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聊天群 >

第138部分

崇祯聊天群-第138部分

小说: 崇祯聊天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没有铜钱纸币可以兑换,一下散了一大波人。随着这些人散去,这个消息也随之扩散出去了。

    而还留下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人犹豫了半天后,便把身上携带的银子也换了。

    “这纸币确实好用,皇上宁可暂时没得印,也不乱印,滥印,这没得说!”

    “对,搞不好,回头这银两纸币也要被兑换完了!”

    “……”

    曹变蛟一听,立刻带着其他几人去排队,要把身上带着的碎银都换成纸币。而在这排队中,他们又听到了刚才那人在和另外人做兑换交易,似乎还涨价了不少。

    对于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崇祯皇帝暂时还不知道。不过他就算了解了,也不稀奇。毕竟只要能赚钱的地方,有人发现了,自然就会有人去做。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此时的他,正收到了魏木兰有关战果的禀告。

    此役朝鲜义兵和民夫共战死一千人左右,受伤也有七八百,东江明军战死七十六人,受伤四百十六人。明军的大部分伤亡,还是在围剿树林里的建虏引起的。

    建虏方面,大概歼灭九百余人,一千来人的护粮队,只有骑兵逃走了。粮食又抢到一批,但交到东江明军这边大概只有一半左右。之所以战果没法精确,还是因为战事匆忙结束,匆匆撤入山林所致。

    如今建虏不断地增兵,卢象升正在撤离,准备先回皮岛去休整。朝鲜这边的局势,目前还要看建虏的动向才能明确。

    崇祯皇帝很满意,叮嘱魏木兰,之前这战,为了鼓舞士气,卢象升打出了巡抚旗帜并亲自上战场,建虏肯定会知道并会重视之,让卢象升一定要谨慎。

    魏木兰立刻答应,并回奏道:“陛下,卢中丞让奴家转告说,这游击战术太好用了,运用好了以弱胜强,积小胜为大胜,实为东江最佳兵法!卢中丞说他对陛下佩服之极!”

    “呵呵,还是要他执行得好!等以后朕革新朝政,诸事理顺之后,再用绝对的实力,碾压过去,那才是王道!”崇祯皇帝心情很好,说完之后,想了一下,把卢象升这边的情报通报给了孙承宗,让他那边看着办。而后,他便又去内书堂,操心新军的事情去了。

    山海关这边,孙承宗听到刘王氏的转述,不由得很是诧异。没想到就东江那点兵力,在卢象升去了之后,竟然前后歼灭了两千建虏。这在以前,可从未有过!

    考虑再三,孙承宗立刻传令曹文诏,让他领兵进驻宁远,呼应锦州的吴三桂,这次莽古尔泰领兵而来,不能弱了气势而毫无建树。至少也要耗耗建虏的钱粮。

    朝鲜,代善和阿敏在义州会师。不过双方并没有会师的喜悦,两人都是脸色阴沉,并排而坐,目光阴冷地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兄弟,爱新觉罗巴布海。

    “这真不能怪我,明军阴险,竟然连那个登莱巡抚都亲自上阵了!”巴布海一脸委屈地说道,“你们是没看见,那登莱巡抚身高臂长,比我们大金国的人都要高些,力大无穷,我都看到了,一刀过去,我的一名白甲兵就被他拦腰砍断!而且明军足足有五千多人,有这么一个巡抚带着,我就那么一点人马,还要护着粮食,怎么打?”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看了眼阿敏后,又接着道:“这事儿就不靠谱,为了引诱这些明军,前后联络时间太久,援军来得太晚,否则定能把这些明军……”

    这次,他还没说完,就见阿敏猛地一拍椅子扶手,大声怒喝道:“这么说,那就是怪我了?”

    巴布海咬定了围攻他的都是明军,还夸张说词,自然是为了推卸责任。他不背这个锅的话,就只有阿敏了。因此听阿敏一说,他不回答,只是那脸上的表情,就是这个意思。

    阿敏一见,正要发飙时,被代善拦下来了。他看了一眼在边上站着的儿子岳托,而后当了和事佬道:“明国竟然派了这个卢象升来当这个登莱巡抚,这点实在没想到。在京畿之地的时候,我也核实了这卢象升确实厉害。没想到原本以为东江已废,如今要成为大金最大的威胁了!”

    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说道:“我等联名先向大汗禀告吧,而后大家一起看看怎么办?至于损兵折将的责任,到时候回沈阳再说!”

    话是这么说,但当事人巴布海的责任肯定跑不了。岳托当时就说了,只要巴布海再坚持一会,他就能赶上战事了。不过如今他也不说破,卢象升这事重要,先看皇太极那边的意见再看了。

 316 建虏的战法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京师紫禁城武英殿内,崇祯皇帝高坐御座上。底下站着祖大寿和茅元仪两人,正在商谈着新军的事情。

    只见崇祯皇帝看着祖大寿道:“卿的官衔之一为京师高级讲武堂总教习,虽然眼下还没有正式的事儿可做。不过新军即将成立,朕准备先在新军中成立京师初级讲武堂。”

    祖大寿一听,总算盼到了这个消息,虽然还不是高级讲武堂,可有了初级,那高级还会远么?这么想着,他心中高兴,认真地听着皇上说话。

    有关讲武堂的事儿,茅元仪以前却没听过,不过他负责教习新军,因此也格外关心,皇上所说这初级讲武堂,在新军中到底怎么个搞法?

    只听崇祯皇帝接着道:“当前新军的假想敌,是辽东的建虏。因此,朕准备把新军的训练都针对辽东建虏来搞。祖卿本身是辽东将门出身,又和建虏多次交手,对于辽东建虏的作战,给朕说道说道吧!”

    皇帝这么要求,祖大寿自然不可能不答应。他稍微一想,便先行打了个预防针道:“陛下有旨,末将自当细奏。只是时间仓促,恐有遗漏。”

    “无妨,能说多少就是多少,而后回去补充后整理成册,用于新军训练!”崇祯皇帝笑着宽慰道。

    祖大寿听了,看了茅元仪一眼,便缓缓地说道:“建虏战法,最为常用,是为骑兵分队轮流冲击我明军军阵。”

    “详情为建虏破敌,先登高眺远,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我军虽众,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

    “对阵之时,亦有多种战法。”祖大寿说着,仿佛陷入了回忆一般,继续缓缓地介绍道。“其一,建虏临阵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乃四面合围,一齐冲击之法也!”

    “其二,建虏手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镝或见便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此乃下马步射,待我军阵乱后再以步骑冲击。”

    “其三,如若我军坚壁,建虏百计不中,则其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马搅地,破开军阵,则其必胜之!此乃驱畜群搅阵也!”

    崇祯皇帝听得明白,这都是冲开明军军阵的方法,花样比较多。

    “其四,若我军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建虏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我军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此乃长时间相持,待我军疲惫再行攻击也!”

    “其五,建虏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我军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我军或谓是城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此乃驱俘虏冲阵,或佯败诱敌,亦破我军阵也!”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听得心中凛然。建虏在战场上,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冲开明军军阵,手段不拘一格,什么招数都用,无关人性与否,显然是真得符合战争的本质。这样的敌人,确实不是这时候的边军所能对抗。

    他这边在想着,祖大寿还在继续介绍:“其六,如我军阵已动,建虏故不遽击,待我疲困,然后冲入;如建虏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兵众,我军遇见,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此乃疑兵计,虚张声势也!”

    “……”

    “因其败而巧计取胜,只在乎彼纵此横之间,有古法之所未言者。其胜则尾敌袭杀,不容逋逸。其败则四散进,追之不及。”祖大寿总结完了之后,心有触动,竟然久久无语。

    其他人听了,也没有马上说话,都在细细地体会祖大寿所介绍的建虏招数。一时之间,武英殿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后,还是崇祯皇帝打破了沉静道:“如此之建虏,如若以我大明现有军队,怕是无有其敌也!”

    祖大寿和茅元仪听了,抬头看他,都没有说话。这意思也就明了,自然是同意皇帝的意见,只是不好说出来而已。

    建虏只是一千,两千的话,如果有卢象升这样的猛将,或者曹文诏那样的也行,或者可以与之搏上一搏。可实际情况上,建虏的军队,比大明九边任何一镇的军队都要多。如此一来,建虏以多打少,又是精锐之师,就算卢象升和曹文诏等人,在正规会战中估计也难打赢。

    崇祯皇帝想着,如果自己不出现,按照历史的发展,明军每次的败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这么想着,便皱着眉头问道:“祖卿,按你估算,我大明关宁军如若和建虏会战,当如何?”

    一听这话,祖大寿稍微一愣,而后有点犹豫地奏道:“陛下,建虏之军卒,可等同于我军之家丁。如锦州总兵之麾下,亦只有两千家丁而已。”

    这也就是说,两军交战,不能看总数多少,实际是要按明军的家丁数目和建虏的总数目比。这么一来,显然是建虏兵力更多了!

    茅元仪在边上听了,心中补充道:“朝廷欠饷,各将养家丁不已,一旦损失便难补充。也因此,大多数将领都舍不得耗家丁。有此因素在,焉能胜之!”

    不过这话他不敢说出来,至少不敢在这个场景说出来。

    崇祯皇帝也听出了祖大寿的意思,说要是关宁那边组织会战的话,恐怕还是败多胜少。这么想着,他便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后,崇祯皇帝便交代祖大寿道:“卿且把建虏的战术编辑成册,最好附上具体的战列。在新军成军之前,务必要完成。”

    “遵旨!”祖大寿立刻答应下来,对他来说,这事不难。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茅元仪,同样吩咐他道:“茅卿之训练计划,朕要改一改,加入一些内容。”

 317 毕懋康

    (全本小说网,HTTPS://。)

    茅元仪听了,稍微有点诧异,不过他表面不敢显露什么,连忙应下。

    崇祯皇帝把他们打发走了后,还没休息,就听内侍来报,说工部尚书南居益请求觐见。

    该不会是有军器局人选了吧?崇祯皇帝心想着,便下旨召见。

    果然不出他所料,南居益见礼之后,便呈上一个奏章,同时禀告道:“按陛下所定军器局和兵仗局之革新,臣思前想后,已有一合适人选推荐,只是这军器局的品级……品级……”

    崇祯皇帝刚从内侍手里拿过那本奏章,听到南居益竟然结巴犹豫了,不由得先抬头看他道:“品级如何?”

    南居益一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回视着崇祯皇帝奏道:“品级低了点!”

    “哦?”崇祯皇帝听了,嘴角微撇,带了一丝好笑的意味,既不否决,也不同意,先低头看起手中奏章起来。

    这奏章一看完,他才明白,为什么南居益会说军器局局长之前定的五品品级低了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这奏章中,南居益分析,军器局要和兵仗局竞争,除了质量上必须要过关外,还着重强调军器局之军器,也必须要把成本降下去,还有最好有自己独有的军器,这样才能把军器局比下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军器局局长必须是精通军器之人才行。因此,他想到了一个人,或者更准确点说,他想到了有两兄弟在火器方面有天赋,这是朝中公认的。

    因此,他想举荐那两兄弟来当这军器局局长。但问题是,那两兄弟的官位品级,早已超过五品了。如果让他们去当军器局局长,这不是贬官了么!

    崇祯皇帝重新再看一次南居益附录上的简历,他倾向于举荐年纪轻点的那个,叫毕懋康,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如今五十九岁,担任应天府通政使,正三品的高官,大明九卿之一。

    大明朝的惯例,重臣任择须由九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须经九卿公决,此为廷议。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或园审。其与大明内阁构成了大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不过应天府的通政使,其实并无实权,相当于在养老了而已。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便看向南居益,微笑着说道:“军器实乃国之重器,重视一点也无关系,不过这军器局局长之位,要懂得可不少。且军器局革新之首任,更无前例可考,这毕懋康年事已大,可能胜任?”

    “回陛下,毕通政使经历丰富,远非一般毛头小伙可比,臣以为,其实在军器局局长之首选!”南居益坚持道。

    崇祯皇帝听了,便不再多说,点头道:“如此,便迁毕懋康为应天府工部右侍郎兼京师军器局局长,如何?”

    如此一来,军器局局长的品级可以保持不变。又能解决毕懋康的品级过高的问题,南居益听了,当即点头附和,没有意见。

    那这事就这样过了,崇祯皇帝看着南居益去内阁,不由得就想起了兵仗局。这个兵仗局是内监管辖,和军器局竞争的话,可不能太弱。有必要的时候,自己得插手一下才行。

    在他为兵仗局操心的时候,还在沈阳的皇太极便接到了代善和阿敏等人联名传来的八百里急报,他一听那个卢象升竟然调任登莱巡抚,还亲自领兵伏击大金的运粮队,并前后两次歼灭一千军队。看着急报上写着女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