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94部分

桀宋-第94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山虽然不是一流的强国,但由于楔入赵国的版图内,经常受齐国的指使从背后攻击我们赵国的都城邯郸,对赵国的威胁比外部的强敌更大。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顾及对我们赵国的趁火打劫了。”

    “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秦、齐联盟对我们赵、韩、宋联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大善!”对于肥义的谏言,赵雍思考了一下,深以为然。

    肥义又补充道:“君上,你可以命令来会葬的五国的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魏、秦、齐见我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就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了!”

    对于肥义的建议,赵雍一一照办了。

    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任何的差错,在与赵侯雍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

    老魏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赵雍挫败了。年少的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

    晚上还有两更!

 第157章 锄禾日当午

    西元前326年,是整个华夏大地颇为热闹的一年。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战国乱世,战争才是主旋律,列国之间伐战、伐交,金戈铁马,巧言令色,精彩纷呈,好不热闹。

    在这一年里,魏王瑩听信齐相邹忌之言,以冯巩为将,率大军八万伐宋东郡,被阻于马陵,久攻不下。然后宋国也联合鲁、薛、滕、卫四国组成诸侯联军,十余万人马大败魏军于马陵,斩获颇丰!

    宋国远交秦国,出兵河西震慑河东地的魏军主力,然后诸侯联军大举进攻魏国。魏国撤回河内的边军南下,然则,诸侯联军在匡章的统率之下,屡战屡胜,夺取白马城,据而守之,以守为攻,同时拖住了魏国的边军和济阳一线的魏军。

    随后,干骜统率五万宋军大败魏军于黄池,分兵攻占各地,长驱直入,逼得魏王瑩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

    宋国设立河内郡。

    本来以为伐魏的战事已经结束了。

    没想到赵侯语,也就是已故的赵肃侯忽然调集重兵,同时联合韩国、魏国的兵马组成三晋联军,整整二十余万的军队对宋国河内的邺城、朝歌两座城池进行了围攻。

    宋国的形势急转直下,就在天下人都以为宋君偃会忍气吞声,放弃刚刚到手的河内二十座城邑的时候,没想到宋国还是选择了反击。

    这又刷新了天下人对宋君偃的认识。

    相国李敖的死谏,使得宋君偃的名声扫地,他不顾危局,倾国之力再战的做法,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如此穷兵黩武,只怕连当年的商纣王、吴王夫差都有所不如了吧?

    宋君偃再度御驾亲征,带着三千锐士杀入邺城,视死如归。按理说宋君偃就是再牛掰,武力值再怎么强悍这一回都不能力挽狂澜了吧?

    让人没想到,万万没想到的是,上天是如此地眷顾宋国,眷顾宋君偃!

    赵侯语在这个时候忽然甍逝了,赵国秘不发丧,但是撤回了在邺城前线的十万赵国大军。宋君偃于是带着军队大败韩军,俘虏韩将王陵,然后兵进朝歌的景山,跟正在围攻朝歌的魏军对峙。

    三晋联军已经土崩瓦解了,若是宋军跟魏军决一死战的话,绝对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于是宋君偃化名戴言,作为使者前往大梁游说魏国君臣,愿意归还魏国的安墟、和汲两座城池,同时将已经俘虏的两万多的魏军降卒如数奉还魏国。

    老魏王提出不要汲和安墟,让宋国归还太子赫的尸体和杀害他的凶手。宋君偃为局势所迫,也答应了,于是朝歌之围得解,宋国在这一年的战事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而在华夏的南方,楚国已经开始治理越地,但是越人不断反击,负隅顽抗,游击楚军,但都是小规模的战斗,不值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在越国的南方,越王无疆经过近一年的征讨,收拢散落各地的越军,攻略百越,彻底征服了百越的几百个部族,现有精兵强将十余万,不断攻楚,想要收复失地。

    年末的时候,秦、魏、齐、燕、中山五国带万人精锐意欲参加赵肃侯的葬礼,被赵国新君赵雍合纵连横,盟好韩国、宋国,贿赂交好越国和娄烦两国,制衡五国,然后陈兵边境,这一些强硬的做法给一一化解了。

    西元前326年不是平淡的一年,无论是伐交还是伐战都颇为热闹。这也再一次说明了这个战国乱世的本质: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强,那么大家就联合起来群殴你!干不过?很好,拉上几个帮手!

    ……

    宋君偃四年,初春。

    已经是春耕农忙的时节了,田间阡陌交通,往来者行色匆匆,不过更多的穿着麻衣的人却是低着头弯着腰,挥着锄头在那里刨土。

    在一块杂草丛生的田地上,一个身材魁梧,却不显得粗狂、肥胖的青年男人正抡着锄头在那里刨土。

    在这块土地上,还有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少年郎一手抓着竹鞭,一手抓着大水牛的缰绳,装上了木犁,若是大水牛走的位置偏了,少年郎就会呼喝一声,在大水牛的身上抽打一鞭子。

    还有一个较小一点的男孩子,鬼头鬼脑地提着一筐粟种,在刨好的行列上撒下种子。

    一大二小的三个人都不是很适应这种农活,所以都累得气喘吁吁,汗如雨下。这俩小子是换着来耕牛的。

    魁梧的男人正是宋国的国君子偃,在他身边的两个少年,就是他的嫡子子恒和子启。

    宋君偃累坏了,不由得把手里的锄头放到一边去,然后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感慨万千地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这农事干起来可真不是容易的!”

    正在撒种子的子启听到君父的话,不由得咧嘴笑道:“那是咱们干不惯啊。君父,我们本是贵胄之家,天生的贵族,生来就不是干这种农活的!”

    “嘿,你小子!”子偃笑着抓一把泥土砸到子启顶着的草帽上,哭笑不得地道,“不想干就直说嘛,拐弯抹角地做甚?”

    闻言,子启站了起来,不服气地道:“本来就是嘛!君父,这人生下来就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天子诸侯打理国家大事,卿大夫还有各地的官吏管理地方庶民,将军和士卒是用来打仗的,商贾的职责是转运货物,通达各地,平民事生产,农夫事耕地,各司其职,这样国家才能运转下去,不至于乱套了。”

    “若是非要让卿大夫来耕地种田,非要让农夫治理地方,这样岂不是乱套了吗?”

    “歪理!”宋君偃知道子启是什么脾性,也不责怪,只是负着手说道,“其实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子启啊,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生下都是大富大贵的,我们是天生的贵族,是因为我们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

    “在这个世界上,庶民可以成为贵族,贵族也能变成庶民。就拿熊子丹和干骜来打个比方吧!熊子丹是贵族出身,可惜家道中落了,在他父亲的那一辈就成了庶民,都已经沦落到了要卖身葬父的地步了,何其窘迫?”

    “但是寡人相中了熊子丹,对他委以重任。熊子丹也没让寡人失望,屡立战功,战绩彪炳,累积战功升迁到了镇东将军,左更的爵位!熊子丹已经是我们宋国的新贵了。他从庶民到贵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宋君偃语重心长地道:“干骜呢,干骜祖上十几代人都是我宋国的贵族、卿大夫。干骜也被寡人赏识,他也算是天生的贵族了,但是往前再推几百年呢?干氏是什么出身?不过是给我们宋国的前身殷商王朝管理仓禀的小吏而已。”

    “就连现在的秦国、赵国,他们的祖先飞廉、费仲,是大商国的臣子,少昊的子孙,也算是天命玄鸟的后裔。不过秦赵两国的先祖都曾经给周天子养过马!”

    “启儿啊,寡人对你说的这些可能你现在还不是很理解,不过没关系,你迟早都会理解的。”

    回复书友建忠靖国:谢谢大大的勉励和建议,羊羔不胜欣慰。

    现在已经写到道家的黄庸为相国了,无为而治,与民生养。宋君偃不是一个专权的国君,有点懒,不过一些权力还是会下放的。

 第158章 何为一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阶级,前者之贵族,皆系公侯伯子男,以及诸侯。(全本小说网,https://。)

    后者之贵族,多为大家世族。最显著的地方是,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贵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爵位。爵位可能是世袭的,也可能是非世袭的。象征贵族的是权势和力量。

    中国自商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即类同于西方贵族制。

    《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为王,下辖诸侯。如春秋楚国,本为子爵,因不满其国大爵小,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于西元前704年称王。

    汉代实行郡县制之后,为安抚改朝换代之功臣,仍时有分封之举,然已不如商周之系统。

    自三皇五帝以来,夏启建国伊始,贵族都是天生的这个共识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了。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大搞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等级划分十分明确,跟西方的分封制差不多,即“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

    当陈胜在大泽乡喊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便使得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产生了裂痕。

    而秦帝国的覆灭,随后的楚汉争霸,其实就是一场贵族和庶民的战争,若是项羽胜了,改朝换代,则贵族都是天生的这个理念还可以沿袭下去,庶民不敢逾越。

    但最后是刘邦战胜了,还建立了汉朝,这就打破了旧有的贵族都是天生的这种观念了。从此以后,改朝换代,臣子犯上作乱的事情多不胜数。

    知道为什么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其国祚可以延续五百年以上,而秦汉之后的王朝却绝大多数都是两三百年,然后就亡国了的这个不变的定律吗?

    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都不相信贵族都是天生的了!

    刘邦不过就是一个亭长,就能当上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咱凭什么不能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是汉高祖刘邦开了这个头的。

    子启听到了宋君偃的这一席话,眼珠子瞪得溜圆,就连正在驱使水牛犁地的子恒都不由得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子启歪着脑袋问道:“君父,那我们为什么要到田地里来耕作呢?你看别的国家的君主和公子们,他们锦衣玉食的,吃饭出行都有人伺候,从来都不干这些粗活的。这是底层的农夫应该干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公室的贵族应该干的啊。”

    听到子启这么说话,宋君偃也不着恼,而是循循善诱地道:“启儿啊,那你认为我们这些贵族应该干一些什么事情呢?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活殷实,确实没必要干这种农活。但是你想过没有,没有这些干农活的人,你所吃的米粟从何而来呢?”

    “当然了,什么样的人就该干什么样的活,这个事情是没错的。可是启儿你想过没有,我们公室,我们贵族是统治庶民的,如何去统治呢?要恩威并施,刚柔并济,但是无论是恩威还是刚柔总要拿捏一个分寸吧?”

    “夏朝的末代君王桀就是不知道黔首的需求,过于暴虐,他用的是威和刚,只会一味地使用威和刚的手段去统治臣民,就会遭到臣民的反抗,所以夏朝就这样灭亡了。过于仁义也不行,这个世道太乱了,乱世当用重典!”

    “现在已经不是上古先贤的时代了,人心不古,好人多,但是坏人也不少!作为一个国君,你可以没有……嗯,恒儿,启儿,寡人要考考你们,你们觉得作为一个国君,如寡人这般的一国之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

    国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只要头脑足够灵光的人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了。

    于是子启兴冲冲地道:“君父,儿臣认为,一国之君应该像君父你这样!勇武、强势、睿智、果决而不失仁义,哦,对了,君父你还慧眼识珠,知人善任,已故的相国李敖大人,还有熊子丹将军都是你君父你相中了,然后提拔到合适的位置上的!就连阳侯(匡章)你也不计前嫌,让他做了我们大宋国的上将军。”

    “所以儿臣还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君父你不顾旧公卿大夫们的阻拦,硬是在我们宋国推行军功制,实行变法,彻底地强大了我们宋国!”

    闻言,子偃点了点头,又向着子恒问道:“恒儿,你认为一国之君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

    子恒一礼道:“君父,儿臣以为,一国之君应该有着一颗冷静的头脑,去判断是非,察纳雅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对于好的谏言国君不采纳,或者是对于好的坏的谏言国君都一一采纳的话,那这个国君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这就有点讽刺宋君偃的意味了。

    不过子偃也不恼怒,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有的时候他也会听信臣下的谏言,但是有的时候,譬如在上一次李敖死谏的时候,子偃就一意孤行,非要反击三晋联军不可,结果李敖一头撞死在蟠龙柱上,也没能让宋君偃回心转意,不过却是让他悔恨终生啊。

    子恒又道:“再者,国君应该有识人之明,不知人善任的国君不是昏君就是庸君,这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一个国君也应该体恤黔首,勤政爱民,既然不能事无巨细地操劳,那么也应当选择合适的臣子辅佐自己。”

    “还有吗?”

    “回君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