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崇祯皇帝看完了,刘懋便再次躬身奏道:”陛下,修水泥路,需要大量的人手,实在是这段时间内不方便大量征发。要是有足够的人手,微臣再修不好路,甘当领罪!“
这个时候修水泥路,没有后世的工程机械,自然是要靠人力去堆了。刘懋的话,集中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力问题。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微皱了眉头,沉思了起来。
如果修路影响农事,哪怕是妨碍江南百姓的纺织养蚕等活,崇祯皇帝也是不愿意的。可江南这边,要是每次都等到秋收之后再动手,那也是不妥当的。毕竟这样一来,一年到头修路的时间就少了。而且秋收之后,江南也冷下来,到时候土地冻得硬邦邦地,也会加重修路难度……
他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他之前有过的决定,这一下联系起来,不就刚好解决了么!
892 还有没有道理讲了?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崇祯皇帝一直想要进行军制革新,新军其实就是范本。目前更是因为新军在辽东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力。因此在京师内,第二批新军也已经在大规模训练了。不过人员素质自然不及第一批,毕竟那是从各地边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
眼下的第二批新军,则已经偏重火器了。在兵仗局和军器局改进管理方式,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之后,燧发枪和火炮的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因此新的新军,是在京营基础上汰弱留强,并进行大规模列装火器训练之。毕竟火器才是未来战场的王者,唯一的问题是,新军的费用因为火器训练规模大,产生的费用也高。
这要是换成以前的话,估计又会半途而废。但一个是有新军打了胜仗的基础,第二个是朝廷的财政至少没有像以往那么穷,第三个是随着一次次的战事胜利,一件件赚钱事情的运作,崇祯皇帝的威望与日俱增,第四个是朝中重臣被他在去年捋了一遍,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种种因素加起来,新军费用虽高,却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与此一来,就有另外一个事情产生了,军队中强兵留下了,那弱卒怎么安排?崇祯皇帝对此早已有想过,如今刘懋这边有了人力问题,自然一个解决办法就出来了。
就听崇祯皇帝对刘懋交代道:“江南卫所军队多已不堪用于作战,但用来修路怕是没多大问题。且以军队方式的组织,也是便于管理。况且卿乃是兵部给事中,有朕的旨意,卿且去调动周边卫所军队,筛选强兵之后,集弱卒用于修路。如此,富商银子到位,卫所提供人力,修路就能随时进行了。”
刘懋听得大喜,其实他也想过这个。毕竟在以前的时候,裁撤驿站的事儿都提出过,自然不会看不到江南卫所这边的烂兵其实都是卫所军官的私人劳力这种事。如今有皇帝背书,他又是兵部给事中,调动兵力修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卿可对修路军队明言,水泥路修好之后,需要养护以及巡路收取过路费,修路积极的兵卒,可甄别选用。”崇祯皇帝还没等刘懋反应,就又补充了一句道。
刘懋一听,不由得更是大喜。这可是好差事,算起来是个肥差了吧!有这样一个诱饵吊着,估计修路的速度会比用民夫快多了。
这么想着,他连忙躬身应下,心满意足,赶紧领旨办事去了。
崇祯皇帝解决了这个事情,也不再停留,坐船北上,一路不停留,返回京师。
这次出京,算是解决了几件很基础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江南经济的繁荣也有了个直观的认识。顺带着刷了一大波成就值,出来一趟,值了!等过段时间,再来个微服私访。
崇祯皇帝是高兴了,可辽东的皇太极却很不高兴。因为他派往朝鲜的人刚刚回报,说朝鲜那边,压根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乱贼动乱,甚至连明军都没有去骚扰,实在是朝鲜那边太穷了,去年一年的折腾,遍地白骨。
但大清军队在朝鲜的生活,比辽东这边还要好,至少粮食物资上就比辽东要充足一些,因此多尔衮和多铎手中的两旗,看着战力并没有什么损失。据有传言说,朝鲜那边有从倭国运来粮食物资。
虽然多尔衮想隐瞒这些消息,可皇太极作为满清的皇帝,哪怕那是正白旗、镶白旗中,自然也会有皇太极的耳目。虽然多尔衮操作倭国的事情,肯定是非心腹不用。但事情多少会流传出来的。
皇太极就是为此生气,辽东这边的大清将士和步步紧逼的明军死战,你多尔衮却在朝鲜过得滋润,保存实力是什么意思?
要是有可能的话,皇太极很想对崇祯皇帝说,你明国不是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朝鲜不一直是你明国的藩属国么?还不赶紧出兵朝鲜,把我们大清军队赶出来啊!那个卢象升不是很厉害么,别赖在金州了,快去皮岛,去朝鲜啊!
但从目前掌握的迹象看,这个想法根本不会得到明国的配合。明军就揪着辽东这边不放,这让他如何不恼火!
虽然复州那边的兵力已经顺利撤回,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可如今大清的探马和明国的夜不收却打得很激烈。要是换成以前,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只要大清这边探马多发点力,能很快把明国的夜不收打回去的。可如今,明国夜不收却变得和大清探马一般悍勇,简直到了寸土必争的地步。虽然从底下每几日一报的军情上看,明军夜不收的死伤还比大清探马要多点,可明军夜不收似乎有越战越勇之势。
这种趋势很不好!皇太极为此也很烦恼。要是野外的斥候战都打不过明军,最终被明军所压制的话,那大清唯一的优势都见荡然无存,会变成真正的聋子、瞎子,很多事情都将变得非常被动。大清剩下的,就只有躲在城里被动挨打了。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皇太极狠狠地下定了决心。他对代善咆哮道:“朕就不信了,大清探马会耗不过明军夜不收?传朕旨意,选拔精锐,增派探马,务必要把精锐的明军夜不收耗尽,打残,让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出城!”
多次的斥候交锋,自然是有输有赢,建虏也抓到一些明军夜不收,审问知道明军夜不收主要是最为悍勇的新军夜不收和原关宁军的夜不收组成。虽然关宁军中的夜不收有不少,但新军夜不收却不是很多。也因此,皇太极有此一说,发狠要耗掉这些夜不收,重新掌控野外。
他还从被抓的那些夜不收口中得知,大清探马的首级很值钱,可以直接换取辽东良田,不再像以前一样,战功赏赐会一直有拖欠,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这一招,又让皇太极又吐血的冲动,因为他知道这是让明军夜不收变得这种勇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拿大清的良田去激励他们来割大清探马的首级,还有没有道理讲了?
893 耗谁?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在斥候战这个事情上,皇太极企图仗着满清打了这么多年仗,历练出来那么多精锐探马,要把关宁军和新军的夜不收耗掉。但他要是知道了此时海州发生的事情,怕是又要发脾气了。
尘土飞扬间,一大堆骑军到了海州城下,这是从归化城出发,调拨给辽东这边的蒙古族精锐。曹文诏对此很是欢喜,亲自到城门这边来视察这支骑军。
说实话,最近的斥候战,虽然明军这边因为奖赏机制的实施,又有新军为表率,但建虏探马也不是徒有虚名,确实双方损失都有点大。这种战事,比起正规战事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更为激烈,你来我往的,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曹文诏没想到的是,上报给崇祯皇帝有关这边的战况后,竟然就拨了这支骑军过来,而且来的不是成建制的骑军,是任由这边补充安排的骑军。这也就是说,这些骑军可以拆开,随意安排进任何队伍中。
如果说马上的功夫谁最厉害,蒙古人称第二的话,就没人敢称第一。蒙古人的战力之所以不行,只是因为装备差,首领弱,内斗激烈而已。可这些蒙古人加入明军之后,以上制约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更让曹文诏高兴的是,这些骑军还带来了不少优良战马。这对于明军夜不收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曹文诏忍不住就在城头上感慨:“陛下收复河套,收编蒙古部族,真乃英明之举也!”
从此以后,大明的军队中,将不缺优良的战马,也不会却弓马娴熟的骑士。大明的战力,必将再强大几分!
为此,曹文诏甚至还特意把这些河套来的骑军召集起来,亲自向他们宣布了海州这边的奖惩,告诉他们,用真正的建虏鞑子首级,可以即刻换取良田。辽东或者河套地区任选。当然,也可以积战功升级。忠勇伯满桂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朝廷是绝对不会亏待的!
于是,在明军夜不收接下来的出击中,每支队伍的人数一下增多,几乎是以前夜不收队伍的两倍。大部分的构成都是新军中的骑军为首,领关宁夜不收和蒙古精锐和建虏探马厮杀。
原本的时候,明军夜不收和建虏探马相遇,多是要下马步战。可多了蒙古精锐后,这些蒙古精锐却不会下马,就是配合下马的夜不收夹攻建虏探马。加上人数又多于建虏探马,一时之间,在这种小规模的战事上,建虏明显吃亏,损失人数一下增多。
这个军情,立刻汇总起来禀告到了沈阳。皇太极一见,就又愁了。
军报上说,明军那边很是悍勇,而且常盯着真正的满洲族勇士下死手。一般的遭遇战,只要交上手了,往往那些汉军出身的探马可以逃得性命,但满洲族探马却会被明军夜不收咬死。
“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了!”皇太极愤怒咆哮。明军这是抓住了满洲族人少的弱点,如果这么耗下去的话,满洲族人的壮年男丁越来越少,大清还怎么统御各部?
这个时候,皇太极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相比明国来说,这种先天不足的缺点,就算皇太极再英明神武,也没法去改变的。更让他无奈地是,那些蒙古部族全部倒向了明国。如今有大量的蒙古人加入明军夜不收中和大清探马作战,就是一个很显眼的例子。
不可否认,蒙古人正面打仗不行,可让他们配合着打,却能发挥出他们全部的实力。如今看来,这种斥候战,根本就不是消耗明军,而是在消耗大清勇士了!
无奈之下,皇太极终于向唯一的蒙古盟友,科尔沁族发出了旨意,要求科尔沁族派一千骑军过来协助大清打斥候战。
这道旨意到科尔沁族时,把布和他们给愁了。于是,海兰珠一条私聊发给了崇祯皇帝,要他拿主意。
崇祯皇帝此时还在回京的路上,看到海兰珠的留言,便知道皇太极有点耗不下去,可又不想丢失野外屏蔽军情的能力。想明白了这点,他便回复海兰珠道:“这个简单,你们科尔沁族探马出战的时候,就放水投降好了,顺带着坑掉建虏探马,就是功劳一件!”
他的回复,海兰珠是能立刻收到的,因此马上就有回复道:“陛下,要是这样交代给他们的话,万一有人向皇太极通风报信的话,他立刻发兵攻打我科尔沁族怎么办?”
“当然不能明着说了!”崇祯皇帝有点无语,只好指点道,“如今东部草原上还依附建虏的部族,也就你们科尔沁族了。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你们科尔沁族的士气还很高吧?”
“这有什么关系?”海兰珠有点想不明白。
崇祯皇帝一见,便继续解说道:“那你们就派那些意志消沉地去好了,临行之前,不妨让底下人私下透露,说其他部族在我大明这边的待遇如何。只要投降大明,就有优待,如果有立功的话,更是有赏赐。”
海兰珠一见,还是皱着眉头,对这回答很不满意,不过她看出崇祯皇帝没说完,就忍着性子继续听着。
“等到临走之时,你额祈葛不妨召集他们训话,严禁军中传播这种不利消息。同时,感慨下部族困难,前景渺茫。如此一来,朕就不信你们科尔沁族的那些人还会出死力!只要不出死力,他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伤亡了。”
海兰珠听到这里,终于心中一动,眼睛都亮了点。
“而且朕这边也会交代下去,对于蒙古探马不得赶尽杀绝,只要投降,一律就接受。这样,在战场上发生的那些事情,难道还让皇太极怀疑你们?顶多是觉得你们科尔沁族没有战力而已!”
对于这个解决方案,海兰珠终于接受了:“那我把这法子转达给我额祈葛。”
等要下线时,她觉得心中还是有点没底,就又问道:“陛下,我们科尔沁族到底什么时候能名正言顺地脱离建虏?”
“朕已在回京途中,等到了京师,朕和重臣商议后,会有个结果!”崇祯皇帝以此安抚了海兰珠。
海兰珠听了,终于下线了。其实,她不知道,对于科尔沁族的安排,在崇祯皇帝出这个法子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894 因噎废食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只要按照崇祯皇帝这个法子,先一步投降大明的科尔沁族人,必然会早一步被安排,不可能再跟布和以后一起投降大明的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但能减轻以后安置的压力,也能顺带着多坑一些建虏探马。
等崇祯皇帝回到京师时,已是五月中旬。御驾还未到京师,在城外十里就已经跪满了文官武将,皇亲勋贵。
田贵妃见此,不由得欣喜,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京师臣子来迎接我们了!”
“呵呵,爱妃可知他们准备干什么么?”崇祯皇帝听了,却是一声冷笑道。
田贵妃一听,不由得一愣,从皇帝的语气中听出来,好像不是好事。她很是有点意外道:“干什么?”
“要以朕在南浔镇遇险一事,全体劝谏朕不要再私自微服出京了!”崇祯皇帝看着远处密密麻麻地人头回答道。
这个事情,他早从聊天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