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野心家 >

第152部分

战国野心家-第152部分

小说: 战国野心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亡,子田的宋国占全了。若在加上什么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之类,宋国如今还在也是战国奇迹。

    子购由死在与晋人会盟的途中,子田是靠司城皇的扶植上位的,也因而不能够明白他父亲不曾年迈昏聩之时游走在晋楚之间的政策有多重要。

    本想着趁着齐国内乱,分一杯羹,从齐人手中拿过贯丘,可不曾想再次会盟的时候三晋已经得胜。

    继位之初的计划就没有实现,更别提面对商丘城内波云诡谲的贵族政治局势,又赶上楚人围城,子田除了可以依靠墨者之外,竟不能再依靠别人。

    他有雄心,所以不可能投降。

    而司城皇有野心,所以在三晋援兵抵达之前不可能投降。

    两个人在抵抗楚国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然而墨者却在想办法削弱子田的实力。

    适不是个纯良之辈,所以他需要宋国有一位无威望、无军权、无财富、还整日被两派贵族欺负的国君。

    至于宋国,适从没有把自己当成过宋人。

    早在楚人围城之前,子田便让司城皇派人前往三晋求援,但是又完全不想答应晋人的任何条件:比如在宋地驻军、在宋地就食等等。

    原本想着恢复襄公之时的荣耀,等到真正需要抵抗楚国的时候,子田才明白这件事根本就是做梦,连集结起一支足够的军队都不能做到。

    城内的流言、童谣等等日渐流传,子田也是心事重重。宋国内乱是一种传统,所谓九世之乱,儿子父亲兄弟之间互相杀,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

    政变、合盟、借外国之力这种事,子田还不熟悉,也就注定他现在只能依靠司城皇一系。

    至少,看起来司城皇是支持他的国君的,而其余人谁知道是否会决定兄终弟及这样的事。

    至于守城的墨者,子田充满了信任,觉得墨者这种为利天下而不惜身的人,简直就是为宋国量身打造的。

    在墨翟出面让他亲自赏赐那些出城夜袭的士之后,子田便出面,拿出公室的黄金宝玉给予了赏赐,只是没有赏赐公孙泽。

    因为公孙泽在夜袭途中说的一些话,已经沦为笑柄,就连子田都觉得这种人应该生活在襄公的时代,而不是现在。

    加上俘获楚公族子瑜的时候,公孙泽没有出力,因而所有的士中公孙泽最受冷落。

    不过子田倒也记住了公孙泽这个人,想到他的祖先因为嘴贱被人弄死过许多次的历史,终究忍住了没有开玩笑,而是称赞了一句“惜未生于襄公时”之类的话,这句明显是有些嘲讽的话却让公孙泽颇为感动。

    几日后,楚人白日击鼓,准备木材,建造攻城工具,看似有大规模攻城的迹象,子田便再次找到了墨子,询问如何应对。

    待墨子归来后,询问一干墨者,适便道:“楚人未必想要攻城,先生守城之术,楚王是知晓的,若是攻不下晋人兵至,楚王数年之内不能北上。除了围城,楚人没有别的办法。”

    “楚人迫近城墙,正好可以用虚实之策应对,之前所说的草人早已经准备好,趁夜击鼓,看似要出城夜袭,楚人有了上次的经验,必会以弓弩劲射。”

    两日后,楚人装模作样地在城下挑战后,又三番五次地做出要攻城的态势,城头只是严密防守。

    是夜,月亮已经不再那么明亮,适便带人将一些草人缒下城墙,点燃了一些火把,随即让城头击鼓。

    楚人迫近城墙后,因为上次夜袭的事后本就有所忧虑,于是在营外举火,又早准备了弓弩。

    夜里正安静的时候,忽然传来一阵鼓声,楚营当即惊慌,只看到城墙下影影绰绰,似有百余人。

    守夜之人当即呐喊:“宋人夜袭!”

    那些守夜的楚军当即戒备,楚将传令道:“王上早有令,若宋人再度夜袭,不可浪战,只以弓弩攒射!”

    传令下去,叫人点燃火把,又叫人击鼓传音,弓手弩手各自于军垒之后,朝着城墙抛射。

    城头鼓声更盛,楚人不知道射了多少箭,却不见夜袭之人靠近,只喊道:“宋人退了!”

    至此,羽箭方停。

    楚将心想,羽箭虽然昂贵,但如此一来能够遏制住宋人夜袭,也未尝不值得。

    一柄弓的制作周期大约是三年,而羽箭需要柘木、羽毛、鱼胶、箭镞等等,制作周期不短,而且价格昂贵,制作起来并不容易。

    拉弓射箭之人,也最多放几十箭就会腰背酸软,而那些自小操练的脱产士数量又不多,只能以射程更近的弩来补充。

    城头,适待楚人鼓声停歇后,叫人将草人拉上,只见草人之上布满了羽箭,城头众人不住称赞。

    墨子道:“凡守城,以弓弩为第一兵,羽箭制作不易。你这百余个草侯,竟比得上百余名工匠之功。”

    此时并未三国故事,又没有张睢阳之烈事,因而草侯借箭之法堪称神技,众墨者也均拜服。

    公造冶心道:“适并不会守城,但这巧妙技巧,却是层出不穷。论及奇技,众人皆不能及。若是过些日子夜袭楚军之事成,他倒真是第一功,至此之后,论及军事,墨者内部也无人不服气。”

    这话此时不便说,便带人去查看那些楚人射过来的羽箭,一一收集好,以备守城之用。

    次日一早,墨子召集众人道:“如今楚人已经近迫,适说的没错,我看楚人并不想攻城,只是如此迫近,必有缘故。”

    “我只怕城内有事。里应外合。”

    适心中并不担忧,嘴上却道:“我也担忧此事。城内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这几日童谣又起,只怕这些心思大家也看的清楚。”

    墨子问道:“你如何看?”

    适回道:“先生,蛇有鼠窝。善捕蛇者,必不肯追蛇至鼠窝之内,以免蛇伸出毒牙咬上一口。最好的办法是引蛇出洞,让蛇刚刚露头的时候,一举将蛇打死。”

    众人回味着引蛇出洞四字,适知道事已至此,不能再隐隐藏藏,便道:“如今城内除去墨者,共有三派。”

    “国君子田、司城皇一族亲晋、那些煽动童谣者必然亲楚。这三派如今却不平衡,国君无势,司城皇与亲楚一派水火不容。”

    “我们墨者既然不是为了守商丘而守商丘,此时便是一个机会。一旦那些亲楚之人作乱,外有楚人为援,司城皇必不能敌。宋公子田……便是想挡也挡不住,当年司城与大尹交兵,国君除了跪求两臣罢兵,什么也做不了。如今情势,还不如当年。”

    适环顾四周道:“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借此机会……雪中送炭。让宋公承认沛县万民之请,效当年萧国事,成附庸而非县邑。”

    “盟誓之事,如果不能监察,很难长久,所以我们不能让司城皇胜、也不能让亲楚派胜、但也不能让国君胜。”

    “国君无势,我们便借他势,三足鼎成,但若我们离开国君依旧无势,所以这样才能让国君长久的遵守盟誓。”

    他这番不能让司城皇胜也不能让亲楚派胜的言论,让一众墨者感受到不一样的味道,墨子笑问道:“如此才能让他们都不胜?”

    适摇头道:“具体如何,尚且需要商议,但这个原则是不能够改变的。一旦真的出了什么事,墨者必须自己的目的,才能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适所说的萧国故事,并非是春秋之前的萧国,而是萧国被灭之后的宋的附庸国。

    原本是个邑,因为当时的宋公嘴贱,被人拧断了脖子,导致大量的宋公族逃亡萧邑,靠萧邑大夫的支持反击成功,夺回了公爵之位,于是萧邑成了萧国,不是周天子体系之内,而是从属于宋的附庸国地位。

    如今墨者并非是沛邑宰,在沛县也是有实无名,不能得到如今尚且没有完全崩坏的分封体系的承认,急需这样一个名目。

    这与墨者之前的构想是一样的,只是最开始墨者想的比较理想化:利用沛县义师帮助守城,从而让宋公赏赐盟誓承认。

    而适从一开始尝试改组墨家、尝试一些规章制度、尝试否定鬼神赏罚之说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求一种代替鬼神赏罚来维持盟誓的手段。

    他根本就不相信贵族的话,即便他们如今还有贵族精神。

    所以他一开始就准备利用贵族分派、国君年幼无势的矛盾,来保证今后墨者在宋国的超然地位。

    这些贵族不论哪一边一家独大,对于在沛县的墨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宋公子田原本有点势力,适想办法给他削弱,如今宋公的势力弱小,那就帮着宋公对抗两边的贵族,最好弄出一个三方条约:宋公少了墨者的支持,难以压制贵族,反过来两边贵族不论谁势大,墨者都会极力削弱。

    他不信盟誓这类的东西,更不信鬼神的赏罚,所以他所认为维持条约稳定的唯一可能,就是三方势力互相平衡,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个平衡。

    而时间,对墨者有利。

    现在的平衡,也就意味着沛县发展之后的极端不平衡。

 第二零五章 阵整亦恐虚实扰(完)

    适本就为墨家部首之一,又展示了颇多手段,如今经历草侯借箭之事,于墨者的武装之内也能说得上话。全本小说网;HTTPS://。m;

    这件事本就不只是军事问题,因此这种事适作为部首也是有发言权的。

    本身这件事就和墨者之前的计划一致,只不过监督手段有差别。

    原本只是希望盟誓让宋公承认,而适则认为鬼神赏罚这种事不可信,还是借助更为现实的力量平衡。

    之前墨子与公造冶等人的交谈中,便提到过适所谓的“鬼神”并非是“鬼神”,只是一种约束方法。

    不管是之前的约天下之剑,还是现在的想办法靠三方平衡为墨家创造发展空间,都借助的“另一种鬼神”的力量。

    墨子看似信鬼神,实则也根本不信,他只是希望让别人信,从而约束众人的道德、约束君主的底线。

    适的这番话说出,墨子犹豫了片刻,问道:“此事是在行险啊。若是不能把握好,一旦里应外合破城,那么就是连沛县义师立功而求自治盟誓的可能都没有了。”

    适摊手道:“先生,城内就算乱起来,又能鼓动多少人呢?如果鼓动的不多,先生就以现在城墙上的人防守,能否撑住一天?”

    墨子点头道:“就算城内失火,焚烧殆尽,就以城头之人,防守两日亦非难事。”

    适笑道:“那城内就不会有乱。他们想要作乱,只能依靠自己的甲士,别忘了……如今有宣义部,国人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墨子一想,也笑道:“我总是忘却宣义部带来的变化,是了,有你们倒是不用怕城内国人被蛊惑暴动。那么他们所能用的甲士私兵,也不过数百,我们还是应对的了的。”

    “只要国人不动,只凭那些贵族,商丘便不能乱。”

    适也道:“宣义部能够保证国人跟随墨者,剩下的事,那就不是我能做的了。”

    公造冶道:“先生,若真如适所言,只要国人站在我们这边,弟子便能带人百余人压制那些甲士。与城内街市之间,他们无法阻挡我们墨者。”

    其余人也都赞同适的看法,墨子便道:“如此这样,那也要提早准备。”

    “我明日便出城,与楚王谈及祭祀祭坛成盟之事,也让最终破楚军的细节更加完备。”

    众人商议一番,达成共识,便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各自散去。

    …………

    一月之后,楚王在营帐之内,看着一个扎满羽箭的麦草人,面带愠色。

    月前,墨翟来到楚营之中,与楚王成三年之盟,说是墨者愿意促成第三次弭兵会,又按照墨者的祭祀方式搭建了祭坛、点亮了可以通神明的篝火。

    原本搭建的木塔营寨就在楚王大帐附近,楚王也不疑有他,便同意了墨子的说法,在高塔之上以油脂为染料,让上面的大火盆保持一月不熄。

    当年墨子孤身入楚,公输班以为破商丘的关键就是杀掉墨翟,但墨子当时便说身后还有组织,杀了他也没用。

    这一次孤身入楚营,更是有恃无恐,楚王又有求于墨者,因而以礼相待。

    墨者这次倒是大方,从城内带来了足够的植物油,足够楚营高塔之上可以通神明的篝火点燃许久,也算是表明了诚意。

    楚人不曾见过植物油,因为新奇,更加认定墨者的手段高超。

    墨者原本重鬼神,内部善于巫术祭祀的人也有不少,整个过程有模有样,不下于楚之太祝,更显得有仪式感让人相信。

    楚王当即盟誓,三年之后他必遵守与墨者的盟约,不再兴不义之战。

    墨子也表示,这虽然不能算是利天下一天下之君,但如果楚人真的这么做了,晋人不能遵守,那么到时候晋人进攻楚地的时候,墨者一定帮助楚人守城云云。

    又说若是楚王真的能够听从墨家的道义,被墨者认为有利天下之心,那么便是墨者出仕楚宫助楚人定天下于一也未必不能。

    楚王大喜,这种事怎么看都是楚人占尽了便宜。

    三年内有优势,完成宋、郑两国的部署,获得对晋的优势再不兴不义之战,那楚人大为有利。

    三年内无优势,到时候只能防守,也正好可以借助墨者的力量来守城。

    熊当自认三年时间足够,足够他获得威望,从而在三年后开启国内变革,所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到时候借助墨者的力量,又能平衡国内的贵族,至于说是不是有利天下之心,那倒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于是双方成盟,祭祀天地。

    整个过程,楚王也没有责问墨者出城夜袭之事,本就是三年之后生效的盟约,楚王又觉得占据优势,会盟归会盟,战争归战争,两者互不影响。

    按说楚王的心情应该是愉快的,尤其是之前天气不错,在三十里外割麦的时候,又有一个叫桑生的宋地农夫进献了割麦堆麦垛的方法可以防止雨淋,更是无忧。

    那农夫获得赏赐,又因为熟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