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151部分

大明督师-第151部分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那句话,十万银子搞赈济,那就是一个非常扯淡的笑话,不过是皇上要显示一下他的仁德罢了,也仅能如此,但十万银子要是其他人去赈灾,按照官场惯例,大家最少有五万收入,这件事还可以做,但我吕汉强是钦差,那就不一样了,谁都知道我吕汉强是个什么人,名声已经臭大街了。”

    大家就赞同的哄笑了一番,人家说的是实情吗,京城朝堂砸的一地狼藉,好不容易大家将这个灾星鼓捣出京了,得,这人还没出京畿呢,就继续砸饭碗了,真是到哪哪倒霉,这要是谁惦记上这点银子,那还不砸了遍地碎片?

    “因此我都怀疑,是不是自己一进入山西,各个城池可能就干脆给我来一个闭门不纳,关闭城门,放出恶狗。”

    “有可能,绝对有可能。”小胖子抖着大肚子笑着,给出了答案。这一点,大家也都认为正确。

    “但在我手里的这十万赈灾银子能做什么呢?如果按照常规办理,不过是让四五万流民活上半月,结果我去太原赈灾放粮,那太原周边府县的流民就会不管不顾的大批涌入,那时候可就闹出笑话了,因为银子就这么多,放完拉倒,而我可以双手一拍,完成了任务回家抱孩子去,可是当时呢?为得到赈济的大批难民滞留太原不去,大家想想那样的后果是什么?”

    众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是的,吕汉强走了,钱粮花没了,无数闻风而来的流民滞留城内不去,大家都没吃的了,那就是火山口,那就是火药桶,一场动乱绝对是不可避免的。到那时候便是人头滚滚,哀鸿遍野,这个后果是个明白人都会想到。

    “因此说,我就是一个灾星,我的屁股是不好擦,也擦不了的。”最后吕汉强做了陈词总结。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望向了吕汉强的屁股,大家总算明白了,感情山西的官员不傻啊。

    “要想真的为这个帝国做点事情,做好事情,就只能走我的路子,别无他法。”吕汉强收起嬉笑的神色,换上一脸严肃,“因此,不管是皇上还是朝臣,也必须同意我的办法,要不然,更大的造反就会发生,那时候才是最可怕的时候。转过身,严肃的面对自己的亲人属下:“因此,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因此现在我们就要紧急动员起来,为未来做好一切准备。”

    众人纷纷起身轰然应诺。

    大方针定下了,王大壮和赵梓小胖子纷纷出去,继续抓紧民夫的操练,办法吕汉强已经有了,大家只要萧规曹随就行了。

    人都散了,大帐里再次恢复寂静,吕汉强看看没走的子涵,微微一笑,然后坐到桌案后面开始研墨,准备写信。子涵就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打扇子,桐油刷的丝绸帐篷将外面的光透进来,不很明亮,就那么朦朦胧胧的,子涵轻轻的扇子扇动,有一股股席席凉风在脖子后面吹拂,这让吕汉强感觉很不好意思很——享受。

    “山西的官员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宁肯饿死那些百姓也不愿意让你去赈济吗?”看着凝神沉思,一时不下笔的吕汉强,子涵悄声的问道。

    吕汉强就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笔,“官员的操守已经被党争消磨的尽了,为了赈济的利益,为了集团的利益,他们哪里还管百姓的生死?其实我们的皇上也不是这样?将五十多万卖官鬻爵的钱挪作了他用,就给了我们这么点,其实,这点银子真的不如贪墨了,那样的后果比发放出去还要好些。”

    子涵就不再说话,吕汉强也就变得沉闷,继续提起笔来,脑袋里却是乱哄哄的都是无奈。

    不过这时候如云又突然钻了回来,伸着小脑袋满脸兴奋,满脸神秘的问道:“姐夫,刚刚你说你赈灾完毕就回家抱孩子,难道我姐已经有啦?”

    轰隆一声,吕汉强就坐到了地上。

    撵走了这个好奇心太重,思想太过开放的小家伙,吕汉强和子涵就有些尴尬,一个写信的怎么也写不出个规矩,一个打扇子的老是打打停停,反倒是让吕汉强更加燥热。

    “其实,其实。”这时候子涵红着脸,蚊子一样小声的嘀咕。

    “其实什么啊。”吕汉强就纳闷的回过头看子涵,子涵的小脸已经红的和红布一般了,见吕汉强看过来,就扭向了一边。

    “其实抱孩子不用回家的,在平陆也行的噢,嘎嘎嘎嘎。”这时候小胖子就在帐篷外嘎嘎笑着飞奔而去。

    这信没法写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61章 步入山西

    信写三封,一封是写给娘的,主要是问候和报平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现在可以想象娘每日倚门企盼的身影,还有暗夜担心的泪珠。每每想着这个,眼圈就不由发热,写信的手就有点发抖。

    这时候,一支小手就悄悄的握住了吕汉强的另一只手,一个俏脸就紧紧的贴上了吕汉强的脸上,“没事的,娘有如雨妹子照顾,还有二弟顶门,张管家又精明忠心,娘会开心的。”

    吕汉强微微扭头,便看见子涵那俏丽平和的脸,真的想亲一下啊,但是“你们两个做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瞒着我?”

    如云很不合时宜的跳出来,搅合了这番迤逦。她就是来搅合好事情的。

    于是,两个人就继续一个写信,一个打扇。

    一封是写给皇上的,自己的举措不但需要王公公作为解释,自己还是需要更详细的加以汇报,大饼,还是自己画起来,更真实一点。

    其实,这一点上吕汉强倒是没什么担心的,第一,崇祯还不算是个昏君,第二,你就给我十万两银子,按照大家的方法标准,只能暂时赈济五万多点流民,我超额完成任务,你是该说不出什么来的。唯一担心的就是东林党在里面胡搅蛮缠。

    因此第三封信是写给王侍郎的,在****东阳一案的时候,吕汉强再次砸了三个高官的饭碗,按照官阶递升的规矩,朝堂上就有五十几个人晋升,因此在这次,吕汉强和王侍郎在李标和崇祯的默许下,让孤臣党党员有三十人得到晋级,这次东林没有跳出来反对,因为他们已经被吕汉强的无赖手段弄怕了,怕再惹火烧身。现在的吕汉强已经不是你咬我我才咬回去,而是整天展现着他那雪白的八颗牙齿,随时准备看谁不顺眼就要咬谁了,这已经是质的改变了,因此事情办的很顺利。

    现在孤臣党已经在朝堂上有了话语权,但吕汉强也开始担心,按照文人的本性,两党交锋,自己的孤臣党也弄出为反对而反对的义气之争来,那就是真的出现最可怕的党争了。因此,给老王的信里一再强调,我们的口号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是为了义气党争,而是为了这个大汉国家,因此,现在对东林的斗争方式要有理,有力有节,千万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东林提出来正确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自己这方也要全力配合,没事也不要找事,但有了事情就要坚决踩下去,既不能让人感觉自己等虎视眈眈,也不能让人感觉我们孤臣党软弱可欺,如此林林总总的写了好几大篇,看的身后的子涵一阵阵皱眉:“强哥,你这样的翻来覆去的说,王大人能看得懂吗?”

    吕汉强就一边将信塞到信封里,一边笑着道:“老王是个聪明人,他会了解我的苦心的,也会拿捏好这个度的,即使他把握不好,王方可是能人,绝对能把握好的。”

    选择了目的的,有了发展蓝图,大军的行程开始加快,吕汉强对沿途商行的考察也就不再仔细,因为大同小异,商行已经稳定了下来,而且似乎要比当初自己预测的也要好的多。

    同时,有邮局存在,自己和京城的沟通也顺畅了不少,虽然书信的速度还不能和后世有火车飞机相比,但一封信往来十天也能达到了,因此,每次吕汉强都能在下一个邮局得到自己的信件,有娘和小弟的,也有报馆黄唯一的,张官家的,还有自己最想看到的那隽永清秀的小字。

    每次在邮局里取出来一堆的信件,吕汉强和子涵就躲起来,脑袋对着脑袋看家书,欢喜处嘿嘿傻笑,动情处悄悄抹泪,温馨处,胸腹间便满满的都是幸福。

    但最多的是王侍郎的,这家伙现在写信都上瘾了,每次事无巨细啰啰嗦嗦的,满篇的都是对孤臣党下步行动的请示,根本不露出一点自己要在吕汉强不在的时候,独断专行的意思,事无巨细,恨不得把自己和谁喝几杯小酒的事情都要交代清楚,尤其对孤臣党现在朝阳般的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不过正是这样,他严格的遵循了吕汉强临走时候的教导,不主动挑起和东林的党争,而东林在接连失败之后,也老实了许多,他们在朝堂上,可不在提出让孤臣能抓住痛脚的,不着边际的政策,办起事情来也开始变得谨慎小心起来。这是吕汉强最想看到的结果。

    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让双方都有顾忌,比着在治国上看谁更有一手,这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

    王方的信就言简意赅的多,不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还将自己整理出来的全国情报,选择重点汇报。

    王方对情报的处理方式就是只汇总,不加一点自己的评论,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这样就能让看的人凭借自己的想法去判断,而不会被王方左右。

    因此上,王方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皇上的三次嘉奖,虽然碍于当初为不引起朝堂诟病的原因不能给与官身,但已经破天荒的亲自接见了一次,这事情在老王的信中,几乎每次都提上一次,在感激吕汉强给他儿子一个一展抱负的机会的同时,也是在显呗自己,只有自己这么精明的人才能生出这样精明干练的儿子,这叫蛤蟆没毛,随种。

    不过这次王方还是透漏出了一个消息,这也是唯一他凭借推断向吕汉强提起的情报,那就是,东林看着已经老实了许多,但在那些东林频繁走动的上面看,似乎他们又要有大的动作,虽然还没有什么确实的情报传出,但从总的方向来看,似乎是对吕汉强不利,因此他在信中担忧的提醒自己这个先生,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吕汉强拿着这封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再看,实在是想不出自己在外,东林还能将自己怎么样,也就放下,也就过去了。

    在得到京城情况汇报的同时,吕汉强也能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写信传达回去,遥控孤臣党和商行在京的运作。就比如现在商行股票的热炒风气已经越来越热,一股股票由一两银子已经炒到了三两,远远大于了他应该分得的股份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吕汉强有深深的警惕,这是泡沫即将出现的兆头,不但不能像王侍郎那样欢欣鼓舞,而且还必须给与打压。

    除了上述事情外,现在看来,京城里,暂时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可以挂念的了,剩下的就一心扑在平陆的建设规划上。

    明日开始每天万字爆发,恳请书友帮助推荐,打赏,订阅,推荐收藏,都是增加兄弟我人气的好手段,拜托了,谢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62章 前面有杆子(爆更)

    这次吕汉强不打算路过太原是有着两个原因的,因为他实在是不愿意和那帮东林大佬,还有那些不懂事物脑满肠肥的王爷什么的打交道,和一群猪打交道,没来由的拉低了自己的智商。而另一个原因也是与王承恩的来信有关。

    自己与崇祯的沟通主要是依靠书信,但皇上是不能给臣子写信的,他写的所有东西都叫圣旨,是要内阁附署的,有着一套繁琐完整的,正规的令人发指的程序的,虽然现在邮政已经方便无比,但也不能拿来就投递过去,那样不但违背了祖制,而且也亵渎了皇帝的威仪,还是要有一班人马专门送达的,因此不方便有吕汉强有效沟通。

    于是王承恩以书信的方式,随时快捷的代表崇祯和吕汉强沟通便成了最实际的方式。

    老王在信中对吕汉强的方法表示了赞同,同意的烟瘾说来可笑,就是他们主仆将群臣的爱心给挪用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感觉对群臣理亏,这事就不能拿出来和朝臣议论,只能闷在自己的肚子里,而如果再让吕汉强背起五十万差额的黑锅,想来吕汉强也不可能愿意,说不定以吕汉强的性格,又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情来,因此对吕汉强也施行了安抚,反正赈灾的事情本来就是皇上要向天下人宣扬一下皇上的恩德,走走过场的本意居多,你吕汉强若是能做的更好,那就是万事大吉,如果做的不好,还可以那你出去平息天下汹汹的指责。谁叫你是孤臣呢,孤臣就是这个待遇。

    第二件事情就委婉的说了山西官员们对吕汉强赈灾的想法,虽然没真的关门放狗,但也委婉的提议让吕汉强走的越远越好,因此希望理解皇上的苦衷,忠心做事,不要闹什么情绪云云,也就是说,在山西官员集团和吕汉强之间,崇祯再次选择了倾向山西官员集团。

    “你不让我进城,我还正懒得去呢,这样省的相见两相厌。”说这话的时候,吕汉强还是有股酸酸的感觉,一种再次被抛弃的沮丧油然在心头升起。

    既然人家闭门不纳,那自己更没有必要热脸贴人冷屁股,于是就按照自己既定方针,绕过太原而直接走五台阳泉武乡,而后长治晋城,最后直奔平陆。

    当然,吕汉强不想见那些大佬,大佬们也不愿意见吕汉强这个名声狼藉的家伙,大家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也就相安无事。

    人马进入山西,地形也变得起伏起来,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梁高峁深,土地也不再正片连块。

    越往里走,沿路上的境况就越来越不好,村镇凋敝少有人烟,而路边已经开始时慢慢出现形容枯槁的流民,即便大军经过,也不知道躲避,只是茫然的倒在路边,行尸走肉般的任你前行,时不时也可以看见路边沟渠里的死人而后便是白骨,一群群也不知道是野狗还是财狼,也红着眼睛不怕人,就在那大摇大摆的啃食尸体。

    而随着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干裂抛荒,村镇破败,在偏远的地方,已经开始出现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