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214部分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214部分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江川在啧啧惊讶之余,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再多抄几个勋贵之家的想法。

    抄家的事实在太赚钱了,让他不由得不动心呢。

    不过他也就是想想而已,如果真的那样干了,那真的就成了倒行逆施了。当年董卓都没这么干过。

    这件事很快就放到一边,苏秦要跟江川商议的是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苏秦沉声道:“主公,关于安置宫中被清退的宫女和太监之事,臣已经草拟了一份章程,还请主公过目。”

    说着苏秦递过来一本折子。

    江川接过折子,放在一边。笑着道:“还是你说吧”。

    苏秦道:“那就先说说这些太监的安置。

    现在整个北直隶地区以及京基附近,甚至包括整个青州都因为流寇的荼毒祸乱而导致了大量田地荒芜,人口大量减少。

    而且流寇在撤退的时候裹挟了大量男丁,因此导致这些地区男丁稀少,田地无人耕作,

    这些太监被清退出宫以后,可以由当地官府出面,将这些无主的田地分配给这些太监并且采取适当的免征赋税,由官府提供耕牛种子等优惠措施,让这些太监变成劳动力,从而使这些被荒芜的田地重新耕作起来。此其一也。”

    苏秦说完,停顿了一下看江川在认真听,便又继续道:

    “第二种安置的办法。就是在京城设置新的工作岗位。譬如说清洁工。

    臣这几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看到很多地方都是污水横流,便溺满地,十分不雅,经过行人都纷纷掩鼻而过。

    因此臣以为可以设置专门的清洁岗位,让这些被清退的太监充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这些太监的安置问题,还可以解决京城的卫生整洁问题,正好一举两得。”

    江川听了点点头表示赞同,苏秦说的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从古到今,很多城市的卫生问题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京城也不例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垃圾以及大小便。

    不说别的,就说一件事。

    据说当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进京城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整个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很多居民直接就把自家的马桶倒在门前的大街上。

    这让这些侵略者们感到十分的惊讶和生气,于是下令严禁随地大小便,并且因此修建了很多公共厕所,这才让京城开始变得整洁起来。

    公共厕所的问题一直到了现代社会在很多城市还是严重短缺,很多外地人来了之后在城市里找半天厕所就让人苦不堪言了。

    江川在辽东的时候也见过那些城池有这种现象,可是没没想到堂堂京城天子脚下竟然也是如此肮脏,让他也是大摇其头。

    江川点点头道:“你这个办法好啊,就按这样实行。到时候这些清洁工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衙门来管理。依本王看就叫做城市管理局,简称城管。

    以后就让城管来管理这个清洁工以及小贩们占道经营,随意侵占道路的这些问题。对于这个新衙门如何设置,你下去拟一个章程,到时候拿上来咱们再商议。另外这些太监在宫中很多衙门当差很多人都有一些手艺,也可以考虑把这些人的手艺利用起来,去开办一些专门的商铺或者作坊利用他们自己的产出来养活自己,多余的利润收入可以上交官府。”

    苏秦听完江川的话,略微一沉吟,就发现这是个好办法,兴奋的道:“主公,这个办法才是真正的好办法,让他们自力更生,如此一来,也不用朝廷额外的付出经费。至于这个城市管理局,臣回头会拟出一份章程到时候再请主公过目。”

    江川点点头,道:“其实还有很多办法都可以去安置这些太监,你再下去好好想一想,也可以招集下面的人去集思广益,这件事情不着急。这些太监和宫女数量非常的庞大,咱们不能本着行善之心,最后却做了恶事,要让这些人逐步被清退出来,逐步安置。不能一股脑的全部清退,要保证做到清退一批,安置一批。”

    苏秦点点头,沉声道:“臣明白,请主公放心”。

    说完太监的事情以后,俩人又开始商议关于宫女安置的事情。

    对于宫女的安置,苏秦的想法是在京中张贴告示。

    所有京城之中年满十八到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凡未娶妻或者丧偶者,只要身体健全,有家有业,都可以在官府报名。

    到时候由官府组织这些宫女与这些单身男人进行会面相亲,互相看中者便可在官府备案,组成家庭。

    另外,若有不愿嫁人的宫女。朝廷也可设置相应的一些商铺或者适合女子做工的作坊来让这些女子自力更生。

    对于苏秦的办法,江川也表示赞同,目前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这不是现代社会,而是封建时代,所以有很多的办法在这里无法实施。

    江川最后交代道:“这件事你全权负责,先拿出章程,到时候具体要实施的时候由内阁着急各个衙门协助。凡有推诿扯皮者,本王会一律严惩的。”

    商议完了太监和宫女的安置问题之后,苏秦又提出了另一件事情。

    “主公,臣以为有一件事情非常的重要。这对于主攻的声望提升是非常的重要。”

    江川好奇的问道:“是什么事情?”

    苏秦沉声道:“既然主公一直觉得袁崇焕和周云逸都是冤屈而死,而且群臣和百姓也大多都为两人鸣不平。那么现在主公刚刚摄政,正好替两人平反昭雪。如此一来不仅两家后人感激主公,而且朝野和百姓也会更加传颂主公的仁义之名。”

 第九十六章 英主之风

    苏秦提到的这件事情,让江川郑重思考起来。

    对于袁崇焕和周云逸之死,他一直都觉得这两个人死的太过冤屈。

    虽然袁崇焕曾经跟他大打出手,动过吞并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这并不妨碍江川对于袁崇焕的观感。

    在他心目中,袁崇焕依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和一个忠义的臣子。

    周云逸更不用说了。虽然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能够直言相谏,以死相抗,其实也是尽到了一位臣子的本分。

    况且现在还涉及到邓小金的身份问题,就更要去解决这件事情。

    如果说对于别人来讲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几乎没有为这两个人翻案的可能性。因为这两个人都是皇帝亲自下令处死的。

    如果要翻案,就等于直接跟皇帝对着干。

    但是对于江川来说,这件事情的阻力根本不存在。

    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而且正如苏秦所说,为这两人平反对于提升自己在朝野之中的声望,有着很大的帮助。况且,还可以彻底解决邓小金的身份问题,了结她的心事。

    所以江川并没有考虑太久,郑重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二人都是朝臣的楷模,忠义之士识,死的冤屈,既然如今本王摄政,那就定要为两人平冤昭雪,也好让他们的家人安心,让他二人在九泉之下安息。

    这件事情具体的就由内阁去操办,先生身上的担子已经太多,本王就不给先生加担子”。

    苏秦点头领命,他知道江川是为自己考虑。自己能够提出这件事就已经尽职了,让内阁来办更合适一些。

    江川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他立刻叫来中军大司马李翦,让他带着自己的手令亲自去找内阁首辅夏俊泽。

    夏俊泽这几日领着几位阁臣以及三法司的堂官,因为魏国公刘霖等人谋反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足不沾地。

    现在刘霖等人已经虽然已经被处斩,但是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所以夏俊泽的这几日基本上都是住在内阁的值房之内,连家都顾不上回。

    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忙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在新的掌权者江川面前留下好印象。

    作为内阁首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票拟。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下面汇报上来的公文奏章,做出各种处理建议。

    按照原来的流程票,票拟之后的折子都要被送进宫中,然后由司礼监的几大秉笔太监,进行批红。

    所谓批红,就是在内阁送来的公文上面用朱砂写上意见,同意还是不同意。

    严格来说,司礼监的权力其实就是相当于替皇帝作为内廷秘书。

    经过司礼监批红的折子,如果皇帝看后没有问题,最后掌印太监才能加盖皇帝大印。这样整个流程就算走完了。

    现在这个流程当然变了,皇帝已经完全被锁入深宫之中,司礼监自然也就丧失了批红的权利。

    现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内阁自己做主决断,事后报备摄政王府即可。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内阁先做出初步建议,然后再把折子送到摄政王府,由江川最终批复。

    而江川在最终批复决断之前都会先让苏秦审阅一遍内阁送来的折子。

    把这个权力交给苏秦,是因为他知道苏秦是绝对忠诚,而且富有经验的。

    对他来讲,经过一年多的战场历练,对于战场上的事情,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内政的处理,很多时候还是经验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够由苏秦先进行过目,对于内阁来的折子进行审阅。

    如果苏秦与内阁的意见一致,那么这件事情,江川很快就会做决定。如果两人的意见不一致,江川就会跟苏秦进行进一步商讨,最终做出决断。

    所以实际上来说等于苏秦现在就代替了司礼监的作用,甚至拥有了更大的权利。

    夏俊泽值班的文吏禀报摄政王府派人来的消息之时,他正好在批阅关于京城之中粮价飞涨而引起的骚乱的折子,顺天府尹叫苦不迭。

    因为江南被大顺军攻占,漕运堵塞,京城等于断了粮食补给。

    京城存量越来越少,商家为了多赚钱自然也动起了囤积居奇的心思,因此很多粮店都关门歇业了。

    买不到粮食的京城百姓自然不满,一些人开始闹事,甚至开始打砸粮店。顺天府这几天抓了不少人,大牢都快塞满了。

    自从大顺军占了江南之后,京城粮价早已经是节节飞涨,现在已经到存粮耗尽的时候。

    对于这件事情,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下令九城兵马司维持好街面上的秩序。要想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外地调集大批粮食入境,如此才能平抑物价,安定民心,他正想为这件事情上报摄政王府。

    听到摄政王府派人来了,他急忙让人请进来王府使者,自己也出了值房去去迎接。

    中军大司马李翦,大步走入内阁执房。正好遇上了迎面匆匆出来的夏俊泽。

    夏俊泽看到来人竟是一员身材高大,面容冷肃的武将,心中不由得一惊,以为又是关于军中的事情,急忙上前问道。:“敢问将军高姓大名,殿下有何吩咐?”

    李翦将江川的手令递给夏俊泽沉声道:“首辅大人,具体的事情,殿下的手令上说的很清楚,您一看便知。末将来此之前,殿下亲口吩咐,希望内阁能够尽快拿出执行方案,然后报殿下批复。”

    夏俊泽看李翦说的如此郑重,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急忙打开手令快速的看完,看完之后,心情瞬间激动起来。

    对于袁崇焕之死以及周云逸之死,夏俊哲其实也是抱着非常大的同情之心。

    觉得这二人死得冤枉,尤其是袁崇焕,为大明帝国忠心耿耿,最终却遭流寇陷害,皇帝听信谗言,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其死状之惨为大明有史以来绝无仅有。其死因之冤,实也是让人无比同情。

    他没想到江川刚刚摄政,就想着为袁崇焕和周云逸平冤昭雪。

    这让他既大感意外的同时,有个于江川的评价更高了一个层次。

    他更加深刻的感觉到。这位摄政王殿下不光在战场上百战百胜,而且对于治国,对争取人心都很有一套。从他的身上,他感到了一股是真正的英主之风,是一个值得跟随效力的主公。

    他知道此事一旦传开,必定朝野颂扬,对于摄政王个人的声望,会有着巨大的加持作用。而且对于稳定人心,更有着极大的意义。

    夏俊哲躬身正色道:“请将军回报摄政王殿下。臣一定将此事办妥,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

 第九十七章 倭寇的挑衅

    对冤屈而死的人平反,从程序上来讲,首先要掀翻法律对他们之前的判决。

    也就是说从证人证据供状判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翻案。

    在法律程序上完成之后,最后要以摄政王的名义发布一道诏书,通晓天下。

    最后为了昭示摄政王以及朝廷的仁义愧疚,将会给两人家属一些适当的补偿。

    比如给其后人封爵或者物质补偿,或者赐予两家后人一些虚职虚衔等。

    如此一来,整个程序基本上就算完成了。

    夏俊泽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视,急忙招集三法司及相关衙门的堂官进行商议,很快拟定出了一个章程,并且上报到了摄政王府。

    江川看完之后,对于基本的章程表示同意,并且下令寻找袁崇焕的后人。让一旦找到务必第一时间带到自己面前。

    这件事情在有条不紊的快速进行。

    同时,夏俊泽将京城缺粮的事情,也禀告给了江川。

    夏俊泽神色焦急,他直言今日之京城,粮价已经达到。一斗十两银子之贵的地步。而且还在不断上涨。

    即使如此,百姓们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如果再不想办法从外地调粮的话,恐怕京城会生起一场大乱。

    看着忧心重重的夏俊泽,江川则显得毫不担心,风轻云淡。

    面对摄政王的态度,夏俊泽大惑不解,不知道摄政王为何如此轻松,难道此前种种举动都只是沽名钓誉?

    江川看出来了他的心思,只是淡淡地告诉他不用担心。京城缺粮的事情他早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在想办法了。

    不出数日,京城粮荒的问题就会大大缓解。而且不出一个月,整个京城的粮价就会掉到彻底恢复正常。

    夏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