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167部分

闲臣风流-第167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这些没眼力劲儿的,还不跟婆子一起退下。”

    几人这才回过神来,急忙一福,匆匆地退了出去。

    屋中只剩周楠和荀芳语,只剩下低低的哭声。

    但那哭声却满是喜欢。

    周楠心中好奇,伸手转过荀芳语的身子,一看,顿时震惊了。

    却见,眼前是一个陌生的小姑娘。明眸浩齿,肤白如雪,美得不可方物。

    说肤白如雪其实也不准确。那白皙的皮肤中还透着淡淡的红润,就好象将开未开的桃花。

    眼前仿佛有一片粉红色的薄雾弥散开来,让人看不真切。

    不不不,眼前这个女孩子并不陌生。从眉宇中周楠还是能够依稀看出荀芳语五官的轮廓。

    没错,就是她,她面上豆豆已经彻底消失,就连鼻翼两侧的雀斑也不翼而飞。

    “这还是你吗,我不会是在做梦吧,你怎么变得这么美,就好象是画儿里走下来的天仙?”周楠骇然张大了嘴巴。

    “老爷,是妾身……我才不是天仙呢……”荀芳语见屋中再无他人,终于支撑不住,扑进丈夫的怀里,身体微微颤抖。

    周楠吸了一口气,将她那张找不到任何缺点的脸捧起来,笑道:“对对对,不能用天仙来形容。天仙也不尽是美的,比如拜寿的麻姑,又比如王母娘娘,你究竟要当谁?”

    听丈夫把自己比喻成麻姑和王母娘娘,荀芳语气道:“人家才不用当王母娘娘,她那么恶毒,用银河隔开了牛郎和织女。”

    周楠又逗道:“要不做土地婆好了,你是土地婆我做土地公公。”

    “才不要呢,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那么矮,我们这么高,神龛儿你根本就装不下去。”荀芳语气道:“昨天下午的时候,我就是进门的时候不小心撞到门楣,将脸撞破了,这才变成现在这样?”

    “撞破了脸就变成这样,倒是神奇。”周楠惊讶地看着妻子的脸:“没看到伤口啊!”

    荀芳语气道:“撞破了皮也未必有伤口啊,你什么神情?”

    原来,荀芳语自从前一段时间脸上的青春豆干瘪之后就结了一层壳,或者说是死皮。她人实在太高,一米七十多的人,在明朝女子中就是异类。

    古人的房门都设计得矮,荀芳语进门的时候一不小心踩在门槛上,竟将额头给撞了。

    当时她只是觉得有些痛,倒不放在心上。可是,额头上的死皮却破了。

    她今天早晨洗脸的时候用力一搓,竟将整张脸的死皮都给搓了下来。

    荀芳语毕竟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女生,什么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形,自然被吓哭了。

    听到妻子说完,看这她粉嫩的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周楠这才明白过来。她这种情况其实在现代社会也常见,人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无论男女正处于青春期。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内分泌纷乱,有人脸上的青春豆就泛滥如月球的表面。

    等到高考结束,心情放松,渐渐就会好转。皮肤一好,就好象是变了一个人。女大十八变,高中时的丑小鸭一进大学摇身一变,变成女神也不鲜见。

    当然,也有女生脸上豆豆实在太顽固,即便经过大学四年的熏陶也盘恒不去。不用担心,一结婚就会变好的。

    比如周楠高中时的一个同学,身体倍儿棒,大学念的是体院。他的妻子那张脸就不能看,泛滥如菜园子。可一结婚,一年下来,就光洁如玉。想来定是阴阳调和,雨露滋润的缘故。

    荀芳语估计也是同样的情形,她现在生活悠闲,心情好,又因为怀孕内分泌正常,乌鸡终于变成了凤凰。

    周楠笑道:“芳语,为夫刚才一进门就听丫鬟说姨娘的脸光滑白皙得像颗剥了皮的鸡蛋,倒是吓了一跳。”

    荀芳语扑哧一笑:“哪有这么说人的……啊,要破了要破了!”

    原来,周楠越看她的脸越觉得美,情不自禁狠狠地吻了一口。

    “嘎嘎,破不了破不了。”他得意地笑起来。

    不过,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到荀芳语的小脸上有一点微红,也不知道是印痕还是羞怯。

    他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妻子抱在怀里。

    荀芳语大惊:“老爷不要,孩子,我的孩子,求求你,快出去吧,不要,不要……”声音越来越低,终至无声。

    周楠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胡来,好半天才依依不舍地松开抱着她的双手:“芳语放心,本老爷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不过……”他一脸的忧愁。

    荀芳语急问:“不过什么?”

    周楠:“不过,家中突然多了个美人儿,只能看,叫人好难过。”他心中大为得意,虽然说自己不是外貌协会成员,可谁会嫌自己老婆太美。荀芳语这次蜕变,一大半功劳要记在他老周头上。

    还真有种美女养成的成就感啊!

    荀芳语:“什么叫多了一个……人儿,如果我还是以前模样呢?”

    周楠哈哈笑道:“芳语,你无论变成什么样子我心都不会变。你却是怪,自己吃起自己的醋了?”女人心,真是海底针啊,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惹恼她。

    夫妻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就谈到过年的事。

    小年过去已经四天,后天就是除夕。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封信

    周楠:“芳语,这马上就过年了,家中可准备好了?”

    荀芳语:“已经准备好了,该置办的东西都已经置办。对了,昨天淮安老家带信过来,还捎来了许多东西。刚才妾身只顾着哭,倒是忘记禀告老爷了。”

    听妻子说起老家老信了,周楠大喜:“信呢,送信的人呢?”

    带信来京城的是荀芳语的管家,听到老爷的传唤,进来磕了一个头,就将一大叠信递给周楠。

    信一共有四封,一封是荀芳语的兄长荀秀才写的,信上说老荀举人在世的时候的一个熟人姓武名新化,乃是淮安缙绅,和荀家也是世交。年后将要进京办事,请周楠看顾一二,找些门路。

    周楠将荀秀才的信扔到一边,心中冷笑:我和这个便宜大舅子是敌非友,早就撕破脸了。如今荀大舅子竟然厚着脸皮卖人情,不觉得唐突和尴尬吗?

    也不放在心上。

    第二封则是周家庄的乡亲请人代笔,大概意思是周楠是族里这一百来年出的唯一的大官。如今周氏宗亲准备修族谱、重建宗祠,族里人都穷,还请周楠出些,大家凑凑将这件大事办了。

    这种事情周楠是很乐意去做的,只要不过分。按照古人的伦理道德,你发达了,就得回馈宗族。

    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一封回信递给管家,又随信附上二十两银。

    见丈夫有些小气,荀芳语又从私房钱里挪了五十两。

    第三封信则是素姐写的,说得都是家务事。

    信上说,云娘肚子越发地大了,估计再过得两月就能生产。已经找郎中回家凭过脉,说是母子都好,让老爷不用担心。

    另外,泓儿已经会说话了,人也长得敦实。就是有些木讷,口齿也不甚便利,这几天正在学走路。

    说起儿子,周楠眼前就浮现出那张虎头虎脑的小脸,禁不住一笑,然后又微微皱起来的眉头。这孩子,看面相是有点老实。

    周楠在读信的时候,荀芳语也伸过头来看。见老爷心中不喜,安慰道:“老爷,泓儿是你的长子,将来是兄弟妹妹们的长兄,自然要宽厚稳重。”

    周楠一想,笑道:“也对,长兄当父嘛!”

    第四封信则是安东县衙发过来的公函,上面说,周楠的户籍已经为军户,落籍到密云卫潮河所,一切手续已经办完,周大人勿虑。

    看完这信,周楠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笑着对荀芳语道:“芳语,家里明年怕是要热闹了。”

    荀芳语疑惑地看着周楠。

    周楠解释说,朝廷有规定,官员上任不能带家眷。当然,宰辅、部院大臣不在此例。因此,家里人东一个西一个,长期分居。现在既然将户籍转到密云。密云距离京城也没几里地,到时候直接住城里也不违制。

    云娘、素姐还有孩儿们都可以来京城团聚了。

    荀芳语:“恭喜老爷。”

    周楠:“不过,还得等云娘生下孩子,等孩子大些才好。不然,千里奔波,身子经受不住。不成,我得将这事告诉云娘和素姐,也叫她们欢喜欢喜。”

    说到这里,周楠突然想起明年的秋闱,心中一紧。他现在已经被那什么公主和李高逼得头疼,唯有科举这条路可走。

    也是时候静下心读书了,事不宜迟,等下须去王世贞那里和恩师商量一下备考的事情。

    周楠一边写回信,一边对荀芳语道:“芳语,等下我要去恩师那里走一躺,你准备些礼物,却不知道师娘喜欢什么?”

    荀芳语道:“老爷不用忧心,这次管家来京带来十几筐橘子和十几捆甘蔗。师娘是南方人,前番水土不服,抱怨说京城实在太苦寒,就连新鲜的瓜果都吃不着,怎么好送去,师娘必定会欢喜的。”

    周楠:“娘子有心了。”

    拉了一车橘子和甘蔗,周楠去了王世贞家。

    也是他运气好,恩师正好在家。

    周楠给王世贞行了礼,拜了早年,接过一封包了几枚铜钱的红包,笑道:“恩师,学生过完这个年,准备每日过来读书。”

    王世贞知道自己这个学生虽然文采过人,悟性也高,书本上的东西一点就透,也算是好料子。只是飞扬跳脱,不是个能静下心做学问的。

    不觉惊讶地问:“子木,你不是在军器局任职吗,怎么,任期满要回行人司了?”

    周楠道:“没满,估计还得在那边呆上几个月,等新任大使正式到任才能走。学生一心科举入仕,惟有明年的乡试才是正经,其他都是虚的,且放到一边。”

    王世贞:“你有读书上进的心,为师甚是欣慰。不过,看你现在的样子很是浮躁,读书的心态不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恩师果然是法眼如炬,这都看出来。”周楠苦着脸将皇家要招婿一事情详细同王世贞说了一遍。

    王世贞听完,拍案而起:“荒谬,堂堂读书种子,如何能强命做驸马都尉,这不是坏人前程吗?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涨。试问,若子木做了驸马,天下读书人谁人还敢读书上进?”

    周楠:“恩师休要生气,我现在只是一个秀才,功名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剥夺。如今,却只有中举这一条路可走了。学生想马上就开始读书,这是我这几日的作业,还请恩师过目。”

    说着话,就从袖子里抽出一叠写的散文递过去。

    王世贞接过来看也不看就扔到废纸漏子里。

    周楠大惊:“恩师这是何故?”

    王世贞:“时不我待,过完年,你就要参加考试了。从现在开始你学作八股时文,一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了。”

    周楠满头雾水:“恩师,秋闱不是八月份吗?”

    王世贞淡淡道:“加试。”

    “啊!这怎么可能,北直隶也要加试,恩师,学生没有听错吧?”周楠猛地站起来,额头上冷汗淋漓。

    王世贞:“子木你没有听错,你若要想参加明年八月的乡试,就得先参加年后的那一场加试。如果过不了那一关,你连乡试的考场也进不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

    所谓加试,指的是考生在乡试之前的资格考教。

    这种事情一般都发生在苏州、扬州、南京、江西、浙江这种科举文教兴盛之地。按说,古代只要你有秀才功名,就算具备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但在这些地区,秀才实在太多了。

    正常情况下,江南地区一县就有好几百个秀才。全省加一起,十万都有可能。这么多人都挤进考场,非将省学政衙门挤爆不可。

    就拿上一界浙江乡试的录取名额来说,朝廷给的指标是一百零七人。依据南方七十取一的原则,只有七千多个秀才能够最后坐在考场里。至于北方省份,则是四十取一。

    那么,让谁去,不让谁去,这其中就有许多说法。

    于是,国家就制订出一整套完善的乡试制度。

    首先,肯定要照顾官学学生,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

    至于没有进官学的,则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很多江南士子,连乡试考场的边都没摸着,就倒在加试这道关口上。

    周楠忙道:“恩师,学生的户籍学籍都已经转到了密云卫潮河所,不用加试的啊?”没错,潮河所位于京畿,归北直隶管辖。这地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落后,土地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经济落后。

    再加上这里在历史上发生过好几场大战,从靖难之战到蒙古俺答入侵,来来回回被犁过好几次,户口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读书人也少。

    每次乡试,能够让考场坐满人就算是地方官和学政老爷的政绩,更别说加试了。

    王世贞这一句话叫周楠满头雾水。

    见自己学生一脸疑问,王世贞也有些丧气:“为师也是最近几日才听人说,朝廷降旨,将密云县划归顺天府。所以,明年乡试,子木你得去顺天府参考。”

    “啊!”周楠面色大变,急问:“可确实,怎么可能?”

    “自然是真的,朝廷已经颁下圣旨了。”王世贞解释说,河北地区在有明一朝,各府各县的归属一向都比较乱。比如,大名、天津、霸州四道,由山东代管;易州、口北、昌平、井陉、蓟州、永平等六道,由山西代管。

    而密云,最开始也归山东。后来国家考虑到密云处于国防一线,是京畿北大门。但有边事,军镇的后勤给养弃近在咫尺的京城不用,偏生要从山东那边千里迢迢运来,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弃,多此一举吗?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若是后勤不济,那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