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的光芒 >

第198部分

大汉的光芒-第198部分

小说: 大汉的光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卫青刚刚进入甘泉山二里地时,就望见宫苑周围烟云缭绕,隐约有火光闪闪。

    他望了一眼紧随在身后的李晔道:“速去禀告丞相,就说本官有紧急军情奏明陛下。”

    “诺!”

    李晔去了不一会儿,

    赵周就跟着来了。

    彼此见过礼,卫青便问道:“陛下这会儿,还在殿里么?”

    赵周长叹一声道:“陛下昨夜几乎未眠,坐在祠坛旁,坛中烈火彻夜熊熊,炊具、皇榻都搬到了坛旁。”

    卫青于是让李晔带着卫队在外边守着,他跟随赵周进了宫。

    这甘泉宫本是在秦朝林光宫的基础上扩建的皇家避暑之地,从景帝时起,一般来说,每到六月,皇帝就携带着皇后来此居住,直到中秋之后才回返。

 第四百三十一章 卜式的义举

    赵周抿了抿嘴道:“陛下这一从陇西巡视回来之后,就一言不发,直接进了那甘泉宫内。”

    卫青沉默无言。

    陛下刚刚才三十几岁,为何就变成这样子了呢?这么消沉下去,当真好么?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祠坛外守候的包桑瞧见卫青和赵周,吃了一惊,连忙上前过来迎候。

    卫青没在乎礼节问题,单纯问道:“公公,陛下他在哪呢?”

    包桑显得有些沉默,只是指了指那寒露观,便没有再说话了。

    而从观内,传出来了刘彻浑厚的吟诵声,一声接着一声,是断断续续,起起伏伏的,同时亦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

    赵周闻此,倒是听出来了门道,于是问道:“这是……这好像是陛下……在河西汾阴为后土祠写的。”

    他至今仍不能忘记,在离开汾阴县之时,登上楼船,同时望着滔滔东去的汾水,刘彻又是那样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满面愁思,牵扯不断。

    他们听得出来,

    刘彻的心境是复杂的。

    眼前初冬的阴冷,满树的黄叶,南归的大雁,都引起刘彻太多的联想,可联想之后,又是不见笑颜。

    人总是一年半载要感伤那么几回,他感叹着青春不再,而立之年以后的凄凉,他也难以忘怀卫青、霍去病带给他的快意,更难以忘怀张汤、庄青翟带给他的创伤。

    情如涛涛江水,

    随音律连绵……

    赵周听得潸然泪下,是欷嘘不止,开始对刘彻有了忠实感。

    这惊扰了坛内的刘彻,他止着歌声,朝外面问道:“嗯?是丞相在外面么?”

    赵周忙道:“启奏陛下,大司马大将军从京城来,有紧要的军情奏报。”

    “哦!大将军到了,好好好,朕知道了,让他到紫殿等候吧。”

    刘彻正在批阅奏章,忽然之间,他从一道清秀的奏稿中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卜式。

    卜式,

    这个名字虽然简单,

    他的奏稿却一点也不一般。

    他的奏章,每一个字都散发着男儿志在战场的豪情,又彰显了士者忧国,尽忠赤诚的情怀,叫人拍案称好。

    “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也,臣甘愿与子男及临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天不强汉室,万古如黑夜,陛下秉承天意,持天子剑,当百国来朝,万民叩首。”

    刘彻被感动了,被吹服了,他立即找来赵周,询问卜式的情况,可事实上,赵周对他却不甚了解。

    他又找来卫青,问道:“朕……怎么觉得,这个卜式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啊?”

    “陛下见过很正常,他有官衔在身,现在就在齐国任相。”

    接着,卫青又与刘彻一起回顾了几年前漠北漠南一线大战时,卜式慷慨捐出二十万钱,用以资助朝廷迁徙贫民的壮举。

    刘彻“哦”了一声,身体向后仰着笑了笑道:“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不愿意做官,而愿意放羊的卜式啊!这个人……是个人才。

    真是时艰见忠贞,若是我朝像卜式这样的臣子多一些,何愁江山不兴,社稷不固呢?哈哈哈,朕决定了,要好好赏赐卜式,令天下臣民效仿,为国尽心出力!”

    接着,

    刘彻坐了起来,从案头拿起朱笔,便洋洋洒洒地写道:朕从来闻报德以德,报怨以直。

    今时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赤未有奋繇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悉,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诚意可嘉。

    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内外德佩,善!

    朕现诏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刘彻聚精会神地写着,卫青也在一边全神贯注地看着,神色平和,表情自然。

    刘彻要赏那个人,意思他卫青都懂,不过他不会胡乱揣摩,甘做绿叶,衬于左右。

    一点儿主见,

    他都会保留在战争,

    能消费掉的得在实处……

    而卫青不懂得行文的起承转合,他更多的是透过文字感受刘彻的胸怀,又同时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他的荣耀,

    是刘彻给的,

    最后也终会给刘彻以文治武功传世,这浩大的功绩。

    从宣室殿出来,卫青倒是没有回大司马府,他另有他事,而是直接奔了左内史王宽的官署。

    王宽此刻也不轻闲,他正召集辖内的县令,商议为朝廷筹集军备的事宜。

    他从守卒那儿,通过传令,闻听大司马到了,遂急忙出府迎接。

    进了客厅,席地坐定,王宽便问道:“大司马此来必有要事,下官当不遗余力,为大司马分忧。”

    卫青道:“本官今日前来,暂时没什么特别大的事,只是想要给阁下看一样东西。”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中书令抄写的诏书副本,而王宽仔细地读了一遍,不禁为卜式的忧国情怀而动容。

    连连称赞道:“此举乃社稷之望!吏民之望啊!自下官上任以来,便在辖内奖掖农耕,轻徭薄赋。

    虽然不敢称物阜民丰,然则辖内各县官民丰润却是实情,听说朝廷要南下平叛了,下官正召集各县县令商议筹集财物。

    大司马若能屈尊一见,嘿嘿,那定可鼓舞人心,凝聚众志,共赴时艰。”

    卫青忙道:“言重了,本官乃一介武夫,谈不上屈尊,既然来了,就不妨把卜式的义举告知诸县令,也好高标风范,蔚成风气。”

    两人相携到了前堂,各县县令扫目过来,他们平日对卫青多战匈奴、横扫大漠的传奇多有耳闻,今日一见,不仅相貌奇伟,而且举止儒雅,又多了几分钦敬。

    及至听了卜式的介绍和刘彻褒扬的诏书,大家更是士气大涨,纷纷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要加紧筹集财物辎重,以报效朝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卫青又走访了当年跟随他征战的公孙贺、公孙敖、李息等将军,而大家纷纷拿出积蓄的家财,以应朝廷急需。

    不过每一次分手揖别,走出属下府邸时,他总是心怀歉疚,觉得给他们的太少,有了事,却总是先想到让他们付出……

 第四百三十二章 酹金夺爵诸侯惧

    在几天后的朝会之上,刘彻做了一番文章,直接又以王宽为垂范,并且严厉地斥责列侯们尸位素餐,斥责他们只知向朝廷求赏,无反哺之心,而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

    朝会本就是这样,不例行一下敲打,这群人怎么会居安思危兢兢业业呢?

    他尤其点了新任太常、太后的兄长、盖侯王信的名:“你何功于汉,竟然也是同百战侯王一样身居高位,宅甲京都,膏地连属?今天下有些不幸,你竟然就装聋作哑,熟视无睹,百年之后,呵,你说一说,你有何颜面去见太后?”

    遭到自己亲外甥的斥责,王信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是躺着也中枪啊,他招谁惹谁了,没办法,可他也只能垂首恭听……

    十月份,在一年一度的雍城祀前夕,刘彻心血来潮,起了计对诸侯王的心思,忽然便下了一道诏命,要列侯献金助祭。

    朝臣们虽对出兵摆平南越九郡叛玩没有积极响应,但为祭祀天地献金,一直延续的传统,却是没理由拒绝,毫不迟疑的。

    少府寺依据刘彻的诏命,特地对所有的献金做了一次核查,结果就发现问题了,不少黄金成色不够,与真金相差甚远,显然是有欺君之嫌,少府寺卿不敢耽延,查到问题,就慌了,急忙到丞相府禀告。

    赵周正为筹集献金之事的顺利而大喜,觉得这丞相之位做地还不错,正准备向刘彻写奏章报喜,却不料少府寺的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兴奋的火焰,让他心一下子沉入谷底。

    他大致浏览了一下献金清单,十分吃惊地问道:“这……你们有没有算错,献金成色不够者……竟是达到了一百零六人?”

    少府寺卿道:“丞相你也知道,就在前几个月,那南越王太后请求内附,引起了臣下的反叛,卜式又上书请命出兵,并献上他的资财助军。

    陛下封其为关内侯,就是要群臣响应他的做法,大推义举,孰料应者像死了一般,寥寥无几,过分地很,陛下十分生气,认为他们是太作死了,特让他们献金,也是对他们的惩戒。”

    赵周苦着脸道:“可这样一来,哎!这不是害了老夫么!”

    赵周再仔细一看,涉案名单中竟然有两个令他心悸的人物,卫青的儿子:卫不疑和卫登。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才多大,为何将他们也牵扯进去了?”

    “唉!”

    少府寺卿叹了一口气道,“他年少不谙世故,加上又是大司马之子,列侯是以为拉他进来了,陛下顾念许多,就会网开一面。”

    唉!赵周不知道该怎样评价列侯们的行为了,存小心思如此多,翻船来地也快啊。

    在过去为太子讲书时,他还不止一次列举古来忠贞义士为君主不惜剔骨割肉,不惜抛却生命的故事,他们的所为忠诚无比,广为称道,可现实呢?现在发生的一切,瞧瞧,哪里还有一点国士无双的影子呢?

    好好一份报喜的奏章,就这样被“酎金案”变为了请罪疏,酎金失爵,好大的手笔。

    消息很快就传到丹景台,卫子夫的心情,随着动荡,就不安起来了。

    卫氏一门由于军功赫赫,列侯同样甚多,她最担心的,无非就是那些侄子陷进去。

    于是一大早,她便忍不住了,就要人去传卫青过来说话。

    卫子夫看着病后有些消瘦的卫青问道:“大司马……你近来忙些什么呢?”

    “姐姐,臣弟这近半年来,一直在处置南越九郡之乱呢!”

    “咦,这都多久了,怎么还不安分,前些日子,不是南越王太后自己提出要代管理一方的么,怎么又乱了呢?”

    卫青呷了一口茶水说道:“南越九郡之乱啊,是生于臣下,不关王室。”

    卫子夫闻言眉头就蹙到了一起,本就浅问即止的想法,随即又把语锋一转,便问起震动朝野的酎金案。

    “卫青,那酎金案怎么回事,为何一下子牵涉进去那么多人呢?”

    卫青娓娓道来:“哎,一言难尽啊,其实此事也与卜式有关,此次平息叛乱之后,那卜式父子率族人请缨于前阵,陛下闻言,高兴不已,特下诏褒奖卜式,赐关内侯,昭告天下,就是要列侯学着点。

    然而郡国、列侯竟漠然视之,致使陛下龙颜不悦,恰逢秋祀在即,陛下特地下令列侯献金助祭,并要求严加审核。

    这什么都怕审,一审……就出事了,他们竟用了成色不够的金子诓骗朝廷,陛下闻言大怒,听说已下诏削去了一百多位列侯爵位,诸侯莫不惊惧。”

    “啧,本宫也正为此事忧虑,你说说陛下大动干戈,是不是早有打算?”

    卫子夫朝前挪了挪又道,“你一家四位列侯,可千万不要陷进去了!”

    “罢了,眼下尚无他们涉案的消息,等臣弟回去再问问。”

    卫青说着,

    叹了一口气,“臣弟这几个儿子,唉……不立功倒也罢了,小小年纪又喜滋事,不思进取,公主又多有怂恿。”

    “你也不要总怪公主,常言便道:养不教,父之过啊。

    你既然为人父亲,自当教子成才,不能总顾着朝廷之事。

    本来当初陛下就不该封襁褓之中的孩子为列侯,以你的家境,也不缺这个!

    依本宫之意,这空头爵位不要也罢,倒不如你自请于陛下,削了他们的爵位,也免得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打他们的主意。”

    卫子夫喝了一口热茶,继续道:“本宫年龄大了,陛下不能总守着一个色衰的女人,一旦有变,要紧的是太子,因此,你一定要谨慎行事。”

    “太子近来可好?”

    “人大了,心也大了,陛下要他学儒,他却结交一些古怪之人,为此被陛下多次申斥。”

    卫青看着面容憔悴的姐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但忍受着陛下不能一直专一的痛苦,还要为自己揪心牵挂,他纵然不能为姐姐排解一二,也不应给她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想到这些,卫青道:“姐姐所言极是,臣明日就进宫去,恳请陛下削了他们的爵位。”

 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自刘彻的善意

    “此事你还得说服公主才行,要不然,咱们独断不了,皇姐她会有隔阂的,这些个纷纷扰扰,焦心地很,一个不注意,便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卫青当即点了点头,可他心里明白地很,要他说服那虚荣的妻子,事实便是这并非易事,平阳公主习惯了皇室荣耀,骨子里透着一种贵气。

    卫青没有他法,已在心底打定主意,要绕过公主,径直面奏陛下,说一说这些事。

    ……

    当卫青回到大司马府之时,令人奇怪的是,府上的车驾正停在门口,整装待发,而侍女扶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