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34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134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孙守法,便连忙让人去驿馆请王彦派来的使者严起恒,众人在院内等待了片刻,去请人的校尉才慌忙回来,而后在孙守法的耳边一阵耳语。

    众人见孙守法连色一变,心肝不禁立马提了起来,莫非楚国公的使者出了什么事故。

    这其中最为担心的就是贺珍,他不想撤离汉中,又怕严起恒与其他义军首领接触,便派遣人马将严起恒居住的驿馆围了起来,美其名曰保护,实际就是软禁。

    这时他见小校一人回来,还在孙守法耳边小声说话,便以为严起恒脑怒他无礼,不愿见他。

    如果是之前,贺珍道觉得没有什么所谓,但现在他兵力大损,汉中铁定守不住,退入湖广是他唯一的生路,他便不能不在乎严起恒的态度。

    “是本将考虑不周~”贺珍突然站起身来说道:“本将这就亲自去请严先生!”

    “大将军误会了!”孙守法见此,却连连摆手,制止要离开的贺珍,而后对小校道:“带他进来!”

    片刻后,小校便将一人领进屋来,这人正是严起恒的随从燕岱,他进来之后,相几位义军首领行了一礼,便开口说道:“大将军,孙督师,我家先生早以前往蜀中,你们的意思,我家先生早就知晓,先生的意思是让义军在守十天,他必定带一支兵马,来接替汉中防务!”

    屋内之人听完燕岱之语,脸上纷纷漏出惊讶之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名四十多岁的清瘦男子,举着使者节杖,上面的彩带随着山风飞舞,行进在通往蜀中的蹒跚栈道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77章 严起恒使大西

    张献忠与李自成,是崇祯年间,兴起的两支最大的流民武装,李自成在西安开国建立大顺,而张献忠则在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于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

    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开科取士,任为郡县各官,对于四川从政治、经济上进行管理,以具备国家形式,从流贼转变为了割据政权。

    大西建立之后,便宣布“赦免边境三年租赋”,大西军亦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可见大西军的军纪远比一些明朝军阀要好上许多。

    在大西军中,骑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马七步三”,主力部队“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介马有付,去来如风,一日夜踔数百里”。每到一处,在所缴获战的利品中,最看重的就是骡马,其他均不在意。

    由此可见,大西军的战力也十分不凡,这也是王彦急欲联络张献忠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个政权在建立之初,多是一副兴兴向荣之态,大西政权建立之初,同样也是如此。

    后世民间常常听到张献忠屠川的传闻,但在作者看来,这与一个新兴政权该有的朝气不符,基本不可相信。

    中国有写史、修史的传统,但大多数都是当朝修前朝,其中水分十足。

    在作者看来,自唐太宗开了个不好的头之后,所谓的正史便不能全信,太宗只是为自己说好话,让后人觉得江山是他打的,李建成、李元吉还要害他,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情非得已,但后世的统治者,却不只是改一点点,等到清朝,史书就基本没法看了。

    清廷修四库全书,是为了什么?便是将天下间,所有对满清不利的东西,统统删除,统统改写,张献中只是一个背锅之人而已。

    雍正四年,大学士查嗣庭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出题目“维民所止”,源出于《诗经·商倾·玄鸟》。

    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

    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

    雍正见此那还得了,连忙让人把查嗣庭抓来,直接腰斩,族人全部被流放。

    另一间事情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叛乱,乾隆摆酒庆功,一汉官见清兵大败回部,有感而发,吟诗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帐中宴请,本来气氛热烈,听他吟了这两句,顿时就冷了下来,乾隆脸色更是差到极点。

    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清不就是胡马吗?

    那汉臣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跪下,将官帽放到一旁,直磕得额头破裂,血流满面,才得免。

    幸亏这诗不是他所写,不然也得死,然而他即便不死,也被消极为民,永不录用。

    乾隆在位时,清廷已经统治中华将近百年之久,但清廷统治者还是这般模样,那清初之时,篡改史实,也就一点也不稀奇。

    此外还有“清风不识字”之类,数不胜数,满清文字狱如此之盛,容不得半点对清廷不利之言,他们写出来的史书能信吗?

    以前传的很凶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没有找到,如今张献忠的圣谕碑却被挖了出来,七杀碑也以确信为谣传,实为“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其实只要认真想想,张献忠这样的人物,能傻到屠川吗?他从湖广转进四川为啥?取成就帝业的根基啊,他能傻到屠川?

    张献忠战死于顺治三年底,而清兵在顺治十六年才攻下渝州,此外刘文秀亦数次经略四川,也就是说在张献忠死后的十三年里,南明还在于清兵在四川作战,如果张献忠屠川,那清兵就只能和鬼魂打仗了。

    大明朝时,四川人口过千万,到顺治十九年,人口只剩九万多人,大西军有没有杀人?肯定杀了,农民军的特性,便肯定要杀地主,杀勋贵,这点可以参考本朝,但说屠川,那便是无稽之谈。

    大西兵一百二十个营,二十多万众,得多少百姓才能养,算算便知。

    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底建立大西,如今已是隆武二年六月,他经营蜀地已经将近两年,蜀地基本大定。

    四川乃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蜀汉得此而鼎足,张献忠得了此地,自然要再次进取,他首要的目标,便是北面的汉中,所以他对手下之人言:“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

    弘光元年,六月间,张献忠便派遣大军北上,攻打汉中,可惜为当时投降清廷的贺珍击败。

    严起恒举着使者节杖,出现在剑阁时,张献忠正在梓潼,于是连忙让人将其带来。

    汉时张骞持节杖出使西域,苏武拿着节杖牧羊,让的代表汉使的节杖,深入西域诸国人心,此后凡见节杖,诸国便知汉使到来,无不拜伏。

    西域诸国,北面的匈奴,看见手持节杖无比威风的汉使,心中仰慕便也学了过去,将节杖视作权利的象征。

    此后汉逐匈奴于漠北,北匈奴西迁,与欧洲人相遇,节杖也被带到欧洲,逐渐演化为权杖。

    古时候,汉使持节杖,无比威风,但严起恒却没有受到古汉使的待遇,他几乎是被士卒压到梓潼。

    此时严起恒站在张献忠行辕之外,他被士卒带到辕门前,便看见两排精锐高大的大西士卒,分立两旁,手中长刀相交,凶神恶煞的挡在他的身前。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78章 大西皇帝张献忠

    严起恒看着身前威武的大西军,看着那明晃晃的战刀,身为文臣的他多少有些紧张,不过张献忠既然把他从剑阁接到梓潼,就不该有什么加害之意,想必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压压他的气势而已。

    想通这一点,严起恒心中稍定,再看着眼前凶神恶煞的甲士时,心里就不在有什么惊恐。

    这时他不禁先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高高举起节杖,口中大呼道:“大明朝楚国公使大西王~”

    他一边呼喊,便一边用节杖拨开身前的长刀,一路闯到过张献忠布下的刀阵,来到大堂之内。

    此时堂内当中坐着一皮肤黝黑,长须过胸的威严男子,想必就是大西皇帝张献忠,而他的两侧则各坐数人,那必然就是左、右丞相,以及六部官员。

    严起恒来到堂上,遂即作揖一礼道:“在山阴严震生,奉大明楚国公之令,参见大西王!”

    “啪~”严起恒刚刚说完,坐在左侧首位的一名中年男子,便一拍座椅,站起身来,双手相上一拱,行一礼,而后怒指严起恒道:“大胆,吾皇乃大西天子,尔怎么不拜?”

    张献忠与堂内之人,俱是眯眼向严起恒看来,想要知道他如何作答。

    严起恒见此,却微微笑道:“我乃明使,非尔之大西之臣,何须拜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尔大明国祚以亡,汉家山河俱丧尔朝之手,足见尔朝以为上天摒弃,今我大西天子在位,大定川蜀,实为应天顺人,尔如何不拜!”大堂右侧,又有一名文官拍座而起。

    这一左一右,正是大西国左右二相汪兆麟和严锡命。

    “非也~非也~”严起恒面对二人,依然神情自若道:“我大明虽失两京,国祚南移,然依旧为天下共认之主也!今天下抗清之义旗蜂起,皆打日月明旗,可有打大西旗呼?仅此一点,便可说明,天下人心在大明而不是大西也!我大明乃天朝上国,中华正统,大王虽建号称帝,但实乃自欺欺人之举,大西实为小国,而非天下也。在下为天朝之使,岂可拜小国之王。”

    严起恒说完,堂内的大西之臣,顿时全部站立起来,一个个愤怒的看着严起恒,只等张献忠一声令下,便要一拥而上将他活活打死。

    李自成的身死,给张献忠打击甚大,他心里十分清楚,他这个大西天子,根本不被天下承认,而大西政权也确实只是割据一隅,不过他心里清楚归清楚,别人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严起恒的话语,使得张献忠心里十分愤怒,他没有让甲士将他拿下,但也杀气十足的说道:“严先生好口才,但大明的没落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先生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但也依然改变不了尔君臣苟延残喘的事实!先生今日至蜀,对朕创立的基业颇为不屑一顾,屡次侮辱朕的大西,先生是不惧死呼?先生至蜀就是为了激怒朕吗?”

    严起恒见张献忠发怒,心中微紧,但他既然说话,严起恒的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于是他笑着向张献忠又揖一礼,而后说道:“大王纵横天下数十年,堪称当世英雄,又岂会加害于我!在下此来,实乃授楚国公之托,愿与大王结成攻守之盟,共抗强清也!”

    张献忠闻言,嘴角不禁漏出一丝冷笑:“先生既然有求于朕,方才合故如此无礼?”

    严起恒闻语,再作一揖,“非也!大王误会了,在下并非有求于大王,而是在救大王和大西也!”

    张献忠听了,眉头立马一皱,而一旁的左丞相汪兆麟却再次怒道:“大胆,匹夫无礼!”

    “先生好大口气,居然要救朕的大西。”张献忠则冷脸说道:“朕剧有川蜀之地,雄兵二十余万,进可攻灭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有什么地方需要先生来救?依朕看来,到是尔君臣节节败退,想要朕来救吧!今天朕便要听听先生之言,若是没有道理,哼~那朕就让先生尝尝大西宝刀之利。”

    张献忠说完,几名甲士便拔刀冲上堂来,虎视眈眈的看着严起恒。

    左丞相汪兆麟见此,遂即满意的坐下。

    严起恒环归堂内,见大西诸人面上都带着怒色,脸上却依然笑道:“方今天下,如汉末之三国,然清廷之势,胜于曹魏,大王虽据有天府之国,然势力不及蜀汉一半。昔汉相明知益州疲弱,仍数伐强魏,何也?盖因天下大势,弱者弱,而强者更强也。大王今坐观天下,看似无忧,但不出数年,必被清廷所灭也!”

    大西政权困守四川,如果不能趁着天下大乱之际,多占地盘,如果不能趁着清军尚未站稳脚跟之际,劲量消弱清军的实力,一旦天下安定,以清兵占据的广阔土地,其人力物力都会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那时候清廷大势以成,无论是大明还是大西,最后都只能被活活拖死,所以严起恒说的十分有道理,张献忠和大明想要有所作为,就绝对不能给满清消化的时间,必须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样,不停的攻伐。

    张献忠眯眼听着严起恒的话语,脸上怒气尽然消失不见,“那先生要如何就朕的大西呢?”

    严起恒当即笑道:“无它?天下大势,天道轮回,多有相似之处。大王今日之困局,昔日诸葛丞相已然做出解答,东联大明,北进汉中,取关中为基业,则霸业可成也!”

    “关中之地,现今在贺珍之手,朕挥军北上,岂不要与他接战,他可是拥戴你们大明的啊!”张献忠眯眼道。

    严起恒笑道:“在下今日前来,正是要献上汉中之地予大王也!”

    “哦~”张献忠闻语心里立马一喜,汉中可是蜀地的屏障,他早就想夺下汉中,只可惜他之前进兵,却以失败告终。

    这时他听了严起恒之语,脸上顿时布满喜色,几乎高兴的要站立起来,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而后冷声道:“先生要献汉中,想必是清兵攻打甚急,明军无法坚守,便想着让我大西军去于清兵作战,为明军分担压力吧。”

    严起恒听了也不隐瞒,直接说道:“大王英名,不过大王不在成都,而是驻兵梓潼,不就是想要北进,打出一翻基业吗?在下献上汉中,虽然大西军要与清兵正面交手,但不是也得了汉中要地吗?”

    “哈哈~”张献忠闻语,顿时大笑,站起身来,走到严起恒之前道:“先生现居何职?来朕身边,做大西军的军师可好?”

    感谢悦冻窝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