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挑战赛 >

第56部分

历史挑战赛-第56部分

小说: 历史挑战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俊暗道:就知道你是这个脾气。当下巡查一番,见诸事完工,立刻开拔南归。曹成还想多呆些时日,李天俊只好吓他:“你若再待长一些,他们一旦发现了,这些人你都带不走了。”

    调集的五百民夫在士卒的引领下沿河道回城不说,李天俊带着曹成乘船顺流而下,傍晚就回到了顺昌。到了旧店,曹成拿出一罐纯碱说道:“新送来的海草海带我已经烧了,又提了这些纯碱。这次你想做什么?”

    李天俊却问他:“大哥,上次我留的图纸,可曾照样打造出来了?”

    曹成见问,立刻取出图纸:“我一直想问你,没得找机会。你画的这个东西看起来像是个铜制的烛台,打造起来倒是不难,只是中间这一圈做什么用?要是也用铜片,岂不是把光都遮住了?”

    李天俊一拍脑袋,画得太着急,忘了把材质标上去了。急忙对曹成说:“大哥,这一圈是灯罩,用玻璃做的,透明的。这次大哥去鄂州,王达大师应该跟你切磋过玻璃吹制之法吧?”

    “哈,你不说我都没想到。没错,没错,这要是玻璃就一切能说通了。我这回过去真是开了眼界了,贤弟你居然还知道这种奇妙的造物方法。王达大哥跟我好好实验了一番,太复杂的形状我还做不来,这个灯罩应该可以。”

    “那真是太好了。大哥选一两个靠得住的徒弟出来,淋浴、烧海带提取纯碱这些杂事都交给他们去做,我们只要控制物资的配比就好了。大哥腾出手来帮我先做个如何?”

    “没问题,不过这个是什么东西啊?你那古书中可写了?”曹成难得开了回玩笑。

    “煤油灯。”李天俊笑道,突然一愣:“不过,在这之前,大哥你得先帮我做几根蜡烛。”

    求收藏,求打赏……给点动力吧(庆上架2/4)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22章 03…28。王家主事力求秘方

    (全本小说网,。)

    “蜡烛?”曹成听了一愣,“这东西不是我所擅长的,贤弟不怕我做不好?”

    “不用做的多精致,只需要……”李天俊低头向曹成述说了一番。曹成疑惑地看着李天俊,“只要这样改动就好?会不会太简单了?”

    后世的蜡烛主要用石蜡,是石油加工的副产品,工艺复杂,南宋当然无法生产这种蜡烛。南宋此时的蜡烛可以分为三类,最高品是蜜蜡,由蜜蜂分泌物制成,燃烧时自带一股香甜气,又往往添加了精油、香料等,价格很贵,一支起价一贯,好的甚至能达到五六贯,也只有皇家贵胄才用得起;第二类是白蜡,原料来自白蜡虫,在此时已经大量饲养,蜡烛燃烧时味道很小,二百多文一支,通常用作两国交易品或商家使用;第三类是用动物的油脂制成的,跟肥皂的制作过程差不多,燃烧时味道很重,但胜在便宜,二十来文即可买一支,供普通人使用。

    曹成是个爽利人,二十八日就制成了五支白蜡交给李天俊。李天俊又叫来宋仲基和田茗心,一方面互相介绍,一方面实验新蜡烛。实验方法也很简单,点燃蜡烛,然后众人就这样大眼对小眼的盯着看。一直到蜡烛燃烧完,曹成揉了揉眼睛说道:“烧完了。”

    “居然烧完了?”田茗心诧异万分。宋仲基却不太明白,问田茗心:“烧完有什么不对吗?”

    田茗心正想解释,李天俊走来阻住,说道:“他们两个,一个收工了就睡,一个始终有侍女照顾,不知道这事的妙处也可以理解。你也先别说破,一会咱们把王家人找来,他们都是行家,看了自然知道。”

    说完,打发一头雾水的宋仲基去请王家人到拍卖场,曹成也很好奇,当下跟了过来。

    王家人原本只把李天俊所说当作收钱的台阶,不想这一日真的要来展示制烛的秘法,当下心中有气,但又不好不来。主事之人不动,派了个师爷带着几人过来观瞧。李天俊见了也不生气,等那人到了,仍旧是点燃一根蜡烛,众人远远站着看它烧完。曹成一脸无聊,王家人却个个面露异色,更是连忙打发了人回去请主家。

    李天俊又命田茗心上去点燃一根,还是同样的,蜡烛静静燃完了。又要去点第三根,师爷急忙上前阻住,“大人,不用了,我们已经看得明白,这蜡烛实在神奇,可否请大人把秘法告诉我们?我家愿意高价购之。”

    李天俊笑笑不说话,抬手做了个“请便”的姿势,自己带着人坐到桌旁喝茶去了。那师爷带着众人不肯走,只在一旁站着。过了一会,王家主事急急忙忙赶了进来,不住地告罪,说有事一时没脱开身,又拉师爷到一旁问了好一阵,才面带惊讶看着李天俊,准备张口询问。

    李天俊伸手阻住他,命田茗心在远处点燃第四根蜡烛,一会功夫,蜡烛燃完。王家主事这才确信。李天俊伸手拿起最后一根蜡烛,问道:“王家主事,要不要把最后一根也烧掉啊?”

    王家主事立刻拱手道:“是我不该怠慢大人,我代表王家向大人请罪。”

    李天俊摇摇手:“倒不是怠慢不怠慢的事情,我只是觉得有些事他决定不了。其实这件事,你的身份也差了些。”

    “大人说的极是,只是家主远在临安,赶过来怕耽搁了时日。来时家主说过,给我临机专断之权,大人何不开个价,说说条件?”

    李天俊笑道:“价不用开了,你们已经付过了,我说过,那五百五十贯我不会白拿。条件,倒有一个,王家跟我达成为期两年的专营协议,我保证充足地供应物资且是平价,王家则只能从我这进。”

    王家主事沉吟了一会,说道:“我还不知是何物?会不会大大增加成本?”

    “不会不会,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扰,咱们的协议就作废,如何?”

    “如此,还请大人明示!”

    “好!”李天俊说道:“田主管,你且给曹大哥、宋经理说道说道,他们好像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是。诸位,咱们用蜡烛的都知道,这蜡烛燃着一段时间后,必须及时把烛头剪掉,不然蜡烛就会熄灭。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曾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说的正是此事。”

    “无论你做什么活计,总要不断分神来照顾蜡烛,稍有不注意就会眼前一片黑。所以啊,这诗中描绘的意境虽好,但日常生活中,用起来却很麻烦。曹大哥铺中炉火不断,想是不怎么用蜡烛;宋主事自幼身边有人照顾,想必也不会亲自动手,注意不到这些细节也不奇怪。只是我流落北地,为赵子涤世子的婢女十来年,这些事日日都要做,自然是记得清楚。”

    曹成和宋仲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

    李天俊听她主动说出曾经为婢女的经历,当下心中一动:这事别人私下知道是一回事,自己公开承认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她这么做岂不是完全断绝了回归田家的可能?难道这是在向自己表示忠心?不过这田茗心到底是大家闺秀,说话不紧不慢,条理分明,还能通过引用诗句引起大家的共鸣。看来,这女子骨子里除了是个商人,还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王家主事接着说道:“正如田主管所言。在大宋,制烛是个大产业。我们王家在其中不过占据了三成,还有两家始终与我家相争。其实呢,各大家的制作工艺都差不多,现在谁能再有所突破,必定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占据更大的市场。所以,这个可以让蜡烛自然燃烧到底的秘方,我们王家志在必得。”

    “好,王家有此决心,我也乐得成人之美。曹大哥,这蜡烛是你亲手制的,就把这个秘密说给王家主事吧。”

    曹成正要开口,王家主事却摆手阻住。左右一看,命身边来人都退了出去。李天俊看了看,说道:“我身边这三位必须知道。”王家主事也不坚持,对曹成一礼,说道:“还请曹大人解惑。”

    求收藏,求打赏……给点动力吧(庆上架3/4)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23章 03…29。换烛芯商海早谋划

    (全本小说网,。)

    曹成见问,不好意思地说道:“也没做什么。我买了五根白蜡回来,把其中的烛芯都拆了,然后按照文大人的要求,找来了三根很细的棉绳,把它们交叉揉搓后,当作烛芯放进去重新制烛。”

    “只是这样就完了?”王家主事听了,不甘心地问道。

    “就是这样,就是把烛芯换成了一下,其他什么改动都没有。”曹成又解释了一遍。

    王家主事仍有怀疑地看向李天俊,李天俊刻意地点点头:“就是这样,把现有的粗烛芯换成三股交错缠绕的棉线,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说完,把最后一根蜡烛交给了王家主事。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解释起来却有点困难,蜡烛燃烧时,烛芯只是个引子,光亮主要来自蜡烛蒸气。火焰的边缘与空气充分接触,所以火焰边缘亮,燃烧快,火焰中心相对缺氧,燃烧不充分,速度也慢。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是烛芯在起关键作用,烛芯做得粗大,这样一来四周的蜡烛都燃化了,烛芯却未烧尽,所以必须不断把残留的烛心剪掉,否则就会越来越暗直到熄灭。

    正常来说,大概还要等七百年后,这个简单的问题才由一个叫作强巴歇列的法国人用三根棉线解决,因为这种烛芯燃烧时,缠绕的棉线会自然松开,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天俊这次拿出的可以说是跨越七百年的黑科技,不过这种科技就是一层窗户纸,说破了却是一文不值。

    王家主事拿过蜡烛,细细查看烛头,果然不假,烛芯已经换成了三根棉线,其他则看不出什么不同。王家主事拿着问道:“文大人,你刚才所说专供之事,可是说这棉线?”

    李天俊点点头:“正是!如果王家准备用这个秘方,就要从我这里进棉线。而且我保证,跟市价并无不同。王主事,这回你信了吧。这个工艺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王家主事说道:“大人说的极是。只有一样,这种蜡烛一旦流入市场,其他各家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知道相关的工艺,到时候怎么办?”

    李天俊笑道:“不要以为棉线是随便选的,你用丝绸都达不到这个效果。现在棉花的产量并不大,只要事先控制棉线,其他家就是知道了,今年他们又能如何?而且各家一旦都采用棉线,棉花的产区一时铺不开,价格必然急速上升。到时候谁今年囤积的货物多,自然谁更有优势。”

    “那再往后怎么办?”王主事不甘心地问道?

    “宋主事好远的谋划。咱们的专供协议两年就失效了,两年的时间,还不够王家去买些田地自己种棉花吗?”

    田茗心突然说道:“我还有个建议,这新烛可以在拍卖场展示以造声势,不过推出时间应该好好谋划一下,最好能在收了这一季棉花后立刻推出。这样其他家就是知道了,也没时间应对。”

    “田主管说的极是,文大人,专供协议是按新烛正式推出的日期算吗?”

    “不用。你看现在马上到绍兴八年四月了,到绍兴十年四月正好两年,我与王家的专供协议到期。不过有一点,王家必须在今年八月末推出大批新烛,如果没有在这个期限前完成,我就会把这个秘方告诉其他家。”

    “好!文大人,我还要回去亲自实验一番,如果事情顺利,我这就递送协议上来,开始商议收购棉花之事。”王家主事说道。

    “没问题。”李天俊说道:“另外,不妨告诉你们当家的,我这最近还要推出一个新的东西,如果你们王家有兴趣,最好五月间能过来一趟。当然,没兴趣也无所谓,还有很多大商家。”

    王家主事则立刻说道:“有空,有空,一定有空。我这就修书,让当家的尽快来顺昌与大人协商。”

    送走王家人后,宋仲基忍不住问李天俊:“大人,你不怕王家私自扣下秘法却不签协议吗?”

    “怕什么?已经收过五百五十贯了,相当于转让费。弄三根棉线随便揉揉就赚五百贯,天下哪还有这样的好事?至于专供协议,他不跟咱们签,咱们就去就找制烛的其他家,哪怕免费给他们。只要他们肯采用新工艺,棉线钱必然大涨,我是指着棉线赚钱啊,巴不得越多人用越好!所谓专供,不过是想省点事,不要跟其他经营棉线的商家竞争。咱们精力有限,犯不着做这些琐事。”

    宋仲基突然醒悟过来:“难道说大人跟静海军已经谈好了?江南的棉产有限,静海的据说却不少,只是一般的商家很难想到那么远的地方。”

    “也不能说已经谈好了,只能说已经提前布好了一步棋,到底能做到哪种程度,还得看老天。而且,万一蜡烛之事不成,我还有其他杀手锏。”

    田茗心又问道:“这新烛为何不跟香皂那样,完全由咱们自己来制作,然后放到拍卖场拍卖给他们?”

    曹成听了笑道:“这个原因我知道,简单说就是生产不过来。你想想啊,淋浴、暖气、香皂,再加上其他货品,都由咱们自己来生产,不现实。而且,你这个东家一直不愿意再扩大规模。”

    李天俊叹道:“产能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把所有的好事都弄到自己身上。要是我们推出新烛,得得罪多少人啊。让王家来生产就不一样,他原本就是干这个的,推出新品理所当然,而咱们却多了一个生意上的伙伴。咱们只要躲在后面安心赚大钱就好了,何必跑到前面当靶子?”

    “那拍卖场还继续发布求购棉绳的信息吗?”

    “发啊,当然要发。我前段时间让你们尽快组织人去那几个产地收购,这件事情办了吗?”

    “人已经连夜兼程赶过去了。我让他们把价格提高一成先下定金,七八月份正式收购棉线。”宋仲基连应道。

    田茗心补充道:“王家回去实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