如潮的官军,号称六十万之众,已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持续数月的围攻,让邺城城墙摇摇欲坠,就在这时,敌军援兵自北南下,来势势汹汹。全本小说网;HTTPS://。m;

    那是天下闻名的范阳兵,胡汉混杂,骁勇善战,虽然兵力不及官军,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只要歼灭了这支敌军,邺城再无援兵,旦夕可下,于是双方在邺城以北展开大战。

    是役,伪称燕王的敌帅史思明率五万范阳兵出击,己方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镇节度使领兵迎战,双方打得昏天黑地。

    战局胶着之际,节度使鲁炅中箭落马,部众崩溃,位于后阵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领朔方军投入作战,就在这时,狂风大作,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辨物色。

    朔方军大败,连带着唐军大阵崩溃,史思明趁势掩杀,杀得唐军尸横遍野,本来就要结束的安史之乱,再度死灰复燃,藩镇割据的形势再不可。。。

    宇文温猛地睁开眼,擦了擦嘴角口水,茫然看着四周,发现自己竟趴在书案上睡着了,随即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怎么梦到这个邺城之战了?

    搓了搓脸,看着窗外的夜色,看看案上摆着的公文,宇文温好一会才回过神,今日下午他收到公文,得知官军主力已从武德北上,不日即将抵达邺城。

    许昌大捷之后,河南局势明朗,待得官军主力北上时,荥阳守将献城投降,主帅宇文明随后作出决定,分兵留守荥阳,盯住西面的洛阳,然后主力直接渡河。

    宇文明不打算给尉迟氏以喘息的机会,命宇文温让麾下行军总管史万岁钉在黎阳津,自己则率军收复黄河北岸要地武德,随即旌旗直指邺城。

    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官军只要拿下邺城,尉迟氏就完蛋了,所以宇文温不由得激动万分。

    虽然此时身处河南之地,和即将开始的邺城之战没关系,但宇文温依旧很关注官军的动向,时常假设自己若是主帅,该如何进军邺城,如何在最后的决战中获胜。

    正因为日有所思,故而夜有所梦,宇文温关心邺城之战,却梦见了“历史上”唐朝的邺城之战,而按着那场大战的结果来说,这个梦可不吉利。

    不,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吉利。

    如今的朝廷大军,主帅是杞王世子宇文明,宇文温的堂兄(兄长),如果,宇文明在攻打邺城时惨遭败绩,输得一塌涂地,那么接下来,攻打邺城的重任必然落到宇文温肩上。

    或者说,宇文明没于乱军之中,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宇文温是最好的结果。

    届时,杞王世孙宇文理扛不起重任,于是杞王出继的次子、西阳王宇文温,就勉为其难接过重任。

    收复邺城,平定天下,世人皆知宇文二郎的赫赫威名,然后天子因为泛舟太液池时“不慎落水”染上痨病去世,而皇太子年幼。。。

    正所谓主少国疑,至此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杞王临危受命,来了个弟终兄及。

    杞王顺理成章登基称帝,立宇文温为皇太子,当然,这是立也得立,不立也得立。

    待得天子百年之后,皇太子就可以。。。。

    免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的恶名,自己得位名正言顺,不会背负任何骂名,清清白白登基,御宇天下,一展宏图大略,真是。。。

    宇文温收回思绪,若事情真的如此发展,那么这样的结果从政治角度对他来说,确实是再理想不过,所以他应该祈祷宇文明在邺城之战惨败,然后没于乱军之中么?

    不知道。

    宇文温当然有野心,他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喜欢美女,喜欢权力,不能免俗,并不是清心寡欲的圣人,说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自欺欺人。

    但问题在于,宇文明一旦在邺城之战惨败,触发的后果和引起的局势逆转及后续发展,就不是宇文温能够预见和能够控制的。

    唐时的邺城之战,唐军惨败,代价就是中央朝廷实力愈发孱弱,各地节度使趁机割据,民生凋零,大唐再也回不到开元盛世。

    此次官军如果在邺城之战败了,很可能伤亡惨重,尉迟氏借机缓过劲,河北世家高门、豪强大户们纷纷带兵助战。

    而河南局势怕不是要再度反复,到时候陈国再趁机来个北伐。。。

    届时坐镇河南的宇文温,要对付南边的北伐陈军,要对付北边卷土重来的尉迟氏大军,而各地叛乱此起彼伏,焦头烂额之下,他不得不黯然退兵回山南。

    届时天下依旧三分,战乱不断,各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

    宇文温陷入沉思,越想思路越精奇。

    既然不做小人,那么就做君子,来个以大局为重?

    是不是要等天下太平之后,以大局为重,自己放弃、退出竞争,带着家眷浮舟大洋,占一座海外小岛做岛主,从此再不踏足中原。

    如此以大局为重的君子之举,得世人称赞,留名青史,成为一代传奇?

    特么这和送女有什么区别?

    宇文温揉了揉太阳穴,继续思维发散。

    送女?把自己的女人送到别人榻上,鼓励她表现好些,然后退到房外,听着里面的动静,露出欣慰的笑容,双手合十默默祝福两人早生贵子,一个不够,还得多生几个?

    宇文温的思维发散过度,起身来回走动,好一会心情才平静,随后自嘲的笑了笑。

    对他来说,此时的纠结真是有些可笑:千万大奖还没中,就想着买豪宅、豪车?

    一点点事情就胡思乱想,看来自己还是有些沉不住气嘛!

    十年时间,他一个脚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羽翼渐丰,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实力还会猛增,所以急个什么劲?

    宇文温已经命行军总管韩擒虎取青州,如今势如破竹,而亳州各地的秩序正在恢复,到了来年春天就能开展春耕,他正在按自己的节奏行事,若局势有变,那就到时再说。

    无论邺城之战结果如何,都无所谓!

    想着想着,宇文温脑海忽然冒出一个中二度爆表的台词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

    。。。。。。

    夜幕下,相州南境,绵延十余里的大营灯火通明,由武德北上的朝廷大军在此宿营,距离邺城没有多远,因为天寒地冻,所以营中允许士兵生火取暖,但要提防走火。

    帐内,元帅宇文明正在看舆图,今日军议,他已经和众将议定军略,但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索性琢磨舆图,看看自己的布置还有何欠考虑之处。

    邺城近在咫尺,大战在即,临战前的宇文明哪里淡定得了,因为这是决定性的战斗,己方一旦取胜,那就意味着尉迟氏彻底完蛋了。

    收复邺城,铲除窃国逆贼,这是最耀眼的军功,眼下几乎唾手可得,宇文明却知道如今还不是笑的时候,因为一旦己方此战失利,尉迟氏就有了死灰复燃的可能。

    对方自许昌之败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即便对于邺城东南百里外的黎阳津,也没有组织大军疯狂反扑。

    这不代表对方已经放弃了抵抗,相反,综合各处传来的军情,宇文明知道尉迟氏如今拼凑了大量军队聚集邺城,要来个困兽斗。

    当一条丧家之犬被逼到绝境时,很可能会拼命扑上来反咬一口,宇文明知道自己若轻敌大意,很可能就为敌人所趁,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对方翻盘。

    一旦尉迟氏赢了邺城之战,那么河北各地豪强极有可能放弃观望,加入尉迟氏一方阵营,届时尉迟氏缓过来不说,甚至还有可能反扑,再度挥师南下。

    届时河南局势再度恶化,陈国也可能蠢蠢欲动,己方未必有足够的兵力来应对。

    想到这里,宇文明又看向舆图,他在思考,思考若自己是尉迟佑耆,会想什么办法反败为胜。

    尉迟佑耆,会怎么做呢?

 第二百七十八章 唏嘘

    相州西南地界,一处庄园,某处小院内满是浓烈的草药味,寝室里,一名老者躺在榻上,双眼紧闭,依然有气,只是气若游丝,不知何时就要断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尔朱休见着老父已是弥留之际,说不定何时就要辞世,心中悲伤,却没有哭出来,默默地坐在一旁,等候父亲的临终遗言。

    此时此刻,躺在榻上的尔朱敞只觉得身体疲惫不已,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所幸儿孙满堂,尔朱氏的血脉能延续下去,他再无遗憾。

    今年春天时,尔朱敞大病一场,差点就熬不过去,如今多活了大半年,白白得了便宜,没什么好遗憾的,临近辞世,往事浮现眼前。

    已过七旬的尔朱敞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仿佛又看见了叔伯兄弟们。

    那年,尔朱家族如日中天,他的伯父尔朱荣,平定六镇之乱,声望无人可及,一时间权倾朝野,满朝公卿见着伯父,都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出。

    那时的伯父,比皇帝还要威风。

    尔朱家族人才济济,叔伯子侄把持着朝廷大权,人人都认为将来的天下就是尔朱氏的天下,那时的尔朱敞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却能感受到周围人的敬畏。

    他伯父是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尔朱敞为伯父自豪,也为家族而自豪。

    然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伯父,却死于皇宫之中,死在几个小人手里,所谓尔朱氏的江山,其实不过是镜花水月,尔朱氏曾经的部下高欢,成了尔朱氏的掘墓人。

    那年,高欢在韩陵之战击败尔朱氏的大军,随后兵临邺城,很快就破城而入,对尔朱氏男丁赶尽杀绝。

    当时尔朱敞不过十二岁,住在皇宫之中,见着士兵开始搜捕尔朱氏男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