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52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452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观生站起来,拱手道:“殿下放心,新年期间我们几位大学士轮班,已经安排妥当。除此之外,六部也留有官员当值,并不会全都放假。如果朝廷没有大事,当值人员就能维持朝廷运转。”

    王彦微微颔首,然后又说道:“何阁部送来的奏折已经有些日子,西南的情况,大家也都了解。这次我们损失很大,折了袁宗第等人,损失两万将士。礼部对于袁宗第等人的追谥,子嗣的封赏,最好在年前完成,开年大祭忠烈时,合州牺牲的将士,必须要能入忠烈祠!”

    顾元镜忙起身,“礼部已经拟定一份谥号,袁宗第谥号忠烈,追谥少保,其他人也都列了出来,还请殿下一观!”

    说着,顾元镜拿出一份折子,上前几步呈给王彦。

    王彦接过后快速游览了一遍,便将折子还给顾元镜,然后温声道:“我没有意见,内阁如果没有问题,此事便按着礼部的意思办。”

    现在王彦议事,基本都是将内阁大学士全部叫来,许多事情都不与唐王、鲁王沟通,而是直接和两派的大学士来谈。

    “这次忠义镇在四川损失惨重,朝廷必然要进行补充,但是神策五军和后勇镇之前已经补充了忠至镇,再抽调人马就会影响神策和后勇的战力,所以我和兵部想从武卫军和浙兵中抽调人马,进行补充,几位阁部以为如何?”

    王彦顺着西南的话题,继续说着,可是众人没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么一个议题。

    五忠军是王彦的人,忠义镇损失惨重,要拿浙党和拥唐派的军队来进行补充,这不是开玩笑么?

    “殿下,此事恐怕还要再议一议,大胜关一战后,武卫军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抽调武卫军恐怕不妥。”苏观生立刻出言反对。

    “殿下,浙兵要防守淮河一线,承担重任,恐怕不宜抽调精锐!”张肯堂也立刻反对。

    王彦早知道他们会这么说,他见堂内热闹起来,忽然轻咳一声,然后沉声说道:“诸位先安静安静,孤知道你们的想法,无非是觉得五忠军如同孤的私军,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点孤可以理解,不过诸位要听孤将话说完。”

    众人没想到王彦这么坦诚,一下说中了他们的心思,直接将事情点破,不禁约为尴尬,但还是纷纷座了下来。

    王彦等众人坐定,便开口说道:“对于朝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军队,军队必须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将领,所以五忠军、武卫军以及浙兵之间的壁垒必须要打破。孤相信在座的各位,谁也不愿看见下面的将领佣兵自重要挟朝廷吧!”

    军队要服从朝廷,而不是某个将领,某个人,这是王朝稳定的基石,对于统治阶层而言,特别是文官阶层,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军队叛变。

    因为每到那时士绅大族不仅仅要遭受兵祸之灾,社会秩序被完全搅乱,资产朝不保夕,文成本身的地位也会急剧下降,所以控制军队几乎是历朝历代的主题之一。

    众人听王彦这么说,不禁安静下来,不少人居然来了兴趣,苏观生眉头一挑,“不知道殿下准备怎么打破壁垒,怎么让军队只听命于朝廷呢?”

    王彦微微一笑,“苏阁老能这么问,便表示苏阁老默认了眼下朝廷的运转规律,并且并不认为朝廷是孤一人的朝廷,而是大家的朝廷。那么接下来再谈军队的事,便有了一个共识和基础了!”

    王彦的话让苏观生微微一愣,仔细一想,现在虽然是楚党把持朝政,但是他们也参与了进去,许多事情他们不赞同,也确实能阻挡制止,而他们提议的不少事情,也并非不能通过,朝廷虽然楚党独大,但是说是楚党的朝廷也有些说不过去,因为朝廷也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王彦见苏观生点了点头,便接着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朝廷是大家的,那军队听命于朝廷,诸位便不能觉得是听孤王个人的了。孤要打破诸军的壁垒很简单,就是将五军都督府重建起来,各军将领必须按着时间轮换,五忠军的军官,可以去指挥武卫军,武卫军的军官则可以到五忠军任职,避免将领长期掌握一支军队,给朝廷带来隐患。当然,考虑到频繁换将,必然导致军队战力下降,所以将领调动的期限,也不能太短,应该控制在三到五年之间。”

    王彦的建议其实与历代的做法差不多,是军队国家化的一种手段,虽然是以损失军队的一定战力为条件,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长远看,确实是预防军阀和叛乱的一个好手段。

    其实这么改,王彦虽然看似放弃对五忠军的掌控,让其他人可以进来,但是事实上却不然,因为眼下五忠军和楚党一派的军队的总数,要比其他两派多得多,他这样将明朝的军队混在一起,王彦还是占了优势,并且化解了金声桓、郑成功、张名振等人的威胁,将大明的军队系统整合起来。

    这样一来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消灭各个派系间武斗的可能性,将政治斗争控制在文斗上,谁掌握朝廷,谁掌握军队。

    今天是共治元年最后一次议事,众人原本以为就是喝喝茶,随便聊一下就结束了,都没想到王彦会抛出着么一个炸弹。

    王彦见众人议论起来,知道这件事无比复杂,牵连太广,并不是一下就能决定的事情,于是说道:“此事,孤先给众位通个气,年后兵部会有议案送上来,大家在详细商议。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今日便散了吧!孤提前预祝几位阁老新年安泰!”

    堂内的几人听了,却都有些意犹未尽,不过王彦站起身来告辞,他们也只好站立起来,也给王彦拜个早年,然后议论着散去。

    王彦之所以在今日提出此议,这是因为眼下明朝的政治规矩,像这样的大事必然需要议事堂通过,所以他先将事情说出来,让整个文官集团知晓,给他们通通气,毕竟这条议案符合明朝和文官的利益,让他在过年期间都议一议,好方便在年后新年预议上通过此议。

    邻近年底,王彦放出这么一枚炸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许多人都赞同此议,但是也使得唐王和鲁王,两个敌对的亲王聚集到了一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38章 五德票

    王彦在政事上的举动,让唐王和鲁王已经感到不安,这次又抛出要改革军事,便让两王有些做不住了。

    腊月二十九,从各个方面得到消息的两位亲王,决定在年前进行一次会面。

    唐鲁两王一直是政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如此,两位亲王为了遏制王彦,便只能走到一起。

    南京城表面平静,可是事实上密探遍布,两座王府前后都有密探监视,所以两王并没有选择在王府相会,而是由唐王做东,选择了他名下的一座酒楼。

    两人在酒楼最顶层的包间内,整层都被包下,楼梯处有侍卫守卫。

    此时房间内,鲁王座着,身边桌子上摆着酒菜,唐王则站在窗户边,看着街道上的商贩们。

    临近新年,大街上并没有冷清下来,反而越来越繁华,不光是商贩店铺越来越多,他们贩卖货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王听着南京街道上的人们忙碌而幸福的叫卖声,看着百姓满面笑容的穿行在商铺和摊位间挑选年货,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这与他们刚进入南京时,完全是两幅景象,他微微闭眼,外面各种嘈杂的声响便汇集而来。

    “平心而论,这两年来,楚王还是做的不错,堪称百年一出的宰辅之才,能力不在张太岳之下。朝廷去岁还清了一千万两债务,今岁为了赈灾和迁藩入台,开发台湾又贷款四百万,孤本以为今岁朝廷必然会巨额亏空,不想年底户部报上账来,居然收支平衡了。”

    鲁王座在桌边拿起酒杯,小抿一口,话是在夸王彦,但语气却满是酸味。

    往常年底,必然是物价猛涨之时,这是大量白银流入,大量物资流出,以及朝廷负债,有意制造通胀转移财政压力等等原因造成的结果,但今岁年底,随着朝廷经营南洋,同西方贸易,使得大量南洋物产流入中国,加上朝廷收支实现平衡,人们收入增长后,物价却并未上涨,这自然使得百姓高兴起来。

    唐王闭眼听着窗外的声响,听了鲁王的话,却睁开眼说道:“楚王是难得的相才不假,却并非我皇家之福。”

    鲁王听他这么说,不禁一仰头,将一杯绍兴粉酒喝倒入肚中,听着唐王继续说着,“就说着借贷之事,他五德号从中获取了多少好处?现在朝廷都用五德票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民间也喜用五德票,而朝廷的宝钞,盐引反而一文不值,王彦这是用朝廷的钱财,肥了王、何、陈、冯等豪族的腰包。”

    明朝官方也有纸钞,最先是宝钞,可是朱家吃像太难看,规定一贯钞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并没有准备金,印的又实在太多,基本等于明抢,信誉很快破产,变得一文不值。

    宝钞破产之后,明朝又搞出一个盐引,让商人代替朝廷给边镇输送物资,然后朝廷给予盐引,让商人去两淮提盐。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有想法的政策,朝廷减少运输带来的损耗,商人获得了盐引,而盐引明显比宝钞要高上许多,因为盐引的背后是盐在抵押,相当于货币准备基金,所以盐引可靠坚挺,实际上成为了明朝商品流通中的硬通货和货币。

    只是盐引这个政策虽好,可缺少监督,最后还是被明朝给玩砸了。

    明朝产盐有限度,每年就能兑换那么多盐,可是皇帝发现这个盐引能换来物资,便把迟不住了,从起初给边关运送物资给盐引,到给宫里送东西,也给盐引,特别是嘉靖皇帝时,盐引很快就超发,不少商人排队要排二十几年才能取到盐,致使很多人因此破产。

    小说多少能反应当时的民间状态,《金瓶梅》中便有个情节,说一个商人死了,留给儿子几张盐引,希望以后能换到盐。人死了都没等到,可见盐引政策基本已经奔溃,只有官商勾结,插插队,才能拿到盐,所以盐引的信誉也被明朝玩残。

    要说中国地大物博,朝廷想要借钱发展,应该十分容易,但是朝廷在民间已经没有多少信誉可言,等到王彦向民间借银时,商人听说朝廷借钱,都把头摆的跟拨浪鼓一样,最后王彦只能用矿产抵押,以五德号的名义向民间借贷。

    之后,王彦入主朝廷,也曾想过恢复朝廷在纸钞上的信誉,但这必须清理旧账,他发现实在太难,明朝的财政根本承担不起,而此时他发现五德号简直是个能下金蛋的存在,并且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他也有意利用五德号来控制明朝的商业,所以便默许了五德票代替宝钞、盐引,并且帮助五德票进一步扩张和壮大。

    唐王说王彦用五德号来谋私,其实也不算冤枉他,只不过这个私利并非他一家所得,而是分享到了包括五忠军官在内,许多人的手中。

    这些获得好处的人,自然不会希望看到任何人毁了五德号。

    五德号等于是这群人手中的下蛋金鸡,他们自然不会允许任何人因为私欲来破坏五德票的信誉。

    如此一来,他们实际上是起到了一定监管作用,再加上市面上还有别的票号竞争,因而五德号十分注重经营自身的信誉,所以便逐渐获得了民间的认同,而民间一认,官府自然也就认了。

    其实明朝的经济模式,并没有后人想的那么落后,还是从明代小说中的描述来看,西门庆死的时候,将家产分配给家人之外,还要分给属下的掌柜,以及生意上的伙伴,就可以看出来,明朝时期的商业,已经有了现代的特点。

    “五德票的事情确实便宜了他们,用纸就能换钱,如果不加强管制,今后必然生出大乱!这个五德号必须要控制在朝廷,不,必须要控制在皇室的手中才行!”鲁王将酒杯放在桌上,恨声说道。

    唐王走回来坐下,“王彦现在理事,基本不与我们商议,而是直接走内阁和议事堂与大臣们进行沟通,这是有意边缘你我二人,在他们文官集团内部处理问题,鲁王想要动五德号,恐怕不容易啊!”

    鲁王微微皱眉,他也感觉到了王彦在政事上的动作,现在浙党许多大臣有什么事情,都已经不太和他商议了,但比起政事,他更担心的是王彦这次提出军事改革的提议。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39章 唐鲁联盟

    浙党和拥唐派,本质上都是代表士绅大族的文官派系,只不过身后势力有些不同,像浙党主要代表的浙东海商和江浙大族的利益,而拥唐派要维护的则是当初隆武朝廷大臣们的利益。

    他们一个拥唐,一个拥鲁,抛开大义不谈,多半是为了攫取政治利益,只要他们拥护之人坐了皇帝,他们的利益就能最大化,就像当年的东林支持崇祯,最后掌握朝局一样。

    不过两王争位失败之后,他们的政治投资,便基本算是失败了,而以此时明朝的政治局面,他们继续供着两王,其实就有些多于了,就明朝目前的状态而言,几乎已经是历代文臣与皇权斗争,所最期望的局面。

    自古改变一个体制,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向李自成一样起来,打破它,重建它,另一种便是融入它,控制它,然后改良它。

    王彦选择了后者,这主要是他的出生决定,他很难去打破明朝,他只能改良,随着他融入明朝,到现在的控制和慢慢改变,整个明朝的政治生态,终于有了许多变化。

    这一年多以来,唐王鲁王都能感觉到,他手下的人开始和王彦搞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一定默契。

    这主要是因为王彦与浙党和拥唐派,本质上都是代表士绅的利益,属于同一个阶层,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可以通过博弈妥协来解决,王彦的许多政策也复合两派的利益,而唐王、鲁王是皇族,他们代表则是皇室的利益,这就使得他们和属下大臣之间存在很大矛盾。

    就像上次迁藩入台,两王和手下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