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182部分

闲臣风流-第182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师公真是命苦啊,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到瓦窑堡了,却牺牲在战场上。

    不行,我得救他一命,报答师恩。

 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榜了

    周楠穿越到明朝之后,一直在底层打滚。别人见他,要么是畏惧他的官职和手段曲意讨好,要么就是恨他入骨。

    只有王世贞是拿他当心爱的晚辈看待,并细心调教。

    有他的教授,即便周楠现在一无所有,也有信心靠一手还算过得去的八股文章拿个秀才功名。

    有了一手时文经义打底,他也有了安身立命的底气。

    师恩重如山,在内心中,周楠拿他当自己的父亲看待。

    老师家出了这么大的事,若是袖手旁观,枉为人子。

    “要想救师公,就得铲除严党,而且得在他被判决之前。”

    “那么,该怎么办呢,如何将这一历史进程提前呢?”

    “对了,徐阶不是一直在暗地里查严嵩的现金流向吗,或者可以从这里着手。我一个小行人自然是搬不动严党这座大山,可徐阁老有这个能量啊!”

    想到这里,周楠只恨不得插了翅膀飞去白各庄。

    又在家里呆了一日,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

    本以为不过是一场加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算上了榜又如何,最后不也得到秋闱考场见真章。

    据周楠看来,不是他针对任何人,他的意思是,考场中各位都是辣鸡。真去参加乡试,能中举人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承认自己这条人生道路走不通不可以吗,何必强求?

    可道地头看,却大吃一惊。只见,广场里已经挤满了,甚至比考试那天还多。原来,许多书生不但自己过来,还带了下人奴仆,以便在看榜的时候人多力量大好挤到前头去。

    看到满满当当全是黑压压的脑袋,周楠大觉头疼。自己来得已经迟了,要想挤到榜前去,估计没一个小时做不到。

    早知道如此,就多带点人过来护驾了。以军器局那些膀大腰圆的兵丁的体能,扛过这一波几一波的人潮还是容易的。

    上次吃了穿官服来科举的亏,这回周楠不敢造次,只一身儒袍孤身而来,显得很低调。

    他被挤得实在受不了,便侧耳聆听,也是运气,恰好听到了熟悉的密云乡音。

    人多力量大,还是先和密云县的士子汇合的好,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进考场之前,周楠接了一大叠“同乡”的片子,算是认识了。接下来三天里,秀才们纷纷下帖子过来相邀。

    周楠也着实和他们应酬一翻,大家相处得还不错。

    觅着方位,费劲挤了过去,抬头一看,竟然是徐养大。

    原来,后世的北京话儿并不是京城的土语。而是清初满人入关之后,辽东方言和本地话融合的结果,明朝的北京话是另外一种模样。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明朝的京城口音大体相同,但细微处也有区别。总体分为三大片,京北、京东和京南。京北口音以怀来、延庆、密云为代表,有山西话的味道;京东口音的代表是山海关和蓟县,已经受到辽东话的影响;至于京南口音则有点难懂,满口邯郸味。

    徐养大是昌平人,昌平话和密云没有任何区别。周楠也不知道,一不小心挤到怒目而视的昌平秀才的队伍里来。

    周楠老于人情事故,当日徐养大和他赌赛,搞得很是气闷。

    过了三天之后,他的心思已经放在半年之后的乡试和如何解救师公上面,气也消了。再加上他笃定自己能上榜,段提学若不笨,肯定听得懂自己要拿头名的愿景。无论如此,这场赌他周子木都是稳赢。

    这次看到一脸愤恨,或者说激烈要提升愤怒值好让自己战斗力爆棚的徐公子,周楠感觉好笑,竟莫名其妙地有点亲切。

    想当年他周大人十六岁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争强好胜,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锐气和棱角也被磨平了。

    这厮倒是有才,如果因为一场口角就从此不科举,我老周岂不是坏了人家前程。

    大家都是佛系青年,何必呢?

    以此人的才学,乡试怕是有门,进士科也能争取一下……不对,金举人,银进士,小徐的进士应该没问题。

    十六七岁就中进士,即便是三榜赐同进士出身,也不得了啦!

    按照明朝的用人制度,他回在六部关政三年实习。实习期满,会到地方上出任知县。

    以他的年纪,至少可以在官场上干上四十年。一路正印官干下去,就算熬资历,熬个正四品问题不大,前途一片光明啊!

    大家以后同朝为官,结个善缘交个朋友不好吗?

    周楠朝他点点头:“徐朋友好,来看榜呢?前日你我闹得生分,愚兄下来之后一想,密云、昌平两县生员共为名教中人,同气连枝,如果因为你我之事反目,甚是不美。那场赌赛只是戏言,徐朋友不必当真。”

    大家以后互相关注,开放朋友圈,当哥们儿处吧!

    “哼!”徐养大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满面傲骄。

    他抬头四十五度看天,阳光落到脸上,明媚的忧伤。

    这个逼装得至少要给九十九分。

    旁边,有昌平生员喝道:“姓周的,现在求饶已经晚了。乖乖向徐兄赔罪,从此退出科场。君子一诺千金,容不得你反悔。”

    “对!”

    “哈哈,知道厉害了吧,后悔了吧?”

    众生讽刺地大笑,周楠在大前天进考场的时候被搜身,形同羞辱。交卷的时候,又被段提学一通何啻,估计这一场考试是彻底地凉了。

    而徐养大的文章却得到了段承恩的夸奖,并不顾考试制度当场当范文朗诵,这一科不但能中,说不好还是头名。

    周楠心中恼怒,脸一沉,正要说话。

    一个奴仆模样地人挤进来:“大公子,中了,中了。”

    有书生急问:“徐公子中了吗,第几名?”

    那奴仆正是徐养大家的下人,刚才挤到榜前替主人看榜。

    此刻,他一脸的红晕:“恭喜大公子,第二名,第二名。”

    周楠紧张了,这徐养大果然了得,竟然拿了加试第二,看来,乡试也是稳了。这厮,倒是才华过人啊!

    也对,明年春闱进士科的都是精英,此人如果能够挤进春榜,也是一流人物。

    他得了第二,如果段提学顾虑到给我周楠头名影响不好,把我的名字扔在中间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我周楠岂不是要和今年秋闱绝缘,这……

 第二百八十九章 建模

    后人说起明朝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科。

    那一科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出了一大群内阁辅臣、各省督抚、中央部院大臣。李春芳、胡正蒙、张居正、杨继盛、张希贤、王世贞、马三才……简直就是闪瞎人的氪金狗眼。

    相比之下,明年的春闱也不逞多让。状元:申时行,未来的内阁首辅;榜眼,王锡爵,未来的内阁首辅……出的干才重臣并不比嘉靖二十六年少。

    徐养大能够和未来的申阁老王阁老同场较技,了不起啊!

    众昌平秀才纷纷拱手:“恭喜徐兄。”

    “徐兄的进士功名要到手了,预祝徐公子金榜提名。”

    ……

    徐养大面上露上笑容,再顾不得装逼,微笑点头:“同喜同喜。”

    虽说这小子才学出众,可你这样也太嚣张了点吧,会试还早,你先得过了乡试这一关吧?现在这么高调,别到了乡试考场却名落孙山,那笑话就大了。

    周楠道:“恭喜徐兄啊,不过,首先你得……”

    不等他把话说完,一个昌平秀才指着周楠骂道:“你这无行小人又懂得什么,科举制艺你还没有入门呢?”

    “对,外行人,还不快快向徐大公子赔罪,发誓从此绝了科举的念头。”

    众人纷纷叫骂。

    倒让周楠有点发楞,徐养大才拿了个加试的第二,至于这么狂妄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中进士了呢,他哪里来的自信感这么肯定。

    还真敢肯定。

    科举从北宋到明朝中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门科学。

    有好事者根据每期南北中三榜的录取率和中式士子的籍贯、年龄、出身,搞了个公式。通过计算得知,各省、府每届通过加试进入乡试考场的士子,最后的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左右,算是明朝版的建模。

    这次顺天府加试总共有一百二十名考生获取了乡试资格。按照这个比率,最后能够中举人的应该在五到六人之间。

    科举关系到国家干部的选拔,又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上升通道和切身利益,从来都不单纯。学政系统的官员在录取考生的时候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比如这种加试,一般来说在乡试时都会中几个的。否则,若是一个不中,搞这种加试岂不是多此一举,又如何面对考生们的熊熊怒火?

    百分之五的概率或许有些不靠谱,你就算得了第五,也未必就能拿到举人功名,但第二却是极稳妥的。

    周楠自然不知道这个公式和明朝科场的潜规则,他出身衙役,走的又是监狱、言官的路子,和教育系统也没多少交道。

    被众人这么喝骂,心中恼火:“徐养大,你得了第二,我自然是非常佩服的。周楠不是妒贤嫉能之人。你等如此不依不饶,有违君子宽厚之道。事情不到最后,如何就能断定周某就输了,若我得了头名,徐兄又怎么说?”

    “你拿头名,可能吗?”众昌平士子同时捧腹大笑。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秀才满头是汗地挤过来,看到周楠,大叫:“子木兄,你还真有闲情在这里和这些混帐东西斗嘴,快去看榜,中了,中了。”

    这人姓沈名宁,密云籍秀才,前番文人雅集和周楠倒是谈得来。。

    周楠:“什么中了?”过这关是肯定的,关键是得第几名。

    沈宁抚掌笑道:“恭喜子木兄,高中头名,举人和进士稳了。”

    “什么!”众昌平士气呆若木鸡。

    沈宁一把拉住周楠的是手:“走走走,别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他的力气好大,周楠禁不住被他拉着朝前走去。那头,早有密云的的秀才们在前面开道。

    一身大汗地挤到榜前,抬头看去,周楠二字霍然排在最前头。

    周楠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可算拿了第一。”他心中得意的同时,不觉又想。按说,这加试头名必然是要中举人中进士的,我自家事情自己知道,别到时候落了榜,成为打破这个规律的第一人啊!

    这个段提学,果然够意思啊!

    “什么,不可能,不可能!”突然,有人在后面大叫起来。

    转头一看,正是跟着跑过来看榜的徐养大。

    只见徐养大一脸的灰败,双手微微颤抖。愤怒值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是,他因为这个赌赛不能再参加乡试的缘故,即便有赛亚人二次变身,也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沈阳大喝:“徐养大,你可是答应过谁输了就从此退出科场的,现在又怎么说?”

    有他带头,众密云县的秀才也同时鼓噪起来:“对,徐养大,别忘记了。”

    “姓徐的,君子一诺,不要忘记了。”

    ……

    众人恼徐养大开地图炮,自然不肯放过。

    贡院外面聚了上千士子,见这边如此热闹,都强力围观。

    知悉此事之后,也跟着起哄:“对,说话得算话,今后徐公子你若进考场,那就是小人,天下士子共唾弃之!”

    这些秀才们都是读书不成,科举无望一把年纪的失败者,否则,也不可能落到来参加加试的地步。

    这个徐养大才十六七岁,风华正茂,进了前五,进士功名稳拿,怎不叫人嫉妒若狂。

    本着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面的原则,看徐公子倒霉,不觉幸灾乐祸,心中大快。

    拿到加试第二名,对徐养大来说本是一件大喜事。而且,自己已经彻底地过了心理那道关口,接下来的考试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从来没感觉自己想此刻这般匆忙自信,这般强大。

    可是,现实给了他重重击——输给了周楠,再没脸去参加乡试——难道我的前程就这么完蛋了?

    我又该如何面对家中的父母?

    想起严厉的父亲,想起世人的目光,徐养大心丧欲死。

    还算英俊的脸彻底失去了血色,双手颤得厉害。

    一个昌平秀才忙低声道:“徐公子,咱们走吧!”

    “不,不能走,作弊,这是科场舞弊!”徐养大惊天动地地叫喊。

 第二百九十章 也是高考移民

    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

    科场舞弊在明朝可是要掉脑袋的,从洪武年到现在,死在这个罪名上的士子和官员,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特别是明朝初年的南北榜案,简直就是杀得血流成河。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能震慑作弊者,实在是科举是社会各阶层唯一的上升通道。

    抛开贱户不论,即便是一个穷无立锥之地的农夫、城市无业游民,只要中了秀才,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统治阶级。一旦得了举人功名,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徐养大这话一说出口,周楠倒是吓了一大跳,心虚地朝周围看了看。

    “对,肯定是走了门子,咱们不服。”

    徐养大:“咱们要觐见学政讨要说法。”

    “对对对,找提学。”

    众昌平秀才一阵鼓噪,几十人朝学政衙门涌去。

    周楠面色大变,既想立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又想跟着过去。

    一个密云秀才拉住他的手,笑道:“愿赌服输,这徐养大这么输不起,没得叫人瞧不起。且不要理睬,咱们吃酒去。”

    沈宁也笑着说:“对对对,子木兄不用管他。你可是咱们通县这次加试的第一,明日大家都要回县里去,再次见面要等到八月秋闱。不如今日聚聚,为各位拿到考试资格的同窗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