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5部分

大明之崛起1646-第25部分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火药和铁弹装好杵实,安东尼用铳规量了角度,亲自用一根极长的木棍顶端的火绳点燃了引火药。

    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近二里外的荒滩上立刻溅起一大片烂泥。

    安东尼马上趴在火炮上检测,片刻后兴高采烈地宣布:试射成功,火炮安然无恙!

    苏承羽也是长出一口气。

    虽然他了解过很多铁模铸炮的知识,对现代铸造工艺也有些了解,但实实在在地铸一门重炮,他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直到此时他才算真正放下心来。

    接着又进行了几次试射,火炮表现得非常稳定,基本已经可以上战场使用了。

    等苏承羽返回军器局,铁范已经做完了准备工作,正要进行第二次浇铸。

    一天之内连续铸造两门近两千斤的重炮!这比起之前一个月一门炮的速度,简直就是个奇迹!

    至苏承羽开始铸炮的第十八天,所有七门十二磅炮均已铸好,加上徐尔路之前所铸一门,共八门重炮。

    这还是期间铸炮的铜锭用光,导致停工大半天所致,否则昨天便能完工。好在杨廷麟立刻高价在赣州附近收购了六千斤铜锭,这才使铸炮工作得以继续。

    赣州府东南,杨廷麟大营。

    杨廷麟看着牛车拖着一门门重炮从营门鱼贯而入,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自从他接手赣州军务,就根本没见过重炮长什么样子,更别说一次八门了。有这些重炮在手,此番攻打吉安府定是十拿九稳。

    不远处朱慈炎看到杨廷麟一脸得意的笑容望向自己,不禁重重哼了一声,朝他拱了一下手,“我这便整顿兵马,即日拔营北上。”说罢瞪了苏承羽一眼,拉起朱由伭转身便走。

    杨廷麟将苏承羽让进大帐,深揖一礼,“殿下这些炮真是救了整个赣州的战局!请受下官一拜。”

    苏承羽摆手道:“杨部堂不必谢我。我乃大明宗室,自当为社稷尽力。”

    杨廷麟又问道:“哦,对了,我听徐尔路说,殿下要借军器局的工匠?”

    苏承羽辛苦大半个月,等的就是这句,忙道:“我确是需要一百六十名熟练工匠。”

    杨廷麟立刻点头,“这有何难,工匠任凭殿下挑选。”

    他昨天已得徐尔路呈报,说现在军器局用了陈州王殿下的铸炮之法,只用之前六成工匠便已足够,且能每天铸成一门红夷重炮。所以即使让陈州王带走一百多人,赣州军器局应该也不会缺人手。

    更何况铸这八门炮花费甚巨,短时间内军器局工匠都要放假了。

    十日后。

    清军江西总兵金声桓和其副将王得仁立于吉安城头,看着远处黑压压的明军人马,却丝毫不显得惊慌。

    金声桓很清楚,杨廷麟虽带了数万大军前来,但只有数千善战之兵,其余皆为老弱新兵。

    眼下他的主力部队正由刘一鹏、王进才、高进库等手下率领,在征讨江西北部腹地的大明义军,城中只有四千人马。

    但只要他能坚守半个月,待主力回返之后,杨廷麟的这些新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让金声桓非常意外的是,城外传来阵阵炮声。他脸上立刻出现惊慌之色,他对大炮非常熟悉,这是重炮!比自己手上那几门红夷炮还大的重炮,而且数量不少!

    明军在失去北京、南京两处军器局之后已无铸造红夷炮的能力。金声桓用力掐了自己一把,很疼,不是做梦。他这才猛地跳起身来,大声呼喝手下军官分头守城。

    仅五日后,吉安城南一段还未修补好的城墙在八门火炮的集中轰击下终于倒塌。金声桓、王得仁弃城而逃,仅以身免。

    感谢:知足鸟同学,158****同学,senner同学,林志姗幻想同学,泪水渲染同学,天气有机磷同学,makerd同学,飞&;影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你们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第54章 宋应星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承羽在徐尔路的协助下很快选好了一百六十名工匠,其中还被硬塞了二十余名炮匠。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没办法,现在赣州军器局就炮匠最富余。

    苏承羽倒也不介意,这些炮匠多会制范、浇铸等工作,在制作火铳的过程中也能用上。最不济让他们踩脚踏镗床总是胜任的。

    由于没有足够的车马,这些工匠得自己步行二百来里去龙南,苏承羽留下一半的亲兵沿途护送。他还给每名工匠发了二两银子的盘缠,让他们安顿家小,尽快启程。

    徐尔路将苏承羽等人送至军器局门外,不住回头观望,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见苏承羽就要登上马车,站在不远处的一名双目矍铄,面相和善的老者不停地向徐尔路使眼色。

    后者终于走上前去,对苏承羽揖礼道:“殿下,学生还有一不情之请。”经过这一段时间,他在苏承羽面前已自称学生了。

    苏承羽停下脚步,笑道:“客气什么,你说吧。”

    “学生有一忘年交的好友,有件事想征得殿下首肯。”他看苏承羽神情无异,转头朝远处示意,那立于道旁的老者忙快步上前。正是近来和徐尔路夜夜秉烛而谈之人。

    那老者到了马车旁,撩衣跪倒施礼,“草民宋应星,拜见陈州王殿下。”

    “老人家快请起。”苏承羽伸手扶起他,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心中暗道,宋应星这名字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他猛然眼前一亮,一把拉住老者的胳膊,惊呼道:“《天工开物》?你是那个宋应星?!”

    老者被唬了一跳,怔怔道:“正是拙作,难入殿下法眼。”

    “不不,这可是大明少有的好书!”

    开玩笑,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可不是“拙”作,是大著作!

    没想到竟在此处遇到这位明代的大科学家。苏承羽忙问道:“对了,徐尔路说你找我有事?”

    宋应星揖礼道:“老朽近来得习殿下传徐司务的‘解析几何’、‘元素周期表’、‘热力学三定律’等大术,心中甚为震撼。”他揖得更低了些,“恳请殿下允许老朽将这些学问编辑成书,以教化我大明万民。”

    苏承羽当然希望自然科学知识能在大明广为流传,这些知识越普及,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才能越顺利。

    这个宋应星倒是帮他做了件大好事。

    苏承羽忽然想起宋应星自称“草民”,他继续问道:“宋先生现在赋闲在家?”

    “在殿下面前怎敢称先生?”宋应星连连摆手,又惨笑道,“老朽是赋闲,却没有家了。凤阳陷落,老朽辞官返回奉新。不料南昌城亦破,老朽眼下是携家人在赣州避难。”

    避难?苏承羽心里又不厚道地想起了那句话: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宋应星这种人才,一定得搞到自己这来。

    他干咳一声,“其实我也正想将所学编撰成册,除了宋先生刚才所说的,还有不少东西尚在我脑中。不如我徐徐说与宋先生知?”

    宋应星又拜倒在地,大喜道:“学生愿追随殿下,鞠躬尽瘁而已!”

    徐尔路在一旁见此情景不禁甚为羡慕,若非军器局这边他实在脱不开,他也想追随陈州王殿下,时刻讨教一二。

    苏承羽干脆让宋应星现在就回去收拾家当,带上家人一起去龙南。

    宋应星一家就寄居在徐尔路家里,距离军器局仅半里路。他逃难之际,更没什么细软,只不到一个时辰工夫,便带了一家人返回。

    路上,苏承羽和宋应星相谈许久。

    这老爷子数理化底子比徐尔路更为扎实,各种数理化知识融会贯通极快,即使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也是一点即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各种理论知识立刻便能联系到实际生产之中。

    这让苏承羽不禁感叹道:“日后明格院院长一职非宋先生莫属啊!”

    “明格院?”宋应星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大明有这么个部门。

    “大明皇家格致院,以后一定会建立的。”苏承羽豪情万丈道,“集天下能士,精研世间万物运转之规律,发展各类工艺技巧,修编成册以教百姓,强我大明!”格物致知,便是明代对自然科学的叫法。

    宋应星有些发懵。他一生酷爱自然科学,最希望将自己所学教给大明百姓,让他们能从中受益。只是以前朝廷只重圣贤学问,对自然科学根本不关心,使他一直怀才不遇。

    若陈州王说的这个明格院真能建立起来,那他一生抱负就终有了施展的机会。

    当他又想起苏承羽皇亲的身份,更觉得“明格院”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或许这就是天子的意思。

    宋应星眼中欣喜的光华跳动,心中感叹,上天待我宋某不薄啊!

    次日,一行车马赶回龙卫军大营。苏承羽没有惊动任何人,悄然来到了校场。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士兵们的队列已经算比较整齐了。眼下马塞多正带人练习跑步转齐步走,虽然步伐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些许混乱,但令人欣喜的是队列没有散乱掉。

    远处尘土弥漫,马蹄隆隆,应该是骑兵正在进行列队冲锋训练。虽然灰尘笼罩之下不甚清楚,但能看出马队基本保持在一条波浪线上。

    看来这几个外籍教官倒没有偷懒,苏承羽微微点头。

    校场另一角传来凌乱的踏步声,他远远望去,是数个还穿着便装的队列,人数合计能有上千,应该是新兵营。

    “看来新兵招募进展不错。”苏承羽话音刚落,便听到校场中间有人高喊“立定”,而后余新从队列一角跑了过来。

    “殿下……啊,指挥大人。”他单膝点地施礼,而后兴奋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苏承羽赶紧扶起他,“刚到,不想打搅你们训练,就先看看。”他心里却有些皱眉,这跪拜礼平时倒也没什么,但打起仗来分秒必争,哪有敬个军礼来得利索?以后还是得推行军礼。

    他对余新道:“创之,既然你过来了,就说说最近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吧。”

    “还真有不少事情。”余新立刻道,“首先是新兵。属下严格筛选,几乎三不留一,即便如此眼下也已招募精壮一千四百多人。但是能带兵的军官已显不够。来投军之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最近有宣教带人去了趟福京,近来又有不少闽人前来。”

    因为想和大家有更多交流,我建了一个书友群,群号是683142639。期待你们的加入,我们共商复明大计!

    感谢:爱在那一天同学,勇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55章 军礼 军歌 军旗

    (全本小说网,HTTPS://。)

    最初来投军的那批人已将自己在龙卫军营的所见所闻传回了家乡,什么军容整肃、伙食丰盛、士气高昂,那些先前还在犹豫的人马上下定了决心来报名投军。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一千四百精壮。这才不到二十天,龙卫军的人数就已翻了近一倍半,且新来的都是身体素质不错的精壮。苏承羽点头吩咐余新,“新兵照收,先让士官,就是底层军官分管两倍的新兵,训练质量稍低点都可以。

    “但是指导使得辛苦一下,新兵营必须每天都有指导使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先招满两千新兵再说。”

    说到这里,苏承羽又深感指导使人数不足。每个排一名指导使的话,光是新兵营就需要四五十名指导使,而现在整个龙卫军也才三十多指导使。

    必须尽快再招收一批读书人以扩充指导使队伍才行,苏承羽心道,部队思想工作一定不能马虎,否则装备再好也只是一群军阀兵痞。

    “是!”余新恭敬地点头,而后继续道,“还有前天那个叫季良的海商来过,还带来了数门火炮。但由于您没在营中,他只将货车停在营门口并不卸货,并约定明日酉时再来。”

    这个年头没有转账之类的真不方便,苏承羽颇为无奈,暗忖得成立个总后勤部来分管采购装备事宜。

    “此外,近来由于龙卫军大量购入肉、菜,有商贾开始抢购囤积。现在全营的军粮花费增加了一倍多。”余新接着道,“全营光是吃饭每月就花费一千六百多两。属下的意思,是否减少些荤腥?”

    朝廷每月只拨给龙卫新军一百三十石米,一千两军饷,加起来都还不够龙卫军的伙食消耗。

    “不,饭菜必须保质保量。”苏承羽坚定地摇头,“后勤的事我会想办法。”

    “还有临近冬天,这冬装、棉被……”

    “军马染疫,病死两成……”

    ……

    等苏承羽耐心将这些琐事一一处理过,便吩咐余新继续操练士兵。

    “是!”余新单膝点地施礼,而后转身离去。

    苏承羽旋即想起了改良军礼的事情。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使用人民军队的军礼,干净利索,动作带劲,而且这个动作他最为熟悉。

    随即他又想到既然有了军礼,那么军歌、军旗也应该一并设计出来。

    他返回将营,在脑海中将后世各种熟悉的激昂乐曲过了一遍,最后决定选用《黄河大合唱》的曲调,这首歌雄浑澎湃的旋律正能一扫大明眼下的颓靡。

    但歌词得做一番修改以适应现在的龙卫军才行,他提起笔来边想边写,很快《龙卫军军歌》的歌词便出现在纸上:

    风在吼马在叫

    长江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北域长城万丈高鄱阳洞庭波浪滔滔

    沃野湖泽抗清英雄真不少

    万里河山龙卫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弓弩火铳

    嘶吼的红夷重炮

    保卫家乡保卫长江

    保卫黄河保卫全大明

    至于军旗的样式则耗费了苏承羽不少精力,毕竟美术是他的弱项。

    直到晚饭时分,他猛然想起以前论坛里有人设计的那款日月同辉的图案。

    于是他提笔在纸上绘出大致轮廓,又经过一番修改,最终的定稿是浅蓝的底色,日月悬挂在左上角,占整个旗面的四分之一面积。

    将这些事定下来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