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238部分

重生东汉末年-第238部分

小说: 重生东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所谓的汉唐气魄,果然是非同小可。汉武帝虽非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开国皇帝,可大汉朝强大的国力和赫赫的战功,使得他有了这个底气。这种气魄,于提振民心士气有莫大的作用,可见即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时候也是应当务务虚的。

    “珠”亦作“朱”,“崖”亦作“厓”。孙吴所置名朱崖,治徐闻,在雷州半岛,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单从其字义上看,海南岛古来便是产“珠”之所。汉武帝时并入中国之后,由于驻守海南岛的官吏贪 污 受 贿,搜求珍宝,民不堪役,引起的反抗斗争连年不断。所谓:“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珠崖郡每次反叛,汉朝都会发兵去平叛,但平定不久,便又反叛,所谓:“诸县更叛,连年不定。”

    非但如此,初元元年,“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到了明年,也就是西汉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二月,陇西发生大地震,毁坏城郭、房屋,死者众多。三月,元帝下诏免除地震灾区百姓租赋。四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便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汉朝政府终于在元帝初元三年春,决定弃置珠崖郡。

    汉元帝下诏称:“珠崖虏杀吏民,背叛为逆”、“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今关东大困,仓库空虚,无以相赡,又以动兵,非特劳民,凶年随之。其罢珠崖郡,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不欲,勿强。”

    从此,在汉朝最为鼎盛之时被纳入中国版图的朱崖州,到64年后汉朝开始衰弱的元帝一朝被弃置。至于东汉初立之时,马援是否到过朱崖州,因为没有正史记载,却成了一桩悬案。只是单从武帝时竟能在海南岛上设了两个郡,便可推知即便是在西汉时期,海南岛上的人口数量也是极可观的。

    经过郭斌与戏志才等一众文臣谋士的商讨,认同了郭嘉要将粮食生产基地放到朱崖州的提议,只是这要在下面几年之内慢慢推行,其中所涉及的与当地土人之间一系列的交涉问题,却也并不用经过士家或大汉朝廷了。乱世之中,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因此这个时候还是要低调一点的好。

    基本上,郭斌此次觐见天子是极成功的,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天子刘宏得到了每年五十万钱的额外收入,并且将林邑国王范熊留在了洛阳。往后,东汉朝廷也算有了制衡林邑国的武器。而郭斌则得到了连接交州商路的合法性,并得到了香山岛的所有权和在夷州上建设中转基地的权力。虽然即便是私下里这些事做了也就做了,却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有了天子刘宏的首肯,那许多事情的做法便可以更加大胆一些了。

    中国人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即便是人人都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却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仿佛这样才心安理得一点。越是窃国大盗,在政治上的表现便越是谨慎小心,历史上曹丕便不敢将汉献帝杀了直接称帝,而必须要费尽心机地搞一套禅让的把戏出来。

    如今,这一条商路既然得到了天子刘宏的认可,其安全问题想来在未来几年之内至少是不用担心的,大大小小的江湖小贼虽难以完全避免,官面上的事情却不必太过费心了。当然,所谓阎王好斗小鬼难缠,近海航行还则罢了,这转入淮水以后所要经过的各个地方却要将关节疏通好了。

    郭斌此次进京,除了要参加杨赐的葬礼,并将新开辟的水上商路的名义搞清楚,还要将刘陶的尸骨带回颍川去。

    郭全在京师主持大局,将京中的动向及时回报颍川,并将郭斌的指示贯彻落实,俨然其在京师的代言人了。所谓居京师大不易,即便是有郭斌在背后支持,郭全也锻炼得圆滑成熟了许多,见了郭斌虽还是那副痞赖跳脱的样子,于京中郭府众人之中却是威望甚高。

    想想也是,京师之中物资丰盈,各地的特产令人眼花缭乱,又最是权贵、宗室汇聚之所,郭全整日里混迹其间,又有袁绍这个汝南袁氏最杰出的子弟时时照拂,自然是如鱼得水。再说了,郭全本便是极聪明灵活之人,于待人接物颇有所长,再加上颍川郡与京中权贵相交颇多,各种商业合作往来密切,郭全却也历练得颇长袖善舞了。

    如今的郭全见惯了大场面,寻常宗室就不必说了,大将军府都是经常进出的,甚至连天子都见过几次,说过话的。因此,这个颍川郡郭府在京师的大管家那是气派十足,威风凛凛,再不复当初擦着长鼻涕追着郭斌叫大哥的顽童模样。

    此次杨赐过世后,郭全得到消息便早早地派遣人手往杨府帮忙,郭斌与杨府交好,杨赐病中郭全也多次奉命前往探望,每次前去身后都跟着一大车一大车的名贵稀有的药材,因此杨彪与他这个长袖善舞的族弟也是极熟识的。

    婚丧嫁娶乃是大事,所谓人死为大,丧礼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婚礼。杨赐与杨彪父子位高权重,圣眷优渥,因此上门吊唁的也是摩肩接踵。一应礼仪大事虽然有朝廷派人前来主持,迎来送往的“小事情”却是极为繁杂。杨彪要在灵堂之中守灵,独子杨修自也要跟在后面,况且杨家人口本便极简单,自杨秉以后,便是几代单传,包括其子杨赐、其孙杨彪、其曾孙杨修,俱无兄弟。

    杨秉虽也有兄弟,族中子弟也自不少,如今隔得远了,也没有能上得台盘的。京中往来的不是宗室便是高官,若是随便叫一个杨族子弟出来,怕是要惹人笑话。因此,这送往迎来、招待贵客的活计,便交给了相交虽短,却极密切的郭斌族弟。郭斌去吊唁之时所以未曾第一时间见到郭全,是因为他正在后面招待几个前来的宗室。

    以郭全的身份和能力,对于这一份工作倒也手到擒来。因为弘农杨氏虽是诗书传家,却始终是关西豪门,与中原豪族素来相交不深。而朝中高官大多为中原豪族垄断,如今大家迫于形势前来吊唁杨赐,身为主人家却不可当真怠慢了。

    郭斌文武双全,早便为中原士人所认可,于当年党锢之禁的废除又立有大功,算得上有重恩于党 人,因此由他的族弟出面接待来访的高官,众人自也不会有受了轻视的嫌疑。况且郭全这小子如今在京中也是声名赫赫,京中多少豪门大族想要与颍川郡进行合作?而郭全作为郭斌在京师的代理人,一时间自也是炙手可热。

    当初刘陶入狱后,郭全也曾为了救援他而四处奔走,只是没来得及下手便听到了刘陶在狱中自杀的消息。后来更是借着阳翟会馆的名义,将刘陶的尸身从狱中运出,并拿出了库存的冰块进行冷藏。所幸如今已经入秋,天气不再像以前那样暑热,刘陶的尸身保存却还算不错。

    郭斌此次离京回颍川,一桩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带人护送刘陶灵柩归乡。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发展中的阳翟

    京中事情处理完之后,郭斌带着关张二人往景室山跑了一趟,次日便带着华佗的弟子樊阿回了京师。(全本小说网,https://。)待得修整了一夜后,郭斌一行便踏上了南返颍川之路,五十余挂甲的精锐骑兵前后分散开来,护送着刘陶的灵柩缓缓南行,一路上很是闹出了不小的声势。

    众人除了樊阿之外,皆身穿阳翟县独具特色的制式军服,并依照郭斌的吩咐,在腰间扎了一条白色的麻布条。即便是中原地区,马匹的数量也少得可怜,战马更是毫无疑问的极贵重的奢侈品。一路上众人只见这一行人个个骑着高大魁伟,膘肥体壮的战马,身穿才流行不久却显然是极贵重的毛呢所制的阳翟军服,马屁股上挂着钢盾,人人背上背着长枪,腰间挂着环首刀,自然只有惊叹让行的。

    不要说这五十个久经战阵的精锐骑兵所散发出来的慑人杀气了,便单单是这一身行头便是上万钱都打不住。郭斌带着阳翟士兵南征北战,这一身军服也是传遍了中原各地,有的老百姓识得这身军服的,甚至在路旁焚香行礼。

    为了保证刘陶的尸身不会变腐烂,郭斌只得吩咐郭全往运送灵柩的马车之中多放装满了冰块的木桶,南下的一路上也是催马疾行,却也在第八日上,方抵达了颍川。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郭斌带着一众护卫将刘陶的灵柩一直送到了颖阴城外刘家的庄园。

    待在颖阴将刘陶下葬后,郭斌众人方奉着刘陶入狱时所穿的那件衣服,重新北上返回阳翟县。北上京师之时,郭斌早便与戏志才等人商量过,对刘陶要立祠供奉。因此,阳翟的情况便与颖阴县截然不同,当一行人抵达阳翟城外之时,却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阳翟城外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以赵云为首,戏志才、荀彧、徐庶、陈到均在场,便是一直忙于教书育人的司马徽,也站在队伍之中。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群穿着合身的阳翟制式军装的精致的少年,他们都是阳翟县学之中已经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学子,今日被提前组织起来迎接刘陶的衣冠。

    在他们身后的,是身着各式各样服饰的阳翟县中的老百姓与商人。这些人虽衣着各异,形制也自不同,却均是整洁而干练,大多是以麻布模仿的阳翟县制式军服。随着阳翟县中军人待遇的提高、军人荣誉感的培养,以及郭斌有意的宣传引导,军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原本所谓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老观点,如今也在逐步扭转之中。更有甚者,许多家中有适龄女子的家庭,也多考虑现役的军人作乘龙快婿。

    原因无他,盖因军人是实打实的铁饭碗,平日里的福利待遇那自是没话说了,便是死在了战场上,郭斌对其家中的抚恤也是优厚的吓人。当初在塞外三城抵抗鲜卑大单于的战争,是郭斌麾下士兵死伤人数最众的一次,虽是大胜,在冷兵器时代己方也免不了有不小的伤亡。对这些伤亡的士兵,其家中非但会有此次战役结束后分润的战利品,还有一笔数量极大的抵用券分发下来。

    除此之外,其父母子女的赡养也将由郭斌负责,每月有相应数量的抵用券分发到其手中,以支撑其基本生活。但凡有子女的,非但能免费送到伏龙山庄学堂之中接受更系统而精细的教育,待毕业后更可自由选择继续到阳翟县学高年级之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个别极杰出的,甚至有接受司马徽亲自教导的机会。待他们毕业之后,还会分配工作,当然这分配工作的事情是由掌管组织人事的荀彧具体负责的。

    伏龙山庄是郭斌最初创业的所在地,也是他提出力学三定律,将后世的地理学、物理学等知识带到这个时空来的。很多经过司马徽等人通过郭斌当初所提知识,推论、研究出来的新的理论,最先要经过伏龙山庄学堂的教师们的考验。因为这些教师是教研一体的,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最早一批受到过郭斌亲自教导的学子,他们对后世物理学、地理学等新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在这东汉末年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

    毫无疑问,伏龙山庄学堂的教学工作较之阳翟县学更为细致,也愈加深奥。当然,此处的师资力量和对新的科学理论的追求,阳翟县学之中是难以望其项背的。若说阳翟县学中施行的是普适性的义务教育,是培养新公民的地方,伏龙山庄学堂则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所在。原本小小的伏龙山庄,经过一再扩建,其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俨然一个不小的城郭。庄中也建起了贮藏书籍的图书馆,其中的藏书较之阳翟县立图书馆更加丰富,甚至郭斌当初亲手编写的第一套教材,也被放在了这里进行保护。

    阳翟县与伏龙山庄的人员与物资的流动速度,也是快得吓人。那条从伏龙山庄出发,经过郭家庄,直通往阳翟县城的公路几经拓宽,甚至有了定时往返于两地之间的马车,以供人员的流通。这几乎便有了后世公共汽车的意思。

    因此,可以说只要是能够进入伏龙山庄学堂就学的儿童,基本上便确定会成为未来阳翟县中的上层精英人士,将烈士们的子嗣送到这里来学习,也算是郭斌对他们的一点补偿吧,毕竟他们都是为郭斌效死的生死兄弟。

    正是因为对军人与军属的一系列优厚待遇,如今军人在阳翟县乃至整个颍川郡中的地位自然也是飙升,显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这服饰的影响便极为明显。人们处处模仿军人:原本有钱人家子弟穿的长袍大袖,换成了修身挺直的新式军装;原本休闲舒适的木屐,换成了镶嵌了铁质后跟的革靴;就连豪门子弟的娱乐方式,也从斗鸡走狗变成了跑马踏鞠。颍川郡中武风之盛,便是放眼天下都是凤毛麟角。

    自然,这一情况的产生除了颍川郡中军人地位的提高,塞外三城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深远。随着两地交流的日益加深,塞外的皮毛制品大量流入颍川,其直接结果便是颍川郡中的毛呢价格大幅度缩水,许多寻常人家虽没有雇佣专业裁缝定制衣服的条件,却也能在阳翟服饰所开的店铺中买到采用了工业流水生产方式制成的较为廉价的成衣。在这种影响下,颍川郡中便是最拮据的家庭自己裁剪的衣服,也渐渐向着军服靠拢。

    另外,随着塞外的牛羊马匹的大量涌入,颍川郡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阳翟县,无论是耕地还是工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畜力。在交通和出行方式上,人们从人挑肩扛、下地行走,演变为贫者乘“公交”,一般家庭乘牛车,富者坐马车,豪门子弟则以骑乘骏马为乐。

    饮食方面,由于黄油、奶酪、乃至孜然的引入和逐渐普及,使得人们的口味发生了极大改变,而大量被风干的牛、羊、马肉的流入,则改变了颍川郡、尤其是阳翟县中老百姓的营养搭配比例。在如今遍地工厂的阳翟县中,一个普通的家庭每月吃个三五次肉的情况,实属正常。这在极大缓解了粟米供应压力的同时,也使得颍川郡中百姓的饮食更加多样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