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69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269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公,不能让那厮就这么逃了,末将请命追击!”袁宗第抱拳说道。

    “壕格也算满清的一员名将,他这个时候选择撤退,是明智之举,想必他也正等着我们去追了。”王彦挥挥手,“既然清兵已经过了合州,进入成都平原,便不用追了,一来我们骑兵太少,二来想追也追不上,除非豪格有意让我们追击,那我们就更不能追了。”

    众将听了点点头,都觉得有些可惜,大军刚破了曾经的大明第一强军,士气自然大振,现在是逮谁揍谁,没能与豪格打上一场,再添一点功勋,着实可惜。

    王彦与众人行走,忽然停下步子,看着王士琇道:“義石呢?怎么不见他来?”

    王士琇听了神情一暗,“回相公,于将军怕是不行了。”

    王彦闻语微微一愣,而后便猛然加快了步伐,急步往关城内走去,片刻后在王士琇引领下来到关下的一排矮屋前,外面站着几名千户军官,脸上都写满哀伤。

    王士琇为王彦推开半掩着的屋门,王彦当即进去,便见床上躺着一人,脸色惨白,身上几乎绑满了绷带,创口的血液浸出,在白色绷带上漏出一块块殷红。

    王彦定睛一看,不由得一股凉意从心底升起,整个人站在原地呆了半晌,只见于世忠身上至少受创十余处。这些创口的血迹大多已经乌黑,但右胸和左肋浸出来的鲜血,依然一片鲜红,俨然活不成了。

    “清军破了关门,于指挥领着数百伤兵,同清兵血战,力斩鳌拜亲兵十余人,但自身也受了重创。”王士琇低声说道。

    “相公,家父~”守在床边的于佑明,见王彦进来,话没说完便哽咽起来。

    王彦见此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一番,这时于世忠被惊的悠悠醒了,看见众人,“相公来,我便心安了。”

    闻声王彦立刻急步抢到床前,拉住于世忠的手,创口血流不止,加上天气炎热,王彦知道于世忠已经不行了,心中不禁一阵神伤,他嗟叹的问道:“義石,可还有什么话说。”

    “甲申国难,山河板荡,某常思马革裹尸,以报国家,今有相公,某心安也。”说着说着于世忠脸上忽然泛起一阵潮红,他猛然咳嗽几声,却又不甘的握紧了王彦的手继续说:“某所恨者,昆山之屠,满夷杀我全族父老,某不能再驰骋疆场,报仇血恨。”

    “義石放心,满夷图我百姓,此血海之仇,五忠军十余万将士,俱与你同心,必报此仇。”

    于世忠听了点点头,目光看向一旁的于佑明,于佑明连忙跪走到床前,便听于世忠吩咐道:“今为父死,勿葬荒野,不埋异乡,我儿可将为父尸骨火化,王师何日复昆山,为父何日葬家乡!”

    言毕,于世忠猛烈咳嗽几下,全身创口迸裂而亡,一旁的余佑明早已嚎啕不止。

    发生在隆武三年夏的这场川东之战,从战略上讲,以清兵失败,明军胜利而告终。

    可从损失上来说,为了击败效命于满清的关宁精锐,夺取四川,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西路军三万人几乎全数覆没,丁魁楚溺水而死,桂王政权封的侯爷死了一大堆,而东路军、中路军也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而且折损了将领甚多,尤于以忠义镇奉节营指挥使于世忠以为甚!

    此役,清军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四川巡抚王遵坦落水死,马步军近七千人,尽数被杀,夔州战场上,关宁军和绿营兵损失近三万,伤者无算,杀总兵以上军官数十员,夺可用战马三万余匹,器械铠甲等无数。

    吴三桂在明军挥军掩杀下,伏尸二十余里,吴三桂本人虽然逃入大山,但关宁铁骑基本已经被打惨,明军剪除了一支威胁巨大的骑兵,将有利于明清攻守之势的逆转!

    此战之后,川蜀之地,清军兵力被大大削弱,川东、川南的清兵都开始向成都平原收缩,受此消息的激励,藏身在蜀地大山中的各路义军闻风而起,川蜀大震。

    (感谢真爱倾城,挽兔的月票,感谢fwx88的五百书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62章 王彦出川

    川蜀战场上,随着豪格退回成都平原,避暑不战,明军自然利用优势,乘机大肆收复失地。

    七月底,忠义镇振武营指挥使李定国,率部北进,再次攻克合州,降将陈邦傅、马吉祥逃往成都,数千降兵反正归明。

    王彦得了奏报,遂即派快马入桂,抓捕两将家眷,抄没家产,交刑部大理寺审理,诛灭三族。

    明军光复夔州、重庆府之后,忠义镇振武营又进占长江上游的叙州府、嘉定州,使得川南诸府纷纷反正。

    到八月初,川蜀局势逐渐演变成清军依靠骑兵之利,控制成都平原,而明军则占据盆地周围的山丘地带,形成对持之态。

    到八月中旬,明军进占顺庆府后,忽然攻势一收,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御姿态。

    季节变化,天气逐渐入秋,气候变得清凉起来,成都平原上的清军开始蠢蠢欲动,而王彦收到从湖广传来的消息,使的明军提前转入防守姿态。

    二十余万清兵分三路攻入楚赣,让王彦心中一紧,决定留下忠义镇、焦琏、曾英等部明军,以及四川各地的义军,守卫川东、川南。命他们再入冬之前,加固险要,防备清军反扑,而王彦则带着忠勇、忠贞、督标准备顺江而下,进入湖广。

    入川难,出川更难,贵州的道路,明军已经见识过了一次,大军不想再走一边。

    长江两岸,绵延的山道,明军步军被拖的足有二三十里,江面上,无数竹筏、船只顺江而下,场面蔚为壮观。

    “西峡啰峡上啊,呦吼嘿,滩连滩啊~”

    “穿过洛州是一条枪喔~三把是二把是到忠州喽,过了忠州是大溪口呐~进了嘛三峡是滩连滩呐~”

    经验丰富的老船工,操控着船只,筏子,用巴蜀之地特有的号子,将长江的水纹记录其中,号子声响彻两岸,引的峭壁上猿声啼叫不停。

    在王彦东下之时,在下雾山北麓,一片密林中,一支行似野人的队伍,从山林中一个接一个的钻了出来。

    从进入雾山开始俱是荒无人烟、荆棘密布的大山大林,粮食找不到还是小事,连路都找不到。

    进山时,吴兵多少还有些军队的样子,出山时,这支昔日威震天下的精兵,那是要多凄惨有多凄惨,身上污臭不堪,衣裳全都被荆棘划成条条,连乞丐都卖相都比他们好看。

    这幅模样,如果告诉别人这是满清平西王,保准被人一口唾沫敷在脸上,当然就算吴三桂穿起满衣满帽,也指不定有人吐他一脸。

    此时吴三桂却没有在意自身的形象,大山里走了个把月,他也没工夫在乎,他从密林里走出,站在一片草地上,秋日的阳光撒在身上,他只觉得如获新生一般,不禁张开双臂仰天长啸,“本王走出来了!哈哈~王彦,本王今日之苦,来日必叫你加倍偿还!。”

    陆陆续续走出山林的关宁残兵,一个个也喜极而泣,太他娘的苦了,太他娘的惨了,川东这是个鸟地方,抬头看不见山顶,低头看不见山底,要路没路,蚊虫成群,蛇蚁遍地,谁他娘的敢让他们再走一遍,铁定先****娘的。

    这时王彦注意力已经不在关宁军身上,但吴三桂的庶子吴应麟,王彦却没有杀掉,他准备先囚禁着,万一吴三桂走出了大山,他今后或许可以拿此子多宣传宣传。

    在王彦收到消息之时,东线的战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

    东线的态势上,除了江西一路呈现势均力敌之外,襄阳和武昌明军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明军在湖北的防线,原本也算完善,北面襄阳坚城,雄踞天下,没个十多万人马,不打上小半年休想攻下,武昌之东,明军原本沿着蕲黄地区布防,这一片山势绵延,又有蕲黄四十八寨为依靠,足能抵挡清军,可刘承胤不战而逃,致使四十八寨义军仓皇应战,结果惨遭失败,武昌东大门顿时洞开。

    清军过了蕲黄地区,剩下武昌到荆州这一段,除了城池和长江以外,地利上基本没有什么依托。

    沿途的县城都不大,防御盗匪还行,想长期防守清军却不可能,因此何腾蛟与堵胤锡商议后决定,弃小保大,在决定守武昌、江夏两城的同时,下令还处于明军控制之下的咸宁、通山、大治等县的军民转移。

    一时间各个县衙内,官员、衙役,士绅进进出出,显得十分慌乱,而城里的情况就更糟了。

    一些有门路,消息灵通的士绅早就变卖家产,良田、屋宅统统低价售卖,出手了便拖家带口逃往湖南。

    城内的府衙接了布政使司的命令,办事效率也相当快,撤离的布告很快就张贴出去,乡间也派了衙役,敲锣打鼓的进行通告,让乡民进行转移。

    城中的衙役纷纷上街维持秩序,避免引起恐慌,协助百姓撤离,可老百姓毕竟不是军队,听到叫他们转移,顿时就慌了。

    是不是清兵打过武昌呢?人们议论纷纷,而越是议论,便越是慌张,什么何督师自杀,堵抚台投水,谣言满天乱飞。

    百姓这一慌,撤退也快,有点家底的赶紧回家收拾细软,带上祖宗灵牌,便直接上路,速度最快的反到是那些刚安置下来的鄂北之民,他面见识过清兵的残暴,也有上一次逃难的经验,虽然对这一年来安定的生活,溅有起色的家业有些不舍,但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而且他们相信朝廷会像上次一样,在他们逃去的方向,备好粮食,准备新的家园。

    一时间,去岁时鄂北之民南逃的局面,在鄂东之地上演,无数百姓扶老携幼,推车挑担的往湖南进发,鄂东的大地上,处处都是人流,犹如蚂蚁搬家一边,向岳州涌去。

    不过与上次相比,这次的情况却多少好一些,经过官府的组织,大多数人都能带足细软、口粮,大大减轻了官府的压力。

    (感谢花满楼66,感谢虾米007的两张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63章 清兵围武昌

    明军这边紧锣密鼓的布防,楚督何腾蛟经过一番折腾,最后还是领着马进忠、王进才,陈子龙等部四万多人,坐镇武昌,堵胤锡领一万湘军占时进驻江夏,互为犄角之势。

    三江口明军在阻击多铎几日之后,因为水寨被清兵攻破,参将彦文杰战死,满大壮与王鼎遂即奉命退往江夏与堵胤锡会合。

    盛夏之际,八旗兵的战力不太可靠,所以这次楚赣之战的主力都是绿营兵,而且是以两淮、江南投降的绿营兵为主。

    多铎的十万大军,九成是绿营兵。

    为了攻打武昌坚城,原左镇部将张勇,原高镇部将李本深、扬承祖,原刘镇部将张思达、高谦、延士依,原李闯部将刘忠等,共计九万绿营兵,他们要么是四镇精兵,要么是武昌左镇和闯兵精锐,浙东投降的乌合之众,多铎都没带,清一色的绿营精兵,再加上两个汉旗,鼓躁喧天地往武昌推进。

    满人不善攻城,这些绿营将领大多是攻防的高手,多铎打通了三江口,到武昌城下再无阻拦,他是势在必得。

    进军途中,多铎又采用傅上瑞的谏言,沿途张榜,声明凡配合清军者,不杀头,不抄家,不抽丁,有能献何腾蛟、堵胤锡等湖广官员者,依官阶不同,许以抬旗、拜爵、赏银、赐田等奖励,但是如果有对抗圣朝天兵者,大兵至而不投降者,满城皆屠。

    告示贴了出去,不过清兵很快就发现没什么意思,清军名声太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军未至,沿途的百姓基本跑完了,贴的告示根本没人看。

    湖广天下粮仓,也算是富裕之地,清兵一头扎进来,有没有人看告示,普通士卒并不关心,关键人全跑了,值钱的细软,能带走的东西也全都带走了,他们大热天的跑来打仗,硬是没捞到什么好处,清兵们便愤怒了。

    好在前面就是武昌,九省通衢天下之腹,虽然说经历过战乱,但听说何督师治理的还不错,打下来以后,金银财宝,粮食,女人肯定少不了。

    不用多铎动员,这群丧尽天良的牲口,便红着眼睛杀向武昌,势必要将武昌拿下,劫掠一个盆满钵满。

    七月初,清军前锋逆江到达武昌东郊,多铎引着清将窥视武昌城防,眼中不禁漏出惊讶之色。

    武昌城墙之高,护城河之宽,远超多铎的预料,在他看来武昌的规格,应该同杭州、济南一样,而眼前武昌城的规格已经接近北京、江宁的规格。

    “何腾蛟好大的狗胆啊!”满人入关,中原文化没有学会半点,但各种规格约束却烂熟于心,多铎放下千里镜,骂了一声。

    “王爷,明朝这边,现在是主弱臣强,弱干强枝,地方督抚势力做大,明廷难以节制,许多规制下面的人都不遵守了。”傅上瑞说道:“就像这武昌城,何腾蛟便是按照江宁的标准来建造,城墙上各种设施之复杂,配套之完备,根本不是其他省城可以相提并论的。”

    去岁鄂北难民涌向武昌,王彦推行以工代赈,他走之后,堵胤锡、何腾蛟也继续推行,一部分难民被送到湖南开挖灵渠,留在湖北的则主要重筑襄樊和武昌城。

    何腾蛟对于经营自己的老巢,那是十分用心,所以把武昌重新加高加固,各种设施都修的十分齐全。

    多铎听了傅上瑞的话,一挥马鞭,绕城而走,他发现还真如傅上瑞所言,城上马面、敌楼、炮台样样不少,而且城池足有二十多里长,没有十万人马,武昌很难打得下来。

    傅上瑞见多铎脸上漏出凝重之色,连忙上前笑道:“王爷不用担心,这武昌城的防御情况,奴才一清二次楚,每面城墙有多少马面,放多少火炮,哪里墙厚,哪里墙薄,奴才都只道。”

    “哦?”多铎听了,面上一喜,不禁夸奖一句,“很好,回营之后,可画出图纸,本王将重重有赏。”

    “王爷放心,奴才早就画好了图纸,准备献给王爷了!”

    多铎哈哈一笑,有这么一位熟悉武昌防御的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