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子婴-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子婴从床上站起身来,嬴政已经大步流星的踏进了子婴的居所。
“臣子婴见过始皇帝!”子婴行礼道。
“无妨,汝有伤在身,些许俗礼不要也罢。”始皇帝十分大度的挥了挥手说道:“长安君此身如何。”
“子婴之伤不过皮肉伤罢了,不当事。”子婴低头拱手言道。
子婴这一低头正好头部低到了始皇帝的胸前。
看着被侍女搀扶着才站立的子婴,始皇帝蓦然间颇有些感慨,不自觉的提起手摸了下子婴的头顶,顿了一会这才缓缓的说到。
“好孩子,你……是否怨恨伯父?”
始皇帝这句话一出,随行而来的赵高眼睛当即一缩。
对子婴始皇帝竟然自称伯父!
坏了,看始皇帝的态度,恐怕想搬到长安君更是千难万难了,幸好这次只有自己和几个始皇帝的亲信宦官侍卫跟随,若是让文武大臣们知道始皇帝说出这么的话,恐怕长安君在文武心中的地位还得升一升。赵高暗自思索道。
听到始皇帝的这句话,子婴也是一愣,而后缓缓的摇了摇头而后又点了点头说道:“臣有怨,然先父在时曾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子婴清楚若是斩钉截铁的说不怨恨,当时可能始皇帝会极为欣慰,然而日后始皇帝想明白过来也定然会知道自己是在说谎。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自己心有怨愤,然后子婴又搬出了后世儒家君臣父子那一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句话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永远忠于始皇帝,无论始皇帝什么命令自己都会接受,哪怕是去死。
而且还特别点明这句话是自己的父亲成蟜所言。
这一句话立时又激起了嬴政对成蟜父子的愧疚之情。
看向子婴的目光更加的柔和。
“虽然子婴在军中威望无双,但若是永远忠于我大秦,哪怕自己不能长生,也定然会成为后任君王手中荡平一切的利剑。”
嬴政如是想到。
一句话能够让始皇帝对自己放下大半的戒心,这句话的效果子婴也未曾想到。
而在后方的赵高眼中,子婴的危险则是又上升了一个等级,长安君处处与他作对,长安君重新得宠对他而言可不是一个好事情。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而后停在了门外。
“禀始皇帝,上午行刺之贼已捕其一,当如何处置?”
竟然抓住了一个刺客,一句话立时把始皇帝的注意点引了过去。
嬴政的脸色也立时变得有些铁青“召集众文武,朕倒要看看是何人有胆行刺于寡人!”
说罢又转头对着子婴轻声说道:“你且静心养伤。”
说罢便要去看看是何人竟敢行刺他。
“臣可否一同前往?”见始皇帝这就要离开,子婴赶忙出声言道。
子婴记得历史上东海力士和张良在行刺完始皇帝之后是成功逃脱了的。
这一次竟然抓住了一个,敢于行刺始皇帝这刺客在始皇帝的手中自然是有死无生。
不过子婴对于历史有汉初三杰之称的张良,却是十分的好奇。
听到子婴的话语,嬴政顿了一顿,想到子婴毕竟也是这次行刺的受害者,对何人行刺感兴趣也理所当然,便应允了下来。
……
听到始皇帝的命令,随行的一众文武大臣很快便都汇集在了临时的大殿之中,令众文武惊奇的是上午刚刚因为保护始皇帝而受伤的长安君已经早已在此等候。
而且因为受伤,专门坐在一个软榻之上。
别人站着他坐着,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混迹朝堂多年的这帮大臣们,立时就赶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说不定长安君还会重获恩宠。
一些先前子婴失宠之时,对子婴不太友好的大臣,已经心里默默的思量怎么才能修复下彼此的关系。
很快一个身材魁梧的力士便被押解了过来,子婴一看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果然还是让张良跑了。”
而殿中的文武大臣,则面露喜色,不少人在上午时都注意到过,行刺的是“一大一小”两名刺客。
能够将百二十斤的铁锥稳稳的从崖顶上抛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办的了的。
定然是面前这个虎背熊腰的刺客所为,也就是说逮住这人便可以说是已经逮住了行刺始皇帝的直接凶手。
第274章 刺秦(一)
而子婴却顿时有些索然,抓住一个东海力士,不过是抓住一个莽夫而已,除了给始皇帝解恨根本没有一点用处。
相对而言,东海力士不过是张良手中的一件工具罢了。
最大的威胁应该是已经潜逃了的张良张子房,没有把他擒拿,他永远就像一个潜伏在民间的猛兽,等待着秦帝国衰垂之时便猛地扑上来,咬下一口血肉。
很快这东海力士便被带到了大殿之中,被后面押解的侍卫一脚踹到了地上。
“回禀始皇帝,刺客带到。”
远了看不清楚,这一离近了殿上的文武看到这刺客的状况不由的纷纷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这刺客被踹倒在了地上,然而看上去这刺客的身材恐怕不下于两米,浑身更是肌肉错节,仿佛一座精壮的肉山一般。
不过此刻的他却被一圈圈的绳索捆的像个粽子一般。
“这刺客天生神力,未免殿上行凶只得将其捆起。”主持缉拿刺客的蒙恬解释道:“若不是长安君一箭将这凶人射伤,影响其行动,恐怕我们还真抓不住这等凶人!”
这身型恐怕与子婴之前见的东瓯第一勇士巴扎也不妨多让。
“汝是何人,缘何行刺皇帝?”
侍立在始皇帝一旁的赵高首先发问道。
这恐怕也是殿上所有的人想要知道的两个问题。
然而回应赵高则是一阵阵宛若擂鼓般的声响,嗯,声音的来源是刺客的肚子。
显然这“穷凶极恶”的刺客肚子饿了。
“俺肚子饿了,能给俺饭吃吗?张良那小子从昨晚就没管饭。”
让众臣一头雾水的是,等了半天这刺客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不过从他的话中也总结出了三点。
一、这刺客脑袋可能不太好使;
二、头一个唤作张良的没给他饭吃;
三、他饿了快一天了。
最先发问的赵高更是一脸的黑线,这刺客简直不按套路出牌。
这可是敢于行刺始皇帝的刺客啊。
哪怕你嘴硬一点,什么都不说也好,张口就要吃的这是什么道理。
“大胆!始皇当面安敢无礼,还不速速招来!”
赵高继续斥问道。
“不给饭吃,俺就不说。”
这刺客也光棍的很,就认准了一点,我饿了,不管饭不配合。
“上饭!”始皇帝这会也看出来了,行刺自己的这个刺客完完全全是一个神经极其粗壮的莽夫,故而出声命令道。
“给他饭吃。”
始皇有令,自然上的极快,不一会各种美味佳肴摆在了力士的面前。
由于为了防止他暴起伤人,这会他还被捆的严严实实的,为了防止意外,押解他过来的军士还客串了一把保姆,一口一口给他喂的饭食。
两名一身戎装的军人,一口一口的贴身给一个壮汉喂饭,场面实在是有些辣眼睛。
这刺客可能实在是饿坏了,两个军士一刻不停喂着,这才堪堪赶得上他吃的速度。
不一会上的饭肴便被这刺客一扫而空。
“还有吗?”
看了看已经干干净净的盘子,这刺客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再上!”始皇帝命令道。
直到这刺客吃干净四人份的饭食,这场颇为诡异的审问才重新步上正轨。
这会就连子婴也有些无语,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你张良让人行刺始皇帝竟然连饭都不管饱……
吃完了,这刺客一扭头在肩膀上摸了摸嘴上粘的油,心满意足的说道:“吃饱了,想问什么问吧?”
没用赵高开口嬴政便开口问道:“汝是何人?”
“俺是沧海国人,俺叫大猛,俺弟弟叫二猛,俺娘叫……”
“是谁让你行刺寡人?”没等这名叫做大猛的力士说完,始皇帝便一头黑线的打断了他继续自报家门的进程,继续问道。
此刻任谁也看得出来,主使行刺始皇帝的绝对不是这个没大有脑子的“大猛”,还没有被抓住的那个人应该才是主谋。
“是张良先生找到沧海君让俺跟着来杀皇帝和长安君的。”
这力士本来就是超级粗线条,跟着张良时张良出于省钱的计量平日里对大猛也不是很好,饥一顿饱一顿的,若是始皇帝再拖上几天来到这里,两人说不定已经断炊了。
故而这大猛对张良也根本没什么好感,只不过离了他更是没有管饭的。
“张良奈何人,众卿谁人知之?”
听完大猛的话语,始皇帝颇有些疑惑的看向周边的文武大臣。
对这个名字,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一些陌生,一时间谁也没有想起来。
毕竟秦灭韩是张良不过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尚未出仕,虽然家世显赫五代为韩相,然而就张良个人而言在诸国间也根本没有一丝的名气。
除了前世就已经知道张良身世的子婴,便只有李斯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微微皱了皱眉头。
相较其他人,李斯对韩国的了解相对要多一些,当年因为韩国人郑国的原因他们这批在秦的“外国人”差点就被驱逐出去。
而且他的老同学兼老对头韩非另一个身份也是韩王之子,因此对韩国一些人物曾刻意了解过。
张良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
一时间朝堂上略微有些沉默了起来,许久李斯试探问道:“
这个张良可是韩人?”
“好像听张先生说过他家以前在新郑?”大猛回道。
“李卿知道这张良是何许人也?”始皇帝立马追问道。
“先前臣不太确定,不过既然他是韩人,那便十拿九稳了。”李斯回道:“诸位可记的张平此人?”
说道张平,在座的一些经历过战国末年的老臣立时有了印象。
“可是两朝韩相张平?”
有老臣疑问道。
“没错,如果没记错张平的长子便唤作张良,此六国余孽也。”李斯回答道。
李斯这么一解释,众人也就明白过来了,张良的父亲、祖父等人那可都是韩国的相国,张良一族可以说是韩国的死忠。
之前新郑韩人谋反,主谋之一便是张家,之后张家后人也上了秦国缉捕的黑名单。
若是没有秦灭掉韩国,等张良入仕在当时的氛围下,怎么说也定然是朝堂上的显贵。
就因为秦国把韩国灭了,让他从云端掉到了底端。
不但没有机会入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因为身份还得整天东躲西藏躲避追捕。
第275章 刺秦(二)
如此说来张良也确实有行刺始皇帝的动机。
“这帮暴民!”听到张良乃是六国遗民,嬴政狠狠的握紧了拳头怒声道:“终有一天,朕要将这等逆贼屠尽!”。
显然张良的刺杀让始皇帝动了真火,他自认为天下一统以来自己的功绩已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万古一帝。
现在应该是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然而自从天下一统,那些仍然想念故国的六国遗民们便潜伏在了民间,也说不准谁便是某一国的死忠,总不能把人全部杀干净。
而这一次,始皇帝完全可以说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道,若是没有子婴的提前的计谋,联合赵高让他换车,若是没有子婴在受伤后依然将他从马车上救下。
说不准这一次,真的会让这帮人刺杀得逞。
这一次嬴政是动了真怒。
“先前听汝所言,尔等行刺的对象是皇帝和长安君?”发问的还是刚刚解释完的李斯。
这一点子婴也是很好奇,这次行刺和自己记忆中的明显有些不同,这第二把铁锥很显然不是冲着始皇帝去的。
刚才听着这刺客所言,这本来便是对着自己来的。
“杀嬴政是为了让天下大乱,好趁机复国。杀长安君的缘由也听张先生提过,因为有他在哪怕杀死嬴政恐怕很难覆灭秦国,甚至有可能让他重新把六国灭了。”
对此这刺客倒也没隐瞒,虽然他智商大条,然而一些缘由他倒是听张良提起过。
听到刺客的回答,朝上众臣不由的纷纷把眼光看向了子婴的方向,就连嬴政本人都不由的多看了子婴几眼。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在这些六国遗民的眼中,长安君对他们的震慑竟然如此之强。
没有选择刺杀秦国大将,也没有行刺始皇的诸位公子,而是去刺杀一名当时被冷藏的封君。
不过想想也是,秦国当年平定六国的大将就那几个。
其中最为显赫的便是王翦和子婴。
不过王翦垂垂老矣,不用管也活不了几年。
第二梯队的杨端和、蒙武等人的情况和王翦也差不多,都年事已高。
而新生代的将领如王贲、李信、彭越则多数都曾经在子婴麾下听命,甚至原本就是子婴的家臣出身。
而且子婴的行事手法可不是王翦可以比较的。
不管是火烧蓟城还是水淹大梁,造成的伤亡可不是一点半点,虽然许多的功劳被子婴让给了别人,然而世上没没有不透风的墙,究竟是谁干的这些人还是知道的。
虽然子婴在民间有“贤君”之称,声望极高,然而在这些六国遗民眼中,却跟恶魔无异。
最最关键的一点,让六国遗民们不能忽视的是,如今的子婴刚刚二十岁出头!
实在是太年轻了,若是他不死,恐怕现在潜伏民间的原先六国高官显贵,没一个能够熬得过他。
看子婴在六国战争中的表现,有他在想要复国实在是千难万难。
故而张良毫不迟疑的把子婴列为了两个必杀对象之一。
什么样的赞誉最为宝贵,自然是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