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胜过杨广当年,派他到并州换回杨广,倒是比杨秀还要强些。
可是,由于杨广、杨俊、杨秀等兄弟三人早在六年前就离开父母身边,分赴各方出镇去了,这几年除了早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的太子杨勇,和杨坚、独孤伽罗共同生活(早在杨广三兄弟相继离开长安,出镇各方后,杨谅就被接入宫中与父母同住了)的只有这个最小的儿子了。
五六年下来,撇开杨坚不论,独孤伽罗对杨谅的宠爱甚至还要超过了杨广。
于是,当杨坚婉转地同妻子商量,打算派小儿子到并州换回杨广时,又遭遇到了开皇元年杨广出镇并州前一模一样的情形:独孤伽罗舍不得放小儿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去往千里之外的并州和突厥人打交道。
就这样,直至转过年来进入了开皇六年,独孤伽罗才露出口锋,勉强答应放小儿子到并州换回杨广了。
为了让妻子放心,杨坚特地给杨谅配备了一个堪称当世无双的豪华僚属阵容:从西北调回刀斩阿波可汗的史万岁出任总领汉王府军事兼并州行军总管;册任现任兵部尚书杨尚希为河北道行台左仆射;册任司农少卿崔仲方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兼汉王府长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坚还忍痛割爱,将近卫军中的后起之秀——新任内殿值长的李靖配给了杨谅,充做他的近卫。
不仅如此,杨坚还于杨谅离京出镇前,破天荒地赏赐下了两座铸钱炉给小儿子,准许他任意铸造“开皇五株”,弥补公私两用之不足。
就这样,开皇六年五月间,汉王杨谅率领着他那一套堪称豪华的僚属班子离开长安,北上接任来了。
与此同时,身在并州的杨广自双管齐下,一面向高连升借鹰传信,一面又派了裴虔通骑快马返回长安给老师苏威带信,请他将受人陷害的张须陀发落来并州以来,一直对张须陀的生死安危牵肠挂肚,以至到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地步。
哪知,没有盼到苏威的回信,却得到了关内传来的一个小道消息:父皇即将派汉王杨谅到并州接替自己来了。
杨广初闻这一消息,还有些不相信父皇会如此迅速地答应自己的请求,传召自己返回长安,可是紧接着各种消息纷至沓来:有说被皇帝册任为总领汉王府军事的就是刀斩阿波可汗的当世第一猛将史万岁的;有传说昔日统领宗团骠骑,和清河公杨素齐名的兵部尚书即将被册任为新的河北道行台左仆射的;还有的传说皇上破例赏赐给了汉王两座铸钱炉,准许汉王在并州不受限制地任意开炉铸钱的。。。。。。越传越逼真,不由得杨广不信了。
在诸多的消息中,唯一令杨广感到惋惜的是,他一心要招拢自己麾下的“军神”李靖竟然被父皇指派给杨谅,作了他的近卫。
传言归传言,一日没接到朝廷的明发诏旨,杨广仍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大意:刘方潜入突厥境内斩杀高宝宁后,他便下令诸沿边州府加强戒备,随时防范突厥寻畔滋事,挑起事端,并授意李彻将关内的两万大军火速调往白道州,以对突厥大可汗牙帐所在地紫河镇构成有效的震摄,逼使摄图不敢因隋军深入其领地内斩杀高宝宁一事而生事造乱。
直至一个多月下来,最终确认了摄图不得不吞下了这枚自己送与他的苦果,没有丝毫起兵反隋的迹象,杨广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了下来。
而在此时,从关内传来了确切的消息,新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并州总管杨谅已率领一班僚属离开长安,前来并州赴任来了。
因此前并没有朝廷下发的诏旨,另行委任自己新的职务,杨广忖度应由五弟杨谅当面宣谕召自己回京的旨意,当下便盛集手下所有僚属,由他亲自率领着,赶到并州与汾州交界处来迎接汉王一行。
待杨广率领着王韶、李彻、张衡以及从幽州紧急赶回的行台兵部尚书李雄等一班现任的行台僚属抵达汾水畔的汾河驿之时,得到前方的消息,汉王一行才刚出了汾州城,要到午后才能来到汾河驿。
杨广命众僚属暂且各自回房休息,自己在驿站的正厅内略坐一坐,也欲回房休息,忽然听堂外有人来报:“王爷,李浑和裴虔通两位将军已到驿站门外,称有要事当面禀报王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72章 越狱?
(全本小说网,。)
其时张衡陪坐在侧,听得杨广骠骑营的两位统兵将佐有事回报,正要起身回避,却被杨广摆手制止了。
“传他二人进来吧。”杨广首先吩咐人传李、裴二将进驿站相见,尔后微笑着对张衡说道,“建平,待汉王一到,你交割罢行台公务,也要跟随本王返回长安,倒不如先熟悉熟悉相关事情,日后以便帮本王参酌一二。”
张衡点头称是,便留了下来。
稍顷,只见李浑、裴虔通二将满头大汗地相跟着走进厅来,向杨广抱拳施礼道:“末将参见王爷。见过张尚书。”
“你二人怎么一道回来了?裴虔通,可曾将本王的口信带给了苏尚书(苏威此时身兼民部尚书、京兆尹二职,故杨广如此称呼)?”杨广眼见二将面带焦急,心中暗自惊讶,遂率先向裴虔通发问道。
裴虔通瞟了张衡一眼,欲言又止地答道:“启禀王爷,在末将返抵长安前,苏尚书已接到了猎鹰传信。此次,末将正是奉苏尚书之命,会同李浑将军一道紧急返回并州来见王爷的。因半道听说王爷已来了这汾河驿,故而特地赶来求见的。”
“张尚书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不妨照直说来便是。”
裴虔通得了杨广这话,才打消了顾虑,径直禀道:“苏尚书接到王爷的传信后,本欲按照王爷的嘱托,及早将张须陀发落来并州。可是没想到,张须陀却在七天前从牢中越狱了。于是,苏尚书命末将先赶回来知会王爷一声,同时,托末将转告王爷,他将尽全力找到张须陀,以不负王爷所托。”
杨广“腾”地站了起来,两眼逼视着裴虔通,问道:“你说什么,张须陀从京兆衙门的大牢中越狱了?快详细报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浑跨前一步,抱拳答道:“苏尚书派人来王府报信时,末将也在,得知张须陀越狱的消息后,立即和裴将军一道赶往京兆府查问详情。据苏尚书向我二人介绍说,七天前苏尚书因其兼掌的民部衙门有急务需要处置,当时并没在京兆府,谁知就出了这样的事。苏尚书还当着末将等二人的面儿,传讯了负责看管张须陀的狱卒,现有狱卒的供词在此,请王爷过目。”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签字画押的供词,呈给杨广。
杨广忙从李浑手中接过那份供词,紧皱眉头看了起来。
那名狱卒的供词里写道:在他当值的前一晚,还未见张须陀在关押他的牢房中有任何异常的反应,当晚四更时分,却突然听到张须陀在牢房中痛苦地呻吟不止,当时,他因担心张须陀半夜急病发作,便开了牢房的门,走进牢房探问,不承想张须陀趁他不备,一拳便将他打昏在地,夺门而逃,待他苏醒过来时,张须陀早已不知去向了。
供词的末尾处签着那狱卒的姓名,按着他的指印。杨广一眼望见那狱卒的签名是薛世雄三个字,隐然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说过,可一时间却难以想得真切,便顺手将这份供词交到张衡手上,继续向李浑问道:“苏尚书没告诉你二人,张须陀好端端地,为何要打伤狱卒,越狱逃脱呢?”
李浑摇了摇头,答道:“苏尚书当时只对末将等二人言道,自张须陀收监关押后,太子内坊令姬威每天都要到京兆衙门催促他尽快将张须陀长流至西疆去。因此,苏尚书怀疑,张须陀离奇越狱,很可能与姬威有关。只是目下尚没有获得确切的证据,他还在继续查问中。”
“苏尚书命你二人立即返回并州来向本王报信,是否也有命你二人沿途寻访张须陀下落的意思在其中?”杨广略一思索,向李浑问道。
“王爷明见。不过,末将等这一路上并未寻访到张须陀的半点儿音讯。”李浑无奈地答道。
吩咐李浑、裴虔通二将暂且退下后,杨广向张衡简要介绍了张须陀奉自己之命留在长安办差,蒙冤入狱的前后经过,尔后征询他的意见道:“建平,依你看来,苏威既已收到了本王的回信,并愿尽快将张须陀发落到并州来,在这种情况下,张须陀为何要越狱呢?”
张衡虽尚不十分清楚杨广留下张须陀在长安倒底办得什么差使,但听他说到张须陀是因偷窥太子爱妾而蒙冤入的狱,也颇知此事十分棘手,低头思忖了移时,才沉吟着说道:“若按常理推断,苏威当初羁押张须陀时,想必就已暗示过他,会将他蒙冤入狱的消息尽快禀报给王爷的,而当苏威收到王爷的回信后,形势对张须陀而言,就变得更加有利了,除非是他在此之后受了相当程度地威胁,否则决不至做出越狱这样的不智之举的。”
“你的意思是说,张须陀在越狱前,在京兆衙门的牢房中受到了生命威胁,迫不得已才铤而走险的?”杨广注视着张衡,问道。
“根据目下掌握的情况分析,这是最有可能逼使张须陀越狱的一种原因了。但从李浑二将自长安返回并州的这一路上没能寻访出张须陀下落这一点看来,对方很可能于逼使张须陀越狱前就已经封堵上了张须陀逃回并州来的这一条路径,不能排除他们是想逼张须陀越狱后再设法将他除去的可能。”张衡紧锁双眉,答道。
“这帮大胆奸徒,为了掩盖其贪脏枉法的劣行,居然想杀人灭口,欺负到本王头上来了!莫不如我即刻修书一封,将此事禀明大哥,倒要他们的好瞧!”杨广一时按捺不住心头的气愤,大声嚷道。
“王爷万万不可。”张衡急忙起身劝阻道,“太子殿下倘若从王爷这里首先获知了此事,即便基于手足之情严厉处置了姬威等人,日后也难免对王爷心生怨恨,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依下官推料,京兆衙门出了疑犯越狱这么大的事情,苏威必不敢隐瞒,多半已向皇上禀明了此事,只要皇上得知此事后严命苏威追捕张须陀,姬威等暗中为非之人就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追杀张须陀了。加之,王爷又将奉旨回京,假以时日,此事定会水落石出的。”
“汉王初至并州,一应交割事项尚需费些时日。不如这样,就烦劳建平你先行一步,带领李、裴二将从速返回长安,配合苏威尽力寻访张须陀的下落,你意如何?”
“下官遵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73章 雍州牧
(全本小说网,。)
张衡奉杨广之命,当即率领李浑、裴虔通二将从汾河驿出发,紧急赶回长安寻访张须陀的下落,暂且不提。
单说杨广,因意外地得知了张须陀越狱的消息,在指派张衡等人立即动身返回长安的同时,仍抱着一丝希望,从并州火速调来赵才统领的斥候营,急命他们在从长安至并州一路上的各州府仔细查访,试图能发现张须陀的踪迹。
经这么一通布置、折腾下来,已到了当日午后,从前方传来消息称,汉王杨谅一行已到了距汾河驿不足十里的地界。因杨谅此行,既是接替自己而来,又负有向自己传达诏命的钦差职责,杨广不敢怠慢,当即率领一干行台僚属,迎出五里开外,将杨谅一行迎入了汾河驿。
一年不见,乍一见之下,杨广发觉自己的这位五弟个头又窜起了不少,唇上已淡淡生出了层髭须,在一帮僚属的簇拥下,隐然颇具王者的风采,又见他身后一左一右紧跟着两位英姿勃发的少年近卫,左边身材略高,年岁稍长的正是自己属意已久的李靖,而右边年纪和杨谅不相上下的这一位赫然却是自己的小舅子萧禹,当下便忍不住向他问道:“你怎么也做了汉王的近卫?”
不待萧禹开口,杨谅已嘻嘻笑着代他答道:“他呀,现在和我是同门师兄弟,都已认李靖做了师父。”
李靖紧随在他身后,闻听此言,忙冲杨广躬身自谦道:“汉王着实是抬举小的了,小的不过平日里常和汉王、萧禹等人切磋些技艺,怎敢妄称师徒?”
“哈哈,阿谅,不瞒你说,我早就有意将李靖招至我身边充做近卫,没想到却被你抢了个先。”杨广赞赏地望着李靖,口中却向杨谅说道,“咱俩今日不妨立下个约定,但以三年为限,三年后便将李靖让与为兄,如何?”
杨谅却误将杨广的玩笑话当了真,立马涨红着强争道:“素闻二哥麾下猛将如云,怎么还要和我来争李靖?”
杨广见杨谅真的急了,遂回头指着史万岁,有意逗他道:“有父皇亲口御封的‘大隋第一猛将’在,我麾下的那些将佐算得了什么?”
“二哥,我不跟你说了,还是快准备接听父皇诏旨吧。”杨谅毕竟只有十二三岁,嘴头上说不过杨广,眼瞅着到了汾河驿,便当即改口要杨广准备接旨了。
待一行人走进驿站正厅,杨谅果然示意随行的新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佐仆射杨尚希当着众人的面儿首先宣读罢皇帝册任自己继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的诏旨后,从侍从手中接过一封诏书,面南背北站定,冲着杨广说了声:“有旨,着晋王杨广接旨。”
杨广情知今日二王相见,须得先明确各自新的职事,身份后才便于彼此间交割公务,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大意,忙收敛笑容,率领着王韶、李彻等一干现任河北道行台僚属在杨谅面前跪倒下来,口呼万岁,恭聆诏旨。
“晋王杨广久镇北境,抚绥地方,招募远藩,勋劳素著,可改任雍州牧、兼内史令,限期一月,返回长安任事,钦此。”杨谅像个小大人儿似地朗声传诏道。
“儿臣接旨,谢恩。”杨广从杨谅手中接过诏旨,站起身来,心中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雍州牧原是六叔——卫王杨爽生前担任的官职,执掌京畿军政大权,据此观之,父皇显然已允准自己回长安继续清查关自在了。
杨谅在传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