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帆-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七月份的时候,能够兑现出粮食的契约基本兑现完毕。而这时候赵佶一道圣旨,令杨帆将这批需要交付朝庭粮草,即刻运住北方,而且是运往宋辽边境的河间府。
战争似乎要提前到来了。早在六月下旬之时,杨帆便已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而促使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却是今年以来金国对辽国那摧枯拉朽般的攻势。
宣和四年的正月,蛰伏休整了近半年的金国再次向辽国腹地发起了进攻。而正月未出,金兵便在完颜阿骨打的亲自率领下,攻下辽国的中京。三月,西京守将向金国投降。至此,辽国最后一座陪都也陷入金人之手,辽国彻底失去了持国布政的场所,已经名存实亡。
不过向来喜欢旅游的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却是十分“幸运”,便在金国以迅雷之势攻陷自己的陪都之时,他却在南部的燕京“与民同乐”,暂时避免了被俘的命运。得到金人大举攻辽的消息之后,他大惊失色,连忙向西南方向的鸳鸯泺逃去。
然而,完颜阿骨打又岂会放过曾经侮辱过自己的耶律延禧,便在耶律延禧刚刚逃进鸳鸯泺的时候,辽国降将耶律余睹便引金兵衔尾杀到。耶律延禧立即魂飞魄散,只带了五六千人马突出重围,继续向西狂奔而去。而金兵一路追杀,几次差点将耶律延禧俘获,不过这耶律延禧逃跑的功夫实在了得,屡屡成功脱身,最后竟然逃进人迹罕至的夹山地带。
时至今日,耶律延禧完全失去了对辽国的掌控。辽国尚未沦陷的各州郡,纷纷投降金国,而地处辽国南端的燕云十六州,则在燕京都统萧干的策动下,立燕王耶律淳为新君,并以免除原有岁币为条件,向大宋求和。
而大宋方面,自去年与金国达成“海上之盟”后,金国便不断地派出使者催促赵佶共同攻辽。不过,一来大宋确实因为方腊之乱导致准备不足,二来则是抱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所以朝庭一直向金使推托,迟迟不肯出兵。
这便给金国留了一种宋人狡诈、不守信用的印象。当然,金人生猛,见大宋迟迟不肯出兵,便干脆不等对方,悍然向辽国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直到五月之时,见金国连下中京、西京,将耶律延禧赶进夹山,赵佶、童贯等人怕金人回师先行占领燕云之地,才议定立即出兵,进军燕云。
此时辽国已分崩离析,而对于向自己求和的耶律淳,朝堂之上竟然无人将其放在眼里,仿佛燕云之地便如囊中之物一般。
五月底,大宋十万军队迫近宋辽边界——白沟。
喊了百年“收复燕云”口号,终于到了看见希望的一天,童贯等人自然是欣喜若狂,急欲毕其功于一役。
此时,童贯、蔡攸、谭稹、种师道、杨可世、辛兴宗、赵良嗣等一干主要将领均抵达朝庭北伐大本营——河间府。
见主要将领均已到达,童贯便在这儿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议攻取燕云之地的具体策略。
在此次会议上,曾在征剿方腊过程中立下大功和辛兴宗、杨可世,极力争取己部立即跨过白沟,直取燕京。在他们看来,此番攻打已经奄奄一息的辽国,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样的主张自然遭到枢密院统计局宇文虚中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陈述探得的事实,直言耶律淳在燕京之地经营日久,实力非同小可,而如今耶律淳当了皇帝,燕京成了他的帝都,他必会拼死守卫自己的领地。而且耶律淳比之耶律延禧强上太多,他这些年招贤纳士,手下聚集了一批谋士名将,可谓兵多将广,不可小觑。
此话虽换来辛兴宗、杨可世的不屑,但童贯此人生性胆小,听了宇文虚中之言,便决定先礼后兵,看耶律淳可否在大宋兵临城下之际纳土归降——从这点也可看出,在他的心底,耶律淳仍是他的俎上鱼肉,根本不曾引起重视。
于是,童贯便以他大宋开府仪同三司、太师、领枢密院事、河北河东宣抚使的身份,向耶律淳招降。
至于结果,自是不言而喻:耶律淳根本不顾“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将童贯遣去送招降书的使者直接斩杀。
这一举动自是招致童贯的大怒,他即刻采纳辛兴宗、杨可世的意见,下令两部渡过白沟河,挺进燕京,给不知天高地厚的耶律淳一点颜色看看。
得了命令的辛兴宗、杨可世自是立功心切,尤其是杨可世,根本不等友军集结完毕,便率部杀过白沟河,深入燕北腹地。结果在一个叫兰沟甸的村庄,遭到了辽国名将耶律大石的伏击,杨可世部死伤惨重,撤回白沟南岸。
吃了大亏的杨可世,不敢再冒进,他下令残余部队向雄州的种师道、辛兴宗部集结,希望以兵力优势碾压过去,稳中求胜。
可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便在他们兵出雄州,还未到达白沟之时,却遇见了主动杀过来了辽军萧干部主力。面对背水一战的辽军,兵力明显占优的宋军阵脚大乱、转身便逃,在付出一万多死伤的代价后,才撤回了雄州。
此后,萧干围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消息传到杭州的时候,已是六月底。
(本卷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七六章 归心急
(全本小说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的盛夏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刚刚结束了一场不见刀刃的商战,这儿更是秩序井然、歌舞升平,嗅不到半点争斗的气息。
不过杨帆的宣抚使司有点例外。
六月二十八,天气炎热,恼人蝉鸣中,宣抚使司里隐约可以听见一阵阵的怒骂之声。而胆敢在这儿口出脏言的,自然是它的主人,两路宣抚使杨帆。
“白痴!一群白痴!当辽国军队是方腊乱匪么?事先是怎么侦察的,统计局全成废物了么?宇文虚中是干什么吃的?”
“那倒不是,别说是统计局的探子,便是一般的商人、掮客都能看出,燕王耶律淳在燕京一带经营日久,军事实力在辽国之内要比耶律延禧的禁军还要强上很多,手下更有萧干、耶律大石主等名帅猛将,实乃当前辽国最硬的一块石头。而且,他刚刚称帝登基,正是同仇敌忾、士气正旺之时,莫说杨可世、辛兴宗部,便是当下如日中天的金人,到了那儿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说话的是燕青,他这段时间专门负责燕云那边的情报工作。
杨帆起身走到桌上的地图之前,看了一会,恍然地怒道:“这群白痴!那耶律延禧本就是从燕京向西逃去,可阿骨打却绕过燕京,追了上去。既然上京、西京已被攻下,阿骨打为何不顺手拿下这辽国的南京?他分明是在忌惮耶律淳这边的实力。那帮白痴,还怕金人占了先机,殊不知人家正等着你去碰这块硬骨头,好在双方两败俱伤之时,去捡现成的便宜!”
燕青也皱皱眉:“听大人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这帮金人远没有咱们想像得那般蛮而无脑、愚昧不化。”
“唉!什么蛮而无脑、愚昧不化,他们当下是君明臣直、将星云集,童贯他们哪里是对手!”杨帆叹道。
“是啊!朝庭实在是过于轻敌,真当燕云是咱们口中的肥肉了,你看那蔡攸、谭稹,根本不懂半点军事,却费上那么大的力气谋了个宣抚副使的职位,他们根本是想着捞些功劳,有这些人来统领北伐之军,他们岂有不冒进的道理。”
杨帆点点头,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后世关于北宋收复燕云的片段。他当然不会预料到会穿越于这个时代,故而脑中不会特意储备这个时代的信息。想来想去,杨帆也只是从一些影视剧和历史书中,得到一些粗略信息,那便是此次北伐虽然宋军精锐尽出,却弄得大败于辽军,后来只是在投降过来的怨军统领郭药师的帮助下,才取下两个州,其余州郡则为金人所得。可为了向朝庭、向国人邀功,童贯、王黼等人便花费巨资从金人手中购买了几座空城,上报说是北伐所得。
而如此做法结果,便是直接将大宋的军事实力暴露到了金人面前。面对如此无能的宋朝,坐拥虎狼之师的金国,岂有不觊觎之理?
可以说北宋走向灭亡的脚步,便是由此刻开始加快。
在杨帆的设计里,此次北伐由他参与进去,让宋军带齐了火枪大炮,然后噼里啪啦、干净利索地拿下燕云十六州,给金人一个强大的震慑,让他们不敢冒然向大宋寻衅。
可是历史的惯性看上去实在太大,还未等自己筹备好粮草,回归帮着策划此事,童贯等人居然撇下自己,领着一帮只会使用刀枪剑戟的糙哥,走历史的老路去了。
“真是一群猪猡!”杨帆再一次恨恨地骂道。
“那——大人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燕青见杨帆发泄完毕,将话题拉回到北伐之事上来。
杨帆一掌拍在桌子上,沉声道:“本官必须尽快参与到这次的北伐中去。”
“可要想筹齐朝庭规定的粮草,只怕最少还要等上三个月。”
“这边筹集粮草的任务实际已经完成,我呆在这边根本没什么意义。”
“可是朝庭并未下旨让大人北上……”
“是啊——所以下一步要让童贯想起我来才行。”
“这点好办,此时童贯正值兵败之际,只要让咱们的人在他旁边说起大人的好处,他自然会想起大人。”
杨帆点点头:“不错,让他们在童贯的耳边吹吹风,就说本官有克敌的良策。”
“是!属下这便去安排。”
“还有,通知梁山军校的一众武将,收拾行装,准备参战。哼,这么一批生猛的将领,居然被他们忘在了梁山,也不知他们是猪脑子还是根本就怕这些将领抢去他们的功劳。”
“呵!应该二者皆有吧。毕竟像韩世忠、吴阶他们官阶太小,还劳动不了童贯、种师道这种大官、相公们日夜记在心上;至于能够时常想起他们的那些将领,应该觉得此次北伐是个捞取战功的大好时机,能少一个竞争对手参与,他们便能多赚一分功劳,自然不会过于争取这些人参战。”
“哈哈,本官挑选的这些人可都是将来的军中砥柱,此次北伐乃是真正的历练机会,他们怎可不参与?还有,京中的神机营,本官这次也要带到战场之上让他们见见血,否则没有实战的机会,他们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军人。”
“是,我也一并将消息传给林冲林大哥,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好!”
燕青转身欲走,却又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回身道:“大人好像还忘记了一步重要的棋子,有他们的相助,收取燕云可是事半功倍……大人难道没有指令要传达给他们?”
杨帆知道燕青所指,他摇摇头道:“不需要,他们的任务仍是潜伏,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本官才会动用这步伏棋……此次北伐,只需要让他们跟着郭药师的步伐走便是,千万不可贪功暴露,现在还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燕青似懂非懂,不过见杨帆异常笃定,便不再提起这个话题。
北方的战事一开,杨帆的情报系统也立即如高速旋转的陀螺一般运行起来。燕青见杨帆再无吩咐,便急匆匆地下去安排一应事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七七章 愿得偿
(全本小说网,。)
一应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杨帆便只能陷入无奈的等待。
不过,就在他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之时,有关北方战事的信息陆续传来,令他心下稍安。
却说种师道、杨可世、辛兴宗三人兵败退守雄州之后,萧干并没有撤军,反而把雄州城团团围了起来,在城下不断地骂阵。种师道知此时宋军已失了气势,便只好固守城池,不再冒然出击。
这可就出了笑话了,你去征伐人家,结果却让人家跑到你的国土上将你揍得不敢出门。战报传到河间府的童贯那里,童贯大怒之余,却也对辽人的战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河间府距离雄州只有几十里的路程,按理说雄州被围、朝庭被打脸,童贯应当立即率领尚驻于河间府的宋军主力,果断出击,解雄州之围。可是他见萧干所率辽军生猛异常,竟然不顾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心生惧怕,犹豫起来。
当有手下将领提出出兵提议之时,童贯便假惺惺地向蔡攸和谭稹征求意见。蔡攸、谭稹哪里懂半点军事,不过他们两人极善察言观色,看出童贯根本没有出兵之意,便顺水推舟地表示,敌方情况不明,当先稳守为上,等过上几天再视辽军情况而定。
童贯对于这个提议“深以为然”,当即命令全军暂留河间府备战,并派人通知种师道,让其在雄州固守待援。
好在宋军虽然野战不行,但守城还是有一套的。萧干的辽军毕竟不是金人那般的虎狼之师,对于龟缩不出的宋军也没有半点办法。而且就是此时,萧干突然得到消息:自己刚刚拥立的新皇耶律淳因病逝世。身为北辽军事首领的他,必须立即赶回燕京处理国事。无奈之下,萧干便只好撤军而去。
见萧干撤军,又闻耶律淳去世,童贯自然是欣喜若狂。不过,朝庭北伐首战便以大败告终,此事如何向朝庭、向赵传佶交待?这当然难不倒童贯,找替罪羊向来是他的拿手好戏。
于是,种师道便成了一个欺世盗名、贪功冒进之人。没出几天,赵佶便颁下圣旨,令他致仕回家。
童贯与种师道向来不对付,而种家在西军之中威望甚高,对于西军的掌控,便连童贯这枢密使也远远不如。童贯多年来一直想着分化西军,削弱种家的势力,不想北伐初战失利,却“因祸得福”,实现了他的这个梦想。童贯心下窃喜之情自是不可言表。
种师道致仕之后,童贯大权独揽,他连忙任命亲近自己的西军大将刘延庆代替种师道的职位,积极进行备战。当然,这还不够,吃了辽军的大亏,受辽军惊吓的他,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