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聊天群 >

第358部分

崇祯聊天群-第358部分

小说: 崇祯聊天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他这样子,刘国能倒也高兴,心情也好了不少道:“自己疑神疑鬼!真要这样,还来和我大明做什么生意?既然来了,就得遵守我大明的规矩,如此一切都好!只有强盗来了,我大明才不会手软!”

    听到这话,艾碧阁不由得回想了下以前的事情。当年好像来做生意,明国不同意,于是当时的舰队就去占了澎湖,并修城劫掠海上。而后明国发兵攻打,期间确实用了奸诈的手段,把使者团骗到岸上就翻脸无情。可这一次,是遵从明国巡抚之前的约定,从南洋运来了粮食交易。

    这么想着,艾碧阁就感觉自己这一次,怕是神经过敏了。

    刘国能看他表情,基本猜出了他心中所想,便对他说道:“本将派人,重新送你去见中丞大人。”

    说完之后,他一指海上又说道:“另外,他们再这样表现出敌意,万一出事,那可就不能怪我大明了!”

    对这些荷兰人来说,是非常不希望好不容易和明国能贸易的事情泡汤,因此艾碧阁点点头,陪着笑容连声答应道:“是,是!”

    停了停,他又稍微犹豫了一会后,才看向刘国能请求道:“这位将军,能否派个人和我一起去向总督大人解释一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舰队会这样,按理来说,我都没上船,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刘国能一听,眉头一皱。这事好像确实有蹊跷,这些使者在岸上被逮住,没来得及传讯到船上,为什么那些兵船也做出了这样的反应,难道因为他们都是红夷,不约而同有了同样的想法?

    他正在想着,忽然又见马三凑过来低声说道:“陛下有旨,令将军亲自走一趟,示之以诚。那些荷兰人不敢对将军怎么样的,他们万里而来,主要是来求财的。”

    刘国能一听,他没得选了,看了缩回去的马三一眼,便转头对艾碧阁说道:“本将随你亲自走一趟,如何?”

    “不可!”长乐守备一听,不等艾碧阁说话,连忙劝阻道,“这些红夷心思难测,万一……”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国能打断了,就见他正义凛然地说道:“有何不可?这里乃是我大明国土,是本将负责镇守之地。本将倒要看看,真要居心叵测的话,到底会是谁?”

    艾碧阁听了,连忙保证道:“不会,不会,都没有居心叵测,只是误会了而已。我拿性命担保,肯定不会有事!”

    长乐守备见此,心中唯有佩服刘参将一身是胆,难怪会从北方的流贼做到大明的参将!唯有马三知道,刘国能这是别无选择!不管他心中愿意不愿意,都得去!

    于是,一艏小艇载着艾碧阁、刘国能、马三他们几个人,往海面上荷兰人的旗舰而去。

    甲板上,荷兰舰队司令,因为蝴蝶效应提前就任的汉斯·普特曼斯,有点迷惑地看着攀软梯而上的几个人。

 825 皇帝背书

    (全本小说网,HTTPS://。)

    普特曼斯通过单筒望远镜,把岸上的情况看了个清楚。先是这位明国的大将打自己的手下,这让他很是愤怒。可接下来的事情,他就看不懂了。

    按理来说,双方都闹到了打人的地步,冲突很大么!可怎么到后来,又松绑了,好像聊得还可以。甚至到如今,这位明国大将怎么又单独跑来自己这边了,难道他没看出自己这边摆出的防御姿态?

    在他不解目光的注视下,几个人通过软梯先后上了甲板。艾碧阁身上果然有一道鞭痕,说明之前一点没看错。可好像艾碧阁压根没在意这道鞭痕,只是陪着笑脸,向他介绍道:“这位是明国巡抚手下第一号将领,刘参将!”

    而后他又向刘国能介绍了普特曼斯,随后就带着一点尴尬说道:“我在路上听到了一些谣传,疑神疑鬼就没到福州就返回了。现在误会解开了,我就准备重新前往福州,为我们荷兰和明国的贸易去谈判。”

    他自然是用本国语言和普特曼斯解释的,刘国能听不懂。不过这不妨碍他通过表情去观察情况。

    只见这位红夷的头领似乎有点诧异,叽里咕噜地问了那个懂官话的红毛鬼,他们两人一阵沟通,似乎是在解释事情。过了好一会后,就见艾碧阁转身看向刘国能道:“刘将军,已经解释过了,一切都是误会,没事,没事了!”

    普特曼斯也是露出笑容,在那点点头附和着。

    其实,在刘国能单独上军舰来这件事,就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明国这边并无恶意,否则的话,哪有最高将领把自己送入虎穴的道理。有时候,有些事情光凭嘴讲得话,很难沟通清楚,可实际行动一做,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刘国能听了后,看了马三一眼,而后就问道:“本将想知道,你们为何之前好好的,后来却变卦,不但兵船威胁,还想着把粮船也开出码头?”

    听到艾碧阁转译的话后,普特曼斯有点为难,本来不想说的,可明国这边,主将都亲自在自己的旗舰上,本身就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如果想和明国好好贸易的话,最好还是不要留什么不信任的尾巴,就只好回答道:“有一个明国人说是受艾碧阁……”

    说到这里,他指了下艾碧阁本人,而后又继续说道:“之托,说发现你们明国要歼灭我们荷兰舰队。他看到我们带着粮食来贸易,很有诚意却遭受如此不公,出于义愤,就帮忙通风报信了。还说要是不信的话,为什么我们的兵船不能靠岸,为什么岸上的明军如临大敌,还说将军会领兵前来,等援兵一到,就是动手之时……”

    刘国能听到这些话,不由得很是诧异。这一下,他立刻便明白了皇上让自己亲自过来的用意,果然是有奸人从中作梗。自己要是不过来的话,看这红夷头领的表情,似乎还不想说,估计是向那奸人做过什么保证。

    这时,马三忽然开口说道:“我是锦衣卫小旗马三,此奸人是何许人可知道?”

    一听这话,艾碧阁顿时吃了一大惊,看着貌不惊人的马三,似乎有点难以相信。他懂大明官话,自然也比较了解明国的事情。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在明国具有很大的权势。这一刻,他忽然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位刘参将在这位锦衣卫小旗咬过耳朵之后,马上就改变了行事方式。

    此时此刻,他知道可以得罪刘参将,但也不能得罪锦衣卫小旗。否则就算地方上愿意和荷兰做生意,这种皇帝的亲军给皇帝上点谗言,就很可能改变一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锦衣卫做事,代表的是皇帝的态度。

    想到这里,他立刻用本国语言向普特曼斯做了介绍,并把自己想到的情况也说了:“从刚才的事情来看,这位锦衣卫小旗表现出来的,都是对我们荷兰人的善意。他说过,只要我们遵照明国的规矩做事,就不用担心什么。那位明国巡抚就算是个和以前那巡抚一样的人,可他们也大不过明国皇帝。有皇帝的人背书,我们肯定是想多了。”

    说到这里,他想着之前其实已经问过普特曼斯有关军舰行动的事情,但普特曼斯当时明确说了不想说出那个通风报信的明国人,因为当时做过保证不透露消息的,他就继续说道:“刚才这位锦衣卫小旗问那人了,总督阁下,那人明显具有挑拨离间之意,不是好人。锦衣卫小旗问话,最好是据实回答,就算得罪刘参将也不能让这位锦衣卫小旗对我们有意见。这样的事情,在明国这边是公认的事情。”

    普特曼斯一听,毫不犹豫地点头,立刻做了回答,由艾碧阁转译道:“那个人不认识,不过很会说话,人长得斯斯文文的,好像是个做生意的……”

    描述了一会,让马三听得皱了眉头,就又问道:“你们可能画出他的画像?素描就可以!”

    一边的刘国能,对于和这些红夷沟通的事情,一下被马三主导,他没有一点怨言。因为马三的背后,站着的是皇帝。他敢肯定,马三绝对说不出这些话,特别是他从为他听过的这些名词,马三此时在说,肯定是转述皇帝的话而已。

    再说了,对于查人这种事情,自己一个带兵的并不擅长,交给锦衣卫是最合适不过了。

    艾碧阁对于这位马三也很是吃惊,不但能正确地说出荷兰国名,区别于其他明国人的红夷红夷地叫,此时又特地点出素描,显然对大明以外的事情似乎很熟悉。

    他在这样的明眼人面前,不敢怠慢,立刻向普特曼斯转述了马三的话,并提议给出画像。在得到普特曼斯同意之后,便陪着笑脸说道:“请两位大人捎等,船上有人会素描,一会就让人画出来,我们总督大人说你们难得来一趟,他决定好好招待一下,请千万不要推辞。”

    话语间,热情了好多,也想起来要招待人了。

 826 心不在焉

    (全本小说网,HTTPS://。)

    拿到了马三拍照传过来的素描画像之后,崇祯皇帝看了好长一会时间,如果这幅素描是准确地话,这个居心叵测,甚至可以说一心想挑拨离间的人,恐怕来历还不简单。从面相上看,也不会是海盗之流,更多的是掌柜或者绍兴师爷那种。

    崇祯皇帝有点疑惑,这样一个人,到底是奉谁的命令去做这个事情的呢?是谁不愿意荷兰和大明的关系缓解,让荷兰能和大明进行正常交易?能冒这么大风险的,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又或者是有很大的仇恨吧?

    再联想到陆路这边,那些荷兰使者半路返回的事情,虽然好像从事后看,是这些荷兰使者自己多疑,可未必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因素在里面。如果陆路和海上不是凑巧的话,那这背后人的能量很大,断然不会是私仇之类的了。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又想起许香事件中,从孙传庭禀告上来的情况看,背后也是有人在搞鬼。这么想着,他便断定,开海遇到的阻力开始出现了。

    开海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没想着会容易的。否则开海那么大的利润,为什么历代皇帝和大臣都视而不见,难道真是到了视金钱如粪土的地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困难太大,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不由得对成功开海的困难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对于他来说,要想真正中兴大明,并在这个世界大航海时代奋起直追,重新站到世界最高处,那么开海是一定要成功的。

    想到这里,他传旨司礼监,把存档的有关开海相关的奏章,包括批复和留中的,全部都搬了过来,准备重新再捋一遍。

    这次的开海,由何乔远提出,温体仁主持,孙传庭具体操作。按理来说,这些都是能臣,应该能做好事情的。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崇祯皇帝感觉,还是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因为自己忽视了他们这些人中共同拥有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时代的局限,眼界的局限。

    就比如说眼前这次,刘国能在对待荷兰人的过程中,哪怕他自己以前是流贼出身,可还是有一种对红夷高高在上的心态,言语行动中,对他们丝毫不客气。

    不是说不能这样做,在荷兰人入侵大明的时候,就可以这样,用不着客气;可当荷兰人是来做生意的时候,再这样目中无人,就不好了。毕竟做生意这个事情,是互利互惠的,黄了一门生意,大明也会受到损害。要有能耐的,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在和荷兰人的交易中,在游戏规则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为大明争取利益,这才是最正确的。

    这种对西夷的优越感,不止刘国能有,就是孙传庭也有,甚至连大明普通百姓都有,这种就是时代的局限性,眼界的局限性。

    崇祯皇帝一边想着事情,一边继续看着奏章。这不,他的手中正拿了一份开海收税的奏章。这份奏章中所写的内容,其实就是以隆庆年间短暂开海的往例为依据写的。

    督饷馆,也就是后世的海关,对进出口收取关税,包括三个部分,即引税,水饷,陆饷。

    所谓引税,其实就是船引。远洋海船,不管东西洋,都要抽取引税六两,近海的,比如去台湾鸡笼什么的,淡水船每艏抽取白银二两。

    所谓水饷,是对出口货物征收的商税,由船商缴纳。西洋船面阔一丈六尺以上,每艏船征收水饷白银五两,面阔每多一尺,加银五钱。去往东洋的船只比较小,就只征收西洋船的十分之七,淡水船更小,就按照船面阔一尺,收水饷银五钱。

    陆饷是对金口货物征收的商税,由铺商缴纳。主要是按照货物数量和价值来收税。比如胡椒、苏木等货价值白银一两者,征收陆饷白银二分。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是往吕宋那边的船只,大多是空船返回,没有货物,只有白银而已。这样的话,就不好按陆饷征收了。于是,就多了一种叫加增饷,每船缴纳白银一百二十两。

    这种征收的方式,一年大概只能征收税银两万两白银左右,就如同何乔远当初在奏章中所说的一样,这与崇祯皇帝期待的目标相差甚远。当然,这里绝大部分原因是官吏乡绅偷税漏税引起的,这一点,放了孙传庭在那里,从他目前的表现看,应该有能力去解决这件事情。

    不过,对于隆庆时候的这种征税方式,说句实话,崇祯皇帝是不满意的。不过万事开头难,也只是让福建那边先按这种开始做起来,崇祯皇帝插手的地方,就是特旨运来的粮食不收税。另外要成立国营的贸易公司进行对接贸易,不过这事还没有眉目。

    按照后世一个普遍的认知,税收必须要影响商品种类的进出。国内需要的,就鼓励进口;国内不需要的,就鼓励出口等等。还有各色商品,要根据价值的不同进行不同税收的征收。而这些,其实并不是坐在紫禁城内,听着下面说什么就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这么想着,一个念头忽然从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冒了出来。而且这一冒出来之后,就犹如魔鬼的诱惑,再也摒弃不了这个想法。

    入夜,就算和田贵妃在互动的时候,崇祯皇帝都有点心不在焉。田贵妃何等聪明,这个时候又敏感,立刻便感觉到了。等她蜷伏在崇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