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帝子婴 >

第59部分

秦帝子婴-第59部分

小说: 秦帝子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放心大胆言道:“安平君虽为秦相,然故国楚地更为楚国公子之尊,楚人仰之。

    臣唯恐,变生肘腋之地,故有此言!“

    子婴的话,当即把大殿之上所有的人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子婴的分析竟然和事实相差无二。

    李信引兵出征后,楚王负刍派楚将项燕将兵二十万迎敌,双方战于汝水之阳,占局一开始和子婴分析的相差不大,二者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然而就在这时,变故横生。镇守郢陈的秦国国相昌平君熊启,起兵反秦。

    一时间为秦国所攻占的楚地,群起相应。不多时便攻下了周边的鄢陵、平舆等多座城池。

    此时的李信军等于完全陷入了楚军的包围之中,不但被却断了后路,而且也断了给养。

    如果继续和项燕相持下去,不用打仗自己的部下便会因为断粮而失去战力。

    无奈之下,只得匆匆回师平叛,欲先平定昌平君之叛乱,再行攻打楚国。

    然而如此良机,作为楚国名将的项燕自然不会白白放过,乘着秦军回返之际,一路尾随进攻。

    在损失了大量的兵力之后好不容易到了郢陈,然而郢陈作为楚国曾经的首都,城高墙厚一时间难以攻破,后面还有项燕一直不断的追赶,跟本没有时间慢慢攻城。

    无奈,缺粮少食的李信,只得继续引兵向西奔逃。

    项燕自然是穷追不舍,双方且奔且战,这一跑便是三个日夜。

    一直跑到城父邑,李信方才停了下来,不能再往西跑了,再跑就是函谷关了,近年来一连串的胜利导致秦国上下普遍的有些麻痹,原来防卫六国的重地函谷关,随着关外大片土地的归秦,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把守。

    若是自己等人进关之时被项燕尾随攻击,甚至丢了函谷关,那么关中危矣。

    没得选择之下,李信只能率领大军在关外与项燕所带领的楚军,展开决战。

    虽然剩下的秦军疲惫至极,而且饥肠辘辘,然而所有人的家都在关中,一旦函谷关失守的后果大家都清楚。

    此战秦军也爆发出的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也终于暂时击退楚军,为成功退入函谷关,赢得了时间。

    进入函谷关后,李信军方才安定下来,略一统计几个月前声势浩大的二十万秦军,已经仅剩下五万余人。

    而楚军也趁势收复了之前大部被秦军攻占的领土。

    此次出征对于秦国而言,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惨重!

 第133章 老将归位

    “是孤有眼无珠,引狼入室是也!”听完子婴的话,秦王赵政脸色落寞的感慨道。

    “以汝之见,何以攻楚方可胜之?”赵政沉默了一会又继续问道?

    如今殿上众将,虽然几乎都比子婴年长,而且战功累累,然而此时赵政还是选择征求子婴的意见。

    也可见得,赵政此时对子婴可以说是极为信任,毕竟这么多人也就只有子婴预见了秦军的败亡。

    “臣之愚见,同王翦老将军相若,王上如欲一战而破楚,非六十万人不可!”子婴神色严峻的说到。

    楚国可不是韩魏之流,人少了恐怕灭楚一战必将旷日持久,三晋不稳,这次是昌平君下次就不知道是谁了,如此的话哪怕秦国家大业大也有点吃不消。

    子婴说完,秦王赵政呆立了许久,六十万人对现在的秦国而言,基本上是倾国之力了,一旦这六十万人再有什么意外,亦或者领兵诸将有什么想法,那么如今看起来如日中天的秦帝国恐怕会立时土崩瓦解。

    不过赵政也不愧为千古一帝,深思良久后突然猛一转身坚定地说道:“那孤便交给汝六十万人马,你可有把握一雪前耻!”

    子婴一听坏了,这秦王对自己可真够信任的。自己嘴上说说尚可,要说带兵打仗还是一下子带这么多兵,自己可是没有多少经验。

    能不能镇住这六十万骄兵悍将是一说,就这六十万人的吃喝拉撒行营扎寨,自己恐怕都吼不住。

    要是真让自己去,恐怕自己极有可能跟纸上谈兵的赵括似的,把这六十万军队交代在楚国。

    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较好,自己还是留在旁边出谋划策便是了。

    “回禀王上,子婴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如臣将兵攻楚,恐蹈赵括覆辙也。”子婴如实回道:“不过有一人如可出山,必可战而胜之!”

    “长安君指的是?”赵政赶忙询问道。

    “大将军王翦!”

    赵政听完子婴的回话,略一沉思之后,坚毅的抬起头来说道:“准备车驾,孤要亲往频陽,请王老将军出山!”

    频陽县位于咸阳东北,属内史治理的辖区,相距不过数十里的距离。

    当天下午,赵政在子婴、王贲等人的陪同下便来到了王翦的频陽老家。

    王翦回乡归养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然而一身粗布葛衣看上去已经跟乡间老农相差无二。

    见秦王亲至,王翦也有些惊诧,赶忙见礼之后便便将赵政迎入正屋。

    秦王政居首位,王翦次之,子婴和王贲分立左右。

    坐定之后,秦王赵政首先开口说道:“初将军踱攻楚需六十万众,孤不以为之,令李信引兵二十万攻楚,今李信果辱秦军矣。将军虽病,能为寡人强起,将兵一行乎?”

    王翦颇有些衰垂的拱拱手回道:“老臣罢病悖乱,心力俱衰,恐负君王所托,惟大王更择贤将而任之。”

    显然前番事项,也让王翦有些心灰意懒。

    此时赵政突然站起了身子,向着王翦恭敬地行一大礼言道:“前者为孤负将军矣,望老将军不以为过,匡扶大秦!此行非将军不可,将军幸勿却!”

    赵政突然地举动大大出乎了王翦的意料,虽然对赵政之前的不信之举有些不满,然而作为一名戎马一生的将领,王翦毕竟对秦国这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自己战友鲜血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且前番的的失败,已经让秦王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挫伤,如今亲自屈尊前来请自己重新出山,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逼自己出山,身为一国君王的自己都亲自来请你,如果再不识抬举,恐怕倒霉的就是他王翦了。

    如果惹恼了君王,恐怕再多的军功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

    先前武安君白起的功劳不比自己低,在攻赵问题上与秦昭王意见不合,而遭贬斥。秦军兵败之后,昭王请白起再次出山,白起以病为由拒绝,由此惹恼了秦昭王,被免除一切职务逼迫致死。

    如今的自己和当年的白起是何等的相像。

    若是自己还是不识抬举,恐怕不但自己整个家族都将祸患临头。

    想到这里王翦起身拱手言道:“蒙君王不弃,以国事托于老朽,然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先前是孤不通军事,早间在殿上长安君已语之缘由,六十万卒,孤允之!”

    秦王赵政说完,王翦疑惑的打量了子婴几眼,救过自己性命的子婴,王翦自然熟悉,怎么这事还和长安君联系上了。

    看出自己的老父有些疑惑,王贲走上前去轻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待到了咸阳为儿在与尊父详言。”

    秦王在此,王翦也知道不是说话的时候,当即略微一点头应允了下来。

    秦军新败,军心不振,显然立即便再次引兵攻打楚国并不现实,而且六十万秦军已经可以说是空全国之军了,各支部队此时正分布在全国各地,光是集中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如此一来,那怕是边界之处也不过是留下了堪堪自守得一点人马,不过好在燕代只求自保,秦国不去攻打它便已经是烧高香了,根本没有胆量撩拨如狼似虎的秦国。

    而齐国在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下,对秦国也算是服帖,齐王建甚至曾经亲自前来咸阳朝见秦王。

    再次攻打楚国的时间定在了明年年初,届时秦军将倾巢而出力图一战而灭楚。

    而此时在稳固了函谷关防线之后,李信和蒙武率领着残军也回到了咸阳城。

    秦法严苛,若非如此当年桓齮也不会在全军覆没之后畏罪而逃。

    如此惨败,作为一军主帅的李信难辞其咎,按秦律哪怕能保住性命,也会被削去一应官职贬为庶人。

    咸阳宫中,作为败军之将的李信以头戗地一动不动的跪在大殿之中,一众文武从旁经过之时无不用鄙夷的眼光看向他,这些年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秦军兵锋一至便如摧枯拉朽般的取得胜利,失败的滋味已经许久没有尝过了。

    就是这个李信,许下空言,辱没了秦军,让十余万关中男儿丧身疆场。

 第134章 李信归心

    有几名官员走过跪倒在地的李信时还厌恶的向李信身上吐了两口浓痰。

    然而那怕是受如此羞辱,李信依然只是握紧了双拳,跪在地下一动也不动。

    这一幕恰好被子婴看在了眼中,忍不住的心中为李信哀叹数声。

    攻燕之时李信也可以算是自己的属下,子婴深知论军事才能李信绝不亚于王贲、蒙恬之流,然而历史上就是这一次的惨败让一代名将就此销声匿迹。

    缓步走到李信的跟前,蹲下身来。从怀中取出取出随身携带的锦帕,仔细的将李信身上的秽物擦拭干净。

    李信略微一抬头,一看是子婴正在亲手帮他擦拭污物,不禁的眼眶有些泛红。

    “李信不听长安君之告诫,轻敌冒进以至于斯,辱秦军之威名,万死难辞其咎,君上还是远吾为上,以免受其牵连。”李信操着沙哑的声音的言道。

    于李信而言,此次战败想必他已经受到的极为深刻的教训,之前李信太过自负张扬,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自领兵出征以来走得太顺利了,跟本没有遇到过一点挫折。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的经历,相信只要李信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将来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子婴一边给李信擦拭着污物,一便平静地说道:“我在赵地之时曾听到过一句话为:败乃成之母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再一次站起来的勇气。”

    子婴说完,留下了呆在原地的李信,便径直回到了自己的位次上等待着秦王赵政的到来。

    没多久,赵政便在几个宦官的陪同下来到了殿上,此次朝会主要的任务便是对明年的伐楚之事作出部署。

    “着令大将军王翦为伐楚之统,编合军伍,训练部署,蒙武副之,长安君为监军。”其余粮草、兵器、甲胄之事也各自作了安排。

    然而赵政除了一进入大殿之时淡然的看了一眼李信之外,从头到尾完全把在大殿的尽头跪着德李信视如无物。

    全国各地的军队正向着咸阳汇集,伐楚之前最大的任务便是安置训练好这数十万的军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王翦便已经为伐楚做前期准备了。

    就在伐楚前期的各项任务都已安排妥当之际,突然间子婴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臣请一人,随之伐楚!”

    这一阵子以来子婴原本就是朝堂上的风云人物颇受关注,而且子婴所站立的位置又极为的靠前,这一说话便立马把所有人的眼光吸引了过去。

    “所欲何人,但说无妨!”赵政笑着回答到。

    在如今赵政的心里,攻楚乃是重中之重,只要对攻楚有利,莫说是一个人,就是十人百人也绝不吝惜。

    “臣请李信随军攻楚!”子婴略一回头看了一眼跪在在地上的李信,拱手言道。

    子婴的话,当即便引爆了整个朝堂。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更有几个文臣直接跳了出来进言道,应该把李信直接处死,以敬天下!

    正所谓有多大的希望,便有多大的失望。

    伐楚之前,赵政对于李信能否攻破楚国可以说是抱有极大的信心,正是如此当李信失败之后,赵政对李信失败的怒火,也是十分的浓重。

    按赵政原本的打算,便是要将李信革去所有的官爵封邑,贬为为庶人以示惩戒。

    子婴对攻楚一事的成功预言,让赵政对子婴的意见变得十分的重视,他也很好奇子婴为何会请求带一个败军之将一同攻楚。

    “李信轻敌冒进,辱没秦军,长安君此言若何?”赵政皱着眉头说道。

    秦王的问话,子婴早有准备当即出声言到:“回禀王上,臣认为此番兵败李信虽有过失,然功过相抵不应为罪!”

    子婴这话一说完,更是在朝堂上激起了一阵阵浪涛。

    “长安君曾为李信之长,如此袒护败军之将,定然是收受了李家的好处,还请大王为十余万客死异乡的儿郎们做主!”

    说这话的是内史周浩,亦是秦国朝堂上一名老臣。

    “如此喧嚣,成何体统!”赵政怒喝一声,咸阳宫中立时便安静了下来,然后对着子婴说道:“长安君,于此一事你可有何可言之?”

    “回禀王上,臣之言并非无的放矢。夫李信虽有轻敌冒进之过,然亦有御敌与关外之功。”子婴恭敬地向着殿上的众位臣僚拱了拱手之后继续说道:

    “李信将兵不过二十万人,与楚将项燕之部属相当,然两军相持之时,楚军并不能前推寸土。

    如是,若无大变李信纵然不能取胜,亦不会有如此大败。所以损兵折将者,皆因昌平君之故也。

    昌平君之反,观之定然非仓促之举,谋划久矣。昌平君手握边境重军,反叛之前定然已经与楚国暗中联系,东南边境承平日久,我大秦于此其外并无重兵相守,函谷险关亦是兵备疏懒。

    若是在我秦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昌平君率军反叛并勾结楚国军队西进,则我大秦东南一线危矣,丢失的绝对不仅是这些,就连函谷关恐怕都很难保住。

    一旦函谷关失守,再想夺回恐怕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事了。

    正是因为李信将军在关外拼死血战,击溃楚军锋芒,这才保住了函谷关,而且虽然我军伤亡惨重,然而此役楚军亦是尸横遍野,一战之下再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