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195部分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95部分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的浪潮,先是从文官们的上书反对开始,尤其是都察院和翰林院的那群擅长嘴炮的言官和笔杆子们言辞激烈的反对,很直白的说皇帝这是亡国之举,洋洋洒洒,将皇帝骂的狗血淋头。

    言官们的奏章皇帝全部留中不发,而且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处理。

    一看这样,后面那些等着看风声的官员更是纷纷上表,奏表中一个个说的声泪俱下,好像这件事就是天地难容一般。

    皇帝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那些宗室也开始有了动作。他们也不上表,而且一个个穿着大朝服,纠集了一大批人全部跑到祭祀着大明历代先帝的太庙去哭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可怜,当今皇帝如何如何凉薄之类的。

    皇帝依然忍着没有动静。

    勋贵们也不甘示弱,大门一关,全部称病不出。凡是宫里派来宣旨的人全部吃了闭门羹。

    这些还算是冷暴力,最出格的是魏国公世子刘垚,他直接带着家丁将宫里派来的人给一顿乱棒给打了出去。

    后来锦衣卫派了一队人来,同样全副武装的魏国公府家丁给打炮,甚至连带队的锦衣卫千户都被打断了一条腿。

    好像一夜之间整个朝廷都跟皇帝对着干了。

    年轻的皇帝姬思远一开始看到那些骂他的奏表时,气得浑身发抖,血都涌到了头顶上,拿着奏表的手都抖的不停,脸因为愤怒而涨红扭曲,最后跳着脚把那些奏表全部撕个粉碎。

    朝廷到了灭亡崩溃的边缘,食君之禄的尔等竟然如此忤逆,简直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他当时就要下令锦衣卫拿人,他要把这些胆大妄为目无君父的人全部塞进锦衣卫的诏狱里面去。

    魏忠贤和夏俊泽苦劝半天,终于才让他忍了下来。他们劝他的理由是,再看看还有什么人和什么招数跳出来。

    如果说文官们的上书让皇帝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的话,那么宗室们去太庙集体哭诉,向祖先们控诉自己的行为就好比给这股熊熊烈焰上又浇上了一桶油,一下子让火焰失去了控制。

    而此时又传来的勋贵们集体闭门不出,魏国公世子刘垚带着家丁暴打锦衣卫的消息,年轻的皇帝心中的愤怒终于如酝酿了许久的火山口一样彻底爆发开了。

    他以前当太子的时候就被父皇死死压着,就连说句话都会被皇帝老子臭骂一顿而且还要被禁足。

    他现在当上皇帝了,以为这些大臣们该对自己毕恭毕敬了。

    可是他终于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些人心中根本就没有他这个皇帝。

    他是一个倔强的年轻人,有着年轻人最明显的特点——你越不让干什么,我就越要敢什么,简称叛逆。

    而且年轻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冲动,做事更喜欢简单粗暴。

    几个月前杀了袁崇焕,当时满朝一片寂静无语,当时别提他心中有多爽了,那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感觉——杀伐果断,这才叫真正的皇帝。

    现在,这个叛逆冲动的皇帝要再一次的表现他的简单粗暴,要用更大规模的杀伐果断来维护自己的君权了。

 第五十五章 皇权的威风

    叛逆冲动,而且已经愤怒值爆表的皇帝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

    第一件事先是集结了一千锦衣卫,按照上奏章的名单抓人,凡是敢拒捕的,当场都被打得半死。

    抓来的人塞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诏狱塞满了,大理寺,刑部,甚至包括顺天府府衙的大牢里都塞满了人。

    而且为了防止大理寺,刑部等这些衙门的人放水私放犯官,看守大牢的都是锦衣卫的人。

    几个司法衙门的牢头当了一辈子差,头一次见到了这么多的官员集体蹲大狱的,一个个都惊得差点下巴都掉了。

    这是皇帝的第一手。

    第二手则是调集了一千御林军和五百锦衣卫,将整个魏国公府团团包围。

    为了破门,甚至还调集了十门虎蹲炮虎视眈眈的架在了魏国公府前后门。

    带队的将领直接喊话,若是一炷香之内不开门交出刘垚和打人的家丁,御林军和锦衣卫就会暴力破门,直接冲进去拿人。

    整个魏国公府都吓傻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自从太祖朝开始,魏国公府就一直是勋贵之首,不仅仅是官员勋贵宗室们对魏国公府很是客气,就是历代的大明皇帝也对魏国公府很是优渥。

    而且魏国公刘魁是当年大明的开国武将之首,后代的子孙们每一代都有人在军中担任要职,人脉实力那是相当的厚实。

    刘垚就是这一代的魏国公刘霖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所以才被立为世子。

    作为世子,那就是未来的国公爷。而且又是魏国公唯一的儿子独苗,自然备受宠爱,因此逐渐变得跋扈嚣张,做事冲动不计后果,那些欺压良善,强抢民女的事情对他来说那更是家常便饭。

    而且他一直觉得这大明朝廷根本离不开他们刘家,所以才能干出暴打锦衣卫的事情来。

    所以,当看到皇帝动了真格,整个国公府都被御林军和锦衣卫团团包围的时候,刘垚才真的惊醒了过来,差点吓得尿了裤子。

    他这才明白自己犯下的是弥天大罪。

    就算是末代皇帝,他也是皇帝啊。

    追悔莫及的刘垚无计可施,又不敢出去,生怕那些锦衣卫直接给自己弄死当场,只好厚着脸皮向老父亲求救。

    这一代的魏国公刘霖倒是个识大体的人,只可惜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溺爱儿子了,以至于惹来了今天这场弥天大祸。

    刘霖倒也是个有决断的人,知道自己再不表态,这些御林军和锦衣卫一定会冲进来的。一旦让这些人冲进来,双方一冲突起来,那事态更是不可控制了。

    到时候搞不好整个魏国公府都要被毁了。而且他知道皇帝其实还算是给他魏国公府留了面子了,只是指名道姓的要交出刘垚和几个动手的家丁。

    否则的话,真要较起真来,整个魏国公府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都可以被以大逆不道罪株连的。

    刘霖当机立断,让人绑了刘垚和当时动手的几个家丁家将,亲自大开中门把人送了出去。

    刘霖也是统兵多年,在军中素有威望,这些御林军和锦衣卫一看魏国公亲自把人送出来,倒也没有太为难他,当时就将刘垚和几个犯案的家丁给绑了。

    并且当场宣布圣旨,魏国公刘垚从即日起关闭府门,在家自省,并且留了一队御林军看守。

    刘霖人老成精,当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场拿出一张一百万的银票,说捐献给朝廷以做军资,半句不提儿子的事情。

    当然,其他拒绝开门接旨的勋贵一看老大魏国公府都服了软,当即也都怂了,一个个立刻交钱,并且交出了几个顶锅的人。

    皇帝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把去太庙哭诉的所有的宗室列了一个名单,然后让锦衣卫和御林军按照名单查抄他们在京城的产业,理由就是有人举报他们勾结李逆,给李逆提供资金和情报。

    这些宗室们的产业总部基本都在京城,可以说都是根基所在。

    而且以京城的繁华,再加上这些店铺都设在繁华地段,每日的流水那是相当的惊人丰厚的。

    这么一查封,不知道何时才能被解封,而且还冠上了一个流寇奸细的帽子,这损失就大了。

    而且既然是以搜查李逆奸细的名义查封的,那搜查自然是免不了的。

    那些放在店铺里的营业款和没来及交给东家的银子都被抄没了,而且还有很多货物也被抄走了,甚至这些店铺的掌柜的都被抓走投进了大牢里。

    这损失就更大了去了。

    而且为了防止这些宗室们进宫向太后哭诉告状,皇帝直接下令派人把这些宗室的府门都给围了,让他们只能进不能出,更是没法告状。

    而且宫里的各处宫门,也只能是持有令牌的人才能进入,其他人一律不能进入,更是彻底断绝了这些宗室想走太后路线的可能。

    而且皇帝在抓了人之后又下了一道圣旨:所有被抓的人,若是不悔改认错,如实供述罪行,三日后将全部问斩。

    这一下子让整个朝廷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之前一个个叫嚣的厉害的主都开始大眼瞪小眼,彻底没了动静。

    他们以前用这些手段那是无往而不利,以前的皇帝哪一个不最后低头服软的。

    他们本来以为,这次只要继续用这些招数,作为一个雏的皇帝也只有收回成命这一条路可以走。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招惹的是一个还没彻底脱力中二和叛逆的愣头青皇帝。而且还是那种一言可决人生死的中二愣头青。

    他们的那些用来恶心人的手段在这个中二叛逆青年面前彻底失去了作用,反而还将他们自己推向了刀锋之下。

    他们这时候终于想起了袁崇焕是怎么死的了。

    原本喧闹沸腾,义愤填膺的朝廷这下终于安静了下来,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大臣宗室勋贵们被皇帝的雷霆手段给吓的蒙圈了,开始想怎么解决自己的困境了。

    终于有人想起了,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钱引起的。而且消息灵通的人也知道魏国公府和很多勋贵都服软交钱了。

    而且皇帝圣旨里也说了要认罪,那么如何认罪?说到底还就是拿着钱认罪。

    因此,一个个清醒过来都排着队的往内阁去交钱,没钱的也赶紧到处去凑钱,生怕晚了人就掉了脑袋了。

    结果,距离皇帝下捐款助饷的圣旨第三天傍晚的时候收到的银子已经超出了五百万了,而且还在有人源源不断的送钱过来。

    皇帝姬思远听到魏忠贤禀报的消息时,终于感觉到心中那股邪火散去了一大半,纵声长笑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

    他终于再一次的体验到了皇权的威风。

 第五十六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由兵部尚书李竹园亲自押解的三百万两饷银以及三十万石粮草到了距离京城二十里的江家军大营之中。

    京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黑冰台都已经秘密报给了江川,以此江川对这一串事情的前因后果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而起他还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说那些交了银子被释放的官员,那些产业被查封的宗室,那些家人被抓走府门被封锁的勋贵都有人已经开始偷偷摸摸的搞起了串联。

    至于所谋何事,虽然各有差别,但是核心的动机都是趋于一致的。

    对于这几天的京城风暴,江川一开始是有些惊讶和意外的。

    第一个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大明朝廷的腐朽没落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第二个则是皇帝的强硬反应让他意外。

    这三天的事情,让群臣的自私无耻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把皇帝冲动叛逆的性格特点表现的面面俱到,更是把天然存在的君臣矛盾彻底推上了台面。

    这些东西让江川看到了未来更多更大的可能性,也促使他在心中对某些事原本难以决断的天平开始倾斜起来。

    总体而言,这件事无论是表面还是从深层次,对他来说都是有利的。这场风暴之中如果说有赢家的话,那只能是江川一个人。

    简单来说,这场大明君臣之间的对抗让年轻的皇帝价格那些本就剩下不多的人心几乎丢失的干干净净,最后也只是剩下了一张面皮维系着最后一点君臣名分。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而江川无疑就是那个得力的渔翁。

    更确信的来说,这是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

    现在大明的君臣双方都已经视对方为仇寇一般,大臣们心中将皇帝当做了剥削迫害臣子的暴君强盗,而皇帝则为自己挥舞了一次皇权大棒取得的成绩而自鸣得意。

    皇帝原本只想要五百万两银子,可是最终收上来的银两足足有一千多万两,更有许多的财货没有估值。

    除了给江家军的军饷之外,剩下的钱全部交给进了皇帝的内帑。

    这巨大的甜头让皇帝开始有些喜欢上这种敛财的方式了,而且锦衣卫这只以为朝廷衰败而牙齿掉落,尖爪迟钝的忠犬也因为在这次的风暴之中的获利不菲而变得重新嗜血起来。

    很多事情都因为这次的风暴而变得微妙起来。

    对于兵部尚书李竹园亲自带队押解军饷和粮草的目的,江川是心知肚明的。

    一方面皇帝和夏俊泽想以此表明他们对于江家军和江川的态度是足够重视的,才会派一个当朝二品大员,兵部一把手来押送粮饷。要知道以往这种差事可能只是派遣一个七品小官去办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当然也有顺便考察一下江家军虚实的打算。

    这几天京城里面纷乱不断,江川这边也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苏秦赶到了军营,其次是狄青和白山分流俘虏的事情也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又调过来了三万人马,也就是说现在这支前军已经有了六万多人。

    既然江川明白李竹园的来意,那解下来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江川对李竹园的态度既保持了客气热情,也保持了该有的矜持。

    自有山甲去跟李竹园的下属去清点交接军饷粮草,江川在自己的王帐之内和苏秦一起简单的宴请了兵部尚书李竹园。

    几乎每一个第一次见到江川本尊的人都会对于江川的年轻而感到惊诧,李竹园也不例外。

    不过他到底是朝廷二品大员,眼中的惊诧只是一闪而过,便对江川大礼叩拜,该有的礼数却是一点都没有少。

    江川也看得出来,这个李竹园城府不浅。

    他判断这个人应该是属于首辅夏俊泽如今的头号心腹大臣,所以才会被派来。

    “有劳李尚书亲自押解粮饷过来,本王多谢皇上和首辅大人的美意。这几日军中粮草已经告罄,士气低迷,士卒心思动荡,多有怨气。若非本王凭着昔日威望严厉压制,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现在有了这批粮草饷银,士气很快就可以安定下来。李大人真是本王的及时雨啊,皇上和首辅大人也是慧眼识人,能有李大人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