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212部分

铁血宏图-第212部分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厂的速度似乎太慢了。但这种慢是必须的,相比于安庆军械所毫无章法的制造,眼前的这台用于带动弹壳车间压力机的蒸汽机,却是一台标准化的蒸汽机——它的零件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以后兵工厂生产同类动力母机时,皆可以其图纸生产,发生损毁时,只需更换配件既可,而不至于像英国蒸汽机那般,需要重新测量,专门定制。这是美国式制造体系的优点,也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

    看着踌躇满志的徐树珊,朱宜锋笑说道。

    “树珊,辛苦你了!谢谢你!”

    这声感谢是发自肺腑的,毕竟要是没有徐树珊主持这座即是兵工厂又是唯一的“机器母厂”的工厂,这座工厂又岂会稳扎稳打的一步步的走到现在,看似不像晚清的兵工厂一般进步“迅速”,但实际上与晚清的工厂几十年不改作坊本质不同,现在汉阳兵工厂正在一步步的朝着现代化工厂迈进。

    “这是我应该做的!”

    相比于之前,现在徐树珊更加的谨慎了,作为“皇亲国戚”,在外甥出世之后,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更加微妙了,自然也就越发小心起来,甚至现在很少离开兵工厂,一心扑到兵工厂的生产上。

    略点点头,朱宜锋并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徐树珊的谨慎是为什么,当然也欣赏这种谨慎,走进子弹生产车间之后,弯腰从箱中拾起一颗黄澄澄的弹壳,准确的来说是只加工了一半的弹壳,捏在手心里,一时间居然舍不得丢开。

    这小小的挤压出来的金属筒,再经几次引伸之后,就会被制成弹壳。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意味着一场根本性的军事变革,它的出现甚至将会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正是这小小的弹壳,催生出弹仓步枪以及自动火器。

    “……我们设计的子弹弹壳长度为60公厘,口径为11公厘,与汉式步枪口径相同……”

    在徐树珊解释着历时数月才研制成功的弹壳时,他的眉宇中总算是显出了些得意来,这对于一直谨慎的他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根据对产能的计算,臣以为每天应可以生产2000发子弹,考虑到其中的次品率,每年生产六十万发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什么!

    六十万发!

    这个数字听在朱宜锋的耳中,显得有些嘲讽的味道,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每年只能生产六十万发子弹,按照兵工厂的设计产能来说,每支步枪只分到十发子弹!

    “少是少了点,但将来还会慢慢的增加,现在工厂里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的新的机床,这毕竟都是用铜元压力机改制的,而且每发子弹从冲板到制成,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产量自然有限。”

    “那它的成本是多少?”

    “每发子弹的成本超过10块铜元,出厂至少要加至15枚铜元……”

    天价……

    想到汉式步枪每箱750发子弹仅只需要10块银元,平均每发子弹不到1。4枚铜元的成本,这贵出十倍的子弹,显然是天价,但对此朱宜锋也只能颇为无奈的笑道。

    “既然现在产能有限,那暂时还是以纸壳子弹为主吧,这金属弹壳子弹生产设备慢慢的改进,将来成本总能降下来……”

    是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金属引伸弹壳不是直到1875年左右才慢慢的成为主流吗?

    在这间工厂的厂房之中,机器轰鸣着,机床的吼声在耳边不断的响起,这是一台正在制造的蒸汽机,这台蒸气机与过去的蒸汽机似乎有些不同,它大概只有两米多高,看起来似乎是一台小型蒸汽机。

    “这是其它工厂定购的?”

    朱宜锋随口问道。

    “这是电灯公司的黄经理在出国前委托兵工厂制造的新型蒸汽机,嗯,三胀式蒸汽机,从锅炉出来的高压蒸汽首先推动第一个和最小的一个活塞。当这个活塞开始回退时一部分扩张的蒸气被驱入第二个汽缸推动它的活塞,这样继续使用在第一个汽缸膨胀的蒸汽。第三个汽缸使用在第二个汽缸中膨胀的蒸汽……”

    就在徐树珊解释的时候,朱宜锋只感觉耳边的噪声消失了,感官在这一瞬间被放大了,那空气中的浮尘,似乎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又来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如何给予你的帮助了吗?”

    什么?

    那个声音的话语传来的时候,朱宜锋的心底顿时全都是不解。

    “他们可以看到那些发明,可以看到怎么制造它们……”

    在“它”的解释中,朱宜锋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尼古拉?特斯拉,在一些记录片中曾提到他也曾“看到”那些“发明”吗?事实上,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发明创造并无理论在先。他的天赋几乎是超自然的,也许就像他说的那样“在梦里看到了它们”。

    难道……黄涛看到了“三胀式蒸汽机”?

    什么是“三胀式蒸汽机”?

    正是这种高效率的蒸汽机最终淘汰的风帆,使得人类航海进入了真正的蒸汽时代,现在这种高效的蒸汽机似乎即将完成制造,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了“三胀式蒸汽机”,电厂可以用更为廉价的成本发电,船舶也可以摆脱风帆,甚至最为薄弱的舰队,也能够赁借“三胀式蒸汽机”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存在。

    只是非常寻常蒸汽机的技术,6年后,英国的丹尼尔亚当森,就会将其发明出来……只是推广、应用足足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朱宜锋暗自嘀咕道,但是现在他所关心的并不仅仅只是蒸汽机,而是他能够给予自己多少帮助,因为他之前说过,他能够给予的帮助并不多。

    “我明白了,你是通过某种意识上的影响,借助他们的“发明”给予我的帮助是吗?”

    “是的!”

    那个声音依然是如之前一样,中性的声音。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是避免外界的怀疑,所有的发明都是由“个人”发明的,这是再合理不过的“发明创造”,黄涛“发明”了三胀式蒸汽机,当然,是在某种未知的“提醒下”。

    “哦,这样的帮助很合理,也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可是“它”既然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是否会左右他们的意志呢?

    “你放心,人类的意志是不可左右的,正如同无法左右你的意志一样,对于其它人,受限于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更不可能达成这一目标,事实上,如果距离超出1米,对方甚至不可能受到影响……”

    “它”似乎能够感觉到朱宜锋的担心,于是主动向解释着他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解释,朱宜锋却有些半信半疑。

    毕竟,它确实太不让人放心了,从“它”最初出现,到现在的“神出鬼没”,总是很让人怀疑“它”的用心,而更让朱宜锋担心的是“它”会不会伤害到自己,或是说借助自己达到什么目的。

    “……因为耗费能量,所以我并不能给予你更多的帮助,所以帮助是有限的,甚至对于他们,我也只能够给予一个提醒,用人类的话说,就像是灵光一现式的提醒,他们能否理解,更重要的要看他本人。”

    这么看起来,“它”确实不能给自己多少帮助,就像黄涛一样,如果他不了解蒸汽机,那“一闪”而过的灵光,没准就会被他所忽视。不过,对于这些,朱宜锋并不关心。

    “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无论你给予的帮助多少,我很好奇,你想要什么?”

    终于,朱宜锋第一次面对“它”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想要借我做到什么?毕竟……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几个雷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21章 灵感(第二更,求推荐)

    又一次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在这个诡异的静止带来的沉寂中,朱宜锋听不到任何声音。不过耳边没有噪声让他知道,至少现在“它”还没有离开。

    既然他没有离开,那么一切就好办了。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问个究竟。

    “能量?”

    突然,联系到它之前所说的话语,朱宜锋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来。

    “你是想从我这里得到能量吗?”

    是的,他总是不断地提到能量难道这就是他的目的吗?

    沉寂!

    他居然没有给与回答,就像是没有听到朱宜锋的问题一般。但是他的这种沉默在朱一峰看来就是某种信号,他正在犹豫。

    “你肯定有想从我这里得到的,你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如果说是在两年之前,朱宜锋或许不会像现在这么自信,但是现在作为汉督他隐隐的意识到,对方对自己有所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么意味着双方可以进行谈判。

    至少她对自己有所求,那么这也就有了谈判的可能。

    因为时间是静止的,所以,朱宜锋并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不过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对自己有所求的是“它”,否则“它”也不会主动的帮助自己。

    因为早在一开始他就曾警告过自己。

    “你曾经告诉过我,历史会抗拒改变……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

    朱宜锋冷笑着。

    “现在你会帮助我?难道现在就不需要担心历史在抗拒吗?”

    “历史一直在修正,只是它的修正所造成的冲击,与我的计算不同,这种修正更多的是,蝴蝶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

    终于那个声音再一次响起,他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所以我认为,我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当然在未来我可以给你更多的帮助!”

    诱饵,这是典型的诱饵。

    他的回答,反倒坚定了朱宜锋的想法,“它”对自己有所图,更准确的来说,是对自己有所求!

    “那么需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代价,而是回报!”

    回报?

    果然就像自己猜测的一样,“它”需要自己为“它”做一些事情,但是他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那么你需要的是什么回报?”

    沉寂,再一次陷入沉寂之中,在这种沉寂中,朱宜锋冷笑道。

    “如果我拒绝你的帮助呢?”

    “你会拒绝吗?”

    就在话声落下的瞬间,机器的轰鸣声再一次传入朱宜锋的耳中,又一次,“它”消失了,来的突然,走的同样也很突然。

    “他么的……”

    在心里骂了一声,此时因为它的有所“图谋”,让朱宜锋的心底感到有些不安。

    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第一次,朱宜锋发现自己最大的敌人也许不是满清,不是列强,很有可能是“它”,但是“它”想要的是什么?

    眉头紧皱着,在剩下得时间里,对与在兵工厂的视察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兴致,除了叮嘱工厂尽量榴弹引信的可靠性外,再也没有任何兴致的朱宜锋在想要离开时,看到厂房旁边的原料堆,便开口说道。

    “工厂的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从作坊到工厂一个最显著的进步,就是管理上的进步,像这样的原料放置,就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这般解释着工厂的管理,曾经于大学时学习过工商管理的朱宜锋,在提出工厂管理上的一些理念时,这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什么,尽管在19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但是,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潜力。尽管欧美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却并没有进行根本变革,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普遍存在着技术先进、管理落后的矛盾,劳动生产率和工人的工资都比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直到泰勒的科学管理推出之后,工厂才真正成为了工厂,而不是再是“大型作坊”,企业管理也从“经验”变成一门科学。

    “管理技术的定义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指导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想到《科学管理》一书中的核心,朱宜锋立即意识到,这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非但是在企业如此,在政府中、军队中未尝不是如此。

    “技术先进,管理落后”。

    百年之后,这是中国许多企业最大的弊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那些企业的管理者依然“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判断随意而定。”,很多企业甚至连“分工清晰”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大量企业依然还是处于能人治理时代,大量的经理人依然还在凭借个人经验实施管理。管理上的落后,使得那些企业做得再大也还只是个“小作坊”。

    “既然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为什么不加以解决呢?正好趁着现在创办企业机会,把科学管理的理念传播下去,从而树立工厂不同于作坊的根本思想理念呢?”

    先前的因“它”的冒然出现产生的忧虑,现在完全被另一个念头所左右,他的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是《科学管理》等企业管理的资料,那些他曾经看过的书本内容,再一次清晰的展现于此眼前,就像是刚刚读过那些书一样,甚至就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过。

    为什么会这样?

    一直以来,朱宜锋都惊讶于自己现在的记忆力,准确的来说是对另一个自己的记忆,那些记忆就像存储于电脑之中是如此的清晰,只需要适当的提醒,就可以一字不落的回忆起来。

    “这难道也是因为“它”?”

    除了这个解释之外,没有其它的解释可以让人信服。可为什么会是记忆?而且只有另一个时空的记忆会这么清楚?

    眉头紧锁着,无法得到答案的朱宜锋并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为了转移注意力,他把视线重新投向厂房一旁堆放的于棚中的那些钢铁原料,既有铁板,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