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308部分

闲臣风流-第308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你就是徐文长?”周楠吃惊地张大嘴。

    “正是徐渭,怎么,徐某很出名吗?”

    周楠拱了拱手:“久仰大名,进入终于得见尊容,不胜之喜。”

    ……

    嘉善在雪地里也不知道立了多久,感觉一身都快冻僵了。

    里面一阵接一阵大笑声传来,看来,他们谈得不错。

    但身边的灯笼的光却逐渐微弱下去了,最后无声地熄灭。

    一刹那,黑暗笼罩过来。仿佛有无数条黑色的胳膊伸过来将她狠狠扼住,叫她喘不过起来。

    黑色的风,黑色的雪,耳边全是澎湃的风声。

    嘉善心中大惧,却咬牙忍受。

    正当她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一只温暖的手伸出来,耳边传来周楠的声音:“殿下,咱们走吧!”

    嘉善失去了力气,将头靠在周楠的肩膀上:“谈妥了?”

    “是的,没什么问题了。”

    周楠的目光也开始亮起来,亮得如徐渭一般。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前浙闽总督民族英雄胡宗宪的得力臂膀。在抗倭前线立过无数功劳,是嘉靖朝精英中的精英。

    在历史上,徐文长和解缙、杨慎一道被人誉为明朝三大才子。

    可惜,他科举不顺,终身只得了一个秀才功名。严党倒台之后,胡宗宪被逮捕入狱,徐渭只能离开总督府回了老家绍兴。

    就在去年,他得了内阁阁老李春芳的聘请,入其幕府。因与李春芳性格不合,便欲辞归故里。不料,李春芳不能容忍徐渭的辞聘,威胁徐渭归复到他的门下。否则,就以附逆严党罪论处。

    徐渭没有办法,只得留在京城,又投入景王麾下,成为王驻京办的总负责人,想就是借王府的名义以便脱身回家。

    看早景王的面子上,李春芳拿他也没有办法,只得放行。

    方才,徐渭和周楠相谈甚欢,道他可惜写信给景王禀告此事,想来王爷也不会将以往和周楠之间的龃龉放在心上。

    他提出一个条件,景王这次进京之后就不会离开。周楠既然侍侯在皇帝驾前,将来若有事,还请将消息传出去。

    这是让周楠做内应。

    我们的周大人还能说什么呢,现在他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为了自保,说不好只能加入景王阵营。

    从公主府出来,周楠心中叹息:周楠啊周楠,你一会儿是徐党,一会儿是帝党,一会儿是李妃党,现在又是景王党,节操呢?

    节操碎了就拣不回来了。

    ************************************************

    现在已经是隆冬,按说南方地气暖和,往年这年月气温应该不错的。

    但在南直隶段的长江上,天上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

    只一夜功夫,岸边的芦苇已经白了一片。

    一行官船正在大江上顺流而下,速度飞快。

    在最大那艘船的船舱里,一个面容苍白的男子正裹着狐裘瑟瑟发抖:“这什么鬼天气,凭地冷成这样,这还是南方吗,比京城还要冷上三分,船到什么地方了?”

    他并不知道,在七十年后,大明朝将迎来一个不长的小冰河期。

    虽然那已经是七十年后的事情,但现在的气候已经不太稳定了。

    一个太监模样的人将一口铜手炉递过来:“回王爷的话,已经到了太平府了,距离南京也就一日路程。王爷你冷得厉害,不妨在南京歇息几日休整一下。”

    那男子掀开狐裘,露出朱红蟒袍,接过手炉,怒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歇,歇甚?京城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一桌丰盛的饭菜人人都想吃,人人都在下手,迟上片刻,残羹剩水都捞不着。不歇了,一路急行。”

    “可是,景王殿下,陛下的旨意是让殿下你冬至那天才启程,提前这多日出发,怕惹得龙颜不悦。”

    没错,这个穿蟒袍的人正是皇四子景王朱载圳。

    裕王去世,和皇帝下诏让他回京过年的消息传来之后,景王甚至没有等到旨意就擅自出发了。没错,他这次回京是要去争储君之位的。表面上看来,他是嘉靖现存的唯一的儿子,可别忘记了,他还有个侄子,天子口中的“好圣孙。”

    如果不尽快回京城,搞不好人家就是下一个建文帝。而自己能不能变成另外一个成祖文皇帝,那可不好说。

    听太监这么说,景王大怒,一脚将他踢倒在地,骂道:“龙颜不悦又如何,听你们这些奴才的话,那才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皇帝现在就我这么个儿子,难不成还能将本王给杀了。杀了我,他就没人给他送终了。怕个鸟,有事本王担着。”

    这话已经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了,那太监惊得满面煞白。

    他也知道,景王殿下这几个月过得憋屈,压力山大,精神上已经处于崩溃边沿。

    正要磕头求饶,又有一个太监钻进来:“王爷。”

    景王心情正恶劣:“又有什么事?”

    那人:“徐渭有信来了。”

    景王:“徐渭的信?”

    来人道:“是,是徐先生的信。徐先生派来的信使还说,他感念王爷的恩情,替王爷办成了一件大事。不过,自承才疏学浅,已经回绍兴老家了。”

    “什么,姓徐的回家了,他这是看不上本王吗,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景王大声咆哮:“这厮被李春芳折腾得够戗,这才投到本王府中。现在李春芳不敢动他,他就回家去了,这分明就是在利用本王,过河拆桥的东西,可恶,极是可恶!”

    那人战战兢兢:“王爷你还是先看信吧,好象很要紧。”

    景王定睛看去,却见信上沾了三根鸡毛。忙接了过去,撕了火漆封口,仔细地读了起来。

    良久,他将信凑到蜡烛上烧了。

    接着放声狂笑:“事成矣,徐渭果然了得。也罢,本王不追究他的罪过了。传我令,从此刻开始,所有人不得下船,日夜不停行船。违令者,直接打杀了丢水里喂鱼。”

    “哈哈哈哈,成了,成了!”

    是的,徐渭信中说,宫中传言,皇帝的龙体一日不如一日,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景王可早做决断,提前布局。

    徐阶有意和景王联盟。

    除了徐阶,周楠在禁中可为内应。

    这才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

    景王殿下这次进京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望,结好朝中公卿大夫,做事不可如以往那般过激。

    ……

    景王是个很自大的人,徐渭的劝戒让他心中不快,禁不住自言自语:“养望,养望,姓徐的狂生到教训起本王来,孤看你才像血旺。”

    王府的船队很快过了南京,果然没有做任何停留就转进大运河,一路风驰电掣往北。

    雪继续落,江南江北都是如此。

    天空色做铅灰,一场碾碎万物的大风暴正在酝酿。

 第五百零二章 捅马蜂窝

    这一年的冬季比往年更冷些,一大早,当周楠到玉熙宫的时候就看到殿前缸儿里的水都冻得瓷实了。

    金四哥照例被小太监们叫过来帮忙,他提着一把金瓜锤正小心地砸着缸里的冰。

    大约是用力过猛了,一片冰渣飞溅而起,正好打到一人的脸上。

    那太监低声笑骂:“四哥儿,你就不能小些劲,我被你的冰打破脸不要紧,真把缸砸坏了那可麻烦,你可不是司马光。”

    众小太监都掩嘴偷笑。

    金四哥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俺最近力气比往常要大些,收不住劲,公公们莫怪……啊,周侍讲来了。”

    众小太监纷纷过来见礼。

    周楠一笑,问:“你们在做什么?”

    据金四哥说最近的武艺好象又强了许多,自从他做了锦衣百户之后,酒肉随便造。平日里没有事就在西苑打熬力气,有的是锦衣力士给喂招。

    只一个月时间,金四哥身上的肌肉越发饱满,可说是打遍禁中无敌手。不过,力量的提升让他的柔韧性下降了许多,控制不住力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金四哥回答说:“侍讲,天干物燥,须防走水,这缸里的水都冻着了,一但有事可如何是好?”

    原来,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制,很容易就被火点着了。因此,宫中都放了不少盛水的石缸以备不时之需。但这样也没多大用处,这四十来年,宫中已经走过三次水。到现在,仁寿宫还未完工,如果玉熙宫再被点着了,皇帝可就只能搬回紫禁城了。

    天气实在太冷,玉熙宫里又整日烧着地龙,消防压力极大。

    周楠:“这倒是桩麻烦事,大伙儿小心些就是了。另外,灶房烧火那边大家轮流看守吧,分成三班,四个时辰换一轮。”

    “是,侍讲。”众太监同声道。

    自从回到嘉靖身边之后,周楠十天中有七天住在这里。再加上黄锦今年入冬以来身体也不成了,日常事务基本都由周楠这个皇帝的私人秘书负责。

    好在这种总务的活儿周楠在现代社会也干过,倒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有种错觉,恍惚中自己已经变成了宫里的大太监,接了黄锦的班。好几次他都在梦中大汗淋漓地惊醒过来,伸手摸了摸裤裆,发现那活儿还在,这才松了一口气。躺下去,换个姿势继续睡。

    周楠又问:“陛下可起来了,黄公公过来了吗?”

    “回侍讲的话,万岁爷已经起来了,老祖宗正在那边侍侯呢?”

    周楠:“黄公公今天来得这么早啊,他不是受了风寒在家休养吗?”

    黄锦如今长期泡病号,一个月总要在床上躺上两三回,上次裕王去世他就没在,治丧委员会也无法参加。

    刚转身走了一小段路,一个小太监就追了上来,低声提醒周楠:“恩师,万岁爷今日心情不好,须得仔细些。”

    这个小太监刚从内书堂结业,被分配到玉熙宫听差,是周楠的学生,故尔称他为恩师。

    周楠:“什么事?”

    小太监:“回先生的话,好象是为海主事上的折子?”

    周楠皱了一下眉头:“海主事的折子怎么还送过来,不是让内阁直接驳回了吗?”

    小太监:“海大人一道接一道的折子上,若内阁每次都照例驳回,道理上说不过去,恐惹得科道物议。”

    周楠:“内阁若不方便驳回,司礼监可以留中不发呀,怎么还送到陛下御案前了,真是荒唐!”

    他和小太监口中的海主事正是大名鼎的清官海瑞,现任刑部浙江司主事,负责浙江一省刑监的慎刑。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海瑞应该在浙江淳安做知县,要嘉靖四十五年的时候才得了当时的吏部尚书陆光祖的推荐进京出任户部云南司正六品的主事。

    不过,历史因为有周楠这个蝴蝶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淳安做知县的时候,海瑞因为为人正直和当时的浙闽总督胡宗宪不和谐,顶牛得厉害。

    去年徐阶铲除严党之后,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朋友的原则,加上这位海清官威望实在太高,就推荐他出任刑部主事,负责的还是第一大司浙江。

    想的是,这家伙就是个大炮,掌管着法律,将来必定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

    老徐心中还有点遗憾:这海大人怎么不是进士出身啊,若有正经功名,老夫说不好还真要他入科道,没事就弹政敌玩,岂不快哉?

    海瑞是举人出身,后来竟然能做一县的正印官,最后更是巡抚顺天,简直就是杂流官的偶像。试想,如果周楠如果没有进士功名,也不可能走到那一步。

    却不想,进京之后,海大人对徐阶一点帐也不卖,根本就没有阿附徐门的想法。曾经有件浙江的案子走了徐阶的门路,徐首辅让海瑞送个人情,可人家不但一点面子不卖,还上折子弹劾徐阶,搞得老徐有点下不来台,直呼“老夫看错人,却被打了翻天印了。”

    和真实的历史上一样,海瑞大人是个正义感爆棚的清官,他到京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折子找皇帝的麻烦,这就是有名的《治安疏》。在这篇著名的奏疏中,海瑞大胆直言当时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责,同时劝谏统治者改正过失,实行改革,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奏疏中,海瑞说:“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

    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

    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

    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

    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这泥马已经是指着嘉靖的鼻子骂娘了。

    海瑞的品德自然没话说,周楠也是非常敬佩和景仰的。

    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觉得海瑞这么干甚为不智。

    嘉靖是什么人,他想做的事情岂是你上一本奏疏就能劝回来的。若有用,这四十多年早就被言官劝过来了,还等得到你海刚峰?

    在周楠看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费这个神做什么?反正嘉靖也没多少时间好活了,皇帝身体这种情况,就算有心振作也没有那个精力了。你海大人就算要劝,为什么不等到新君登基之后再说?

    其实,言官上折子骂大boss捞声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