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帆 >

第16部分

宋帆-第16部分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蔡攸、李诫齐声应诺。

    赵佶仿佛解决了个天大难题一般,长舒一口气道:“高太尉,再说说你那边的事情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十九章 难题

    (全本小说网,。)

    “高太尉,再说说你那边的事情吧。”

    高俅忙道:“臣提举建造大球场来,同李大人跑遍城里城外,目前已经确定了建造的位置,便在外城东北处。将作监也正在准备材料,征集役夫,只待秋收之后,便可开工。至于一些建造的细节问题,臣还想同杨大人商议商议,征求他的意见。另外,臣两个月前在军中推出那大华蹴鞠的踢法,不想深受将士喜爱,如今军中各营之间,一有空闲便来场比赛,那场面……呵呵,看得老夫都心痒难奈,只怪自己年事已高,踢不得那么激烈的比赛。下一步臣想将这种踢法推广到民间,所以现在正准备成立一个专门训练球员,组织比赛的社团,名曰“齐云社”,待大球场建好之后,我齐云社便可在此组织各种比赛,供皇上、同僚,甚至百姓前去观看,便如那大华国足球联赛一般。”

    “哈哈哈,听太尉这么一说,朕也心痒难奈了,太尉便抽个时间,找两营精锐踢个比赛,咱们先去看看。”说起这些,赵佶明显兴奋许多。

    “臣遵旨。”高俅应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众人又讨论了几个财政、赈灾、边防之事,直到临近中午,方才散去,众人各自回衙或者回家。

    出来宫门,杨帆本欲直接回家,刚想上车,却见太尉府的车忽然停在了一侧,高俅掀开车帘,探头对杨帆道:“子航中午若无事,咱们便找个地方叙叙如何?”

    杨帆听这口气,高俅似是有事要知会自己,便道:“便依太尉安排。”

    这次高俅却未去那三元楼,而是找了一处僻静之所,也未再邀他人。

    待酒菜上来,高俅率先举杯道:“这杯先贺子航升官之喜。”

    杨帆举杯,道:“谢太尉,杨帆能有今天全仗太尉提点,太尉大恩,杨帆没齿难忘。”

    “哈哈哈哈,”高俅畅怀一笑,“子航这话客气了,不过老夫爱听。唉!说实话,老夫曾想将你拉到三衙,怎奈那童道夫抢功封王之念太盛,哈!老夫懒得跟他去争。不过,子航啊。。。。。。”

    高俅话语一顿,杨帆忙道:“太尉请讲!”

    高俅接着道:“子航晋升,凭的是进而神兵之功。然,兵者凶器也,历代帝王既侍之,又戒之。而子航进献之武器实在过于凶戾,若人人持之,必为皇上所忌。所以啊,子航,有些事情莫要全听那童道夫所言。俗话话得好,水满则溢,月圆则缺,这制造兵器之事,切要把握个度。。。。。。而且,现如今那军器监内朝庭势力复杂,子航入朝不久,也不宜多加得罪。”

    杨帆悚然一惊,忙道:“谢太尉提点。”

    见杨帆已会其意,高俅便不再讲这些斗心之事,两人又谈些蹴鞠、火车等新鲜事情,直到酒足饭饱。

    。。。。。。

    开封城西码头,杨帆望着汴河之中一艘艘的运船排的一望无际,不禁想起后世城市的堵车来。当然目前的情况比起后世的堵车要严重的多。堵车多半因为前方事故发生,事故处理完,堵住的车辆便能很快疏通开来。可开封这堵船之故,却不好解决:码头之上,近几十名役夫正顶着烈日将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船上卸下,码头一边,大大小小的怪石排到在了路边,百十人正在搬运。这些石头,小的还好说,几人甚至十几人用绳子绑好,抬到车上便可运走。可那些体积巨大的怪石,比人还高,便是围上一圈人也不能抬起,役夫只好用木棍将巨石撬起,然后再将圆木放在下面,一点点的向前推动,从船上推上码头,再从码头推到万岁山,那些木轱辘的破牛车,是担不得这么重的石头的。

    望着烈日下那些赤着臂膀,汗流浃背的役夫,杨帆禁不住微微摇头:这赵佶怎会有此怪癖,以现在的生产力,用这些石头堆出个山来,不劳民伤财、动摇国本才怪。就算是后世,科技发达,工具先进,建个不大的公园,也要几亿的资金……

    想到这里,杨帆不禁心下一叹:其实这怪癖何止赵佶一人有呢?后世哪个平原地区的公园里没有堆几个小山,放几块怪石?这赵佶从小长在皇宫,一辈子也不一定出得了开封,世上之物,只能听说,想要眼见,便得叫人送到眼前,他喜欢看山,只好在开封造一座,他要是喜欢看海,估计开封城外就会有汪洋一片……唉!只怪生产力低下啊,要是天下太平,交通便利,何不走出去看看?

    “唉!杨大人,这开封附近,几十个码头,均是这般情景,你看那规道如果建成,可有帮助?”蔡攸问道。

    “自然有帮助,不过还得建造一个吊车,否则装卸起来太费力。”杨帆思考了一会蹲下答道。

    似乎不明白杨帆在说什么,蔡攸疑惑地看着杨帆蹲在地上,拣起一块小石块便在地上写写画画,李诫凑上前去,却见杨帆在地上画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心里疑惑,可看杨帆正在专心思考,也不便发问,心里不禁纳闷:听说这杨大人是仙人弟子,莫不是画些咒语便变出规道、火车还有那个什么吊车?

    过了片刻,杨帆起身对李诫道:“李大人,将作监可有好的铁匠?”

    “呵呵,这个自然有。”李诫答道。

    “那便找上几个,让他们造个样品出来看看。”杨帆道。

    “一切听杨大人吩咐。”李诫答应道。

    “那好!咱们走。”

    三人来到将作监,李诫吩咐下人很快找来了几个老铁匠。杨帆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将规道车的原理简单讲解后,便将制作的图纸画给他们。这几个铁匠经验丰富,看了一会便心里有数,为首的最年长铁匠道:“大人这规道车其他的地方我等没有问题,就是这个……轴……承,怕要费些心思,我等只能尽力而为……”

    “嗯!”杨帆道,“你们尽量去做,再看这个……”

    。。。。。。

    待杨帆将任务给几个铁匠交待清楚,已是傍晚时分,蔡攸做东,三人找了家高档酒楼吃过饭后,方各自回家。

    第二天上午,门下省的诏令便下了下来,就如昨天在垂拱殿讨论的一样,杨帆权军器监判,至于为什么,诏令也不作说明。接了诏令,向童贯告个假,杨帆便带了几个人来到军器监。

    原军器监判邓之纲,今天同样接了一道诏令,却是因自己渎职,去军器监判之职,降为军器少监。其实这军器监所产军器不合格由来已久,很多军器生产本身就是承包给朝堂大员或是皇亲国戚之家,为了利益,这些家族所产军器难免有不合格者,军器监碍于这些家族权势,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说这样的问题本是算不得什么。可谁叫邓之纲得罪了王黼呢,再小的问题到他身上,也不会被放过。好在经历了发配岭南的大悲之后,这官降一级便不再是什么,更何况,杨帆乃权军器监判,“权”就是暂时代理的意思,杨帆身为枢密副使,不可能长期担任此职,只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到时一般会官复原职,更何况有梅执礼这个例子,若自己像他一般立个什么功,说不定还会更上一层楼。

    抱了这样的心思,邓之纲见杨帆时,便没有杨帆想象中的悲悲戚戚或愤世疾俗。如今已是下属,邓之纲执礼道:“属下见过大人。”杨帆也没想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官职与现在正好相反,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来个了乾坤大挪移,自己一来大宋便出了绝招,也不知是福是祸。

    “哈哈,老哥怎可如此客气,我这也是因为有特殊任务,才暂代军器监判这一职务,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兄弟相称便是。”杨帆一番话,算是安慰一下邓之纲。

    “谢大人,这官场礼仪乱不得,呵呵,下官亲身经历了那官场险恶,人心龌龊,体会了那大喜大悲,荣辱忧恨,如今虽说做不到风清云淡,心里确也无雨无晴。大人以后有何吩咐,莫要顾忌下官曾任那监判之职,但讲便是。说实在的,大人心胸开阔,待人随和,你来任这监判,对我来说已是最好的结果。”

    “好吧,那便请老哥继续负责军器监日常的工作,目前军队所需军器物资的生产,不可耽搁。我会抽调部分人员组建新的作坊,主要负责生产新式兵器。”

    “便依大人安排。”

    之后的几天时间,杨帆便在各种会议中度过,与后世一样,将一个决定贯彻下去,最快的办法便是开会,开会不是万能的,但不开会是万万不行的。这几天,杨帆先是同邓之纲及众监丞、主簿开会,调配人手,成立了个组委会;然后组委会开会,制定出了建设方案;按照方案,组委会人员分工抽调工匠、挑选作坊;最后,杨帆给所有抽选人员定职定责,开会动员、开培训会……

    后世那相对高效的组织方法,此时确实起了大的作用,仅用了四天时间,兵工坊的框架便已初步成形。北宋的军器生产,多为作坊式生产,在没有现代化生产机械的情况下,杨帆也不指望这些作坊能生产出标准化、统一化火器,这也是为什么拉栓式步枪不可能生产的主要原因。不过杨帆也是尽可能的将生产专业化,一个作坊基本生产一个或几个部件。比较令杨帆顺心的是,原先抽调培训了一批工匠,如今以这些人为班底,成立一个个的生产小组,再由军器监武研所以点带面的进行培训,会大大加快各种技术的普及。

    杨帆的计划,便是先生产几门炮、少量枪,应付了童贯,之后再怎么办,看赵佶的意思再说——先前高俅的告诫,可不是单纯是他与童贯争功之言,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它是一个事实。

    这天上午,正当杨帆在军器监忙得热火朝天之时,将作监李诫也派人来请,说是工匠已将那日杨帆所设计的规道车及龙门吊制作出来。杨帆赶紧将手头的活一放,随人来到将作监。蔡攸、李诫已等在那里,两人面前放着一辆低矮的平板铁车,车下一段规道向前延伸出大约二十几米。平板车的一边,一架宽约三米高约五米的门吊矗立着。三人见过礼,李诫道:“杨大人,且看工匠制作的可合要求?”

    杨帆走到平板车前,用脚用力将车向前一推,平板车便向前滑出一米多——看来那轴承制作的还可以。

    “不错!”杨帆答道。

    “这龙门吊却不知效果如何?”蔡攸笑眯眯地问道。

    “昨日所见那些石头,我已大体计算过,应该能吊起,再重的这架就不好说了,得再造更大的,要是在每个码头的停船处铺好规道,在规道上建起这龙门吊,那以后卸货便可不用费多少人力。”杨帆转动着门架上的绞盘,看着几指粗的麻绳通过着几个滑轮慢慢把吊钩拉起,解释道。

    “如果这规道车和龙门吊制作的没有问题,将作监今天便要将它们安装在码头,还得麻烦大人到那里指导工匠们操作。”李诫道。

    “这个没问题!”杨帆回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十章 蔡太师

    (全本小说网,。)

    七月流火,立秋之后,天气便不再那么炎热。

    这日下午,太师府内,蔡京正与吏部待郎白时中说话。正说话间,蔡攸进门,盯着蔡京看了半晌,忽然道:“父亲大人,您面色苍白,身体可有不适?”

    蔡京一愣,自感没有问题,便回答道:“没有”。

    却不想蔡攸径直走到蔡京身边,握住蔡京的手腕,便如郎中一样,装模作样地给蔡京把了把脉,冲口说道:“父亲大人脉象舒缓,面色苍白,一定是得了重病,儿这便去宫中请御医前来为大人诊治。”说完便出了客厅。

    却说这蔡京、蔡攸父子,原本关系极好,蔡京为了儿子的前途,也是费心费力、铺路垫砖。然而,随着蔡攸官职、地位的不断攀升,蔡攸对于蔡京的诸多安排便有了反感,比如蔡京把他最喜欢的女子,以他的名义献与了赵佶,再比如,蔡京总是教训他志大才疏,对他的建议不屑一顾……琐事一一积累,两人之间的嫌隙便逐渐扩大,几成反目。现如今,蔡攸也算得上朝堂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距离宰辅之列也只是一步之遥,前些天又因解决花石的运输问题受了赵佶褒奖,心下不免得意,见了蔡京自是想奚落他一番。

    白时中不明其中缘由,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问道:“下官看太师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何病之有?”

    蔡京摇头笑道:“此子很是让老夫心寒,老夫为了他时时操心,他却恨不得老夫早点死去。他这是暗示我赶紧退位呢。他也不想想,没有老夫,他蔡攸又算得了什么?老夫这位子是他能做得了的么?”

    白时中干笑一声道:“太师身体健硕,便是再干个十年八年也不成问题。”

    “哈哈,那人家可真要骂我老不死的了”蔡京笑道,“老夫的身体老夫知道,估计两年之内老夫便会致仕。唉!只怕到时朝堂之上无人可胜任此职……他们总是盯着这太师之位的权势,却不知这权势之下,需要多少才智才能撑得起来。老夫一生几起几落,圣眷之下,是凭得治国才能。诺大的朝庭,哪儿不需要花钱,若没有老夫这些年的变革,何来今天这丰亨豫大之局。呵呵,可惜那太宰郑居中,贪权保守,不知进取;少宰王黼,多智善佞,才疏学寡,皆非治国之才,便是老夫退了,他们在这位子上也坐不过两年,至于其他些许大臣,或许几个才学是有的,可难得皇上欢心……”

    “这朝堂的确是离不得太师……”白时中也叹道,只是是否真心,却不得而知。

    “呵呵,说起来,有一个人老夫倒是很欣赏,只是……”

    “太师说得是?”

    “便是那造出了规道车、龙门吊,让老夫那逆子借此得了赏赐,过来翘尾巴的杨子航,可惜年纪太轻……”

    “哈!下官也听说了,最近汴京各码头都安装了规道车和龙门吊,那花石纲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