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142部分

闲臣风流-第142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他觉得这日子过得有些滋味了。

    很快就到了冬至前一天,中国人有一个习俗,冬至日要吃补药,炖牛羊肉。

    只见京城中满大街都是绵羊在跑,为首是一只山羊领头。可见,山羊的智商要比绵羊要高上一丢丢,自然做了带头人。所有的头羊下颌都挂着一个铃铛,作为智识的象征。

    又是一年冬至了,周楠突然想起去年冬至自己和云娘过节时的情形,心中不觉思念。好在现在有荀六姐在,倒不寂寞。只是,六姐实在不太爱说话。

    周楠到行人司点了卯时,正要回家,就看到郭书办急匆匆跑过来,光头闪亮:“冤家路窄,冤家路窄啊!”

    周楠:“老郭,怎么了?”他调戏道:“是不是延庆州学的贾大嫂有喜寻上门来,要仗子行凶?”

    “休要调侃属下。”郭书办:“过完冬至就是京察了。”

    “哪又怎么样?”

    郭书办:“这次来考察咱们行人司的是邹应龙,周大人你可要糟。”

 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番京察

    在赛场上我赢不了你,那我就去做裁判干掉你。

    这大概就是邹应龙的想法。

    周楠心中暗暗吃惊,忍不住道:“邹应龙一个小小正七品官,竟然被调来考评行人司,他的京察过关了吗,不去操心自己的事情反来咱们这里寻晦气?”

    郭书办:“行人你忘记了,邹大人的可是徐阁老的门人。再说,他是工部给事中,按制也有权力来查咱们。”

    周楠点头:“也是。”

    明朝当初设置这个考评制度的时候,初衷是考核官员的德行表现与工作绩效,作为大家的褒奖与惩戒。因此,最开始主持此项事务的乃是大明朝的人力资源部门吏部。

    不过,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主持考评的吏部郎中、主事的品级都不高,考评知县一级还成,到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大员就有所顾虑了。

    其次,正因为考评直接关系到一个官员的前程,事关重大。大明的员工很快就认识到了考语的强大杀伤力,每逢考满之时,大伙儿便上下活动,积极沟通,务求一个好的评语。

    吏部也不愿得罪人,除非对你非常不满,通常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考语不是赞誉就是套话,“考语皆是大圣大贤,川岳风云,冰玉麟凤之类”,而难得的少数考语提到官员的不足,却也写得及其的隐晦,“摹拟无能曰长厚,摹拟衰迈曰老成”,搞不懂到底是褒还是贬。

    于是就有人感慨:“岂都无一不称职者乎?无一可去而俱当留者乎?”

    很快,这种考评就流于毫无意义的形式。

    后来大约是皇帝觉得这样下去不成,于是就将京察和外察划成两块。

    外察由地方主管执行,吏部审核。

    而京察则交给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由三个系统分别抽调人手分驻各单位给大家下考语。将所有被调查的官员的绩效分别登记在三本帐薄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审核手下官员;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审核六部和都察院;内阁则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三个系统互相监督,互相负责,互相制约。这样,就算有官员想做老好人,给人好评也没有用,外面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

    邹应龙是工部给事中,只需给徐阶说一句话,要想来主持京察还不简单。

    主持一个部门的京察也是政绩啊,如果再能抓出两个不称职的官员那就最好不过。

    另外顺便将周楠给收拾了,报当初在延庆的一箭之仇。

    郭书办道:“想不到这个邹应龙竟然如此记仇,真是一个小人,周行人你要早做准备。”

    “君子以直报怨,也可以理解。”换成自己是邹应龙,吃了这么个亏,也得找回这个场子,不然以后还怎么做言官:“本官来行人司不过三月,又主持了延庆州祭祀大成至圣先师的典礼,却不怕他来查。”

    周楠不以为然。

    郭书办:“行人凡事还是小心些好,同僚之间也需多多走动亲近才好。明日不是冬至休沐吗,司中的行人们都私下邀约宴饮玩了,周行人不妨也请各位大人一回。”

    听他话中有话,周楠道:“老郭你有话直说无妨。”

    郭书办:“周行人平日间和同僚不睦,须防着他们对你不利。”

    周楠:“难不成还怕别人给我挑错,再说我在司里就是个逍遥派,和大家也没有什么冲突。”

    郭书办跌足:“行人你还真是心大,忘记访单这事了吗?”

    听他这么说,周楠猛地记起来,顿时面色大变。

    所谓仿单,就是匿名调查问卷。

    有鉴于以前的官员考评吏治部怕得罪人,下的全是卓异的考语,员工的考评拉不开差距,在阁老那里可是没法交代的。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大明王朝的人力资源部很快就发明了一个新的制度,名叫访单制度。所谓的访单就是调查问卷,由吏部发起,发给与被考核官员有利益以及业务相关关系的官员,向他们征询被考核官员的考评意见。

    这个访单竟然还是匿名的,匿名的好处是鼓励大家讲真话,却也导致了一些人借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打击政敌报复和自己不睦的同事,搞出不少冤假错案。

    这个京察制度已经初具后世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绩效考核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上,万历年的首辅张居正将之发扬光大,索性来个每月一考。这就是令朝堂大老们闻风丧胆官不聊生的考成法。

    周楠来行人司不过三月,颇受官员们排挤,到时候估计匿名问卷上也不会有什么好话。

    那些行人们早就看自己这个秀才出身的异类不顺眼,如何肯放过这个机会?

    这事倒不可不防。

    想到这里,周楠再也坐不住,说:“多谢老郭,本官这就去同僚那里坐坐,晚间再请他们吃顿饭烫烫牙齿。”

    看到周楠匆忙出门的背影,郭书办忍不住抓了抓光秃秃的脑袋,心中郁闷:我老郭也是命苦跟了这么个爷,估计在这行人司也呆不长了,说不好过完年就要被赶回老家。

    原来,中央各部的书办们要么是在京城待选的举人,要么是国子监坐监期满的监生。朝廷一事没有合适的官职安置他们,就派到各衙门跑腿学习。等到积累了经验和成绩之后,再任杂流实职。

    他跟了周楠,成绩拿不到不说还有跟着受牵连,前途堪忧。这次是女怕嫁错郎,男怕站错队。

    行人司加上司正、左右副司正有三十七人。

    这三个长官且不论,按照明朝的制度,他们是不参与对下级仿单评语的。剩余三十四人倒是不错,也就坐三四桌人。

    逐一做工作也不费什么神。

    周楠想了想,心中突然一乐,这情形倒有点现代社会拉选票的意思。说起来,明朝的政治制度挺完善的,如果不是因为满清入关,鬼知道这会衍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百二十三章 好象有些不稳当

    周楠先去见的是负责川陕茶马司六个行人,这六人常年轮流去四川负责对乌司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贸易,一年中也见不到几次面。

    现在是年底,他们都回京过年,总算是聚齐了。

    这六人的职司累是相当的累,可油水不小,算是司里第一等一的美差。但前提条件是你要足够年轻身体足够好,别因为水土不服死在高原。

    又因为长期在外面走动,六人倒是没有书生的迂腐气,周楠心道,都是江湖儿女,我应该能和他们说上话。

    周大人决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进了川陕茶马司的值房,人倒奇,都坐在里面烤火闲聊。

    见到周楠,为首那个姓尚的行人忙站起来笑道:“原来是‘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周行人,是哪一阵风把你吹来的。哈哈,回京这些日子我等宴饮雅集时,耳边听到的都是你的诗词,世人都赞你是今世一等一的大家。能够和你在一个衙门当职,与有荣焉。快请坐,上茶,上茶。”

    另外五个行人也笑着说,想不到我们司里竟出了如此诗词圣手,本有心找你唱和,却不想周行人你每日只来司里坐上一屁股就走。

    周楠忙道:“游戏之作尔,道德文章才是正经,前辈们如此夸奖,晚辈受不起。”

    坐下寒暄了一阵,尚行人问:“周行人今日来此想必有事,但说无妨。”

    周楠心想和这六人倒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的,就说:“冬至之后就是京察,听说朝廷有访单一说。晚辈刚到司里不过两三月,政绩乏善可陈,和各位行人也不太熟悉。今日想同大家商量商量,访单上可否给晚辈一个卓异。到时候,晚辈也会投桃报李。前辈们的恩情,在下铭记五内,必有厚报。”

    六个行人互相看了看,然后就笑起来。

    尚行人眯着眼睛说:“周行人真是快人快语,和你说话倒是痛快。实不相瞒,我等刚才还在说这事呢!其实,这事也就是应付应付上头大家互通有无,何乐而不为。”

    其他五人都是点头:“正该如此。”

    见事情这么容易就办了,周楠大喜,拱手:“那好,就拜托各位前辈了,晚辈还得去联络下别的同僚,不克久留。晚间在下做东,请大家聚聚亲近亲近,还请届时光临。”

    尚行人道:“聚会就算了,咱们文人雅集,自然免不了诗酒风流。以子木的文才,大家的风头怕是要被你抢去变成看客,这事老夫可不干。”

    其他人也都哈哈大笑,皆云:“是的,咱们不去。”

    周楠一楞,尚行人笑毕,又道:“方才是开玩笑,实话同子木讲,咱们好不容易回京,应酬实在太多,又要陪家小过节,实在走不开,改日吧改日吧!”

    “对的,实在走不开。”

    周楠:“那好,是晚辈造次了,改日得闲晚辈再来请。”

    这事算是说好了,可没能请得这六人,终归是不够完美。

    接下来,周楠又分别联络了其他二十几个同事。

    一说起此事,其他人都是欣然应允,爽快地和周楠结成攻守同盟,答应大家互相点赞共同对付前来挑刺的邹应龙。

    说句实在话,刚开始在打同事面前提起此事的时候周楠还有点担心他们不给自己面子。

    明朝的读书人,尤其是这种有这进士功名的读书人都心高气傲,一口中就是圣人之言先贤语录,大帽子扣下来,一个个仿佛都是道德完人。

    加上他周楠在行人司又是个异类,平日里没少受他们排挤。找上门去,吃他们埋汰一通那就丧气了。

    今日大伙儿如此干脆,叫周楠喜出望外。

    仔细一想,也对。自己做这个行人其实也没多大意思,要想高升,首先必须拿到进士功名。可其他人干满一届,要么是去六部做给事中,要么是做主事,运气好有背景的索性去都察院做御史,前途远大。如果这次京察被同僚打了个差评,影响了前程那就不划算了。

    这事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道德君子,能当饭吃吗?

    大家都瞬间演化成为政客,互卖官场人情。

    整个行人司今日都弥漫着一团和气。

    不过,惟独不美的是,一说起请吃,大家都推说要回家过节。再说,考察在即,大家还在一起宴饮沟通,叫邹应龙知道,未免要生枝节。

    就推脱了。

    回来之后,郭书办忙问事情说得怎么样了,周楠大概将过程说了一遍,道:“没什么大不了,成了。朝廷这个访单制度也就是个形式,哄鬼的。”

    “人心隔肚皮,其他大人怎么想谁也不知道。再说,那访单又是匿名,倒时候怎么写那可得由着人家心意。”郭书办:“这事属下还是不安心,行人,我再去打听打听。”

    周楠笑曰:“郭老,你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疑心病太重。都是士林中人,君子一诺千金,那是基本的操守。”

    “那可说不准。”郭书办忧心忡忡。

    不片刻,他就转回来,低声道:“行人,坏事了。”

    周楠眼皮子一跳:“怎么了?”

    郭书办:“行人你不是请大家吃饭,各位大人都以要避嫌或者与家人过节推了吗?方才属下打听清楚,他们早已经约好了去酒楼商议这次京察之事,惟独漏了周行人你,想来先前答应你的事情只不过是随口应付而已。”

    “这些小人。”周楠气得面色铁青:“难道他们就不怕本官在访单上对他们不利吗?”

    “还真不怕。”郭书办:“周行人你来司里不过两三月,又是个闲散的性子,衙门里的事情都不甚清楚,就算要给其他大人挑错也无处挑去。再说了,你就算在访单上检举他们,也不过是一票。若是所有人都在单子上乱写,那可是三十四票啊!邹应龙恨周大人你入骨,能放过这个报复你的机会吗?”

    周楠一颗心顿时沉到谷底,心中自然承认郭书办这话说得对。这次京察,他周大人搞不好要被同僚们联合给末位淘汰了。

    “这群伪君子,卧草泥马拉隔壁德!”

 第二百二十四章 我改主意了(求票)

    周楠心情恶劣,也没办法在司里坐下去。

    看看时辰已是午世,他就跟郭书办说了一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明天是休沐,因为要过节倒不用去王世贞那里上学,正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随便想想如何应付马上就要到来的京察。

    我只想静静。

    刚出门,就看到尚行人和几个同事说说笑笑地出来,见到周楠,便道:“周行人,我等正要在外面食肆吃个便饭,不妨一起去。我等在茶马司肆意自在惯了,在这里也坐不住。且,恕本官直言,司中司厨整治的饭菜实在是难以入口。”

    看到这个小人若无其事的样子,周楠胸中涌起无边怒火,那口恶气不吐实在是念头不通达。

    就道:“尚行人,各位同僚,晚间晚辈在《醉太白》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