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79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679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千总的身体直接被炮弹撕碎,碎肢四溅,腾起一团血雾,又惊得金军攻势一滞。

    蚂蚁般的金军,在双方火力交织的网络下艰难的前进,黑色的铁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将金军打翻,金军士卒再弹雨中血肉横飞。

    金将郑文成满脸硝烟,指挥着金军一步步的靠近,慢慢挺进到离山头一百步。

    对面山顶上,王光泰注视着战场,金军在得到红衣大炮的支援后,对山顶的明军形成了一定压制,已经要冲过第二道深壕处,再往前一百步就能冲上去近战。

    王光泰对于山顶的明军是有信心的,一千五百人居高临下,挡住三千人的进攻没有问题。只是他不能让金军第一次进攻就接近山顶,这会打击明军的士气,会提高金军下次进攻的勇气。

    王光泰放下千里镜,当即令道:“传令,轰击山腰上的金军!”

    山头上的明军炮队得了命令,士卒立刻推着火炮出来,在预留的炮位上做好准备,十多门青铜炮先后怒吼,对准对面山腰上的金军忽然一阵炮击。

    明军的青铜炮能打两里多,架在山顶射得更远,刚好能覆盖对面的山腰处。

    郑文则正指挥人马向前冲,金军背后忽然遭受轰击,金军后方一阵慌乱,后续乏力,前面的攻势又被压了下来。

    “王爷,攻不上去了!不如先撤下来吧!”金将贺国柱见金军被另一面山头的明军一轰击,已经乱了,很难攻上山顶不禁提醒道。

    孟乔芳却没有回他,拿起千里镜,扭头看向发炮的左翼山头,放下千里镜,若有所悟。

    直接攻击正面最不可取,只攻打一面山头也不可取,两个山头的火炮,可以相互支援,这是孟乔芳之前没有想道的。

    孟乔芳将整个战场观察一遍,才放下千里镜,对贺国柱道:“再等等,看看明军还有什么手段。”

    这一次进攻,如果不能拿下山头,也要试探出明军的防御特点。

    现在多死点人,弄清明军的防御手段,之后的总攻,金军就能少死人。

    孟乔芳作为统帅,要在意的不是一场进攻的得失和伤亡,而是整个战役的胜利。

    不过他话没说多久,攻山的金军,却忽然一声喧哗,直接溃退下来。

    金将郑文成被人架着往回逃,山上的明军从土墙上冲下,两山之间的明军,也派出五百多人冲出,对金军进行追击。

    三千金军在进攻中,折损数百人,两千出头的金军逃离了山坡,明军才停止追击,返回工事内。

    受伤的郑文成被亲兵架到孟乔芳面前,惨愧道:“末将无能,有辱军威,请王爷责罚!”

    方才的进攻中,郑文臣忽然摔倒,金军只以为将军被打死,本就难以支撑的他们,顿时溃退。

    “第一次只是试探,郑指挥不用自责!”孟乔芳对于他没有鸣金,兴平营就擅自撤退,确实有些不满,不过兴平营毕竟组建才一年多,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孟乔芳说了一句,看向郑文成,忽然问道:“腿怎么呢?”

    “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郑文成脸色惨白道。

    孟乔芳留头吩咐道,“给郑指挥看看!”

    一旁的贺国柱与另一名金将翻身下马,抬起郑文成的右腿,便见一枚寒光闪闪的铁蒺藜,将郑文臣的脚底刺穿。

    贺国柱没问郑文成一声,便硬生生的直接将那枚铁蒺藜拔了出来,疼得郑文成满头冷汗。

    “王爷,是铁蒺藜!”贺国柱把血擦了擦,呈给孟乔芳。

    孟乔芳接过铁蒺藜,大概一个鸭蛋大小,浑身布满四根长刺,每根有两寸长,无论怎么落在地上,总有一根长刺向上。铁蒺藜的每根刺都尖锐无比,刺入战马,战马都无法忍受,何况是人。

    “无耻!”孟乔芳看了不禁怒喝一声,没想到明军既然还撒了铁蒺藜,拿这种阴毒的手段来对付金军的进攻。

    明军真是越来越不要脸了,拿对付牲畜的东西来对付金军,但其实明军还是很文明的,并没给铁蒺藜浸泡毒液,不然但凡踩中,至少要废一条腿,现在只是受伤,过不了一个月就会好。

    “王爷,今天就到这里吧!”贺国柱不禁又道。

    孟乔芳沉默一会儿,他知道了明军火炮的使用,还知道明军在土墙前撒了铁蒺藜,金军的收获已经不小了。

    孟乔芳点点头,抬头吩咐道:“先扶郑指挥去休息。”然后,下令道:“大军回营,诸将来本王帐中议事。”

    ······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0章 监国被人喷

    在试探性进攻之后,没多久孟乔芳便再次组织人马强攻渡口。

    因为摸清了明军的防守手段,孟乔芳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令士卒在带着两快木板,在接近山头时套在脚底,防备明军的阴毒手段,然后同时向两侧的山头攻击。

    金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能拿下两侧的山头,架炮轰击山谷的明军,那渡口将唾手可得。

    这一次金军冲上了山头同明军发生的近战,但是因为山谷长墙下的明军绕道山脚攻击金军后背,金军再次撤退。

    时间很快到了一月中旬,明军在渡口以北的五百明军士卒,首先被金军将孙思克全歼,金军在上游扎筏之后,顺流而下偷袭渡口,但都被守卫渡口的五百明军击退。

    有了孙思克袭扰渡口,牵制王光泰的精力之后,孟乔芳再次重整旗鼓,对明军阵线发动进攻。而这一次,他仗着兵力的优势,进行正面佯攻,主力猛攻两侧山头。

    双方大战一个上午,金军死伤惨重,明军的阵线也岌岌可危。王光泰眼看右翼山头将要失守,急忙放狼烟求救。

    吴堡县内的李来亨时刻注意着渡口战况,他见了狼烟,立刻率军急攻城外的金军,迫使孟乔芳再次退兵。

    渡口的战斗,逐渐打成了拉锯战,孟乔芳攻渡口,李来亨就猛攻东城外的金军。

    整个战事异常的激烈,明金两军都死伤惨重,等到了一月底,金军方面引来的转机,长安方面给孟乔芳又发来了一万五千屯军。

    金军得到了一定的补充,陕北的战况对明军越来不利,两座山头失守后,王光泰率残兵退入渡口困守。

    不过进入二月时节,天气逐渐转暖,眼看着山顶的积雪慢慢融化,孟乔芳的时间也不充分了。

    ······

    时间进入公元1658年,明共治九年,金永章十一年后,眼看着将要春暖花开,金国上下也因为逐渐升高的气温,而变得焦躁起来。

    寒冷的冬季一过,金国就失去了保护伞,明军汹涌的攻击就将到来。

    金国被动挨打,处处防守,关中总归有被攻破的一天,豪格意识到这一点,金国上下都希望能打破这种困境。

    在陕北激战的同时,金国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尝试着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击。

    唐通出潼关对明军实行了一次突袭,夺了明军二十多门红衣大炮,不过河南明军众军云集,唐通的反击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匆匆退回关中。

    汉中方面,吴三桂为了改变被动的态势,也乘着何腾蛟、马进忠的人马在广元、剑阁等地,被阻拦在大巴山之南,没有与湖广明军形成呼应的机会,率领三万铁骑两万步军沿着汉水杀入湖广。

    眼下金国的局势,太需要能够机动的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打一场反击,寻求突破,否则以两国的国力而言,金国处处被动防守,将避免不了失败。

    豪格、吴三桂都是能战之人,两人都在想着破局的办法,而吴三桂意图先破湖广的郝摇旗,四川的何腾蛟便不足为虑。

    吴三桂想把汉中的威胁先解除,这样他就可以有机会支援关中,扭转眼下不利的态势。

    明军确实没有想到金军会连连反击,他们的斗志明显要被以前的清军强很多。

    吴三桂在被动的态势下,杀入湖广,打了明军一个错手不及,连破白土关、竹溪、竹山、郧西等地,击破明军三营人马,缴获无数,襄汉震动。

    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吴三桂马不停蹄的杀奔明军的大本营,意图一举夺下襄阳,那样明军进攻关中的计划,必然会受到影响,不过郝摇旗率五万明军在郧县下寨,无论吴三桂如何挑衅,都坚守不出,闭门不战,将吴三桂挡在了郧阳府的地界。

    吴三桂拿明军的王八寨没有办法,无从下口,他也不想硬攻,给大军造成太大的伤亡,两军僵持到一月底,吴三桂洗劫了郧阳府后,只能率领大军退回汉中。

    眼下整个战场,分为三个大块,陕北、汉中和关中,关中面对着明朝三十万重兵,想打反击不太可能,所以唐通的出击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赶回了潼关。

    金军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是陕北和汉中,不过孟乔芳在陕北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并没有能将李来亨、王光泰、王永强歼灭在陕北,改变陕北的劣势。

    吴三桂虽然一度杀入湖广,使得江汉平原大震,但他并没有击败郝摇旗的主力。

    在吴三桂退回汉中之后,他仍然面临四川和湖广两面夹击的态势,金国在汉中也没有取得突破。

    二月初,在陕北激战,血流成河,吴三桂刚刚退回汉中不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明军,终于拉开了灭金的大序幕。

    这时河南一地,集结的人马已经包括忠至镇、忠勇镇六万锐士,横冲马军三万,武卫军三镇马步军九万人,振武军三镇九万人,新编龙骑兵三万人,共计马步大军三十万。

    如果再加上配合的府兵、义勇,以及保障后勤的民夫,那数字就没边了。

    从去年开始,明军所需要的粮食、粮草、军械、火药、大炮就开始往河南运。

    在冬季停了一段时间后,刚开春,运河沿岸几十万纤夫和民夫,便开始从新把物资从江南沿着运河,运到淮安。然后更多民夫,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骡车、遮道而行,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往河南运。

    从江南到淮安还好,有运河可以走,到了淮安之后改走陆路,全靠人力畜力,民夫可以说苦不堪言。

    王彦见运输缓慢,有意疏通开封到淮安的大运河,恢复宋代河南大运河的繁荣和运力,将中原地区与江南紧密的相连,同时也能加强今后对于关中的控制。

    王彦一琢磨这事,立刻就兴奋了,像发现了新的玩具,要是能把大运河恢复道唐宋时的运力,那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将不下于灭金。

    这日王彦在书房内召集几位阁臣,他忍不住内心的兴奋,放下手里的折子,忽然对几位大学士说道:“孤方才看了户部的折子,发现河南所需要的粮草和物资,从江南运送到淮安,只需要半个月时间,民夫纤夫不到二十万,但从淮安到开封、洛阳却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民夫七十余万,且消耗极大。孤有意疏通开封到淮安的运河,几位阁老以为怎么样?”

    王彦说完有些期待的看着几人,大运河如果疏通对于河南绝对是好事,同时也加强了朝廷与西北的联系。

    书房内坐着的陈子龙,堵胤锡,苏观生等人脸色却齐齐一变,没有出现王彦期待的眼前一亮的神情,好像并没被王彦的想法和雄心折服,反而脸色阴沉起来。

    王彦话音刚落,堵胤锡就猛地站起,走到他面前,张口就开喷道,“监国是觉得我大明百姓还不够苦么,是想逼百姓揭竿而起吗?”

    堵胤锡身子枯瘦,但中气十足,因为过于激动,几乎是吼出来,唾沫直飞。

    王彦一阵愕然,我说什么呢?要这么激动,不至于啊!他有些懵的站起来,“堵阁部何出此言!不至于啊!”

    王彦是不太喜欢堵胤锡的,这老头最喜欢拆他的台,处处争对他,他有一点做的不好,堵胤锡就能暴怒,说他半天。

    这次王彦不准备带他出来,不过堵胤锡非要跟来,王彦也没法子。

    “不至于?”堵胤锡不给王彦一点面子,冷眼道:“眼下对金开战,监国已经征发民夫近百万,影响了农时,民间早有怨言,矛盾比较尖锐,监国还要去疏通大运河,不是作死么?”

    堵胤锡早看王彦不顺眼了,主要这主一得势,就有点儿飘,太能折腾,又好大喜功。

    堵胤锡看他现在很风光,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天下弄得大乱,最后遗臭万年。

    王彦位高权重,平常犯一点小错,不好骂他,今日堵胤锡逮住了机会,自然要骂个痛快,打消他这个危险的苗头。

    王彦被喷了一脸,也意识到了现在疏通运河不太合适,有些没了底气。

    堵胤锡见此更有精神,并不打算不放过他,接着训道:“隋文帝给隋炀帝留下那么丰厚的家业,粮食满仓,国库堆满的铜钱,可是开挖运河数征高句丽,也折腾不起。眼下金国比高句丽强许多,我大明朝还没有灭金国,监国就想疏通运河,是要乱天下的。”

    王彦才开口,就被堵胤锡一顿猛喷,唾沫星子糊了王某人一脸,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王彦这人毛病不少,虽然好面子,但是却也不是听不进别人的劝说。

    听堵胤锡骂完,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一想到疏通运河有些高兴过头了。那可是个大工程,明朝现在是弄不起来。

    堵胤锡的话让王彦无法反驳,他尴尬的用袖子擦了下脸上的唾沫星子,拿堵胤锡无可奈何,只能陪笑道:“是孤孟浪了。”

    堵胤锡见王彦承认错误,满意的道,“臣也是为监国好,为大明好,希望监国能够理解。”

    王彦只能点头,表现出大度,英明的一面,陪笑道:“孤得感谢阁老提醒孤王,监督孤王!”

    堵胤锡像是个斗胜了的公鸡,神清气爽,他微微行礼,昂首挺背的从新坐好。

    王彦心里有气,不太愉快,谈了一会儿,便找了个借口结束议事,择日再谈。他将几人打发回去,把自己关在书房内生气,不过对于运河之事,他显然不会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