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84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684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集中在一起,准备谁来打谁,各个击破。

    二月底时,吴三桂故意放开清石关,引贺珍前突,然后在老渚河中游,击败了贺珍,使得从米仓道进入汉中的两万明军,损失五千余人,败兵又退回了青石关一线。

    何腾蛟本来催促甚急,见贺珍一路被杀败之后,谨慎了许多,明军不敢在孤军深入,改为稳扎稳打而行。

    这时汉中的局势,明军就像是狼群围住了一头猛虎。虽然从总体实力上来说,明军强于吴三桂的金军,但是几路人马谁也不敢单独上去,怕被这头老虎抓伤,甚至丧命。

    不过吴三桂虽然震慑住了进攻汉中的明军,可整个被动的局势却没有改变,明军各部结寨而行,稳扎稳打,每天只走三十余里,哨骑放出三十多里,向南郑步步逼近。

    到三月间,郝摇旗五万余人以到汉阴,白文远到了司上,马进忠到了大安驿,距离定军山只剩四百余里,贺珍在青石关重整旗鼓后,也重新向南郑逼近。

    这些明军一路筑寨、筑堡,缓慢推进,一旦发现吴三桂的主力,便马上窝进坚固的营垒,而其他几路便趁此机会,向前挺进。

    三月中旬,随着各部明军将要接近南郑,狼群已经有将猛虎围定,将形成群攻的态势。

    此时汉中南郑,蜀王府内,吴三桂将一封密旨看完,沉着脸抬起头来,“皇帝欲让本王率大军从大散关撤入关中,参与对王贼的伏击,你们怎么看?”

    “撤入关中?”吴国柱等将脸色不禁一变,“那不是等于放弃汉中吗?”

    节堂内的众多吴军将领,纷纷议论起来。他们从四川撤入汉中,经营汉中,从无到有,刚刚经营出一份基业,这才几年,又要撤入关中。

    吴三桂又看了下密旨,抬头道:“朝廷已经发六万屯军来南郑,想要用他们来替换本王。”

    “王爷,屯军顶什么用,我们一走,汉中肯定保不住。”下面的将领,显然不想离开汉中。

    吴三桂没有反驳,反而点了点头,“屯军确实不能倚靠,但是眼下郝摇旗、何腾蛟步步逼近,战事这样拖下去对我们也不利,再者关中一败,那我们就会被困死在汉中。”

    吴军的可悲,是汉中的命运并不在他们的手中,而是取决于关中对决的结果。汉中就算击败了明军,关中金军一败,他们还是要败亡。

    吴军将士在汉中经营多年,已经安定下来,现在又要抛家舍业,众人都有些不情愿,一个个纷纷沉默起来。

    ······

    三月中旬,潼关外。

    残阳的映照下,潼关的城墙被打得千疮百孔,老墙处处垮塌,新墙在老墙坍塌处,也受到了重炮的轰击,许多墙垛都被炮弹打掉。

    连日来,明军各部轮番上阵,如同海浪一样,对潼关发起一次次的冲击。他们虽没有攻下潼关,但是也已经让金军岌岌可危,破关已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明军众将都不怀疑。

    这日,李元胤来到王彦的帅帐外,向侍卫问道:“监国在里面么?”

    “去看伤员了!”侍卫回了一句,但紧接着忽然手指着远处,“回来了!”

    李元胤回身望去,只见王彦纵马而回,他连忙上前,行礼道:“臣参见监国!”

    王彦勒住战马,翻身下马,点了点头,“元伯是特意来等孤么?”

    李元胤跟着他,一面往帐内走,一面说道:“臣确系有事寻监国。”

    王彦进了帐,摘下金盔,解下宝刀,交给侍卫,然后坐回帅案,才回道:“是对攻关有什么想法么?元伯可以直说。”

    李元胤随即道:“监国,这几日的攻击不可谓不猛烈,忠勇镇甚至一度完全占据老墙,可最终都功亏一篑,臣以为关键是金军堵了关门,我军没能在新墙上打开一个缺口,让大军拥入关内所致。”

    王彦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示意李元胤坐下,然后点了点头,“孤记得之前元伯就说过这点。怎么,你有什么好办法?”

    李元胤飞快从胸前取出一张图,在王彦帅案前铺好,王彦看了一眼,是潼关的关防图,他立时来了兴趣,将茶杯放到一边,仔细看了起来。

    李元胤指着图纸,“监国请看,之前我们想着潼关有两道墙,炸了老墙,还有新墙,加上前面爆破老墙并不成功,所以终止了炸城的计划。”

    明军对于坚城,就那么几个法子。软的法子进行招降,从内部瓦解敌人,硬的法子,就是大炮轰,然后掘地道炸城。

    王彦眉头一皱,“是这么回事。去年底炸过一次,不过潼关被金军加固,爆炸并没有成功,加上炸了老墙,还有新墙,所以掘地道的事就停了下来。”王彦抬起头看着李元胤,“怎么,元伯还想再炸一次?”

    李元胤知道之前的爆破,让王彦对炸塌潼关失去了信心,忙解释道:“监国,臣确实是想再炸一次,不过不是炸老墙,而是炸新墙。”李元胤忙指着图纸,“老墙已经轰塌多处,不需要再炸,忠勇镇昨日完全占据老墙,也说明老墙不是问题,关键是后面的新墙,他未遭受大炮的直接轰击,所以墙体还比较完整。”

    王彦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一时不语,半响后问道:“潼关异常坚固,前面爆破老墙效果便不明显,新墙能炸塌吗?”

    李元胤见王彦明显动意,忙说道:“监国请看,新关城是金国这两年赶筑出来,他比老关城高,但却窄了许多,臣以为完全可以试一试。臣以为这么短的工期内,金国筑起这样一道关城,坚固程度必然不及老关城,况且新墙建在老墙之后,不用承受炮击,相信金国也没想过把他建得多坚固。”

    王彦想了想,反正明军人多,物力也足,试一试又何妨?想到这里,王彦不禁点了点头,“好,那元伯就再炸它一次。”

    李元胤领命之后,明军便又开始掘地作业,而在此期间,明军对于潼关的攻击却并没有停下。

    五忠军、武卫军、振武军全当是练兵,轮番进攻,以车轮战的形式来疲乏金军。

    三月二十五日,明军继续近前攻城,战鼓一起,近万将士便扛着器械,在火炮的掩护下,蜂拥冲向潼关。

    这时李元胤已经将地道挖到了新墙脚下,并埋好了火药。

    就在明军与金军在战场上殊死搏杀之时,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在新墙底下响起,猛烈的爆炸,腾起滚滚烟尘,碎石横飞,让人肝胆俱裂,声势骇人。

    明军士卒士气大振,硝烟未散,便越过老墙冲到爆炸处,但冲近之后,才发现缺口并不大,只有三丈左右。

    明军和金军在此殊死搏杀,唐通、白广恩等将亲自上阵,将已经冲上新墙的明军,又挡了回去。

    金军勉强守住了关城,不过明军虽然没有攻破潼关,但也是距离破关最近的一次,着实让唐通吓得不清。

    战后,一身是血的白广恩,跟在唐通身后,回到大帐内。

    “这么下去不行,太危险,伤亡也太大了。”白广恩将头盔摔在座位上,“要是明军再来这么一次,咱们未必能顶得住。”

    唐通把头盔放在一旁,双手撑住帅案,把头埋在两臂之间,沉默了半响,忽然抬起头来,“陛下的计划因该已经执行的差不多了,咱们在坚持几天,等命令一来,就立刻撤走······”

    明军的进攻再次被挫败,不过明军却没有气馁,反而越战越勇,他们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气息,察觉到金国快顶不住了。

    二十五日的进攻后,王彦召集众将议事,总结一下经验,准备下次进攻时,便一锤定音,一脚踹破潼关。

    刘芳亮第一个发言,“今天这缺口要是再大一点,我们就冲进去了。臣建议地道可以继续挖,再炸塌一两处,绝对能冲入潼关。”

    张名振也说道:“咱们人多,臣建议可以几条地道一起挖,只要有一条地道成功,不被金军发现,再炸塌一处,绝对能突入关内。”

    王彦听着众人说着,众人大多都觉得这个地道挖得好,赞同继续炸城,“既然都是这个意思,那元伯就继续挖掘地道,不过各部的进攻不要停,但是攻击的强度可以降低一些。”

    “臣等明白!”众将齐齐领命。

    王彦微微颔首,随即问道:“对了,从江南发来的粮草到了没有?”

    “回禀监国,新一批军粮已经在路上,五日之内可到洛阳。”黎遂球起身行礼道。

    王彦点点头,“关中正处于粮慌之中,我们入关后,要想站稳脚跟,还得发粮赈济才行。”

    “粮食就是人心,臣知道轻重,一定保证粮食按期送达。”

    王彦听罢,基本满意,他兵多粮足,也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当下议定之后,王彦便令众人各自回去,只等再炸一次,便集中力量一举夺下潼关。

    李过等人鱼贯出帐,但他们刚走到营门口时,外面一名插着加急背旗的骑兵,却疾驰到中军大营前,大声喝道:“紧急军情,要立刻告知监国。”

    走到营门前的李过等人一愣,不禁问道:“什么军情?”

    “孙都督从蒲津关渡河,已杀入关中!”士卒说了一句,便被营门前的军官带着往王彦的帅帐而去。

    “孙守法入关呢?”众人一阵哗然,哗啦啦的一片又折回往王彦的帅帐而去。

    帐中,王彦拿着军报观看,传信的士卒,单膝跪在帐中,周围众多将领屏住呼吸,等王彦看完。

    河南三十万明军没入关,蒲津关的孙守法只有不到两万人佯动,怎么杀入关中呢?这他娘的也太不可思议,太让人意外了。

    王彦迅速看了一遍,挥手让士卒退下去,“你传信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等士卒一退,王彦随即对众人道:“孙守法已经从浮桥渡河,占据了黄河西岸的赵渡镇、鸡心滩,正欲南下攻下三河口,渡过渭水,包抄潼关。”

    这本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不过帐内众将脸色都不好看,他们正面攻了这么久,到手的功劳,怎么就飞到孙守法手中去呢?

    “监国,孙都督是怎么渡过黄河的?”李过不禁皱眉问道。

    王彦能察觉到众将的情绪,“李来亨占据陕北后,孟乔芳纠集五万大军进行反扑,从同州调走了一万人。我们猛攻潼关,唐通顶不住,金国从蒲津渡口又抽调六千人来支援潼关。孙守法发现对岸的金军减少,让人用羊皮筏子从上游渡河,他率主力趁着夜突袭浮桥对岸的金军,里应外合之下击败了渡口的四千金军,大军随即渡过黄河。”

    众人身上气势一泄,如果是这样的话,还真有可能,金军处处设防,兵力分散,拆东墙补西墙,总会出现问题。

    只是众人都以为对决在潼关,没想到却是在别处出现了关键性的变化。

    “监国,如果真是如此,那咱们不能等地道挖好,得马上进攻,甚至日夜猛攻。”李过沉默了一下,忽然抱拳道。

    王彦反应过来,“补之是怕唐通会跑!”

    “孙守法如果攻下三河口,渡过渭水,包抄潼关之后,唐通得到消息,肯定要逃!”刘芳亮也赞成李过的意见。

    王彦点点头,正要说道,这时帐帘忽然被挑起,一员明将忽然进帐禀报道:“监国,潼关上有异动!”

    王彦闻语,不禁一拳敲在桌子上,“忠勇、忠至两军立刻组织一次进攻,莫要走了唐通!”

    (由于标题的原因,潼关必须破,两章做一章发,晚上没有了。)

    另外感谢老坚哥的5000,书海wuya的1000,galford的1000,j2gg的1000,有水一川的500,都是国军兄弟的500,滋野三郎末裔,865155045,自耦,※秦嘉阳,书友160120044139923的打赏,感谢大家的祝福,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接着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8章 请君入瓮

    黑夜中,潼关方向燃起熊熊大火,将夜空照得通红,两万金军士卒背着毛毯、水壶、干粮,赶着骡车,迅速通过两山夹一谷的险要地带,往华阴县的方向遁去。

    道路上金军士卒跑步而行,打起的火把形成一道长龙,士卒们低头行进,鸦雀无声,只有急促的脚步声和身上衣甲的哗哗声,响成一片,给人一股紧张之感。

    队伍中插着背旗的金军将领,不时回头看了看属下,高声催促道:“别掉队,都快点,再迟明军就要追上了。”

    金军士卒闻语加快了速度,于黑夜中急行,队伍却十分整齐,建制齐全。

    如果明军看到这一幕,说他们仓皇而逃,明军绝对不会相信。

    这时奔驰一阵,距离潼关已经有十余里,唐通勒住马缰,不时回头张望,见潼关方向火光漫天,杀声震野依旧可闻,心中情绪复杂。

    “国公,走吧!”身边的金将,看着唐通似有不舍,不禁小声提醒道。

    唐通注视半响,重重出了一口气,才一夹战马,挥动马鞭向前而去。

    一众将领连忙也夹紧马腹,挥鞭跟了上去,近两万金军浩浩荡荡,火炬起伏着,向西而行,身后潼关火焰冲天而起。

    大军奔行了一夜,至天明时分,到了华阴县东,华山之北的地界。

    明军被大火阻止,并没有追上来,跑了一夜的金军裹着毛毯,倒在路边短暂的歇息。

    路旁一座光秃秃的山坡上,唐通与白广恩等人纵马上冲,待到了山顶,纷纷勒住战马,在坡顶停下,看着蜿蜒道路上的金军人马。

    “就到这里分开吧!”唐通勒紧马缰,稳住战马对一旁的白广恩道。

    白广恩骑在战马上打转,“国公放心,待王贼一过潼关,我就从华山杀出,断他粮道,将明军斩成两段。”

    唐通点点头,“你我二人共事多年,粮食给你留足一月。这次大战胜负也就在这一月之间,要么明军大败,要么大金覆灭。如一月之后,你未见明军败兵~”说到这里,唐通顿了一下,然后才道:“那就自谋出路吧!”

    蒲津渡口是金军故意卖给明军的破绽,为的是给唐通从潼关撤离,找到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