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247部分

一路隋行-第247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虞孝仁已从在殿外值守的侍女绿萝口中知道了王妃萧厄也在殿内,不便径自进殿回话,遂也大声答道:“王爷,高连升从高句丽回来了,说有要紧的事当面向王爷禀报,王爷见他不见?”

    “王妃替我拔去身上的针吧,我现在就要赶到正殿接见高连升。”杨广听说高连升回到了并州,精神一振,忙向萧厄说明原委道。

    萧厄本想劝杨广待自己将十几根金针行完,帮他解过了乏之后才赶往正殿见人处置公务,但见杨广不管不顾地已从床上翻坐了起来,立时就要动身,只得替他尽数拔去身上的金针,柔声叮嘱了他几句要他晚上早些回宫来歇息,别太劳累之类的话,放他离开了寝殿。

    “没听高连升说起高句丽国中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吧?”杨广走出寝殿,见了虞孝仁,劈头就向他问道。

    虞孝仁先是摇了摇头,继而凑到杨广跟前,嘻笑着禀报道:“我见高连升这次返回并州来,从辽东带了不少的货物,其中好像还有一只十分罕见的‘玉爪’,多半是带来想献给王爷的。嘿嘿。”

    一提起“玉爪”,杨广下意识地回想起了那只于安若溪死后不久被自己一剑斩了送还给宇文般若的那只“玉爪”,面色陡地一沉,也不搭话,埋头径直向晋阳宫正殿走去。

    虞孝仁想拍杨广的马屁,没想到却拍到了马蹄上,眼见着杨广似有不快,吓得倒抽了口凉气,再不敢多说一句话,紧跟在杨广身后向正殿的方向走去。

    杨广走进正殿居中坐定,从虞孝仁口中得知高连升尚在晋阳宫大门外等候,便吩咐虞孝仁前去带他入宫晋见的同时,顺便差人传请王韶、李彻和张衡三人进宫相见。

    足足过了一刻钟的光景,才见高连升怀里抱着个三尺长的锦匣,满面红光地跟着虞孝仁走进殿来。

    “小民高连升参见晋王殿下。”高连升进得殿来,忙把怀中抱着的锦匣就地放下,撩衣就要向杨广下拜施礼。

    “高老板身为高句丽一国王叔,在本王面前无需行如此大礼,起来坐下说话吧。”

    高连升向杨广鞠躬表示过感谢后,却不肯坐下,俯身拿起身边的锦匣,双手举过头顶,笑着说道:“这锦匣中装的是一对千年山参,已长成了人形,十分的难得。数月前小老儿受本邦国王相召,走得仓猝,这次返回并州,特携来此物进献给王爷,略表歉意。还望王爷笑纳。”

    杨广听得高连升此次返回并州,向自己进献的礼物并非是虞孝仁料想的海东青当中的极品——玉爪,而是一对千年老山参,不由得瞟了陪站在一旁的虞孝仁一眼,微笑着答道:“多承高老板一番美意,本王却之不恭,就先收下了,待过些日子高老板离开并州之时,本王会命人备下些回赠之物,也请高老板切莫推辞才是。高老板此次故国之行,不知一切可还圆满否?”(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58章 以事换利

    (全本小说网,。)

    杨广话虽问得委婉,高连升却也听出了杨广想问的是自已的侄子——高句丽王高汤的身体状况,忙拱手答道:“承王爷垂询,小老儿此番重返故国,可说是有惊无险,一切都还顺利。故国国王数月前确实身染重病,急召我回国,本想托付身后之事,却没想到巧遇到了一位世外的神仙,赠我王以起死回生之丹药数枚,我王服此丹药后不过数日,就症候尽消,恢复了康健。”

    “哦?这世上竟有这样的神仙,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啊!”杨广本不信世上有真的神仙,但见高连升说得一本正经,只得顺着他的心意向他道贺道。

    “不瞒王爷。我临回并州之前,曾诚心邀请这位活神仙与我一同前来晋见王爷的。”高连升趁势向杨广讨好道。

    “那,这位神仙来了吗?本王倒还真的想一睹活神仙的风彩呢!”杨广就坡下驴地笑着问道。

    高连升忽然面现尴尬,略一迟疑,才支支吾吾地答道:“可是,这位活神仙一听我是邀请他来并州晋见王爷,就推说身体不爽,无论小老儿如何劝说,执意不肯随同小老儿一道前来。。。。。。”

    “这是为何啊?难不成本王与这位神仙之间还有什么过节不成?”杨广敛起笑容,不无意外地问道。

    “王爷不知,这位神仙平素惯以道士模样见人,据他说,王爷在河北诸州府重倡佛法,广建寺庙,颇有扬佛抑道之嫌,他身为道家之士,除非王爷答应为道家正名,在治下诸州府兴建十九座道观,否则他是不会来见王爷的。咳咳。”高连升被杨广逼问不过,只得如实答道。

    杨广被他说得一怔:没想到自己重倡佛法,方建佛寺,却在无形之中见责于了道家。不过,他旋即笑道:“佛道并立,距今已有上千。。。。。。数百年的历史了,前些年本王出于前朝武帝灭菌佛的缘故,才不惜纠枉过正,在河北道治下诸州府间重倡佛法,方建佛寺,却没承想招致了道家之士对本王的不满。也罢,如果日后财力充足,本王倒可考虑满足这位活神仙的愿望,在治下十九座州府各建一座道观。到了那时,还要烦劳高老板设法邀这位活神仙来与本王一见哟。”

    高连升听出杨广这一多半是玩笑话,并算不得真正的承诺,遂淡然一笑,没有接茬,而是换了一个话题,向杨广禀报道:“启禀王爷,小老儿此番被急召回国,居国期间,还曾说服我王办了一件有利于高句丽和大隋交好的事情,可惜未能做得十分圆满。。。。。。”

    杨广明知高连升去而复返,必是央求自己允准他在并州开设分号,拓展商路而来,此时听了他这话,也没觉得他一个嗜利的商人能做出什么有利于高句丽和大隋两国交好的事情来,只以为他是欲借此事张口求自己应允他所求之事,遂随口问道:“如此说来,倒教高老板费心了,不知是什么事哪?”

    “小老儿在长安经商多年,往日里也曾听人说起过,朝廷有责怪我王收留前齐败将高宝宁之意,因此便趁此次返回故国之机,竭力说服我王向大隋遣返高宝宁,以示与大隋交好之诚意。可是。。。。。。”

    杨广听了高连升这话,两眼立马冒出光来: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开皇元年间,就是这位前齐残将高宝宁与突厥五可汗联兵南侵,拉开了北境连年烽火不息、征战不止的序幕,高宝宁率军盘踞的关外营州虽在其后不久被六叔杨爽率军攻破,但高宝宁本人却在兵败后逃到了高句丽。尽管当进六叔以进军讨伐高句丽为由,欲逼迫高句丽王高汤遣返高宝宁,但高汤却始终未给予满意的答复。多年以来,高宝宁居留于高句丽境内,也成为了一道拦挡在两国进一步和睦相处道路上的绊脚石。

    令杨广由衷感到意外的是:高连升身为一介商人,居然能想到要劝说其侄高汤向大隋遣返高宝宁来恢复和促进两国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其今后长期在两国间往返经商牟利的打算。

    杨广甚至还想到,倘若事情真的如高连升所说,无论高汤是否听从劝说,自己都将当场答应下高连升在并州开设分号的请求,以作为对他的酬谢。

    “王爷还请多包容些。”高连升抬眼望见杨广正目光炯炯地盯视着自己,期望从自己嘴里听到令他满意的结果,只得干咽了口唾沫,语气一变,硬着头皮往下说道,“我王虽听从了小老儿的劝告,却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未能将那高宝宁交还到大隋朝廷手中,而是只把他驱赶出了高句丽国境,任凭他逃到别处安身去了。不过,小老儿倒是打听到了,高宝宁被驱离高句丽后,现已逃入了突厥境内。”

    “你打听到的这个消息准确吗?”杨广虽对高句丽王高汤不肯将高宝宁直接交到朝廷手中感到不满,但一听说高宝宁逃入了突厥境内,还是忍不住挺身站了起来,追问高连升道。

    “小老儿于高宝宁被赶出高句丽时,曾派了手下亲信伙计一路尾随他,亲眼见他进入了突厥境内。不过,那已是近一个月前的事了,现在他是否仍在突厥境内,小老儿不敢向王爷打这个包票。”

    “高老板,你能劝说高汤驱逐高宝宁,已经是很不容易办到的一件事了。”因望见王韶、李彻、张衡三位重要僚属前后相跟着走进殿来,杨广便向高连升说道,“之前你向本王提说过的欲在并州开设分号经商之事,本王现在就可以答应你的这一请求,并命虞孝仁将军帮助你,尽快在并州择地开张营业,以表达本王对你的谢意。不过,你须得谨记,关于高宝宁现在突厥一事,万不可向他人说起。好啦,你先随孝仁下去歇息吧。”

    高连升对杨广如此爽快地答应他在并州开设分号一事表示了千恩万谢之后,跟随着虞孝仁离开晋阳宫,回馆驿安歇去了。(破例将高连升安顿于馆驿当中,也算得是杨广给予他的一项优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59章 强索不如暗查

    (全本小说网,。)

    杨广传请王韶、李彻、张衡三位重要僚属来晋阳宫正殿,原是为了同他们会商自己欲上章请求父皇调自己回长安继续清查关自在的事,没想到却从高连升嘴里得到了高句丽已将高宝宁驱离其国境的消息。

    如此一来,几个人首先会商的议题自然就转移到了如何将高宝宁捉拿回国,接受朝廷处治这件事上来了。

    听罢杨广对此事前因后果的介绍,行台右仆射王韶第一个开口说话了:“摄图既已向我大隋称臣,东突厥现已是朝廷的藩属之国,依下官之见,莫如由王爷出面,直接要求摄图将高宝宁交还给咱们,量摄图必不敢违拗朝廷的意愿。”

    李彻也附和道:“末将赞同王仆射的主张。前此摄图擅自将其牙帐北迁,不就迫于王爷的威压,又迁回了紫河镇了吗?为了一名前齐的败军之将,摄图断不至驳了王爷的面子的。”

    三人当中唯有张衡若有所思,低头不语。

    “建平,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吧。”近两年来,杨广内心中隐然已把张衡视作自己帐前头号谋士了,凡遇大事,必先征求张衡的意见,乐后方能做出决断。

    张衡听得杨广点名要自己发表意见,向上拱手道:“王爷,下官方才在想,高宝宁早在高连升从高句丽起程返回并州前就已被高汤下令赶出了高句丽,至今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倘若如王仆射和李将军所说,由王爷出面,直接向摄图要人,而摄图阳奉阴违,口头答应交人,暗中却放高宝宁另寻它处安身,咱们又当如何应对呢?突厥以北是铁勒诸部,东面更有貘合、契丹、奚等邦国、部族,其领地犬牙交错,一旦高宝宁闻风而逃,再想擒获他就难了。”

    “嗯,建平之言确有些道理,二位看呢?”杨广点点头,目光扫视着王韶、李彻,问道。

    “王爷,东突厥地广人稀,如不通过摄图,莫说捉拿高宝宁,即使要准确地找到他在突厥的藏匿之地,恐怕都要费上一番周折了。”王韶内心颇不以张衡之言为然,有意提醒杨广道。

    “张尚书担心摄图阳奉阴违,私自放了高宝宁,这也不难。依末将之见,不如仿效王爷强逼摄图南迁的做法,在致书摄图,要其交出高宝宁的同时,调集大军向白道州增兵,盛陈兵威,逼使摄图不得不交还高宝宁给咱们。”李彻提出了一个软硬兼施的法子。

    杨广时至今日已基本上从安若溪之死带来的悲痛中解脱了出来,又因新得了张须陀的禀报,急于请调回京查案,心里实不愿再像上次那样大动干戈,为了讨还高宝宁而和突厥再生事端,故而听了李彻的建言后,一言不发,紧锁双眉,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张衡,希望他能给自己出一个更好的主意。

    与先前安若溪在实际上扮演了杨广身边头号谋士多有不同,一方面杨广年纪渐长,与初到并州之时相比,在很多事情上面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另一方面,若论在杨广面前说话的份量,以及与杨广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而言,张衡颇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杨广麾下的僚属而已,断然不能与安若溪相提并论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张衡平时虽也偶尔会直接说出自己对某件事的主张和应对之策,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委婉地引导杨广自己悟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来。

    此时见杨广显然并不赞同李彻的建言,张衡略一思忖,依然婉转地建言道:“下官以为,王仆射方才所言点到了此事的关键所在,高宝宁兵败丧军已是五年前的事了,尔今只要能够准确地查知他在突厥境内的藏匿之地,接下来捉拿他回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杨广受到张衡的点拔,眼珠一转,已然有了主意,爽快地说道:“强索不如暗查来得快捷。本王对如何处置此事,已然有了主张。齐安公,传命赵才所掌斥候营,自今日起全体出动,潜往突厥境内查访高宝宁的藏匿之地,一旦发现其下落,许其便宜行事,或捉或杀,任由其临机处置,不必再报。”

    王韶、李彻二人没想到杨广会采用派遣斥候寻访、暗杀的方法来处置此事,还欲开口再劝,却听杨广转而说道:“目下河北局势已归于稳定,本王有意请调回京,继续主持清查南陈关自在一案,今日传请诸位前来,一则是为帮本王参酌参酌奏章的措辞,二则也是为提前和你们打个招呼,好让你们心中有个准备。”

    李彻知道,在处置高宝宁这件事上,杨广已下达了正式命令,不容自己再提出任何质疑,便以向赵才传令为由,率先向杨广告辞,离开了正殿。

    杨广要请调回京主持查案,听到这一消息,官居河北道行台众僚属之首的王韶立马感到了自己肩头的压力,试探着问道:“王爷可是新得到了什么查案的线索,这才要上章请调回京?”

    除张须陀、鲜于罗等屈指可数的几名亲信侍卫之外,杨广一向都是极力回避当人说起查案进展情况的,故而听到王韶向自己打听查案的进展情况,杨广也只微微一笑,避重就轻地答道:“我不过是提前和你们几个打声招呼,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