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历驾到 >

第103部分

万历驾到-第103部分

小说: 万历驾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心里面早就有了猜想,可是得到这个消息,陈璘还是没想明白。

    皇上要见自己,那一道圣旨,自己还不得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何苦把自己绑过来?即便是要下狱,那也用不着这么费事啊!抬头看着柳林,他准备从这个太监这个套点话。

    不过让陈璘失望了,无论他怎么问,对方也不开口回答他。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得到陈璘来的消息之后,舒了一口气,吩咐道:“安排他先休息几天吧!”

    “是,皇爷!”陈矩答应了一声,恭敬的道。

    转头看了一眼陈矩,朱翊钧笑着说道:“朕准备把兵仗局并入武备司,过几天会有人来接手的,你也别再兵仗局了,回司礼监吧!”

    “先在司礼监挂一个秉笔,到朕的身边伺候吧!”

    “张鲸有东厂,朕身边需要一个人伺候着。”

    陈矩一愣,他没想到皇爷今天叫自己进宫是为了这件事情,连忙回答道:“奴婢知道了。”

    自从去了兵仗局到今日,九年了,在别人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反而陈矩一直在兵仗局苦熬苦业,这次也算是熬出头了,同一辈的太监之中,他第一个入司礼监。

    虽然心里面对兵仗局那边也有不舍,毕竟是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可是陈矩还是知道该怎么做。

    朱翊钧点了点头:“传旨到内阁,明日廷议!”

    内阁对于廷议这个词有点过敏,这一段时间的廷议,没一次是好事情,每一次都被皇上叱责。不过既然皇上叫了,那也不能不去,只不过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

    第二上午,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尚书全都到了,不过大家的表情都不怎么好看。

    朱翊钧进来之后也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开口说道:“今天有几个事情找诸位爱卿商量一下,首先就是武备司和武库司的主管官员。”

    “朕想以一人掌管这两个衙门,加侍郎衔,但是这个人只掌这两个衙门事。”

    听了朱翊钧的话,在场的人都是一愣,不过也明白了朱翊钧的意思。

    这是在提拔掌管着两个衙门的官员的级别,同时也是在控制。原本的武备司和武库司不过是一个五品的衙门,主官也是五品,现在直接加侍郎衔,虽然比真正的侍郎职权小,但是下一步跨入侍郎肯定没问题。

    原本大家对两个郎中的职位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可是刚杀了一批啊!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那可是侍郎,大明有多少侍郎?

    朱翊钧见没人反对,便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既然觉得没问题,那就推举一下人选吧!朕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两个衙门朕是非常看中的,庸才就不用推荐了。”

    “臣举荐都察院御使李植!”

    张四维最先开口说道:“李植为人耿直不阿,嫉恶如仇,武备司初立,武库司贪污案刚过,需要一个正直刚正的人为官,臣觉得李植很合适。”

    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个李植是张四维的门生,还是他的乡党,他们都是山西人。

    虽然都知道他会举荐自己人,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会举荐李植,这个李植的资质根本不够,以一个御使转而为侍郎,实在是升的太快了。

    虽然这个侍郎只能算半个,可是那也是侍郎啊!

    张四维也实在是没办法,他也很想提拔自己的人,可是现在朝堂内外全都是江陵党,一时间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哪有那么容易。这要放几天消息,肯定会有合适的人选的。

    “臣觉得户部郎中陈启礼合适!”申时行开口说道:“陈启礼在户部多年,为人稳妥,他所掌管的事情从来没出过问题。武备司新立,还是有一个老人坐镇合适一些。”

    申时行也看不惯张四维举荐李植,你这个太过分了。

    其他人也提出了几个人选,等到他们说完了,朱翊钧直接摇头道:“不合适,这些人都不合适,朕准备选一德高望重之人,朕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众人叹气,瞬间明白了朱翊钧的想法,果然皇上早就想好了。

    “朕觉得南京工部尚书潘季驯很合适。”朱翊钧直接提出了自己想要提拔的人。

    对于潘季驯,朱翊钧觉得他是有大功的,不说其他的,单单是治理黄河和运河的功劳,他就是一个大功臣。只不过现在不用治河了,他被弄到南京去当兵部尚书了。

    这显然就是用到的时候拿过来,不用的时候放出去。

    朱翊钧怎么可能让朝廷把他放在南京,这样的人才要用起来了。

    大臣们都是一愣,随后余有丁就说道:“陛下,潘季驯曾担任过刑部尚书,现在又为南京兵部尚书,怎么能做工部侍郎呢?这不和规矩啊!”

    朱翊钧一愣,随后点头说道:“爱卿说的有道理啊!”

    “那就加个尚书衔吧!”

    随后朱翊钧的一句话让他们差点跌掉了下巴。

    朱翊钧没管他们,继续说道:“反正只是掌武备司和武库司,既然侍郎衔不合适,那就加一个尚书衔,反正他现在是南京兵部尚书,也是有尚书衔的。”

    见他们还要说什么,朱翊钧直接说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咱们说下一件事情。”

    众人无奈的叹气,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心里面忽然生出一种不妙的感觉。

    自从张居正去世之后,内阁基本上快成皇上的应声虫了。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他们不清楚,可是现实是,他们真的快成应声虫了。

    曾省吾就是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个,虽然每一次都是廷议,可是每一次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办了。

    他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朱翊钧却明白,其实这也是张居正的原因。张居正选的这些人,其实都是能够很好办事的人,但是却不是刺头。

    那些刺头全都被张居正给赶出去了,他们在张居正手下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听张居正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按阁老所言”,尤其是最后这几年,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张居正死了,在这些人当中又没人能够做到张居正的地步,他们自然又把这种听话的属『性』转向了万历皇帝。

    加上张居正培养的接班人就是万历皇帝,这让他们有一种理所当然的错觉。

    这也是朱翊钧想要的,也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慢慢让这种转变发生的,等到转变完成,朱翊钧就会提拔申时行,而在朱翊钧的时间线里面,这个时间就是张四维他爹死的时候。

    “朕在看奏折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那就是各地的减免钱粮,一个学子,考上秀才之后家里面就会有土地免税,然后举人也有,进士也有。每次科举之后,朝廷收税都要核实这些土地,很麻烦。”

    “其中还有贪污的问题,隐匿土地的问题,朕觉得这样不好,太麻烦了,白白耗损了人力物力。”

    “朕就想,不如把这种免税转为补贴,按照免税的钱粮,每年发给士子,包括勋贵在内,免税的钱粮直接折算成钱粮加在俸禄里面。”

    “朕觉得这样很合适,朕还给这笔钱粮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养士银。”

    “当年杨慎不是大喊‘大明养士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朕的这个养士银就是取自这里,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是名字的事情吗?

    在朱翊钧说出口的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虽然看起来这和太祖的免税政策一样,只是由免税便为发钱粮,似乎还更好一些,毕竟种地也不一定每年都丰收。可事实上,这条政策早就不是太祖时候的样子,大家用了这么多年才弄成现在这样,皇上你这是想全拿回去啊!万历驾到

    zj190128g

 第五十二章 不一样的张思维

    (全本小说网,HTTPS://。)

    “陛下,擅改祖制,不合适吧?”

    申时行这一次最先开口了,脸上的表情有些迟疑的说道:“免税已经用了这么多年,真的这样做,怕是会遭到不少人的非议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开口说道:“申爱卿以为此事不好吗?”

    “朕反而觉得很好,有些穷苦的学子并没有地,你给他免税,他也拿不到好处,这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发给他钱粮,这样对学子来说,也是好事情。(全本小说网,HTTPS://。)”

    可是有投现啊!

    大家心里面都闪过一个词,可是没人好意思说。

    本身投现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就是在钻律法的空子,朝廷也想了不少办法,至少表面上想了不少办法,用来刹住投现之风,可是效果都不大。

    事实上你让既得利益者去改革他的利益,这明显就是一个悖论啊!

    如果现在把投现的事情拿出来,那这个政策更有利于刹住投现之风,估计皇上会实行的更起劲。想到这里,申时行突然福至心灵,抬头看了一眼朱翊钧。

    见朱翊钧不动声『色』的看着自己,瞬间就明白了。

    皇上这哪里是不知道投现是什么,这是在装不知道,皇上也知道这个政策的影响,这摆明了就是要废掉士人的免税特权。或者说,被士人开了口子的免税特权。

    申时行能想得通,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得通,瞬间就没人说话了。

    事实上在座的大臣们,他们早就过了纳税的阶段了,即便是土地全都纳税,对他们来说影响也不大。张四维家里面是盐商,而且还是大明排的上号的盐商,可谓巨富。

    交点土地税,事实上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这件事情不好办啊!

    “臣觉得陛下这是一个好主意!”在众人迟疑的时候,张四维反而先开口了:“臣觉得陛下说的很有道理,直接发放钱粮,的确免去了很多的麻烦。”

    “一来收税的时候麻烦免掉了,二来也可以给士子带去更多的好处。”

    “毕竟田地铲除有限,也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而直接发钱粮,可谓旱涝保收,朝廷财政好的时候,还可以多发一些。对那些家里贫困,实在是读不起书的士子,也可以适当倾斜,多照顾一些。”

    “陛下能够想到此等良策,实在是天下士子之福。”

    “臣代天下读书人谢过皇上厚恩,臣觉得他们也会深知皇上的苦心,皇上此策一出,必定是天下赞颂。”

    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张四维,你这是疯了吧?

    没想到张四维的话音刚落,其他人全都转头看向了张四维,首辅大人,你这是疯了吗?你这么干,你就不怕背骂名?所有人都能想到这条政策出去之后的效果。

    不说天下大骂,估计也差不多了,读书人不会骂皇上,但是绝对会骂你这个内阁首辅。

    朱翊钧赞许的看了一眼张四维,笑着点头说道:“很好,张阁老深得朕心。”

    在大家惊诧张四维这么说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开口了,这个人就是刑部尚书严清。

    “臣也觉的皇上此策乃是利国利民之举,学子可以减轻负担,朝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是好事情,臣赞成。”说完这句话,严清又闭嘴不说话了。

    朱翊钧看了一眼严清,略微有些诧异,要知道平日里严清很少说话的。

    除了自己刑部的事情,严清什么事情都很少管,现在听了他的话,朱翊钧发现这个倔强的老头还有另外一面,便笑着说道:“好,严爱卿说的好。”

    大家都没想到严清也开口这么说,互相看了一眼,想要反对也没说出口。

    “行了,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朱翊钧见到有两个支持自己,直接拍板做了决定,然后站起身子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脸上的表情各异,实在是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与养士银的事情比起,潘季驯的事情根本就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果然,养士银的消息传出去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是不傻都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回事,回去稍稍的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果真的实行了养士银的政策,那么自己家里面每年都要交上一笔的税银。

    土地越多,交的税就越多,这就让你没办法接受了。

    张四维和严清赞成的消息也传了出去,不少人就将目光对准了这两个人。弹劾的奏折,议论的声音,一时间可谓甚嚣尘上,吵闹声不绝于耳。

    官场上的聪明人都意识到,这一次大明官场怕是要经历一场大的震动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支持这个政策的,比如都察院的御使李植,他就联合了不少人上了奏折,大肆的鼓吹朱翊钧的政策,还反驳了违反祖制的说法。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张四维啊!

    上书赞成这一次政策的,基本上全都是张四维的人。

    显然张居正死后,张四维一直想揽权的想法没能得到实现,一直在家里面眯着等机会。在张居正的阴影下活了这么多年,张四维自然不缺乏耐心。

    这一次自己一提出来养士银,张四维瞬间就觉察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件事情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也会引起无数的人反对,这就是他张四维崛起的机会。在廷议之上,张四维瞬间就下定了决心,第一个就站出来支持。

    回去之后,张四维便开始动用自己的人,开始大肆鼓吹,而且上书表达自己的赞成之意。

    朱翊钧看着赞成的奏折,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说实话,因为前世张居正的问题,朱翊钧对张四维真的很反感,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东西。

    虽然朱翊钧也知道这是自己同情张居正的原因,可是那种感觉就是消散不掉。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又给朱翊钧上了一课,人是会变的,而且很多人是没什么坚持,也没什么下限的。张四维所做出的选择,只不过是他所处位置,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陈矩,着内阁拟旨!”朱翊钧看了一眼伺候的陈矩,淡淡的开口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