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6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彦心里有气,不太愉快,谈了一会儿,便找了个借口结束议事,择日再谈。他将几人打发回去,把自己关在书房内生气,不过对于运河之事,他显然不会放弃。
(感谢有水一川的500,天堂守门员o地狱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1章 《讨金复三秦檄》
北宋之后,由于金与南宋的百年对持,加上黄河泛滥,大运河的运力早已不及从前。
蒙元定都大都,江南到元大都的运河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不过到洛阳的运河,却因为黄河改道,泥沙淤积走不了大船。
几年前,清军为了灭榆园军,掘开黄河北冲,黄河改道向北流入渤海,南下入汇入淮河的水量大减,便连小船也难走了。
要想重新疏通运河,首先还得让黄河彻底向北,这就要大修黄河水道,筑造万里长堤,然后排干运河水,一节节的清理淤泥,加宽运河,加固河堤,准备复杂的船闸系统,工程量巨大,难度甚至大于攻金。
难度大,成就感就大,也能造福后世。
这样的事,正是王某人热衷的,所喜好的,不过这事确实危险,隋文帝开皇之治二十年的积攒,隋炀帝征高句丽,修大运河也惹出那么多事来,明朝光复南京才九年,他现在确实弄不起。
一日三省是圣人的教会,王某人向孔孟看齐,关在书房里也冷静了一阵。
他觉得堵胤锡虽不给他面子,时常让他下不来台,但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
身处高位,周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有太多人投他所好,而好话听多了,人难免就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很行,变得刚愎自用起来,王彦也不例外。
这个运河,王彦是要修的,不过现在确实不适合,还是等灭了金国,休养生息几年后再说。
王彦待了一阵,慢慢想通了,不过想起堵胤锡那训他的样儿,训完后王某人还得感谢他训的对,训得有道理,让他以后再训,王彦心里就一阵不快。
只是他却不好动堵胤锡,那样会显得他小气,不能容人,而且他也确实需要有人能提醒自己。
王彦心里虽不高兴,但他一生气,反而落了下成。
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胸怀,博个仁义和善于纳谏的美名,王彦还是吩咐人给堵胤锡送一盒朝鲜人参过去,并告诫他别那么大火气,注意身体,小心便秘,表示今后还需要他继续教诲。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彦第一次生气,在南京时,他想把楚王宫修得雄伟一点,彰显大国气魄,就被当面指责,弄得他很不高兴,很没面子,但回头他还是感谢了堵胤锡的提醒。
这一次,明朝征调大批民夫,确实影响了农时,百姓不管什么统一战争,只是知道朝廷耽搁了他们的事,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怨言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不开春进攻,等金国播了种,番薯、土地、玉米长出来,那明朝之前的努力就白费大半了。
王彦热衷于统一,他起初以为整个明朝都是如此,但是堵胤锡的话让他意识到,百姓还是更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自家地里的收成问题。
他对于统一战争本没什么压力,整个人是飘着的,但为了这一场大战,百姓出力出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果百姓付出了,他却失手打了个大败仗,那恐怕声望就得一落千丈,没法子向天下交代,这让王彦一下有了压力。
王彦感受到压力之后,也不再琢磨大运河的事情,而是全心的投入到伐金的事业中去。
共治九年二月十五日,王彦在洛阳郊外祭天,誓师出征,发布《讨金复三秦檄》。
檄文由士林泰斗钱谦益起草,王彦亲笔签发,檄告三秦,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我高宗襄皇帝,矢志不渝,存国半壁,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彦承先皇之志,临监国大宝,誓复汉疆。秦川八百里,皇明故土。彼夷狄窃而居之十一载矣。彦观宇内,皆为明臣,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哀我关中,独为匪民。”
“彦闻三秦,士民倒悬,劳役未休,是以亲率六师,四道并进,龚行天罚。”
“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彦顺天应人,摄统戎车。檄告三秦,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志,实为天下一合,百姓安泰。”
“故略陈安危之要,今彦率堂堂之师,恢复旧疆,关辅豪杰,当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纠合壮徒,响应王师,则通侯之赏立得,岂不美哉?若不明时势,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也。各具宣布,咸使知闻。”
檄文一发,为避开严寒,退入各州县的明军,立时向前线进发。
三十万马步大军,士气高昂,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的向西进发,三万横冲马军,铁蹄滚滚,震动三秦。
一时间,从洛阳向西的官道上,大军加上民夫,不下六七十万,官道都被人流遮蔽,前进的队伍绵延百里,声势雄壮,吐口唾沫也能淹死金军。
二月二十一日,明军的骑兵再次出现在潼关之下,不断对关墙上的金军进行挑衅。潼关守将,镇国公唐通,紧闭关门,作势坚守。
坐镇长安的豪格看见王彦的檄文,大发雷霆,他自认为做了关中之主后,潜心经营,恢复关中民生,也算是呕心沥血,颇为尽心。
在明清还在厮杀时,他已经安定了关中,如果不是王彦动手炒高棉价,套取关中的财富,给关中制造危机,陷百姓于水火,关中百姓的生活并不比明国差。
安定关中,一直是豪格比较得意的事情,但这一切却被明国毁掉,而王彦居然还恬不知耻,说来解士民倒悬之苦,真是气得豪格恨不得生剥那厮,看看他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明军主力集结于潼关一线,守不守得住潼关,对于金国来说很关键。
这个时候,豪格在长安待不安,领着两万禁军到了潼关,准备与王彦一会,当阵唾骂此贼。
二月二十五日,之前被唐通突袭,被夺去二十门红夷大炮的李过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带来了百门火炮,在潼关外一线排开,炮击潼关。
三月初,王彦从洛阳来到前线,潼关外已经云集了二十多万明军。
明军营寨连营三十余里,一望无际旌旗飘扬,遮天蔽日。营中人头攒动,人声马嘶,不绝于耳,光是看看气势就足够吓人。
潼关上的金军新卒,自打从军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士卒惊恐,只有哪些上了年纪的老卒和将官们,才经历过这样的大阵仗,未开战,血以沸腾······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2章 擂鼓聚将
二月二十五日开始,李过恢复了对潼关的攻击,三月九日王彦到达潼关前线时,又被炮击了小半月的潼关已然千疮百孔,不过雄关就是雄关,即便明军炮击猛烈,攻击汹涌澎湃,关城依然屹立不倒,将三十万明军挡在关外。
明军在潼关外云集,大军把营盘扎在距离关城十五里处,潼关内的金军游骑,时常出关骚扰,侦查明军的情况,不过在明军马军的驱赶下,金军骑兵被明骑压制,侦查线只能往关城上金军火炮覆盖的范围内收缩。
忠至、忠勇两镇的大营,扎在众军之前,最靠近潼关。
营盘在金军火炮最大射程外,营门前有两个高大的望楼,上面插着旗帜,日夜有哨卒登高远望。
营盘筑有寨墙,墙上每隔开一段距离,设大炮一门,墙外挖了两道深深的壕沟,里面布满尖木,壕沟外还有拒马桩,撒了铁蒺藜,防备金军趁夜偷袭。
结硬寨打呆仗,是王彦的重要思想,他亲任武院忌酒后,每次给新一期的武生讲课时,都会说一说他的看家本领,结硬寨打呆仗。
王彦不太喜欢浪战,以明朝现在的实力,把营盘扎结实,不冒险,基本是无敌的。
他这种思想,虽然很难培育出什么战争奇才,但对于大多数平庸的将领来说,却很受用。
武学中有些年亲的将领,不喜欢这种老实巴交的王八打法,王彦也并不反对他们浪战,但是怎么扎营,寨墙要多高,挖几条壕沟,布置多少拒马,最好都要按着规定来。
明军受到他的影响,营盘基本扎的相当结实,而明军近些年来,也没有什么营寨被袭破的案例。
这一点,闯军出身的李过深有体会,当年他们被清军追击时,好多次都是被清军骑兵突袭,马踏连营。
在九江,在荆州都是如此,其实这些是能避免的,只要费些功夫,将营盘扎结实,挖几道壕,放些拒马就能避免,但他们当时并不注意这些细节。
此时明军营门前,近千民夫,正赶着壮牛,拖着二十个用红布盖住的巨物,进入忠至镇的大营。
这些巨物看起来非常沉重,每个都由十头健牛拖着前行,还配了五十多个民夫。
潼关上的唐通拿着千里镜,正观察明军营寨,看见营门处的一幕,眉头紧皱,回头对一名金将道:“去,派探马看一看。”
不多时,潼关城门打开,奔驰出三百多名骑兵,散开了往明军营寨而来,进行袭扰和侦察。
在望楼上的李过见了金军骑兵,正准备派忠至镇的游骑冲出去阻截,旁边忠勇镇却营门大开,一面营旗迎风招展,忠勇镇的悍将秦锋便领着四五百手持火铳的骑兵,冲了出去,同金军骑兵缠斗。
冲出的明军骑兵,拿着火铳射击,不过火铳要比步军的火铳短许多,射完一铳便抽出战刀冲锋。
这时忠至镇的骑兵也冲出营寨,准备绕到金军后面去,金军骑兵见有被包抄的危险,转头就跑,一溜烟跑回关墙下,靠着关上的火炮和火铳掩护着,同驻足于关城四里外的两部明军对峙了一会,金军将领见无机可乘,只能退回关内。
明军大军云集,骑兵数量已经超过金军,而明军从蒙古吸收了不少人,骑兵的质量也不比金军差,金军的骑兵再面临明军骑兵时,已经不存在什么优势。
最近金军骑兵几次出去袭扰、探查,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国公,卑职无能,没有接近明寨!”方才的将领匆匆跑上来,单膝请罪。
唐通摇了摇头,其实不用探查,他也知道那是大炮。
“起来吧!”唐通没有责怪,顿了下,忽然吩咐道:“你带人将城门封起来,近期不要出城了。”
骑兵骚扰效果不明显,而他刚才用千里镜观察明军营寨,王彦不愧老乌龟之名,营盘扎的十分坚固,偷袭的机会也不大,所以唐通决定封闭关门,准备迎接明军的猛攻。
将领闻语愣了下,反应过来,连忙抱拳,“是,末将遵命。”
说完,他便转身下城,带领属下士卒,搬来石块、沙袋,封堵关门。
待金军退回潼关,两部明军兴奋的奔驰一阵,扬起一片黄尘,才欢呼着奔回本营。
前不久,工部给明军骑兵造了一批火铳,射程比弓箭和三眼铳远,威力也大的多,是想装备给草原上的边军骑兵,用来对付游牧骑兵,结果反响还不错。
戴之藩再南京,近水楼台,他听说反响很好,便給老部队争取了一批。
忠勇镇的骑兵,最近常与金军哨骑对练,几乎只要金军一出关,不管是不是对着自己的营盘,忠勇镇的骑兵都要呼啸着出来,找金军练练。
此时,看见传说中的新炮运了过来,刘芳亮骑马串门,来到了忠至镇的营地。
他看见李过,翻身下马,问道:“这就是朝廷新造的大炮?”
他看十匹健牛拉拽,暗暗乍舌,“这么重,肯定比红夷炮要大,也要打得远。”
李过笑道:“大是大些,不过据说打不远,只能射一里多。”
这批炮正是在新安铸炮坊铸造的攻城臼炮,因为太重必须要等道路晒硬后才能运输,所以运了半个月才到潼关。
刘芳亮听了微微一愣,随即纳闷道:“关城上金军的火炮打三四里没有问题,它射一里有什么用。这么笨重,没推到关城前,就被打翻了。工部怎么造这么个玩意儿?”
李过正要解释,身后一名将官忽然提醒道:“都督,传令的来了!”
王彦比火炮早到一日,他先在营中了解大军和潼关的情况后,才决定召集众将议事。
李过和刘芳亮等人得到命令,便往监国的帅帐而去,他们一路上穿过振武、武卫等军的营盘,里面皆是热火朝天的打造器械,营地里布满了盾车和攻城的长梯。
王彦的帅帐在整片营区的中间,他们越往里走,营帐越密集,几乎已经城了旌旗和人头的海洋,到处都是黑压压的明军。
众人策马往中军走,奔驰了七八里,才到王彦的大营。
两人领着五忠两镇的将领,到了中军大帐外面,巨大的帐篷前,一杆三丈高,大腿粗的王旗大纛,随风飘扬。
武卫军的李元胤,振武军的张名振等将,已经早到,正在外面小声说话。
他们每个派系的人聚在一起,并不与别的人说道。五忠军的人也是聚在一起,最多与别人寒暄几句,并不加入对方的谈话。
明军各个派系之间的隔阂和争抢资源,还是有的,五忠军内部也是,像戴之藩就只给他的老部队争资源,并不管其他四镇。
这种现象,又导致下面的人为了争夺资源,便力挺自己的老长官,老长官位置越高,能为他们争取的资源就多,还能成为他们向上爬的政治资源。
这时聚将的第一通鼓已经敲过,帅帐外一排力士,又开始敲打第二通鼓。
在帐外的众多将领正说笑着,听见鼓声,李过看了看周围,发现人到得差不多,便领着五忠军的将领进去。
大帐里面很宽敞,正面摆着王彦的宝座,宝座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