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挑战赛 >

第66部分

历史挑战赛-第66部分

小说: 历史挑战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城内有宣州的大商吗?”

    “啊,这倒没有,他们一般都去书院汇集的地方。”李天俊一叹,也是啊,这属于文化企业了,确实不适合顺昌这种地方。宁国府现在归江南东路管辖,离顺昌府距离不近。李天俊原本有一项谋划,此时也只能暂且放下。

    见李天俊无事,宋仲基这才开口了:“大人,现在跟各大商家的前期沟通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棉绳等大宗物资也要开始交易了,还是请田主管来负责贸易部,我辅助她,负责各家联系就好了。”

    李天俊听了明白,宋仲基这是有意把财权和物权都交到田茗心手中。这样确实方便自己行事。假设以后要悄悄输送一批熟铁出去,就不用再经过宋仲基了,有助于提高隐秘性。只不过这样一来,田茗心又管钱又管物,越发像他家里人了,更是给其他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且也不知道田茗心中高不高兴。嗯,大体上应该是高兴的吧。

    打定主意,李天俊说道:“好的,宋主管,你说的我都赞同,贸易部等拍卖后,你跟田主管交接一下吧。不过你也别想闲着,只负责一个拍卖场可不行,去把香皂厂承担起来如何?王二牛我另行安排。”

    虽然交出贸易部是自己提出的建议,但是李天俊同意了,宋仲基仍不免有些伤怀,突然又听说把香皂厂这个香馍馍划给了自己。当即又开心起来,转身告辞,连夜安排绿矾油的生产去了。

    李天俊原本想把田茗心叫来说说新的变动,但是看看天色,还是算了吧,等待来日再说。

    第二天,宋仲基和田茗心都忙着去拍卖场忙活。李天俊在下午拍卖时也赶了过去,毕竟事关张俊和韩世忠这两位封疆大吏的脸面,马虎不得。

    顺昌现在的拍卖品已经愈发得丰富,李天俊看到做工异常精细,心中喜欢的物品,也悄悄叫人拍下几件。到了最后,大半身的东海仙石照出场了,场内众人心中都明白,这东西价格不菲,而且已经被张俊和韩世忠两家看中了,所以反而没有了争夺的欲望,焦点就变成了两家谁挣得下这个脸面。

    报价也是个伤脑筋的事情,必须让一家能买走,同时又让另一家不伤颜面。这个三人也商量过来,报价时已经声明,由于价格比较高,其他物资都不好合算,大仙石只接受银子作为兑换货币。

    张俊家银子多这是公认的,大家都以为韩世忠家会提出异议,不料韩家来人竟同意了要求。报价从五百两银子起跳,也就是五百贯。这个价格很快攀升,韩世忠家报到了一千八百贯,张俊家犹豫了一下,报出了二千贯的天价。众人一片唏嘘,这相当于两个“没奈何”了。

    韩世忠家的耸了耸肩,对场内众人说道:“比银子,没办法。”众人轰然一笑,在银子使用还不普遍的南宋,比这个确实没多少人能比得过张俊,符合大家的预期,不算丢人。

    张俊家来人见压了韩世忠家的一头,也觉得自己办事得力,为主家脸面增加了光彩,因此也是高兴异常。

    拍卖结束,由于货款太大,张俊家先压了随身带来的交子和财物,双方约定时日,由张俊送来白银。李天俊又特意去安抚韩世忠家,让他们去跟王家交涉“松风光明盏”的事情。此外,还要赶去北门送库勒擦离开。

    忙活完回到家中,推门进来发现屋内收拾一新,被褥也都换了一遍。李天俊明白,这是田茗心开始主持家务了。

    李天俊把头埋在带着淡淡香气的枕头中,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以前参加历史挑战赛的人,有没有在穿越的时空中留下自己的孩子呢?”

    03…49。拍卖场力争仙石照

    03…50。知府衙畅谈新时局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44章 03…50。知府衙畅谈新时局

    (全本小说网,。)

    念头刚起,耳边就传来了久违的声音:“可以的,不过从遗传学上讲,他们都不是穿越者的孩子……”

    另一个声音也响了起来:“你不用想了,你身体没问题,不过你身边那个的那个田茗心生不了孩子,她……”

    “闭嘴,这种事情不能随便说出来的!你这是诱导!”

    “这怎么是诱导!这明明是劝阻啊。这种低级的繁殖行为,如果明明知道了没有产出,又何必辛辛苦苦的投入呢?”

    “你这个笨蛋,肯定没有修古人心理学这门课吧。回去好好看看资料再说!”

    “喂!”李天俊在头脑中喝道:“你们在这里胡扯些什么?”这两个声音才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第一声音问道:“你的计划怎么样了?”

    “我的计划啊,还行吧,要帮我参谋一下吗?”

    “不不不,我们不能干涉穿越者的行为,主要是干涉后,牵扯的输入参数会增多,穿越结果就更不好整理了。刚才那个笨蛋所说的,你也最好都忘掉啊。要是对你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你的得分估计也会被影响。”

    “你们说的容易,你们刚才一说,我也听到了。那我问你,我以后是“做”算影响,还是“不做”算影响呢?”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们只是个小研究员,我们不知道,真不知道。不过挑战赛最有名的穿越者有句名言‘随心随性’。”

    “这人倒真是洒脱,我能问问,这位最有名的穿越者是谁吗?还有最后他怎么样了?”

    “这个可以。名字说了也没意义,但是他老喜欢称自己是‘老子’,很是粗鲁。前段时间穿越到春秋时期,任务完成了也不肯离开,现在应该已经意识消散了。”

    “靠,能不能给点正能量啊。”

    交谈间,李天俊的困意上来,眼皮不断打架,嘴里念叨着:“是诱导还是劝阻,是做好事还是犯罪”,慢慢地睡去了。

    转天过来六月二十一,陈规一大早就把李天俊找了去,神神秘秘地说道:“文大人,你听说了没?王庶大人回临安了。”

    “嗯,想必是回去劝谏圣上,不要议和。”

    六月,金使武陵阿思谋和石庆充已经从常州前往临安了,金使越接近帝国的临都,朝廷内的非议声就越大,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是:“行朝间闻思谋之来,物议大汹”。

    比如,御史张戒就说金国归还太后有可能,归还中原肯定是假的,就算花了大钱把中原买回来,金贼过不了多久又会重新打回来,我们岂不是钱财和土地两空?自古就没有不用兵而用钱复国的例子。

    王庶那老小子更是“奸猾”,一面上书提醒圣上“无故请和者,谋也”,就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又说伪齐为金国效命七八年,一旦有变就被废了,咱们可不能学刘豫;另一方面又出主意,咱们不如假装议和,派精兵跟在使臣后面,趁金国不备,搞他一下子。

    高宗赵构倒也是个老手,见反对意见这么多,就表示:“不是我想议和啊,而是老太后年岁已高,我得迎回老太后,尽孝道。怎么迎回来老太后,当然只能是暂时罢刀兵议和。不过常言道有备无患,你们可不要放松武备呦。”

    这些大臣也都是人精啊,哪里是一两句话能打发的,参知政事刘大中就直接怼高宗:和与战守自不相妨,若专事和而忘战守,则堕敌计耳。那意思是,皇上你可别发傻,一意求和那是自寻死路,知道不?

    其实众大臣对金国议和的诚意怀有疑虑,是很正常的。金国跟宋结盟灭辽,然后以和谈为名,败盟灭北宋,可谓劣迹斑斑。不过以后世的眼光看,宋其实也有问题,先是抛弃了盟友辽,悄悄跟金结盟灭辽;跟金达成盟约后,心中不满又私下企图诱降辽国旧臣,结果给了金借口,发兵攻下了东京汴梁。

    政局上两国互不信任,战场上也是互相不服。两国之间大战多年,总体来说金强宋弱,但是宋毕竟扛住了金国的进攻,而且近年来越发有反攻之势,所以双方的主战派都觉得有可能拿下对方。

    不过从经济上讲,双方又都需要一个缓冲期。金国所占的地盘大多交给了伪齐,伪齐这几年搞得民怨沸腾,各地义军连绵不绝,物产下降到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宋国以半壁江山养着几十万常备军队,各地的赋税严苛。目前,江浙、湖广等地都大面积出现了“不举子”的现象。什么是“不举子”,就是生了孩子不养育,而选择把婴儿溺死或扔掉,实际原因自然是税负沉重,老百姓养不起了。

    李天俊接着说道:“总体来说,双方的人力、财物都有点吃不消了,但分别来看,金国是越来越弱,而我大宋随着收流民、开荒地、拓海外等措施,经济越来越强。所以金国才会主动收缩防线,放弃一部分地盘,而集中精力去经营河北、山东诸地。”

    陈规点点头:“这么说确有道理。就以我这个顺昌府来说吧,原本在河南只能算是个中等的城市,许州、洛阳、归德府,哪一个不比它强。我接手不过一年多,此长彼消,现在人口、土地虽说还比上不汴梁,却远远超过了上述诸州,竟比郑州不弱了。”

    “那全仗着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

    “哈哈,行了,你这性子就别拍我的马屁了,好好留着以后再用吧。要说这里也有你一份大功劳。你呆在这,加强了我们与岳飞将军和韩世忠将军的联系,而且还带动了大批商家入驻,使得府城内税收猛增。”

    陈规接着说道:“现在的税收足以支撑东大营实打实的千人部队,全是募兵,日夜操练,也算是有了可战之兵。等你那个什么干馏厂都建好了,我再跟刘信叔将军打个报告,明面上扩充到一千人,私下再收五百精兵。”

    “这么说来,陈大人以后要当陈将军了。”

    “你别说,我倒是真想当个将军,为国杀敌。只是朝廷不许啊,一直都是让我当文官,打来打去也就千把人带着一大批民夫守城,无聊得很。”

    '你带着一群民夫守城都能守六年,够牛了,还不知足!'李天俊笑道:“此后若有战事,顺昌府首当其中,大人怕还是得当一回守臣。”

    “嗯,你说的是。我这段也要开始好好琢磨琢磨顺昌府的城防了。好在伪齐当年把这当成了粮草基地,粮食兵刃着实留了不少,这段时间好好整备一下。对了,你那面大仙石照恐怕又会引起非议了。”

    03…49。拍卖场力争仙石照

    03…50。知府衙畅谈新时局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45章 03…51。红袖添香香摇心动

    (全本小说网,。)

    原来,陈规昨日晚间刚刚得了朝报,说的是户部侍郎向子諲见皇上的事情。向子諲乃是以荫补官,也就是靠着父辈的功劳当的官,跟当时的王子赵构(高宗)属“同一大院”的孩子,两人一见不由聊了很多当年在汴梁的旧事,特别是一些珍玩。

    这本来是非常普通的老朋友间的叙旧,偏偏这个时候,殿中负责记录皇上生平的起居郎,由中书舍人潘良贵代班。这位大名士颇有后世海瑞的劲头,他本与向子諲关系非常好,此时却不管不顾,直接怒斥:“向子諲以无益之言久老圣听”,也就是,你向子諲别勾搭我们的好皇帝说这些废话了。

    高宗和向子諲刚开始没理他,他就跑到跟前继续呵斥,高宗又惊又怒,要办潘良贵,而向子諲也是个脸皮薄的,事情一传出来,也要辞职。右正言李谊上书言潘良贵轻慢之罪,而御史中丞常同则反对,说潘良贵这么做是因为性子耿直,不宜治罪。

    这下快把高宗给气疯了,贵为天子,收拾一个冒犯了自己的,小小中书舍人,居然还这么费劲。

    向子諲辞职后,高宗一怒之下,把常同和潘良贵都贬了。其实这三人都算是抗金一派,这一番意外,着实把抗金一派的实力又削弱了不少。说实话,潘良贵有点鸡蛋挑骨头的意思,皇帝当到高宗这个份上,也够丢人的。

    “你看看,向子諲不过跟皇上说了几句旧事,牵扯了几件玩意,就引发了这么大麻烦。你让张俊将军弄走的那个仙石照,以及韩世忠将军手中的光明盏,岂不是引发更大麻烦?”

    李天俊看看,说道:“还好吧,总不至于把这两位大将军立刻撤掉。而且圣上的心意不是写得很明显了吗?向子諲爱惜名声,辞职了,圣上就把潘良贵和常同大人都贬了,这相当于为向子諲报仇啊。”

    陈规啧啧道:“哎,要说这潘良贵大人心意是好的,不过他这么做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至于张俊将军和韩世忠将军,他们两人可能不会倒,但估计很多人得骂你了。好在你前期跟拍卖场脱离了,真追究起来,也没有实证。”

    李天俊点点头:“虱子多了不怕咬。”

    当下,李天俊跟陈规又言及顺昌,李天俊劝陈规趁着这次秋收,尽可能多收购些粮草备用,陈规也正有此意,两人就如何这些事情细细商谈了一番。李天俊这才到招商局露了个脸。

    又过了两天,宋仲基把找人赶制出的一小瓶绿矾油给李天俊送了来。李天俊收了,又让孔大车把曹成和田茗心叫到卖场。李天俊让曹成把从王家收来的第三类油脂蜡烛给融了,加入火碱,重新进行强烈的皂化反应,然后加入绿矾油,也就是硫酸,再进行提取,制成蜡烛。

    李天俊点着了刚刚制好的蜡烛,田茗心在旁边站了一会,立刻说道:“居然跟蜡虫制得的一样,没有异味了。这一下,虽然蜡烛总数好像减少了些,但是价格可翻十倍,乃是一本万利的法子。”

    按照正常的发展,大约七百年后人们才解决这个问题,法国化学家发现,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在皂化后,加入酸就可以得到白色的硬脂酸。只不过,历史上他们用的是盐酸,而在缺乏工业基础的南宋,李天俊只好用了古人已经发现的硫酸。

    李天俊点头应道:“原本是一本万利的法子,只是材料太有限。绿矾油也就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