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帆 >

第156部分

宋帆-第156部分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咱们代替徐家,执大宋织造业牛耳的日子,可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了!”

    “可总要安慰一下弟弟才好!”

    “不必!你找上两人给我看住他便是,如此心性将来怎么做官?这次便权当是对他的一个磨炼吧,相信结果出来之后,他能学到不少东西。”

    朱文秀点点头。

    “对了,作坊改建得怎么样了?那些东西占的地方估计不会太小。”朱承平接着问道。

    “父亲放心!今日我已看过,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朱文秀答道。

    朱承平点点头,长舒一口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哈哈!”

    ……

    二月底的杭州,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满城的杨柳抽出了绿绿的新芽,风儿变得温暖宜人,湖水变得湛绿如蓝——人间天堂又到了最美的季节。

    春景正好,奈何有些人却没办法尽情地去赏玩。这段时间以来,杨帆的世界有些烦乱。

    自从神工集团主动与江南四大商会谈判以来,双方展开激烈的交锋,在价格上不断地拉剧——但就是达不成共识。

    也是利用这段时间,四大商会各显神通,将市场之上的粮食契约尽数收归自家囊中。大抵是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在谈判中他们也逐渐地强硬,甚至不时地以终止协商来威胁神工集团的代表。

    不过,神工集团的谈判团队却是有些没皮没脸,他们仿佛是一群充满幻想的无知少年,咬着不足一百两一石的价格,与四大商会一遍遍地磨嘴皮子。而当对方怒而离席之后,过不多长时间,他们便又死乞白赖地跑上门去,邀请人家再谈。

    如此反复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商会终于愤于神工集团的毫无诚意,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便对外放出消息:若想从他们手中买粮,少于一百五十两一石的价格免谈!随之,他们的谈判代表团也悄然解散,直接断了神工集团的谈判途径。

    如此一来,人们就更看不清杨帆的打算了。不过若是猜测起来,却也只有“他这是在破罐子破摔”、“他这是在用谈判手段”这两层意思推断。至于未来杨帆会翻盘,那是决计没有人敢去想的。

    杨帆在筹集粮食方面毫无作为,自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其中官府与神工集团无疑是最着急的两个团体。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见杨帆在这方面毫无建树,官府的同僚、神工集团的股东等等各色人员,便开始纷纷向杨帆进谏。一时间,杨帆的宣抚使司门槛险些被人踏破。

    对面这种情况,杨帆自然懒得一个个地去应付。煎熬了两天之后,他便干脆玩起失踪,到了城外的一处别苑躲清静去了。当然,有些人可以躲,有些人却是要保持联系的,但凡这样的人想见杨帆,自有府上的管事将其送到别苑。

    唐恪便是这样的人中最典型的代表。

    作为被杨帆拉进筹粮团队的高层人物之一,唐恪的耐心确实比一般人要久上一些,不过到了二月二十八这天,眼见着便要进入三月,却见杨帆非但没有抢下市面上的粮食,而且还被关闭了谈判的大门,更可气的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居然做起了缩头乌龟,不知藏哪儿消遣去了。

    这算什么?你小子将我拉到这位置上,说好是跟你立功,好回京做官,可你一遇到麻烦便要撂摊子,你这不是害人吗——唐恪纵然养气的功夫再好,也忍不住地要上门问个究竟。

    杭州的园林甚多,而方腊之乱后,闲置无主的园子更是不少,杨帆早有立足江南的打算,自然差人在这边购置了不少的立足之所。他如今用来躲清闲的溪园便是其中的一处。

    溪园,便位于杭州之西的西溪,距离杭州城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这儿的园林,与汴梁、苏州等地的园林比起来稍显粗糙,这儿的园林建设更多地依托了当地的山水,而少了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如此一来,自然显得没有其他地方园林那么精致。

    不过,溪园的面积较大,园里河流纵横,可划船、可钓鱼,也是别有一番景致。

    唐恪被领着找到杨帆的地方,便在溪园的一方池塘岸边,杨帆在那儿摆好了躺椅、支好了鱼竿,正悠哉游哉地垂钓着。

    见唐恪到来,还未等唐恪开口,杨帆便热情地迎道:“唐大人公务繁忙,怎么想起来我这地方了?哈哈,也好!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日咱们便在这儿放松放松。来人,快给唐大人拿把椅子来,我们一块钓会鱼!”

    唐恪不是李纲那种直性子之人,说话做事向来注重城府,故而听杨帆如此一说,便也装作沉静地道:“杨大人好兴致,那老夫就奉陪了。”

    不过,他这种沉静终究是装出来的,外表虽然看不出,可表现在钓鱼上,便显出一些内心的焦躁来。那边杨帆已经有好几条鱼入篓,唐恪这边却总是提钩之后空空如也。

    杨帆看得真切,这唐大人实在是太心急,鱼漂稍微动动,他便立马起竿。像唐恪这种博览群书之人,若说他不懂得钓鱼,杨帆是不信的,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只能说明唐恪此时表面虽然平静,心中其实很是焦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五一章 多大点事

    (全本小说网,。)

    “哈哈!唐大人,淡定!淡定!你如此急躁,鱼儿怎么会上钩呢?”杨帆笑着对唐恪道。

    被杨帆点破心境,唐恪也不再装深沉,叹头气道:“杨大人,这种时候,也就只有你能坐得住。这眼见着不到半年便要向朝庭交差了,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急呢?不知大人的宣抚司有没有收到朝庭催告文书,我的衙门可是收了不下十封了!可现在大人你也不表个态,叫我等如何向朝庭回复啊?”

    杨帆淡淡地道:“如实回复便可。”

    “这个老夫自然知道,我与李纲李大人可不止一次向朝庭上书,痛陈江南个别商家不顾朝庭大局,囤粮抬价,致使我等尚未筹集到一成的粮食,并请命将这些商家严办。可是……大人也知道,如今的朝政被王黼把持住,大人你又态度不明,我们的上书最终也都落了个石沉大海的结果。”唐恪只当杨帆是责怪朝庭方面包庇王黼一系,故而撂摊不干,便无奈地解释道。

    “唐大人误会了!我不是说让你们向朝庭诉苦、要条件。而是说要你们如实地上报咱们本来的计划便可。这不还没到朝庭的期限么,就说到时我一定会筹够朝庭需要的钱粮便是。”

    唐恪皱眉叹道:“可是老夫怎么就看不到一点希望呢?”

    “可是老夫怎么就看不到一点希望呢?”唐恪叹道。

    杨帆仍是专注地盯着水面上的鱼漂:“什么看不到一点希望,不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么!王黼还有他庇护的那几家商会,无非便是想赚些钱而已,到时我出钱将他们手中的粮食买下便是。不就是一百五十两一石么,多大点事!”

    唐恪听杨帆说得如此风轻云淡,差点一口血喷溅出来:一百五十两一石,还多大点事!要按这个价格算下来,要筹够朝庭需要的粮食,要花上千万两的银子呢!他此时甚至有点怀疑,这杨帆是不是个算学白痴,根本就计算不出自己最终会付出什么代价。

    杨帆是算学白痴么?唐恪转瞬便否定了这一真正白痴才会作出的假设——有哪个算学白痴会在短短的几年里,将神工集团发展到这种地步?

    既然不是白痴,那杨帆定是另有打算,唐恪深思片刻,另一种猜测很快浮上脑海。只不过这咱猜测着实让他心寒,唐恪的脸也刷地沉下来,语气冰冷地朝杨帆道:

    “千万两的进出,在杨大人看来都不是事!大人的气魄下官佩服!可是——我记得大人当初与我们说过,神工集团这次是先替朝庭垫付购粮之资,朝庭将来是要分期归还的。”

    “不错!等粮食交付朝庭之时,神工集团便要与朝庭签订一份契约。”

    “哼!大人对于那些商家炒高粮价的行径一直变相纵容,莫不是与他们有所合计,故意炒高价格,好与他们共同赚取朝庭的银子?”

    杨帆终于转头看了看唐恪,不过很快又将目光收回到水面之上:“唐大人又误会了!本官早已向朝庭承诺,不管本官收购这批粮食的价格如何,朝庭只需按正常年份的价格计算成本,分期归还神工集团便是,到时签订契约之时,会有这方面的规定。”

    “这个……”唐恪闻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似是消化了杨帆说的意思,才道:“大人见谅!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唉!可是大人,我实在是想不通,你怎么就甘心去做这个冤大头呢?”

    杨帆笑笑:“冤大头?哎——”

    说话间,水面上的鱼漂猛地向下一沉,杨帆双手将鱼竿向上一挑,一条尺余长的鲤鱼被拖出水面。

    “看!上钩了吧!谁说我是冤大头!”杨帆一面说着,一面将鱼溜到岸边,然后用网子将它处抄入篓中。

    “谁说我做冤大头了?唐大人应该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朝庭应该收了不菲的粮食交易税吧?”

    唐恪点点头:“不错!眼见着便要赶上往年两年的商税了!”

    杨帆嗯了一声继续道:“如今已是春耕的时节,江南之地百姓们种粮的积极性如何?”

    唐恪笑道:“无论地主还是佃户,皆干劲冲天。哈哈,夏秋两季的收成早就变成了钱,他们敢不细作打算!当然了,各地官府也已按大人的要求做好了保障工作,土地的分配、种子的发放……一应事务皆有条不紊。我们必会保证今年粮食的收成。而且,大人让我们放出消息,宣传江南之地的好政策,大宋各地的流民也纷纷向这边赶来,哈!想来今年咱们大宋会是开国以来最平稳的一年吧!”

    “那就好!”杨帆摆弄着一块鱼饵道,“你看,朝庭的收入也增加了,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全大宋吃不上饭的流民也有了饭碗。粮价上涨总算也有些积极的效果,怎么能说我是冤大头呢?”

    唐恪叹口气道:“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朝庭的那些收入的确不少,可粮价若是不涨,大人完全可以捐出比那些税收多几倍几十倍的银子;而至于,百姓积极性,流民端饭碗,又哪里用得着用粮价的飞涨来调动?唉!我算是明白了,大人你这是为了朝堂和谐,故意卖王黼他们一个面子,大人公而废私……下官,佩服!”

    杨帆不置可否,将鱼钩抛向水里,然后冲唐恪诡秘一笑:“理解万岁啊!”

    唐恪走的时候仍是云里雾里,虽然猜定杨帆是为了散财求和,但看杨帆那透着邪乎的无所谓表情,他心里又忍不住地犯嘀咕。可是,他又实在想不出杨帆还有什么路可走,便也只好将杨帆那“高大上”的形象捧在心头。

    好在杨帆保证了会筹齐粮食,并且不损害朝庭利益,唐恪也就不再在这事上纠结。接下来便是春耕季节,做好自己该做的,保证今年的粮食顺利丰收,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想通了此点,唐恪也便不再过问粮价之事,然后日子悄然来到三月。(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五二章 明修栈道(上)

    (全本小说网,。)

    官场的压力也随着唐恪的沉默而变小了许多,毕竟不管粮价怎么高涨,出钱是杨帆,人家花自己的钱,关其他人鸟事?你再针对此事去对人家指手划脚,那纯粹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如果说官场上压力是外事的话,那神工集团内部的压力就有点类似于家事了。官场上的众多官员可以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可神工集团的一些股东,正好相反,他们关注的是杨帆会花多少钱买下朝庭所需的粮食。因为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景。

    进入三月以来,眼见神工集团与对方的谈判迟迟没有重启,现加上四大商会从中的挑拨拉拢,神工集团内部的一些小股东便开始蠢蠢欲动,有的找人托关系想着退股,有的则直接断了与神工集团的联系,私自扣留生意过程中的利润。

    对于这些人的处理,杨帆可没有像对官方之人那么温柔。想退股的,交了违约金之后,随你怎么退;私吞利润的,由神工集团的状师直接告到他破产,再不济也是来个经济技术制裁,让其生意一落千丈,悔不当初。

    在这种铁腕管理的手段下,神工集团虽然暗流涌动,却始终稳如泰山、秩序井然,至少没能让杨帆走出那座溪园。

    三月的春光如画,溪园之中更是姹紫嫣红,美如仙苑。三月初的时候,已经怀孕七月有余的周若英曾带杨佑安来园子里住过两天,不过很快又回到城里。外人只当杨帆是因为众叛亲离,不胜左右劝谏之烦,才躲了起来求个清静。可周若英自然知道,杨帆呆在这溪园之中,能得清静的时候实在不多。

    杨帆和神工集团在布一个极大的局,表面的平静之下,作为局眼的杨帆每日里不知在暗中操控着多少条线,僻远的溪园之内,每天都有亲信前来汇报、商贾前来谈判、智囊前来开会……

    杨帆躲到溪园根本就不是为了清静,而是为了行事隐密!

    一家人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极有可能引起谣言与恐慌,再加上在溪园之中下人不多,也得不到好的照顾,周若英母子在此只呆了两天,便又悄悄地回到杭州,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配合着杨帆这种消极的形象,三月里,神工集团又与四大商会进行了两次接触,大约是怕杨帆摆烂摞摊子,四大商会这次稍稍将价格降了一下——每石价格一百四十两——以示己方诚意。这样的价格显然还是谈不成的,不过神工集团的代表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坚持咬定八十两一石的价格不放,而是答应对于四大商会提出的价格,回去之后好好商量。双方约定,过一段日子再行谈判。

    在神工集团看似服软的情况下,朝庭之中的声音也偏向了他们。大约是受不住各方的压力,王黼也从京中传来消息,让四大商会见好就收,尽快签订契约。

    双方皆有让步的余地,此次谈判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