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一个宰相,像明朝那样下放到地方,提拔新人上来都不行,因为这些宰相掌握太多的资源。
金国明面上是学明朝的内阁制,但实际上是士绅大族政治,若是废了科举,立刻就可以回到世家政治。
这些地方与中央,皇帝与大臣的矛盾,可以说非常尖锐,只是因为有明金之间这个更大的矛盾,所以金国内部的矛盾,看起来才不那么明显。
豪格与吴三桂和孟乔芳在前走着,他主要是与吴三桂说话,问一些在汉中练兵的问题。
金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弱臣强,而豪格这个外来的君主,又不像大明朝的皇帝,有名分和大义,所以他明知道吴三桂也是个大威胁,但还是要与他亲近,用外镇来制衡孟桥芳、韩朝宣等人,使得他在朝中的决策更有分量。
不过他同时也十分清楚吴三桂的危险,藩镇可以推翻他,但是内阁却不会,因而他也要用内阁,来牵制藩镇。
做皇帝八年,豪格现在已经很善于运用帝王之术,来保持他帝位的稳定。
这时他们边走边说,忽然到了之处,众人便见眼前出现一块与周围花草极不和谐的旱地。
中国的园林艺术讲究移步换景,整个园林应该浑然天成,这块旱地一下破坏了御花园的美感,但众多金国官员看到,上面几垄地长着像高粱一样的植物,却特别的兴奋。
“万岁,这是苞谷?”韩朝宣惊呼一声道。
这正是傅有春塞进**里,带回来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一片苞谷地。
豪格对此事非常重视,所以直接让人种在了御花园内,并命专人照顾,而他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御花园看看这些苞谷。
傅有春带回的种子一共只发了二十根小苗,期间工部的官员,对这些小苗,分别对待,以了解苞谷的生产习性,并记录在案,最终二十株幼苗,被弄死一半,只有十株长大,并且长出了苞谷。
豪格点点头,“不错,这就是苞谷,十分耐旱,一般能长一到两个棒子,可要是施肥多也有长三四个的,一亩的产量估计还要超过麦子。它一年能种两季,假使能推广开来,关中能够出粮食的土地至少翻几倍!”
说着,豪格又回头对身边的太监道:“将煮好的苞谷拿上来,分与众卿家尝尝。”
在一种大臣围着苞谷转,观察之时,太监端着盘子出来,几根苞谷棒子,被切城几段,每个大臣都只能拿起金黄的苞谷吃上一截,尝尝鲜。
这是御厨烹饪,众人又吃个新鲜,都觉得十分美味。
产量高,又还比较好吃,吴三桂当即开口道:“万岁,此物必须要在汉中推广啊!”
豪格点点头,不过却道:“只要种子充足,汉中肯定要种的。不过眼下就这么点种子,大概明年再种两季之后,才会有足够的种子分给汉中,所以吴卿还要等一等。”
那就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这种苞谷才能在关中推广出来。
现今天下,明朝虽然在各方面发生变化,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益,但没有技术突破之前,各国的生产力其实差距并不大。
国家之间比的还是兵力、兵器和粮食这几样。
孟乔芳觉得这样推广时间太久,于是开口道:“万岁,如果等这批种子发芽再成熟,然后继续播种,未免慢了一些。臣以为,现在是分秒必争,王彦能够给引进番薯之人追封爵位,我朝也该许下重利,封爵赏银,吸引明人,将苞谷,以及番薯、土豆送到我朝来。”
眼下与明朝的战争,确实不知道什么时间就爆发了,金国的确需要分秒必争,尽量储备更多的粮食。
因为一旦战争爆发,就是十多万大军加上几十万的青壮要被抽调,必然会影响生产,而金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整个国家很容易被拖垮,只能重税,搜刮百姓,走明朝的老路,而这又会加剧金国的败亡。
爵位和金银豪格是舍得的,他甚至愿意,银子去找人换同等重量的种子。
“孟卿说的有理,除了自己育种外,还是需要想办法从南明弄点种子回来!”豪格沉声道:“傅有春这次有功,便封为忠义伯吧!其他送种子来的人,要怎么封赏,就由内阁决定!”
孟乔芳当即领命。这时众人围着苞谷又看了一阵,才到了御花园内的一处亭子内,太监和宫女备上桂花糕和茶水,豪格便于众人在亭子内歇息。
他们又谈了会苞谷的事情之后,豪格突然问道,“内阁最近可有新的事情?”
韩朝宣将桂花糕放下,忙抹了把嘴,行礼道:“万岁,臣这里有一件事!我大金派往东吁国的使者,已经长安,并且带回了东吁王的国书,东吁王表示愿意与我朝联盟,至于联络荷兰人则没有成功!”
金国疾病乱投医,四处宣扬明朝可狠,意图寻找盟友,形成包围网,共同对抗明朝,不过他的盟友基本都是歪瓜裂枣,前不久,刚给了吴克善五千杆火绳枪,那家伙都没怎么使,就被明朝给灭了。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人总是想找个伴给自己壮胆,金国也不例外。
豪格听说东吁愿意结盟,脸上一喜,“这是件好事,内阁不能怠慢,必须要与东吁国搞好关系。”
现在还能有敢于明朝叫板的国家,可不多了,这个东吁愿意冒出来,豪格自然高兴。
“万岁放心,臣一定处理好此事!”韩朝宣显然也很重视此事。
等他说完,孟乔芳又开口道:“万岁,臣这里也有一事!”
豪格心情大好,笑道:“卿家何事,尽管说来!”
“万岁!安西王孙可望昨日有揍报送入京中,言曾被我朝与清军联合击败的准格尔部,现在于西方与罗刹人交战,其首领憎格,委托玉兹汗,希望能花高价从我朝购买一批火铳和火炮来与罗刹国作战。”孟乔芳道:“因为之前,我朝与准格尔大大出手,臣担心卖出兵器后,引来后患,所以犹豫不决。”
“哦?”这个消息让豪格有些意外,因为准格尔已经在他脑子里模糊起来,他们想到这个消失了几年的蒙古部落,居然又崩了出来,他对此也有些摸不到头脑,于是问道:“诸位卿家怎么看?”
吴三桂想了下,问道:“安西王怎么说?”
梦乔芳说:“安西王说,这个罗刹人十分凶悍,准格尔在交战中完全处于劣势,如果他们败了,罗刹国的势力可能会进入玉兹汗国。安西王还认为,按理说应该是远交进攻,但是我朝刚与玉兹合作,背盟有些不妥,而且这个罗刹人,对上准各尔、土尔扈特,还有大小玉兹汗国,居然还占据上风,安西王担心怕是前金攻辽,蒙古灭前金的一个重演···”
吴三桂听了,皱了下眉头,“臣以为帮弱不帮强,那就卖给准格尔,一来可以赚上一笔,二来可以让准格尔和罗刹人相互消耗,三来鸟铳本是被淘汰之物,卖给他们也无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78章 经营西域
东吁国与金国走到一起,很大的原因,其实与明朝在南洋扩张有关。
前不久,东吁国趁着南洋混乱,入侵暹罗,大军攻到了暹罗首都大城,眼看着就要攻破城池,但是明朝占城督,纠结了郑主、阮主、高平莫氏和真腊四国大军,陈兵于暹罗与真腊边境,要求东吁国退兵,东吁迫于压力,不得不撤了大城之围。
暹罗国正好在明朝的势力范围和东吁之间,明朝自然不想东吁的势力进入暹罗湾,并且威胁真腊等属国。
明朝的举动,让暹罗国逃过一劫,也是保证属国的安全,稳明朝的势力范围。
这件事让东吁国上下,却十分愤慨,毕竟到嘴的鸭子飞了,东吁上下肯定有巨大的怨气。
不过明朝毕竟强大,连荷兰人都击败了,南洋小霸王也是敢怒不敢言。
一方的崛起,总是伴随着一方的没落,明朝的势力范围,只会随着国力的增强,进一步向外扩张,而南洋传统的小霸王,便只能一步步的向后收缩。
其实不只是东吁国,对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或者明朝周边的其他势力而言,只要他们不退缩,就避不了与明朝一战。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像明朝这样从新崛起的大国,他的势力范围必然要持续扩张。
如果东吁不退,那矛盾必然会有个爆发的时候。
东吁从暹罗退兵,是一次退让,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而以,东吁与明朝的另一个矛盾又爆发出来。
不过这次不是明朝去挑事,而是广南属国,郑主与阮主在暹罗事件中,看见了东吁国的软弱一面,所以不久之后,便将势力向臣服于东吁国的南掌国渗透,于边境制造摩擦,显然有控制南掌之意,这便让东吁国大怒了。
这时金国找上门来,东吁国怎么会不答应这个联盟呢。
不过两国之间虽有联盟,但是毕竟通讯不便,能起多大作用,还真的是个未知数,但对于金国而言,能在南面找到一个带甲十万的盟友,总归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灭掉叶尔羌之后,金国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金国现在的国策,就是尽量团结大明周边的势力,来牵制明朝。
准格尔曾是金国的敌人,不过现在大金需要的是盟友,万一明朝跃过金国去联系准格尔夹击金国,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金国在通过商议之后,很快便答应了准格尔的要求,并且提出让蒙古人用牲畜和羊毛来交换。
在决定之后,前期三千条鸟铳,便从长安西运,后来觉得成本有些高,金国索性派匠人入安西都督府,直接在西域开炉,冶炼铸造。
孙可望在莎车城建立安西王府之后,利用西域黑山派和白山派的矛盾,逐渐站稳了脚跟。
他的策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黑山派强,他就拉着白山派打压黑山派,白山派强他就拉着黑山派打压白山派。
他不断的挑起两派之间的矛盾,在拉一派打一派时,也是幕后操纵,不主动出面,让两派厮杀,使得两派积怨太深,始终不能和解,而等两派反应过来之时,西域的势力对比已然发生变化,迁入天山南麓的金国人占稳了脚跟后,就算两派联合,也没了反抗的机会。
跟随孙可望进入西域的金人有五十万,想要站稳脚根并不容易,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粮食的问题。
虽说金国在此屯田,但是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为此孙可望想了许多办法,其中最惯用的手段,还是他原来的一套,便是杀大户,吃大户。
自从孙可望进入莎车之后,首先把黑山和白山两派领袖的女儿各取一个,以示大金在宗教和民族政策上的宽容,要求大家和睦相处,但是背地里,他却完全又是另外一套。
在金国占据西域之初,这里的叶尔羌人的势力,还十分强大,金国还不能完全控制叶尔羌,而叶尔羌的许多事务,其实都是黑山与白山派的领袖说的算。
如果这两派一条心,金国在西域也很难站稳脚跟,不过两派的矛盾已有数十年,加上白山派憎恨黑山派引金国人杀入叶尔羌,并杀死拉布杜拉汗,而黑山派也憎恨白山派多年来的欺压,还有两派在教宗上的争端,使得他们的矛盾无法调和。
孙可望便利用此点,不时挑起黑山和白山的争斗,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弄死几个贵族,或者是宗教领袖,而他则靠着这些大户的资产,撑过了最艰辛的一年。
金国在西域勉强站稳脚跟之后,整个叶尔羌的上层贵族和宗教领袖,便在内斗中死得差不多了,孙可望再想吃大户,便也没得吃了。
不过吃大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孙可望从建立大西国,到大西国失败北投金国,再到经营河西走廊,最后到现在坐镇西域。他早已从过去的失败和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政经验,脱离了原来流寇吃大户的三板斧。
在叶尔羌的贵族和宗教领袖大量死亡,叶尔羌原有的两派势力衰落之后,西域旧的秩序便基本破灭,孙可望便开始大刀阔斧在西域建设起来。
屯田的粮食不足,他编组织人员,发挥西域地区羊毛制品的优势,从金国招来优秀的匠人,对纺织工艺进行改造,将制造好的毛毯,布匹运到蒙古,甚至西至撒马尔罕,然后转向南面销往萨珊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换回粮食和牲畜,解决西域的存粮问题。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他连接着波斯地区、印度和中国,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节点。
金国如果能控制此地,那整个丝绸之路,便基本凿通了。
这时金国在西域获得的赋税,其实并不多,甚至还需要关中进行补贴,不过因为商路通畅,关中的货物可以进入萨珊王朝和莫卧儿西北地区,金国还是获利了的。
不过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路上运输的成本,确实也限制了金国的发展,金国的路上丝路,显然是远远比不上明朝的海上丝路,没有明朝方便快捷。
金国的商人只在印度西北部和萨珊王朝东北部有竞争能力,再往南,就是荷兰、英国、葡萄牙、明朝的天下了。
为此,金国不得不将一些工匠,迁徒到西域来,已减少成本。
感谢天堂守门员o地狱看门狗的500,中华小书童666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79章 金国的观察团
安西督护设于莎车,不过这里其实并不适合做为金国统治西域的中心,金国在西域的势力,主要在天山南麓。
当年唐朝的安西都督府,也是在这里,金国便沿用唐代的名称,把金国人口主要分布于天山脚下的几个地区,称为龟兹、焉耆、大石、顿多等地,而这些城几乎都是沿着原来的丝绸之路分布。
由于黑山和白山的厮杀,莎车城内的人至少死了一半,特别是富人的流逝,其实使得莎车城已经没落。
莎车的位置也不在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上,只是这里叶尔羌人众多,需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