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339部分

一路隋行-第339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开皇十年行将过去之时,由独孤伽罗做主,嫁与杨勇为嫡妻的太子妃元氏突然暴亡了。并且就在元氏暴亡的前三天,独孤伽罗还曾于正阳宫中招见过元氏,向她殷殷嘱咐了许多尽心辅佐太子执掌好东宫内廷事务,尽早再怀上太子的孩子之类的话。那一天,元氏看起来精神尚可,并没有一丝染病的迹象,可偏偏就在三天后一命归西,莫名其妙地死在了东宫之内。

    元氏暴亡,使得独孤伽罗首先怀疑到了最受杨勇宠爱的偏妃元昭训的头上,高度怀疑是云氏为窃占太子妃之位,下毒害死了元氏,逼令杨勇于元氏死去的当日将云氏赶出东宫,贬为庶民。

    杨勇在元氏死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自然舍不得将最宠爱的云氏贬出东宫,于是在独孤伽罗面前极力替云氏求情,争辩说元氏之死与云氏无关,并以自己在元氏死后决不再立正妃向独孤伽罗保证,元氏之死纯属意外,并非别人蓄意加害所致。

    但是,一向对男人私宠偏房,冷落嫡妻最为痛恨的独孤伽罗哪里听得进去儿子的解释,杨勇越是回护云氏,她就越是疑心元氏是死于云氏的暗害,母子两人为了此事,在大兴宫大闹了一场,最终独孤伽罗甚至向杨勇叫嚷出了这样的话:“我决不会任由阿云生的儿子有朝一日坐上皇位,要我们杨家世世代代向他叩头膜拜的,见地伐,你今日不废了阿云和她生的儿子,就休怪为娘狠心了。”

    要是杨勇当时稍微冷静下来,能够认清自己的处境,他就决不会对独孤伽罗向他冲口说出这样的话置之不理,拍拍屁股,扬长而去,返回东宫亲自操持元氏的葬仪来了。

    独孤伽罗眼见杨勇为了一个云氏,竟然连太子之位都不要了,气得在正阳宫中大病了一场,身体一经恢复便一改先前对杨勇全力支持的态度,劝杨坚急诏次子杨广返回长安,表面上说的是自己因元氏之死,对二儿媳萧厄甚为挂念,想召她回京陪自己住上段日子,可杨坚和她本人都明白,这就是行将废黜长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的讯号了。

    杨坚本就因杨勇私扩东宫六率一事,对这位长子起了深深的戒心,后又因次子杨广多年来为朝廷屡立功勋,不仅一举扭转了数十年来中原皇朝在与突厥的纷争中始终处于下风的颓势,使称霸关外草原的突厥汗国向大隋俯首称臣,沦为了隋朝的附庸,而且在他的主持下,查破了悬而未破多年的南陈“雁巢”一案,并做为伐陈的全军主帅,统军伐灭了南陈,实现了南北统一大业,在杨坚的心底,已开始产生了由立长向立贤转变的念头。加之此时受到皇后的劝说,也就顺水推舟,派李玉儿赶赴广陵急召杨广夫妻二人返回长安,一来借此试探试探朝中大臣对自己行将废立太子的反应,二来也想给杨勇一个警示,告戒他不要太过任性,为了一个女人,就置太子之位于不顾。倘若杨勇能以此为戒,主动找独孤伽罗承认错误,贬云氏母子出东宫,按杨坚的本意,或许还不至于下诏废了杨勇。

    然而,就是这一道发往广陵的诏书,却在长安朝中引发了一场喧然大波,这却是杨坚夫妻始料未及的。

    当杨广、萧厄夫妻二人尚未奉诏从广陵返回帝都长安之时,长安城中就已开始流传起了种种关于皇帝即将改立新的太子的传言,以尚书左仆射高颖为首,上百位朝中重臣联名上书杨坚,请求皇帝恢复太子杨勇参掌朝政之权,以正视听,稳定朝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71章 此典源于杨坚

    (全本小说网,。)

    单单是以高颖为首的朝中群臣联合上书,劝阻自己行废立之事,尚在杨坚的意料之中。本来嘛,太子妃元氏之死并无直接的证据表明系由他人毒害致死,就这件事本身而言,杨勇和云氏都无过错,自己之所以急诏次子还朝,多半出于皇后的建言,倘若朝中大臣一致反对废黜太子,自己尽可以皇后想念儿子、儿媳为名,对外做出合乎常理的解释,打消改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这场风波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可令杨坚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高颖挑头站出来反对自己行废立之事不久,朝野间又刮起了一阵阴风,矛头直指高颖本人,传言什么高颖于辅佐杨广伐陈之时,曾多次违背杨广的将令行事,并且擅自斩杀了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妄图以此在江南邀买人心,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传言直接诬称,最近北境不甚安宁,高颖之所以屡屡请命统军北镇突厥,是想趁机从杨广手中攫取军权,意图不轨。

    这股阴风表面上看起来是顺应皇帝、特别是皇后想要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的心思,直接打击了杨勇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高颖,似乎是在为晋王杨广奉诏还朝后被立为新的太子摇旗呐喊,鼓噪造势,却引起了杨坚的高度警觉:怪就怪在针对高颖的种种指责都是坊间的私自传言,没有一位大臣公然在朝堂上向他指出高颖有种种不端的行为,建言自己将他免官罢爵。

    要知道,高颖不仅仅是太子杨勇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更是他,杨坚本人最仰仗的朝中首辅,自十数年前高颖临危受命赴前敌监军,助自己平定了以尉迟迥为首的三方叛乱之时起,直至去岁他辅佐次子杨广统军伐灭南陈,这许多年来他与高颖已心心相印,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君臣联盟。

    尔今却有人欲借自己和皇后行将废立太子之机蓄意挑拨他和高颖之间的君臣关系,这不能不使杨坚对这些人如此行事的真正动机产生了高度的警惕。

    其时正值杨广,萧厄夫妻尚返抵长安,高颖确乎因北境局势有产生动荡的倾向向杨坚提出要北上巡边,杨坚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首先在朝臣面前公开表明自己对高颖深信不疑的态度,给躲在阴暗角落中,造谣生事者以迎头痛击,遂趁开皇十一年的元旦在大兴殿举行大朝会的机会,当着朝中文武群臣的面儿宣布了自己诏准尚书左仆射高颖以行军元帅的职衔统军十万,北上巡边,一经发现北境诸藩邦有兴兵南侵迹象,不必请旨,可临机决断的决定,并走下丹犀,拉着高颖的手对群臣说道:“独孤公犹如一面铜镜,每被照磨,越加皎洁生辉。”公然显示出自己对高颖的高度信任。

    由于杨坚及时察觉到了长安城中有人欲借造谣中伤高颖来兴风作浪,意图不轨,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坚定维护了他和高颖之间的君臣联盟,使得一场暄然大波很快就得到了平息,等到杨广、萧厄夫妻二人返抵长安之时,高颖已然离京北上巡边去了,而长安朝野之间也鲜有人在私下议论皇帝将行废立的事了。

    尽管如此,杨广还是按照萧厄的提醒,返回长安的头一天就趁入宫见驾之机,向父皇杨坚表明了自己决无做太子的心思,同时请求杨坚允准自己早日南归。

    “既然人都到了长安,那就索性多陪陪你母亲吧,不必急于返回广陵。”杨坚对杨广刚返抵长安就来找自己表明不做太子的心迹甚为满意,满脸微笑地劝说儿子道,“另,杨处道从江南平叛,凯旋班师之时,曾向朕进呈过一份你的奏章,内有不少需朕替你操持的事项,如今你回到了长安,诸如从天牢中释放冼花儿,要陈叔宝配合你劝降岭表诸蛮族之类的事情,还是由你亲自来办吧。”

    “儿臣谨遵圣命。还有一事,想求父皇允准。”

    “还是有关抚绥江南的事?说吧。”杨坚爽快地吩咐杨广道。

    “儿臣在托越国公带回进呈的奏章中已谈及抚绥江南的种种举措。儿臣现已成功地笼络了近百位江南士子、儒生在儿臣麾下编书、著书,待一两年所编之书完成后,儿臣打算将这些士子尽放回江南各地出任地方官,相助朝廷治理江南,恳请父皇允准。再者,南陈覆灭前后,其军中有不少将佐归降我大隋,也请父皇允准,由儿臣从中挑选出若干忠诚可靠之人,再派往江南统军,以安定江南民心。”杨广既受了杨坚的鼓励,便据实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任用当地人为官,朕曾经在河北前齐故地作过一番尝试,结果这些胥吏与河北世家豪右密切勾连,对朝廷欲颁行的政令百般阻挠,你在出镇河北期间不是也吃过他们的苦头吗?为何如今还要建言朕任用江南士子做官治理江南呢?”杨坚当即反问了杨广一句。

    “江南形势与河北不同,南北分治长达三百年之久,期间南朝四代向以华夏正统自居,对北朝历代颇具轻视之心,且尔今江南各地叛乱初步得以平息,尚有岭表诸州未归化朝廷,正是人心不稳之时,儿臣以为,此时如朝廷能放手任用江南士子到各地做官,必将对安定江南民心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至于会不会发生地方官与江南世家豪右相互勾结的事,儿臣相信,只要朝廷能采取得力措施加以约束、防范,是能够有效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

    “朕既选派你去抚绥江南,岂有不全力支持你的道理?”杨坚见杨广一本正经地站在自己面前,侃侃解说着抚绥江南欲采取的种种举措,忍不住呵呵笑着开解他道,“连同归降我大隋的南陈将佐,只要是你选中的人,朕即将他派往江南统军,统归你来节制,这回满意了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72章 我要嫁个二舅这样的

    (全本小说网,。)

    从杨坚那里得到了任用江南士子为官、南陈归降将佐统军的承诺,杨广喜出望外,辞别父皇,出了临德殿,兴致冲冲地前往正阳宫去见母后独孤伽罗。

    正阳宫门外,掌事宦者何柱儿早就在候着杨广了,大老远地就迎了上来,冲杨广施了一礼,笑着说道:“王爷要是再不来,咱家可要到临德殿去请您了,娘娘、乐平公主正同王妃在正殿内说着话呢,咱家这就引王爷去见娘娘。”

    “长姐也在?昭儿、简儿两个娃儿在吗?”杨广听说长姐杨丽华也在正阳宫中,甚是高兴,随口向何柱儿打听起自己的两个儿子。

    “两位小王爷都在,都在。”何柱儿一面笑着答道,一面向身边跟随着的小宦者吩咐道,“快去通禀一声,晋王来向娘娘请安了。”

    那小宦者得命,撒腿如飞地跑到正殿向独孤伽罗报信去了。

    杨广由何柱儿在前引领着,走至正阳宫正殿门外时,已见长姐杨丽华和王妃萧厄联袂迎出了殿外,忙疾趋向前,躬身向杨丽华施礼道:“阿纵见过长姐,长姐一向可好?”

    杨丽华走上前来,拉起杨广的一只手,上下打量着他,回头对萧厄说道:“近一年没见,阿纵又长高了许多,也壮实了些,像是个大元帅的样子了。”

    萧厄微笑不语,冲杨广说道:“母后一听说你来了正阳宫,本欲亲自来殿外迎你,经长姐和我苦劝方止。。。。。。”

    “见了母后,你多拣些轻松的话题说,记下了?”杨丽华边拉着杨广转身往殿内走,边压低声音叮嘱他道。

    独孤伽罗端坐在殿内,眼瞅着杨丽华拉着杨广走进殿来,不知为了什么,鼻子一酸,竟淌下两滴泪来。

    杨广见此情形,忙轻轻挣脱长姐的手,急趋向前,跪倒在地,向母后施大礼参见道:“不孝孩儿阿纵奉诏还京,来向母后请安了。”

    “阿纵,娘的好儿子,娘叫你受委屈了。”独孤伽罗在杨广、萧厄抵京前已知道,以高颖为首的朝中大臣一致反对废黜太子杨勇,改为杨广为太子的事了,心里明白这次招杨广回京,算是白跑了一趟,故而有此一说。

    “娘说得哪里话来,儿子在广陵过得一切都好,哪里受了半点儿委屈。”杨广记着方才在殿口长姐叮嘱他的那句话,有意将话题从自己身上扯开,满面笑容地说道,“厄儿还没禀报娘吧,她又怀上了。”

    “在你来之前,厄儿已同娘说了。唉,你大嫂这一去,娘也只有厄儿这么一个儿媳能陪陪我了,所以,阿纵,娘想留厄儿在长安多住些日子,你该不会埋怨娘吧?”独孤伽罗不经意地又提到了暴亡不久的太子妃元氏,轻叹一声,吩咐杨广平身、落座,向他说道。

    “儿臣也正有此意,厄儿留在娘身边,儿臣回到广陵,也无后顾之忧了。”杨广心里虽然不舍,口头上却爽快地应承道。

    “你们兄弟五个呀,娘看来看去,还是阿纵最孝顺,若非江南形势所迫,娘真想恳请你父皇立即将你一并调回长安来呢,也省得你夫妻二人分离了。”独孤伽罗话里有话地对杨广说道。

    “娘,昭儿、简儿两个娃儿是住在正阳宫里吗?男娃儿顽皮,没惹娘不高兴吧?”杨广望了杨丽华一眼,忙把话题岔开道。

    “没有,没有,有两个娃儿住在这儿,正阳宫还热闹些,娘怎会不高兴呢?何柱儿,去把两位皇孙带来。”一提起孙子,独孤伽罗脸色登时由阴转晴,忙不迭地冲何柱儿吩咐道。

    “儿臣和厄儿此次奉诏回京走得仓猝,也没为娘和长姐准备下稀罕的礼物,只带了些江南的丝绣回来,娘和长姐莫嫌菲薄。”趁何柱儿去带两位皇孙的空儿,杨广同母亲和长姐唠起家常来了。

    “阿纵,快跟娘说说,江南有什么好玩儿、好看的没有?待江南局势稳定了,我也陪着娘到江南走走、逛逛去。”杨丽华趁势向杨广打听起江南的情形来了。

    “厄儿生长于江南,还是由她跟娘和长姐说说吧。”杨广冲萧厄使了个眼色,笑着答道。

    萧厄心知杨广虽两至江南,却因公务繁杂,尚未得空到江南各地游玩,对江南各地的景色并不熟知,所以才请自己向独孤伽罗和杨丽华介绍江南的情形,遂凭着未出嫁前的记忆向她二人娓娓讲述起江南与关中的不同来了。

    杨广边听萧厄讲述着江南的风土人情,时不时地还插言补充两句,将独孤伽罗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了江南的风物上面,再想不起提到元氏之死,以及废立之事了。

    “娘,我回来了。”

    忽然,伴随着殿外一声清脆悦耳的童声,从殿外率先走进来一位年约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冲着杨丽华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