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那个成年的皇帝想当傀儡的,长大了都有一颗亲政的心好吧,谁愿意头上多了一个爸爸啊。
苏秦还说,现在辽东还没有彻底消化,稳定。在自己这一摊子还没彻底搞定之前去把大明这个烂摊子接手,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旦真成了什么摄政王,那么到时候各种压力就会向着江川来了。要钱的,要粮的,要兵,各种告急的,天灾人祸的,让你到时候忙得屁打脚后跟。
而且忙了还不一定落好,到时候在辽东打生打死挣得那点名望全给败光了,最后还落一个权臣奸臣的恶名,实在是不划算。
江川一开始觉得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最后苏秦用一句话奠定了他彻底偏向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说,大明历经两百七十多年的运行之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方方面面已经彻底腐烂了,已经变成了一个到处都是朽木勉强支持的破房子了。
江川如果真的当了什么摄政王,那就只能是对这所破房子修修补补,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以后稍微再经历一点风雨都会彻底坍塌的。到时候还会将江川自己都埋在里面。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边看着,先把各种盖新房子的材料准备好,等着那些老鼠啊,白蚁啊什么的把这房子彻底蛀空,然后再等着被一阵风一吹,这房子轰隆一声倒塌了之后再上去清理这些废墟,然后再重新在原地打好地基,重新盖上一栋更大更坚固的新房子。
如此一来,那些对老房子有了感情的人不仅不会埋怨江川,还会对他感恩戴德,因为江川让他们重新有了遮风避雨的场所。
可是如果江川去修补的话,那这些人住不好,还会对他指指点点,心生埋怨的。
这个比喻很生动,也很形象,也一下子说到了根子上,江川一下子就下定了决心,知道了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
就算刘基,听了苏秦的一番比喻之后,沉默了片刻之后起身对着苏秦深深一躬道:“苏子大才,目光犀利深远,刘基不及也!”
第一百九十五章 报战果是需要实锤的
三人意见统一之后,没多久胡宗宪的信也从盛京送了过来。
江川看了,胡宗宪的意见也是和苏秦差不多,都是让先用辽东大捷的事情在大明皇帝身上刷一波声望,掉一个王冠出来然后再相机行事。
既然大家意见都统一,江川也没有多做犹豫,让苏秦待自己拟定一个奏表,向大明皇帝报捷。
这种事情对江川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对于苏秦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苏秦很快拟好,江川看完之后大是佩服。
奏表之中,将江川起于微末一直到攻破盛京的事情写的是跌宕起伏,热血沸腾,那情节转折的绝对不输给当下最热门的网络小说。
而且关键是人家也没有水那么多字数,而是字字珠玑,句句蕴含风雷激荡之声,让江川这个当事人看了都很想说一句卧槽,都有“这里面说的人是我自己吗”这种疑问了。
总之,奏表之中把以江川的口吻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心怀皇帝,心怀朝廷,心怀大明天下,披肝沥胆,不畏艰险,一心报国的忠臣赤子,那一番热血忠心仿佛要从纸上都溢出来似得。
要不是说的还是自己,江川简直都对奏表里的说的那人产生了崇拜之情了。
看完之后,江川深深的对着苏秦鞠了一躬道:“苏子大才,请受江川一拜!”
苏秦急忙扶起:“主公过誉了,文牍小道也,主公千万莫要如此折煞苏秦。”
刘基看过之后也是大为叹服,对苏秦的才华更是赞不绝口,两人之间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江川通过这两日的观察,发现刘基和苏秦两人各有特点和擅长。刘基虽然也是智谋之士,但是却相对来说更为保守一些,他最为擅长的地方还是在于内政。
而苏秦不一样,出身于先秦战国乱世,在那个风雷激荡,瓦釜雷鸣,征战不休却又恩仇脸面的的时代,能够一人身配六国相印,对于形势的洞察和把握,对于人性的了解那是何等的透彻和清醒。
所以他在内政上可能不如刘基那么扎实,但是对于对外谋略,邦交之上的才能却是无人能及的。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名词来说的话,就是刘基适合国务总理,而苏秦适合当一个外交部长甚至主管外交的大佬。
心中有了计较之后,江川对于这两人的日后的分工都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了。
反正小皇帝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奏章,所以江川直接就在苏秦拟定的奏章上盖了大印,封了口准备派人送出去。
结果苏秦又拦住了他道:“主公莫急,若想让这封奏章达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一样东西。”
江川一愣,不解其意,刘基也疑惑的看着苏秦。
苏秦笑笑,走到江川面前的桌案边指着那个装着满清皇帝玉玺的锦盒道:“主公,若是大明皇帝见到这个,你说他会怎么想?”
江川怔了一下,瞬间明白了苏秦的意思。
自古以来,谎报军情的事情多了去了,在很多朝代基本上都是惯例了。杀敌五百,报上去就成了斩首五千。
若是杀敌一千,报上去就是大败敌军三万了。
更不要脸的是,有时候明明打了败仗,竟然报上去的时候还是敌人被己方打的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说白了,一个是为了面子好看,或者为了免罪。当然,在战果上掺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在里面。
这里面的利益,不仅牵扯着领兵大将本人,还有他的部下,同僚,甚至朝中举荐他的大佬,甚至朝廷相关部门各位大佬的利益。
甚至还有关乎皇帝的脸面,因为这些战报都要在邸报上刊登发行天下的。
当然,皇帝当久了心中也都明白这些套路,所以看着那些数字心中自动都会压缩水分的。
灭了满清这么大的功劳,若是光凭一张奏表就想让皇帝相信,显然是有些天真了。你说灭了就灭了啊,好歹那些鞑子欺负我们几十年了,就凭你一张嘴说灭了就给灭了?
说事情是要有实锤的,比如说那某某x歌手和前女友撕逼大战,在这位歌手的粉丝们的战斗之下,人家前女友不断的爆出各种实锤,生生的把这位人气歌手给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最后变成了一个贴满渣男属性,人人鄙夷的过街老鼠。
所以说啊,实锤很重要,比雷神那把锤子重要多了。
如果把这个满清皇帝的玉玺给一起送过去,那就有了强有力的实锤了。大明皇帝看到这个要是还不相信,那江川只能说那你活该当个亡国之君了。
如果真的那样,李自成就是带着小弟把你家给烧了我也不管了。本领主也不指望你给我发个王印了,我自己找个办证刻章的给刻一个,我还不陪你玩了。
当然,江川不相信皇帝真的那么缺心眼,所以他没多做犹豫就道:“先生说的不错,这东西送去正好当个战利品。说不定皇帝一高兴,还给我赐个公主什么的。”
刘基却紧张道:“本朝驸马都尉都是不任实职的。”
看着刘基紧张的样子,江川不仅开怀大笑起来,苏秦也跟着笑了起来。
刘基也觉得自己有点过敏了,老脸一红,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军师放心,就算大明皇帝肯给,我还不乐意要呢。”江川笑完之后认真的道。
“那是,主公志在天下,若是真的娶了一个前朝公主,以后对主公会有诸多不利影响的。”刘基一本正经的道。
江川无语,自己就是随口一个玩笑,没想到他竟然还当真了。
急忙略过这个话题道:“那就按先生说的,把这个玉玺给一起送到京城去。”
苏秦点点头,又开玩笑道:“主公真的不心疼啊?”
江川微微一笑道:“别说一个玉玺了,就是大明皇帝要满清的小皇帝我都可以给他送过去。代表权力的不是某个物件,而是真正的实力。有了实力,这些东西要多少有多少,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先生就莫要拿我开涮了。”
苏秦闻言肃然道:“主公英明,是苏秦孟浪了。”
唤来一个黑莲使者,江川又派了一队骑兵保护他。让他把捷报和玉玺先送到大同交给白锦绣,然后让白锦绣再安排人送到京城,最好通过司礼监李进忠的路子亲自交给皇帝。
根据上次白锦绣带来的消息,那个李进忠原本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现在新皇帝上台之后,把原来的掌印太监吕芳给发配去守皇陵了,提报了这个李进忠当了掌印太监。
现在这位可以说是内廷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了,俗称内相。
江川不知道的是,这位李进忠自从当了掌印太监之后,不仅改了名字,而且还改了姓。
人家现在叫做魏忠贤。
第一百九十六章 朕拉着你们一起陪葬
江川在辽东连连战胜,打的满清鞑子满地找牙,甚至连京城都被攻破,皇帝和太后都被俘虏的时候,李自成在关内也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在江川的捷报送往京城的时候,李自成的大顺军南路已经攻破了济南城,此时又渡过黄河,向河间府进发了。
而他的西路军也已经攻克了山西重镇太原,现在正在厉兵秣马向着真定府进发。
现在李自成大顺军所到之处,当地的明军全部都是节节败退。有些有种一点的是一触即溃,没种一点的根本就是望风而逃,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
因此大顺军一路上收容俘虏的时间远远大于他们攻克城池的时间。很多时候往往大顺军乌泱泱那一片人头往城下这么一站,都不用打,一会城头上就竖起了白旗。
与其说这些城池是攻克的,还不如说是被吓克的。
在京城的大明小皇帝不断的调兵遣将,其实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因为随着大片地盘的沦陷,大明能调的兵已经没多少了,能遣的将也没有几个了。皇帝的诏书圣旨是不断的往外发,可是大多数都是没啥效果的。
往往诏书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成了大顺军的地盘了。或者是诏书刚到,要调的兵和要遣的将就投降了大顺军。
因此皇帝急的在京城跳脚,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让兵部尚书对着全国地图来看看还有哪些地方的还有兵将来得及调动的。
一开始还行,发调兵诏书的时间还算跟城池沦陷的速度齐平。可是越到后来,城池沦陷的速度远远大于朝堂合计的时间,最后导致了朝廷发现已经基本无兵可调了。
而且就算有兵可掉,朝廷也出不起调兵的粮饷了。和兵部尚书一样,管钱粮的户部尚书也是每天愁的头发大把的掉,每天进攻廷议的时候一听皇帝问起朝廷家底,他就默不作声的薅自己胡子。
本来闻名朝廷的三尺美髯现在都被他薅的跟参差不齐跟被兔子啃过一样了。
皇帝姬思远也是愁的一匹,每天除了着急内阁和六部尚书商议之外就没有了其他主意。
年纪轻轻的才二十多岁,这几个月以来,愁的两鬓都有了不少白头发,看着跟三四十岁一样沧桑了。
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袁崇焕,想起了那个被他下令千刀万剐的整整割了三天才死的袁崇焕。
他开始在想,自己是不是不该杀袁崇焕。或者说不该这么早的杀袁崇焕,为什么不让他戴罪立功呢?
皇帝年轻,还没学会什么帝王心术,什么情绪都挂在脸上。几个老谋深算的大臣都瞧出来了皇帝的不对劲,但是没人敢说。
当了几十年官的这些老家伙一个个都成了人精,没人会主动去触那个霉头的。大家一想起当日袁崇焕惨死的情景,一个个都是后背脊梁骨直冒凉气,都对这个小皇帝的心狠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到了最后,皇帝召集的廷议就变成了皇帝在上面发牢骚,骂娘,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一副老僧入定洗耳恭听但就是不说话的情景。
你让大家说什么啊,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对大明判了死刑。只是奈何这话不敢说,生怕稍微露出点苗头就会步了袁崇焕的后尘。但是皇帝又要问,没有主意的各位大臣只能装聋作哑。
皇帝一番怒,就立刻集体下跪,一副臣惶恐臣该死的模样,搞得皇帝也是一肚子邪火,但是却无可奈何。
他总不能把这些人也给推出去杀了啊,那到时候就算想骂人也找不到个对象了。
眼瞅着李自成大顺军两路夹击,距离京城越来越近了,皇帝发怒骂娘的次数也呈直线上升。
这一日,廷议,看完内阁送来的军情急递,全部都是坏消息,都是某地某城又陷落贼首的消息。
皇帝扫了一眼,都没有心情继续看下去,愤怒的扔了一地,乾清宫东暖阁铺满名贵的波斯地毯的地面散落的全部都是奏章。
皇帝愤怒的声音在乾清宫内外咆哮着:“废物,废物,都是一群废物!我大明堂堂两京十三省。竟然无一个可调之兵,竟然无一个可用之将!朝廷养的就算是一群猪,一群羊,也不至于如此窝囊无能?满朝文武,各个道貌岸然,竟然无一人可以为朕分忧,简直该杀,各个该杀……”
“你们一个个心里想的是什么,朕看的一清二楚。你们一个个嘴上说着忠君爱国,天天高呼万岁,可是你们心里都想着让李逆早日攻破京城,攻破朕的皇城。你们大不了可以脱掉这身官袍,转身投靠李逆,到时候还是高官显爵。可朕呢?哼,你们都要朕当这个亡国之君?好嘛,朕今天告诉你们,就是朕要当这个亡国之君,朕临死之前也要拉着你们给朕陪葬,给大明江山陪葬的!”
“你们敢把自己的心肝肠肺都掏出来晾一晾,看一看吗,看看有没有变黑,看看心中还有没有朕这个大明皇帝,还有没有这座大明江山?你们敢吗?
都不说话?朕知道你们不敢,因为你们的心肝肠肺都已经烂透了,黑透了!
朕把话放在这里,你们要朕做亡国之君,朕就要你们做亡国之臣,朕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