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帆 >

第107部分

宋帆-第107部分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若英听后,自是一番唏嘘感叹。不过想想自己的丈夫已成为当世一等一的高手,也禁不住喜上心头。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娘子可千万不要生气。”杨帆知道自己娶了聂云裳之事,总不可能一直瞒下去,便有些情怯地道。

    “什么事情啊?”

    杨帆只得将先前讲述时未来得及细说的明教教主必须与圣女成婚之事,又细细地说与了周若英。

    杨帆虽然心下多少有些忐忑,不过在当时决定与聂云裳成亲之时,也思量了周若英的反应。自己在京中之时,周若英在怀孕期间便曾主动让杨帆纳妾,如此想来她应该会有容下聂云裳的胸怀。

    果不其然,听了杨帆语带歉疚的一番诉说,周若英反而笑道:

    “相公娶个女人,我有什么好生气的……像相公这样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妾身可不是那种不知礼仪的妒妇。而且,相公多个女人,说实在的,妾身也能减轻些压力,刚才妾身真觉得承受不住相公的……”

    看周若英娇羞的神情,杨帆心道:“我内力大增,不自觉地用在了床弟之间,看来刚才若英也是在勉强支撑……”

    “哈哈……谢谢娘子了。天色不早,咱们还是快些休息吧!”

    “嗯!”

    ……

    第二日清晨,杨帆早早地起床,今日虽无大朝会,但既已回京自然需向赵佶复旨。而从江南传来的最新消息,方腊已率十万余众,在翕州城下阵斩郭师中,翕州业已失守,而方腊麾下已聚焦兵士达到十万余众。

    杨帆九死一生地回来,又加江南形势愈加严峻,那些中书省的管员虽大多属于王黼一系,但此事事关重大,他们也不敢暗中作祟,面圣复旨的日子便定在了今日。

    杨帆入宫之后,赵佶仍在主持小朝会。他便先来到枢密院,与一众同僚见面叙旧一会。当然,童贯已受召见,参加今日的小朝会,杨帆与他须得晚些时候才能见面。直到晨时将尽,杨帆估计小朝会将要结束,才来到睿思殿外侯宣。

    又等了稍一会儿,王黼、张邦昌等人才从睿思殿中走出。等众人散去,睿思殿中的小黄门才出来宣杨帆觐见。

    进入殿内,杨帆却见赵佶留下了童贯。赵佶脸色难看,甚至还带着一点惶恐之色。行了君臣之礼后,赵佶连一贯喜欢先行慰问下属的习惯都已放弃,见杨帆刚刚站直了身子,便急切地问道:

    “杨卿刚从江南回来,快说说那边情况,真如他们所说的,出了大乱子了么?”

    杨帆心道:大乱子?看来京中这帮家伙仍然隐瞒了这次造反的规模。

    “回皇上,的确是出了大乱子!而且严格来说,恐怕这次用‘乱子’这个词,已不能形容江南形势的严峻。”

    “怎么?难不成那些乱贼还能真的成了气候?”一旁的童贯皱眉道。

    “东南兵弱,方腊众强,若任其滋蔓,恐怕东南诸郡皆会被其攻下……以臣观之,若真的出现此种情况,这方腊定会与朝庭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啪!”赵佶一拍桌子,“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你们不是每日里都说天下太平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童贯低头不语,杨帆心道:此时不捅上那王黼等人一刀,更待何时?

    “回皇上,臣今年春时奉命前去江南剿灭魔教,为的便是消除今日的隐患。可是……”

    “哦!对了,爱卿这半年多来,在江南杳无消息,更有说法是已然殉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帆便将自己在江南征调宣威军欲将方腊等人的势力剿灭于萌芽阶段,而结果自己却遭到梁世达等自己人的暗算,致使自己五千宣威军被魔教偷袭得手,自己也身陷囹圄之事,细细地说与了赵佶。

    “若是当时趁方腊等人弱小之时,一举将其剿灭的话,怎会有今日之祸?可惜有人不愿看到臣立下此功,因此在背后捅臣的刀子。臣的生死不足惜,可大宋的江山不能这样拿来当赌注啊!”杨帆最后沉痛地道。

    赵佶此时已气得脸色发白——别的什么都好说,可要是有人拿着他的江山来开玩笑,他也不至于昏庸到周幽王那般地步。

    至于杨帆暗示的那些背后捅刀子之人,赵佶心里其实也明镜似的。

    “祸患既已酿成,皇上咱们还是定一定”童贯忙转移话题道,他虽不与王黼等人一路,但显然也没有少得江南之地的好处。

    赵佶点点头,道:“刚才小朝会之时,众卿家提议调京畿禁军及就近两路西军共五万人马,兼程前往东南,杨卿以为如何?”

    杨帆思考一会,他清楚地记得后世历史记载朝庭是出动了至少十五万兵马才将方腊起义镇压下去,五万人马估计远远不够。

    “恐怕兵力不足!”杨帆摇头道。

    “啊?”

    “方腊举事不过月余,已经啸聚二十余万众。而且他们之中,亦有很多武功高强之人,这些人组成的精锐部队实力不可小觑。而且他们的部队还在急剧地扩张着,此时恐怕只有派出全国的精锐之师方能将局势迅速控制住。”

    “对!对!应当多派兵!”赵佶附和道。

    “可是若是四方兵力全部集中到东南,边关会过于空虚。而且收复燕云之事便要向后延迟。”童贯有些不情愿。

    赵佶此时可顾不得什么收取燕云之事,他忙道:“辽夏现在自顾不暇,边关应该无事。只要咱们速战速决,甚至不会耽误收取燕云之事。”

    童贯点点头:“臣立即前去制定方略。”

    “好!事不宜迟,枢密这便去吧!噢,对了杨卿对东南之事了解甚详,你们一块去吧。”

    两人忙起身行礼,退出睿思殿。(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六五章 部署

    (全本小说网,。)

    事关重大,童贯也不与杨帆客套,便将他拉到枢密院自己的公房。

    详细地询问了杨帆了解的东南形势及方腊实力之后,两人拟定出抽调集结在太原的十万西军及五万京畿南下的决定。这样兵力上与方腊目前的实力基本持平。

    这十万西军分别是:由辛兴忠、杨惟忠统领的熙河兵,由刘镇统领的泾源兵,由杨可世、赵明统领的环庆兵、由马公直统领的秦凤兵。这几路人马由王禀统一节制。

    另外,童贯亲率五万京畿禁军一并南下。

    这个决定与杨帆记忆中的历史基本相似。不过,童贯最大的理想仍是收取燕云,所以此次出兵他力求的是速战速决。因此,除了这十五万大军之外,他还发出命令征调了部分蕃兵及招募了部分各地的豪强武装。

    兵力部署问题大体拟定之后,童贯又道:“子航,你在江南日久,除了这兵力部署之外,可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杨帆想了想道:“方腊起事之时不过二千人,可不到两个月,跟随他造反的人便膨胀到了二十万。这其中原因,枢密应该也应该有所了解。其实我下江南之前,向皇上请那三把铡刀之事,除了有推脱的意思之外,也确实是想让皇上明白,东南之乱的根源,还是在于花石纲、在于那‘东南小朝庭’。若是这些不除,等朝庭大军赶到那儿,方腊手下不知还会聚焦多少人马。”

    童贯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也是东南之地利益的既得者,收了好处,自然需要维护人家。可是当前形势很明显便如杨帆所言,若是狠心抛弃这些利益,朝庭兵马万一继续失利,自己所有的梦想恐怕都会成为泡影。

    他叹一口气道:“不错!是该整治一下那儿的吏治了。还有么?”

    “还有就是,为了替朝庭大军争取时间,当地的官府、官兵必须有所作为,断不能像宣威军那般为内斗而坐失战机,也不能像睦州那般见了贼兵便望风而逃。我近日听闻,像梁世达等人,不过是判了个流放之刑,而且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们过不了几年便会官复原职。这样的处理方式,岂不是告诉东南各地的官员,你逃就是啊,不逃会死,逃掉之后,花些银子,走走关系便能保住性命。这样,东南诸郡县的官吏谁还会用心守城?”

    “啪!”童贯拍掌道,“子航所言甚是!明日我便请奏皇上,先将那些失坐战机、临敌逃跑的官员一律处死。杀鸡儆猴,看以后还有没敢玩忽职守之人!”

    “再就是,属下请命,再次南下,一血之前被俘之耻!”

    “哈哈哈!”童贯笑道,“子航对江南形势最为了解,此次南下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谢大人!”杨帆口中说着,心里却道:“我种下的那些星星之火,万一没我的照应,给人扑灭了可就不好了。”

    ……

    杨帆还是低估了赵佶剿灭方腊的决心,他本以为以朝庭一贯的行事作风,出兵征剿方腊的方略怎么也需一两天才能定下来,而要付诸行动,怎么也得十天半月。可令他意外的是,当天赵佶便同意了童贯的方案,而枢密院里,大家也忙碌起来,一道道的指令傍晚时分便发了出去。

    第二日早朝。

    今日是大朝会,京中一众大臣皆聚焦在了紫宸殿。今日的议题自然是出兵征讨逆贼之事。

    赵佶先是宣布旨意,任命童贯担任江淮荆浙宣抚使,杨帆担任两湖制置使,王禀为统制,分率劲旅,即日南下。

    宣旨完毕之后,童贯出列奏道:

    “皇上,臣出兵之前还有两个请求。”

    “太傅请讲!”

    “方贼能旬日之间聚得二十万众,其中便有江南百姓苦于花石纲之因。那方腊打出的旗号也是‘诛朱勔、废花石’,因此,臣请求皇上暂时罢免那朱勔父子之职,暂时废除花石纲,以安江南百姓之心。”

    “便依太傅!”赵佶想都不想便答应下来。

    “咳!”王黼看了童贯一眼,出列道:“启奏皇上!臣闻方腊反叛的原因是茶盐法,而童太傅之言,却归罪陛下。臣以为不妥!”

    童贯阴着脸道:“太宰前些日子还说江南太平来着,怎么今日突然就窜出个方腊来?”

    王黼脸一红,还想争辩,赵佶摆摆手道:“两位爱卿不要争了,朕意已决,便依童太傅之言。”

    “谢皇上!”童贯接着道,“第二,臣请求严惩那些坐失战机、弃城而逃的官员,一定要杀上一批,以儆效尤。”

    “好!此事便由太傅处置,另外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遇有急事,不得已可径作御笔行下!”

    童贯深深地点下头,躬身谢恩。

    早朝之后,众官员各自散去。出了紫宸殿,与童贯、杨帆相熟的官员免不了要慰问一番,说些祝其旗开得胜之类的话语。这些场面话有的真心,有得却完全只是场面一下。比如王黼与童贯,两个笑着打哈哈,可任谁都看得出来,两人依然为早朝之时的争吵耿耿于怀。

    回到枢密院的路上,童贯更是意有所指地对杨帆道:“子航啊,听说那宣威军的梁世达,还有睦州的知州张徽言,他们一个坐失战机,一个弃城而逃,结果却只是轻判了个流放之罪,这里面的猫腻想必你也知道,本府想拿这两个人开刀,你觉得如何?”

    “大人英明!”杨帆回道,梁世达夜袭自己之事,他完全可以肯定是王黼幕后指使,而回京之后,得知那梁世达不过是判了一个流放之刑,这里面自然更有王黼的手脚。而张徽言之事,他也从樊楼里面听得消息,是蔡攸通过王黼的关系,才免了张徽言一死。而童贯一上来便要动这两人,意思再明显不过,便是向王黼示威:老子的屁股摸不得,今日你在朝上要我难看,那我便在朝下给你一些难看。

    而这样的局面,无疑是杨帆最乐于看到的,所以他回答的很干脆。

    童年、杨帆等人出征的日子定于三天之后。因为此时西军已然集结在太原,而后勤粮草诸事,也因为北伐而准备停当,所以大军几乎是拨营而起,直扑江南,出兵的速度与原先的时候根本无法相比。

    从江南回来刚刚几天便又要离去,杨府上下均感不舍。不过杨帆这几天可顾不得这些离情别绪,他要在临走之前安排好京中官场、梁山军校以及神工集团的诸多事宜。

    官场方面,杨帆此前被逼得南下,已经吃了一个大亏,当然他也因祸得福,可这样的事情任谁也不希望再次发生。所谓人多智慧广,杨帆想同其他的豪门一般,成立一个自己的幕僚班子。

    杨帆来到这个世上,可谓平步青云,起家极快,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官场上的根基其实不牢,这突出体现在他手中可用的智囊人才太少。这是杨帆目前的一个致命伤,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将对他的发展造成很大麻烦。

    原本杨帆还琢磨着能不能从宋江那边调来吴加亮,便是后世《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可吴加亮如今已成通缉犯,再加上从了解的实际情况看,他也没有小说中说得那般厉害,杨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当杨帆苦恼之时,周若英却举荐了神工集团的一个高层经理,此人名叫段智。据说杨帆流落江南之时,杨府以及神工集团的局势甚是严峻。面对一些有官方背景的豪族的进逼和打压,这段智却是见招拆招、应对得当,竟是没有让觊觎者占到多少便宜。

    这段智杨帆自然是认识的,他是神工楼初建之时投入到杨府的。当时杨帆主要把精力投入到了武力和商业的建设上,故而便把段智安排在了神工楼。这段智确实能力突出,尤其是在协调官场方面,更是轻车熟路、手段百出。后来神工集团组建,他便被杨帆任命为集团的总经理。

    如今杨帆想组建自己的智囊团,此人的确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只是这幕僚成员不同于神工集团的经理,神工集团经理的位子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便像是后世的那些ceo之类的人,集团挣钱越多,他们获益也会更大,所以杨帆不担心这些经理出卖集团。

    可幕僚不同,做幕僚是一种政治投资,可杨帆此时根基不牢,投资在他身上,不知何时才能有收益。因此,想做杨帆幕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