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157部分

桀宋-第157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过去也曾出使过新郑,觐见过韩王康,不过那些个时候韩王康可不是这种态度的,不说是低眉顺眼的样子,至少看上去也很好说话,和颜悦色的,没想到现在魏国的国势一落,韩王康的脸色说变就变了!

    甘宁面色不变,彬彬有礼地道:“大王,我的来意想必臣下已经告知于你了!眼下宋军伐我魏国,高都、黄池一线岌岌可危,北面的屏障若失去了,都城大梁必将陷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大魏国已经没有了多少可战之兵,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宋人便是知道的,所以才出兵进犯我魏国,韩赵魏三国同出三晋,同气连枝,盟好的传统早在晋阳之战的时候便结下了,在韩国先君昭侯的时候更是发扬光大!韩赵魏三国如同一家,是真正的手足兄弟。”

    “现在宋人出兵进犯我魏国,辱没我魏国,就是在进犯三晋,辱没三晋!难道作为三晋之一的韩国能置身事外,坐视不理吗?”

    甘宁的这席话言之凿凿,容不得任何的辩驳,一下子就高大上地给韩国扣上了一顶“大义”的帽子。

    韩赵魏三国毕竟是出自晋国,有时候内讧,相互攻伐,不过团结的时候更多,至少在不伤及自身的利益又能获得足够的利益的情况下,三晋还是会同气连枝,一致对外的。

    其实甘宁说的这话也不无道理,现在魏国遭受日益强大的宋国的入侵,若是韩国袖手旁观,将来韩国被秦国或者是楚国进犯了,魏人又岂能出兵援救?

    以己度人啊!

    换位思考一下总是没错的,就跟上一次宋国大举进攻魏国一般,三晋都已经组成联军讨伐宋军了,若不是赵肃侯病危,撤回了十万赵军,只怕宋国那个时候都已经功败垂成,不说已经到手河内郡,就连自己的东郡、睢阳郡都未必能保得住!

    三晋当中任何一个国家遭受到侵犯,其余两个国家多半都不会隔岸观火,坐视不管的。

    因为中原是他们韩赵魏三国的天下,容不得任何人染指!

    中原这块蛋糕就这么大,韩赵魏三国都已经快挤不下去了,还有别的国家要来分一杯羹,这如何容忍?

 第258章 唇亡齿寒

    韩王康被甘宁的这一席话弄得无以辩驳,张了张嘴巴,却被相国公仲侈抢先一步说道:“贵使此言差矣。(全本小说网,https://。)宋魏相邻,宋国却不与我韩国的疆土接壤,如何能说宋军进犯魏地,便是进犯我韩地,辱没魏国便是在辱没三晋?”

    “相国大人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甘宁怼了回去。

    “唇亡齿寒的道理可不是这样的。”公仲侈肃容道,“如今魏国可谓之为唇,我韩国可谓之为齿,然则宋军之害并没有危及于齿,宋国志在伐魏攻城掠地,却绝无灭魏之意,宋国也没有灭掉你们魏国的能力,所以甘宁大夫何以说到唇亡齿寒之理?”

    甘宁闻言,沉声道:“侈相你可别忘了,宋国虽然没有灭魏的能力,但是宋国伐魏,十数万虎贲的力量绝对不是眼下的魏国可以抵挡的!而宋国一旦占据了河南地,就会伺机图谋赵地、韩地,宋君偃的胃口绝不会满足于此。”

    “宋人侵略成性,宋国的势力一旦侵入中原腹地,到时候就不只是会危及一个魏国,韩国、赵国也必将深受其害!”

    甘宁向着王位上的韩康声情并茂地道:“韩王啊!请你好好的想一想,这是细思极恐的事情!宋国是何以强大到如今这个地步的?战也!争也!宋君偃效仿秦国商鞅变法,任用魏人李敖进行变法,这才初见成效,宋国这些年来却是凭着这仅有的国力屡屡征战,侵略他国,齐国、魏国、越国、楚国等这些邻近宋国的国家都深受其害。”

    “自宋君偃上位以来,宋国的疆域在他的手中扩大了一倍不止!这还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啊。韩王,我韩赵魏三国同出三晋,理应同气连枝,共御外侮!”

    “种种迹象表明,宋国扩张方向已经西进!在原来的河内郡,朝歌原本不过是一个中等的城邑,民不过三万,城池面积也不是很大,可是在宋国占据了朝歌城后呢?大量的商贾涌入朝歌,宋君偃下令朝歌免赋三年,减免农税,大力发展,支持农桑,还将许多肥沃的良田都赐予了有功的将士,大量的宋国老百姓争相进入朝歌。”

    “现在的朝歌三分之二都是宋人,人口近十万,已经是不逊色于宋国的陶邑、彭城这样的顶级城邑了!据说扩建的朝歌的城中心已经划出了一大片的空地,就在旧殷商的宫殿废墟上,说宋君偃没有迁都朝歌的心思,说出去只怕没人相信啊!”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邑有四等,下等城邑,中等城邑,上等城邑和顶级城邑!

    下等城邑的标准是人口不过万,土地较为贫瘠,商业不发达的城邑。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较大的乡镇也是城邑,邑,就是以前的封地、采邑什么的。

    中等城邑的标准是人口三万左右,良田甚多,城邑面积至少方圆三十里。朝歌、华阳、岸门就是中等的城邑,这些城邑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面积不少,土地虽然不是很肥沃,却胜在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上等城邑就是魏国的安邑,宋国的睢阳、丰邑、相城,楚国的新野、巨阳这样的城邑了。上等城邑的人口必须过五万,土地肥沃,农商发达,往来的商旅都会云集落脚的地方!

    一般来说,上等城邑都是每个郡的治地。

    至于顶级城邑,那是绝对的大都市。

    每一个顶级城邑几乎都是作为都城的存在。以宋国为例,宋国的商丘、陶邑、彭城这三个城邑才能称得上是顶级城邑,这些城邑无不是人口超过十万,地理位置优越,又商业发达,极为富庶的地方。

    想要打造一座顶级城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需要国家大力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财力不可或缺,劳民伤财不说,最后还不一定能成为一座顶级城邑。

    打造一座顶级城邑所花费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用几代人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打造而成!

    以秦国的咸阳为例,秦国的都城原本是在偏于西北的雍城,后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才将都城迁移到了坐拥关中平原和渭水平原,堪称是四塞之地的咸阳。

    咸阳是秦国一砖一瓦打造而成的,但是一开始咸阳并没有那么繁华。

    直到后来,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了,吸引了一大批的黎庶争相涌入咸阳,给这座都城锦上添花,咸阳经过了秦国两代国君的兴建,和秦国不遗余力地滋养之下,这才形成了如今的这个规模。

    当然了,迁都,绝对是打造一座顶级城邑最快速最简单的办法。

    但是迁都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迁都所牵涉到的事情太多了,关乎着许许多多臣民的利益,不容有失。

    一般来说,能成功迁都的君主都是极有作为的君主。譬如现在老魏王,将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到现在的大梁城,有人说是魏王瑩惧怕秦军的兵锋所以这才迁都大梁的。

    这是扯淡!

    当时的魏国还是挺强大的,至少能稳压秦国一头。当时的老魏王也是力排众议,用自己在国内极高的威望摄服了群臣,和一众反对迁都的公卿大夫,入主大梁。

    魏王瑩执意迁都大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凡事没有绝对,有舍必有得,有利必有弊!

    大梁城居天下之中,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综合条件远比原来的安邑要优渥不少。更重要的是,老魏王当时已经下命开掘了鸿沟,灌溉良田,大力开发大梁的耕地面积,所以当时的大梁无疑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地理位置那么好,条件又那么优越,魏王瑩为什么不迁都大梁呢?所以他迁都了。

    因为老魏王很嫌弃安邑的地理位置,毕竟当时他们魏国一直被秦人骚扰着,魏人已经不胜其烦了。

    迁都大梁给魏国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天下贤才争相入魏,大梁的富庶程度持续上升,往来商贾云集于此,车水马龙,生生不息。就这个,大梁的赋税便翻了一番,给魏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迁都大梁的弊端也不少。

    譬如国都东迁,秦人趁机猛攻河西之地,最后把河西七百余里全都收复了。不仅如此,赢驷在位期间,屡屡进攻魏国的河东地,占领了不少的城池土地,让魏国损兵折将,大伤了元气。

    都城,一向是跟国家的重心,即政治、军事、邦交等方面挂钩的。

    迁都大梁,表明魏国发展的重心已经东迁,不愿意跟秦国死磕到底了。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是魏王瑩在决策上的失误,只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眼光是有着局限性的。就像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有时候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一般,其实在当时的人看来他们的决策是没有的,是高瞻远瞩的,但是在后来人看来这是错误的,是愚蠢的。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来评判,便是这个道理。

    魏国迁都大梁其实没有错,他们的权衡利弊过的,认为利大于弊这才去迁都的,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是错的。是魏国的放纵,导致了秦国这头来自西方的苍龙失去了最后的枷锁,一飞冲天!

    迁都大梁,表示了魏国的重心东迁,大梁作为魏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平日里自然有许多军队在那里拱卫着。其实在战国乱世,每个国家的兵力的驻扎地方都大同小异。

    除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城邑布防重兵,就是边关守军和戍卒,其中最精锐最多的兵马绝对是驻扎在都城外的军营里,或者是距离都城不远的地方的。

    譬如宋国的获水大营,秦国的蓝田大营,这些地方不外如是。

    所以甘宁一说到宋国有意迁都朝歌的事情,韩王康和在场的韩国大臣们都不由得神色为之一滞,有些忧心忡忡了。

    宋国一旦将都城迁到朝歌,三晋将直面宋国的虎狼之师的兵锋,所以甘宁的这一番唇亡齿寒的说辞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韩王康也有些犹豫不定,而公仲侈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由得上前一步,向着甘宁呵斥地道:“甘宁,说来说去,你不就是想让我们韩国的材士助你们魏国抗击宋军吗?可是宋国的虎贲岂有那么好打的吗?”

    “去年秦人东进,伐你魏国,还是我们韩国出了整整十万人的兵马帮助你们击退了秦军的入侵,现在宋人又来犯,我们韩国再出兵,一番大战之下,不知道要折损多少材士!我们韩国什么都没有得到!”

    公仲侈又向着韩王康作揖道:“大王啊,魏人是居心叵测!原本韩赵魏三国,三晋当中魏国最强,赵国次之,而我韩国偏弱,但是魏王四面树敌,接连不断地被邻近国家征伐,屡屡大战,已无多少可战之兵,而民生凋零,国力一蹶不振!现在三晋当中乃是赵国最强,而我韩国次之,魏国最弱!”

    “巫沙相王,魏王尊大王你为韩王,后来又有五国相王,实在是居心叵测。魏国现在屡屡敦促三晋同盟,与秦国、楚国、宋国开战,不就是为了借此削弱我韩国和赵国,将韩赵两国都拉下水吗?大王切不可上了魏人的当啊!”

 第259章 术治

    听到公仲侈反驳的说辞,韩王康微微颔首,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全本小说网,https://。)

    “相国所言甚是!”韩王康目光炯炯地看着甘宁,沉声道,“魏国连年征战,早已疲弊不堪,现在我们韩国已经得罪了邻近的秦国,难道还要结仇于日益强大的宋国吗?甘宁啊,我韩国的家底可没有你们魏国那么深厚,经不起那样的折腾!”

    “一个秦国已经让韩国吃不消了,再得罪一个宋国,只怕我韩国将永无宁日啊!”

    闻言,甘宁阴沉着脸,暂时没有作声。

    其实韩人有这方面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毕竟魏国现在犹如丧家之犬,谁都想过去踩上一脚,这个时候韩国没有落井下石,趁机攻打魏国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曾经的霸主魏国,将周边的秦国、楚国、齐国、赵国、韩国、中山国等国一个个踩在脚下,那是多么的无限风光,多么的不可一世。可是现在报应来了,曾经多么风光,现在就有多么落魄!

    魏国曾经有着横扫列国,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魏惠王没有珍惜,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魏国连年征战,国力疲弊,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最根本的一点还是魏国后力不足,国内的青壮几乎在战场上拼了个精光,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耕地荒废没有人去耕种,妇人守寡,没办法生下子嗣,没有子嗣,便没有了青壮,没有了青壮就没有了兵源,而没有了兵源就无法轻易开战。

    在这个战国乱世,人口,才是最好的资源!

    魏国就像是陷入了死循环一般,被连年的战事拖入了泥沼,还没等他缓口气,新一轮的战事又爆发了,还是没完没了的那一种!

    现在老魏王之所以听信了公孙衍的谏言,想要合纵韩、赵、燕、中山,五国合纵,攻守兼备,是因为想要给自己的魏国分担压力。

    魏国处四战之地,还接连被秦齐楚三大霸主国欺凌,实在是凄惨得很,照这样下去,可能没个十年八年,魏国就要被列国瓜分干净了!

    韩王康的担忧不足为奇,毕竟宋国与韩国并不接壤,上一次韩赵魏三国组成联军共同抗秦,是因为三国都比邻秦国,直面秦人的兵锋的威胁,但是再一次对手是风头正劲的宋国啊,这样说什么韩国都不想被魏国拉下水了!

    无利不起早,一点利益都没有的事情谁会干?

    援魏抗宋,这明显是赔本的买卖嘛!

    公仲侈听到韩王康的话,高声道:“不错。宋军的兵锋强横,与秦人的虎狼之师一般无二,若是宋国对于你们魏国的河南地志在必得,铁了心地想要作战到底的话,不知道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将宋人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