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14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214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迎亲结婚,大都是黄昏或者夜晚,等队伍回到楚国公府天色已经全黑,前来道贺的人群,已经挤满了道旁。

    “红妆带绾同心结,无双国士缔良缘,两心相映手相牵,一生一世永相连~”送亲的人又按着习俗唱贺,讨要喜钱。

    门口迎客的王夫之、王介之,连忙拿出红包,给送亲的何家人,新娘这才下得轿来。

    在连续不断的爆竹声中,何枝枝下了轿子,按照风俗,新娘的脚在行婚礼之前不能碰男方家的土地,所以富贵人家会用地毯,贫寒人家会用两张毡子交换行进。

    王彦的府中铺了一条长地毯,从门口一直通向青庐帐,地毯中间摆放着火盆和装满红枣、梨等物品的盘子。

    府外,宾客也开始进府,负责迎客的王夫之、王介之,连连与人拱手行礼,“苏阁老,欢迎欢迎,快里面请……“ “同喜同喜,戴督镇快里面请。“

    忙活了个把时辰之后,行宫里道喜的圣旨终于过来,王家人摆好香案,王彦与何枝枝接了圣旨,王朝聘遂即对王朝礼低声说道,““时辰不早,可以成婚了!”

    王彦的父亲,朝司仪点点头,司仪意会顿时高声喊道:“吉时已到,行婚礼!”

    这时王彦与何枝枝挽起红幔,各执一头,两人慢慢走近,在蒲团上跪下,身前是一张宽大的桌案,铺上红绸,点了红烛,正中还有一块写着天地二字的牌位,大桌两边则座着王朝礼和张氏。

    “拜天地~”

    “拜高堂~”

    两人面对牌位跪下磕了三个头,又给二老行礼,王朝礼不禁满面红光,“为父希望你们二人互敬互让,恩爱如宾,也祝你们夫唱妇随,早生贵子。”

    张氏心中更是激动,浑浊的眼泪从深陷的眼眶里流出来,喃喃道:“吾儿成家矣~”

    “夫妻对拜~”

    两人行完礼,青庐外顿时一片鼓掌声。

    “礼成,送入洞房!”

    两人在陪嫁丫鬟和喜娘的簇拥下,走进了洞房,在床前座好,亲友们在房内,走了一圈,撒下花瓣,枣儿,就退了出去。

    这时陪嫁的丫鬟提醒道,“姑爷,挑了盖头,喝了合卺酒,姑爷与小姐就是夫妻一体,患难荣辱与共了。”

    王彦有过经验,他拿起丫鬟递过来的称杆,慢慢挑起何枝枝的红盖头,心里多少有点紧张,一路走过来,姑娘的身段儿没有话说,但样貌儿一直是个谜题。

    盖头掀开,何枝枝羞怯的低着头,王彦看了侧脸,心里一喜,是个美人儿,但遂即一愣,惊讶一声,“怎么是你~”

    何枝枝又羞又怒,头更低了些,搓着手,娇哼一声,“你还不乐意了~”

    (感谢夜水行走的二百书币,感谢寿州梁四郎,悦冻窝芯,汉之光武的打赏。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45章 君心

    鸡鸣时分,王彦准时醒来,他看了看身边的何枝枝,还在熟睡,便悄悄起身,但他的动作还是把这位初为人妇的俏丽女子惊醒。

    她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目,看见座起身来,正穿着靴子的王彦,遂即撑起身子,一手用被子挡住前面的玉兔,后背漏出大片雪白,带着睡意喃喃一声,“相公~”

    王彦回过头来,把她又按在床上,扶去她额头上的秀发,温声说道:“我等下要去上朝,你身体不适,再睡一会儿,天亮了再去给父亲、母亲请安,你初进王家,有什么事,可以问问嫣嫣。今后你是正室,要与家人好好相处。”

    何枝枝想着昨夜的事情,感受到身体上羞于启齿的变化,躲在被子里,乖巧的点了点头。

    王彦与她感情不算太深,还需要今后慢慢培养,最初的印象,也就是布行里遇见的野劲儿十足的刁蛮小姐,而何枝枝昨晚也让王彦见识了她的野劲儿。

    “接着睡~”王彦心里一动,在何枝枝脸上捏了两下,遂即起身出了新房,留下羞红着脸的何枝枝,将脑袋也埋进被子里。

    外堂里,许嫣嫣带着几个丫鬟,已经备好了早点,她手上拿着官袍,亲手给王彦穿上,然后再系上玉带,一边为他整理仪容,一边说道:“相公昨夜可还快活~”

    王彦闻语,尴尬的咳嗽几声,然后嘿嘿一笑,抓住她的手儿,“今夜,我去嫣嫣那里,可好?”

    许嫣嫣把手儿挣脱出来,“相公还是多陪陪姐姐吧,刚刚新婚,相公也不能陪着姐姐在家中走走,拜见父母大人,就要急匆匆的去上朝,姐姐心里肯定失落落的。陛下也是,相公这么大的日子,也不让歇息几日。”

    “今天,嫣嫣就替代我,多陪陪枝枝。”

    王何联姻,并不是一件普通的婚姻,对于朝臣,对于皇帝,都会产生影响。

    这时许嫣嫣让王彦坐下,叫丫鬟给他洗了脸,用青盐漱了口,戴上官帽,然后端来稀粥,服侍得周周道道。

    王彦用过早餐,就直接出门,亲卫迁来马匹,他翻身上马,往行宫而去。

    行宫外,几位早到的大臣见他过来,纷纷道喜祝贺,王彦一一回礼道谢。

    天将亮时,众人排队、上朝、行礼,隆武端坐在大殿中央,二十多为臣公分列两侧。

    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高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何腾蛟先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来广也有些时日,楚地直面北兵,防务一刻不得松懈,加之日前西军与北兵激战汉中,胜负未决,

    臣急于返回楚地,以应对时局变化,今日便向陛下告辞了。”

    隆武眯眼看了何腾蛟一眼,然后笑道:“爱卿与朕相识于南阳,众卿亦有“中兴自古旧南阳”之语,将朕比之光武,爱卿亦是朕南阳旧人,当做岑彭、邓禹也。卿家此去,当全力经营,积蓄实力,等待朝廷诏命。”

    “陛下信任,臣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臣回楚之后,必然力保楚地不失,徐图恢复,为陛下光复大明基业。”何腾蛟拜了拜,然后退回大臣之中。

    “诸卿,还有何事启奏,速速报来。”隆武朝廷正了正身子,扫视诸臣。

    二十多位臣公,闻语相互看了看,但却没有人来言事,这到不是说朝廷没事可做,而是许多问题,摆在那里,就等着户部拨钱,偏偏谁都知道户部没钱,所以说了也没又用处,根本解决不了。

    殿上一阵沉默,隆武帝用余光看了王彦一眼,脸上约为感到一丝尴尬,但王彦却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启奏。越秀山上的忠烈祠,已经建完大半,文武两殿,都已经完成。臣奏请朝廷,就甲申国变以来,殉国之英烈,无论文武,都加谥号,移牌位于忠烈祠**奉,此外,阵亡将士军牌,亦移入祠中,享受香火,以此来激励军心、民气。”

    隆武眉头一挑,思道:“卿家此请,甚善。”

    “陛下,攻伐漳州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臣决议在请忠烈入祠之日,誓师出兵,届时的祭祀,臣恳请陛下前往。”王彦抱着象牙笏说道。

    宋明两代,武将的地位都不高,明代土木堡之变后,代表武将的勋贵便一蹶不振,此时因为战乱,武将地位有所提高,但那是因为朝廷控制能力下降,地方将领向着军阀演变,这种提高对于朝廷而言代表着失控,并非国家百姓之福,王彦希望的是在制度上的真正提升,以及民间的认可。

    制度的建设和改变,是个极其费力的事情,明朝现有的制度,也是从最早的夏,一步步的演变过来,文武制衡这个问题,千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王彦也没有那个能力,一步到位,他只能一步步试着看。

    这次如果能使天子亲临,祭祀英烈,再加上几万阵亡将士供奉其中,其遗孀眷属,必定会不时祭拜,使之香火不绝,再加上朝廷施加一定影响,长久以往,对于民间风气,应该会有一个改变。

    隆武帝听了,自然想在将士们面前露个面,他一直想重建二十六卫亲军,由他亲自执掌,但无奈如今的明军,大都是将领,督抚的私兵,即便编入亲军,控制权还是在将领手中。

    他也想过,调忠于他的万元吉入卫广京,但一来江西面对清廷的压力很大,掉兵出赣,肯定不行,再者他如果调兵,王彦肯定会不满,他知道大敌当前,朝廷内部绝对不能君臣失和,他必须倚重王彦。

    朝廷现在无财,他重建亲军自然无法实现,那么隆武就退而求其次,在将士们面前多多出现,让将士知道皇帝的存在。

    这几日,其实隆武的心情比较糟糕,王何联姻对他来说,实在有点突然,身为君王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之术,不使朝臣一家独大,所以他发现王彦强势崛起之后,就一直想要扶持另外一位掌握重兵的督抚何腾蛟,来形成制衡。

    王何联姻,他之前毫无察觉,直到何腾蛟来广京之后,他才知道,这也说明了皇帝实力的严重退化,锦衣卫在闽中之变后,再一次消沉,使他丧失了耳目。

    以王彦的身份,他这次大婚,隆武帝本该亲临,但结果却只下了一道谕旨,而且还没准许王彦的请休。

    这时,隆武帝看了看王彦,并没有因此而怄气,觉得自己的气量小了一点,于是正了正身子,温声说道:“爱卿之请,朕准之,出征之日,朕将告慰上天,庇佑大明旗开得胜。”

    (感谢书友39195的五百书币,感谢秦松旺的打赏,求订阅,求票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46章 备战

    从决定攻打漳州,到二月中旬止,明军所需粮食、草料、军械、饷银,已经全部运送到广京和潮州前线。

    广南太平了小半年,士绅百姓已经很少提起,去岁清兵侵入粤东的那一战,人性总是贯于安逸,而本能不去接受沉重、痛苦,不愿意回想经受的苦难。

    朝廷这次攻打漳州,无疑又将人们的记忆挖了出来,为了支持明军东进收复旧地,广南近十万民夫日夜辛苦劳作。

    珠江上,光着膀子拉纤的汉子,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从广京前往潮州前线的驴车、骡车、独轮车,遮道而行,绵延数十里。

    打仗就得征调民夫,而因为之前并无准备,王彦又规定了时间,所以民夫的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些民夫常常累倒在官到上。

    古人言“苛政猛于虎,徭役重如山”,广南人供养整个隆武朝廷,加上近十万明军,出钱,出人,又出粮,虽说朝廷没有加税,但负担也已经不轻,现在临近春天播种,征调民夫,绝对算不上仁政。

    此时民间怨言肯定有,但是广东布政司下达征调命令以来,百姓却没有抗拒,民夫也没有逃亡、误期。

    这是因为广州城里集结的军队,江面上穿梭的水师战船,揭开了他们对于战争的记忆,广京日益繁华的经济,似乎抹平了去岁广京之役的创伤,但实际上几十万个孤坟,就在广京城郊,创伤依然还在,只是不被提及。

    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想着过去的痛苦,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生活还要继续,所以王彦才能看见广京一派繁华的场景。

    “唇亡齿寒,保粤护闽。”这是官府动员广南的口号,事实广南人对于去岁的记忆一被提起,大多数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好好在广南生活,就得把福建的清军赶走,因为他们离的实在太近。

    广南人知道,明军这次东征,不仅是为了恢复旧疆,也是为了保卫广南,本着被广南之地的唱词、说书、昆曲大戏,培养起来的家国情怀,广南人纵有怨言,也要竭力而为。

    隆武皇帝,出了行宫,与王彦视察备战情况,看见官道上络绎不绝的民夫,往东面进发,看着赤着身子,喊着号子,拉动大船的纤夫,谓王彦道:“广南之民,为大明付出极大,卿家此次如不能马到功成,则上对不起朝廷与朕,下对不起,广南子民。”

    清军在漳州驻军三万,张存仁在福州、泉州、安平等地合起来,也有三万人马,福建清兵大概在六万人左右。

    王彦这次征调四万人,郑成功应该能出兵一万,共计五万大军,考虑到明军攻,清兵守,兵力分散,明军其实颇具优势,但是清兵多是老卒,而明军却大多是新卒,王彦的担子其实很重。

    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丝毫马虎。

    从金夏回来之后,他就以大学士督师的身份,从兵部发出调令,命潮州前线的忠武营做好准备,令督标,以及从潮州前线换防轮休的忠贞,抽调一部精干,再广京集结。

    到二月中旬,潮州前线,以经集结了两万步军,广京城外,也有一万四千步军,以及六千骑兵集结。

    此外,王彦还抽调了司礼监大太监庞天寿,从澳门聘来的三百名葡萄牙火铳手,一来看看西夷的战法,二来为对付荷兰人,做准备。

    明军这边那么大的动作,漳州的清兵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其实明清双方,在各自统辖区域内,都互派了大量密探。

    王彦调兵遣将,早惊动了漳州清兵的统帅佟养甲、李成栋,早在清军密探从厦门传回王彦与郑成功会面的消息时,李成栋就预感到事情不对头,及至一月底,清军的细作探到明军,在广京大规模调动,粮食、器械开始运往潮州,李成栋就据此判定,王彦这是要揍他了。

    去岁李成栋本来和王彦打的火热,每月都有几封书信往来,只是王彦开出的条件,李成栋并不满意,加上王彦以前只是他下面的一个千户,现在高出他那么多,他心里就难免有些不平衡,等清廷为他抬旗之后,他就断绝了与王彦的书信往来。

    张存仁让他辅助佟养甲镇守漳州,他心里就一直担心王彦怒他,要挥兵打他,现在确切的消息传来,这位清军大将就有点寝食难安了,他一面告诫部下,严防死守,一面火速向闽浙总督张存仁报告,请求从福州、泉州抽调清军进入漳州府。

    福建一地,对于清廷来说,其实比较尴尬,因为赣地没有像历史那样被清军控制,所以福建实际上是,被江西明军、广南明军、外加郑成功三面包围。

    如果清兵在此驻扎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