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84部分

闲臣风流-第84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妙啊!”其他三人都高声叫好。

    “我先来。”熊推官微一沉吟,又看到紫萧头上插的一支梅花瓣钗儿,说一声有了,念道:“春到窗前手自忙,一枝试摘助新妆。”

    其他三个知事喝彩一声,洪知事接下一句:“清清约鬓消尘垢,点点歌鬟傲雪霜。”

    又有另外一人吟道:“对镜漫怜人共瘦,搔头不觉俗俱忘。”

    第三个念道:“夜来未忍轻抛却,留得仙标伴枕旁。”

    从他们所念的这几句诗来看,说得是美人在镜前梳妆打扮,见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好,就折下一枝春,插在头上。以花喻人,以人比花,倒是有些趣味。

    不过,这诗句放在明清诗词中只能算是中下,有点老生常谈只感,没有任何新意,实在普通。

    老实说,这种水准的诗词,古代读书人只要上过几年学,把“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弄明白,再读上几百首唐诗宋词,轻易就能作出来。

    算是这个年代读书人的基本功。

    诗句寻常,不过,女子们还是照例恭维了半天。

    最后轮到周楠。

    周楠有心在新上司面前表现,朗声唱道:“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洪知事摇头:“不通,不通。熊理刑以将梅花比人,你这句诗中却没有梅,紫萧姑娘可没你的份儿了。”

    “怎么就不通了。”周楠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笑着说:“洪知事你忘记了,熊理刑刚才拟题的时候说今日众姑娘姗姗来迟,咱们就以迟为题好了。推官给的理由是姑娘们梳妆打扮,故尔来迟,我却以为,她们是思念心上情郎,心中伤感,这才来迟,难道错了?真若再写梅花,却是跑题了。我这句诗中嵌进去紫萧姑娘的名字,切题得紧。”

    废话,如果依着熊仁的思路作下去,我心中没记住什么好的梅花诗,又如何出彩?

    听他这么说,紫萧眼睛一亮。

    熊推官哈哈一笑:“言之有理,子木,你这首应该是旧作吧,写得真是不错。不过,却有意尤未尽之处,咱们也不不联句了,你完整地唱将出来。若作得好,紫萧姑娘就归你。”

    此话正中周楠下怀,心中大喜,清了清嗓子,正要大大表现一翻。

    突然,楼下发出一阵响亮的喧哗:“打起来了,打起来了,要打死人了!”

    楼上众人一惊,同时朝下面看去。却见盐河边上的街上,一大群约莫十来人提着棍棒朝前猛跑。一边跑一边发出阵阵喧哗:“邻里的人都听着,江南的流民又欺到咱们淮安头上来了,若不讨还公道,岂不是叫人笑话咱们两淮无人焉!”

    “走走走,打死那些混蛋东西!”

    一时间,满天满地都是喊打喊杀的声音。

 第一百二十七章 昨夜星辰说端倪

    看到下面乱成这样,熊仁眉头一皱:“究竟是怎么回事?”

    洪知事:“禀理刑,应该是流民和码头的脚夫起了纠纷。这些福建、浙江、苏松的难民自去年流窜入我府地界之后,衣食无着,聚众滋事,很叫县府头疼。”

    熊推官:“去年府台不是命各县安置流民吗?”

    一个知事苦笑:“哪里有那么容易,原本城中就有两千多流民,安置了一千余人,眼见着就要办妥。可前两月苏、松地区唐应德一场大战,又来了三千多。”

    周楠听得心里奇怪,唐顺之不是打了一场大胜仗吗,怎么逃难的百姓更多。

    想了想,立即又明白其中原因。没错,唐顺之是抄了倭寇海匪的老巢,东南局势大定。问题是这些贼寇没有了归路,必然散落到各处为患。唐应德调去南京做户部尚书,已经被剥夺了所有权力。人事变换,下面的必然乱成一团。

    胡宗宪也得花许多工夫在能理顺军队和军队,军队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才谈得上逐一征剿残匪。

    老百姓可不知道苏松战局已经差不多快要结束,他们只看到到处都是流窜的日本矮子,依旧携家带口逃到江北来。

    这阵子,淮安城中到处都是流民,治安有恶化的趋势。

    熊推官好酒,正在《绿珠楼》里喝得爽利,被扫了兴头,道:“罢了,今日就这样。谁过去看看,将这事处置了。否则,等下天一黑,流民生起事来,须惊动知府和江防,要吃挂落,谁去?”

    礼刑厅负责刑狱,负责地方治安。眼见着天就要黑了,如果事态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等下宵禁,几大衙门里的兵丁一巡街,必然和百姓发生冲突,到时候一闹大,就控制不住场面,理刑厅众官都要担责。

    听到熊仁问,洪知事三人支吾几声,脚下却行得极快,转眼就走下了楼梯口。

    熊推官回头这一看,只看到周楠,就点了点:“周知事,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说罢,就一挥袖子也走了。

    看到众人顷刻间就散得干净,周楠一愣神。这才想起自己今日才是第一天到任,礼刑厅的情形尚一无所知,就算要去处置此事,也是茫然抓不着头绪。若是做错了,那是要负责任的。

    罢,既然上司有命,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就朝紫萧微一拱手:“紫萧姑娘,抱歉,公务在身,下官先告辞了。”

    紫萧却拉住周楠的手,笑道:“周子木那首诗尚未作完,何不念完再走?”

    周楠心中丧气,他本打算用这首诗在上司面前大大出彩。如今正主儿走了,还念个什么劲?

    就一脸为难道:“紫萧姑娘,你看我这不是有急事吗,上头交代下来,如何能够耽搁?”

    紫萧将身子贴过来,腻声道:“不依,不依,念两句诗也花不了什么工夫,难不成大名鼎鼎的周子木后面却作不出来?”

    周楠刚才所念的诗句“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中嵌进去了一个萧字,明显就是写给她的。

    周楠的诗词如今在淮安已被人到处传唱,青楼里的姑娘和文人雅士诗酒唱的时候,若不吟上一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了。

    隐约中,周楠已经得了风流才子的名声。今日若是能够让他将这首诗做完,姐妹们一唱。她紫萧必然行情看涨,说不定还会成为淮安城里的花魁,如何能够放过?

    周楠被她缠住,又定睛看去,就看到她纤细玲珑的身姿和盈盈一点红唇,小腹中顿时一热,低声笑道:“姑娘叫我作诗,总须要给些好处,哪里有白写的。”

    当下就念道:“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啊!”几个女子都瞪大了眼睛,低低一声惊呼。

    不同于窑子里五十文一次,公鸡对母鸡,公鸭对母鸭的量贩式快餐。如《绿珠楼》这种地方,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人肉交易。

    在明朝,《绿珠楼》是高档会所,是文人骚客达官显贵的社交俱乐部,大家都是体面人,要的是一个雅字。

    楼子里的姑娘不但要生得美,还得能诗能文能唱,如此才和文人们有共同语言。

    因此,这些姑娘从小就被老板买回来,请先生教授文化和曲艺。很多人的文化水准,并不比秀才举人低。

    一个出名的花魁,相当于后世的影视明星,受到世人热烈的追捧。

    其实,楼中的女孩子,就声色艺来说谁也不比谁差多少。要想上位,就得有一个契机。今日大名鼎鼎的风流才子周子木就在眼前,如果能够让他给自己写一首诗词,这名声就算是打响了。

    正因为从小读书学艺,楼中的女孩子们对于诗词的鉴赏力是非常高的,如何不知道周楠这首诗的妙处。

    此诗分明是说一个青年书生和一个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心中伤感。

    此诗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中说,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这一句化用的是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化用得妙不说,其中哀怨缠绵处甚至更胜一筹。

    众女被那沁入骨子里的相思震撼了,心中都闪过一个念头:诗才天授,妙笔生花,世界上果然有天才一说。这个周大人难道是哪个唐宋大家转世投胎。对的,也只有唐宋先闲才能有如此大气诗章。好个周子木,就算放在盛唐时,也有一席之地。

    同时心中又有一种强烈的嫉妒:紫萧真是好运气,此诗一出,不但我淮安,只怕整个两淮都会传唱开来,想不成名也难,今年的花魁头衔定也。

    紫萧双目中全是朦胧的水气,又是激动,又是崇拜,又是倾慕,低声说:“多谢周相公赠诗。”

    看到她满面春色,周楠内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也罢,此诗虽说不能在上司面前出彩,能获得美人一笑也是值了。促狭念起,就咬着她的耳朵道:“听说紫萧姑娘吹得一手好曲儿,若你要谢我,有机会倒要聆听姑娘的天籁之音。”

    这话说得暧昧,紫萧小脸更红,羞得头都抬不起来:“相公有请,敢不从命,我这就推了应酬静侯光临。”

    风花雪月需要,可差事要紧,周楠又笑道:“姑娘美意心领,今日这差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怕是没工夫再来。”

    听他这么说,紫萧心中不舍,突然说:“周相公,洪知事他们分明是欺你新来,要将这烫手热山芋丢给你。”

    不等周楠问,紫萧又说,朝廷发旨叫地方官妥善安置流民。官府也使了很大劲,可效果乏善可陈,不安置还好,一安置,流民却是越来越多,已经有不少官员吃了朝廷训斥。这事做好了是你应尽之务,但凡错了一点,就要倒霉。

    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自然没人愿意干

    听她说完,周楠眉头微微一皱,道:“多谢姑娘提醒,在下告辞。”

    出了《绿珠楼》早有四个理刑厅的衙役全副武装等在那里,上前见礼说:“我等已经得了熊大老爷的命,今日悉听周老爷差遣。”

    说句实在话,听了紫萧的话之后,周楠心中有点窝火。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统治阶级最怕的就是民间的群体事件。因为这种事情一发生,陷入狂热中的群众很容易情绪失控,激起愤怒的火花。

    这火花表面上看起来很微弱,可你并不知道它会最后落到什么地方。是汪洋大海中瞬间熄灭,还是掉进火药桶里立即剧烈爆炸。

    前朝因为民变使得一个庞大王朝轰然倒塌的殷鉴不远,不能不小心对待。在明朝,后来的李自成张献中就不说了,即便是弘光中兴那个年代,也时不时会发生几起民变和农民起义。

    这种事情相当棘手,一个不妥当,自己就要变成背锅侠。

    表面上看起来,熊仁是一个豪爽宽厚的人,而洪知事他们也是一团和气,可一旦今天这事处理不好,知府追究下来,所有的挂落都得周楠自己去吃。这才是:有好处我上,有麻烦你这个新人顶上去。

    木已成舟,再气恼也没用,现在最要紧的是想想该怎么把差事干得漂亮。

    因为是新人,不熟悉情况,没有经验,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官府的头衔。

    而官府的威严从何而来,就是这四个衙役。他们身上的武装代表的是暴力,直接体现了国家这个暴力机器的意志,现在最重要的是掌握这部机器。

    周楠也不摆所谓的官架子,客气地对四人一点头:“大夜里叫大家从家里叫来,各位辛苦了,这是赏给你们的鞋袜。”然后就将一锭一两重的银子扔过去。

    要想马儿跑,就得喂把草,不然等下若是有事,谁肯为你周大人卖命。

    看到钱,几个衙役大喜:“谢周老爷赏赐,老爷放心,我等定会护得你周全,叫刁民近不得老爷的身。”

    周楠点点头:“好,等下你们听我命行事就是。对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要械斗吗,说说。”

 第一百二十八章 感恩恩师

    五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为首那个衙役听到周楠问,答道:“流民衣食无着,做奸犯科者有之,在码头扛包出苦力者有之。不过,这年头天上不落黄谷,就算你要要做大奸大恶之徒,也得花些力气才成。其中就有些流民以往在老家吃惯了松活饭,不肯受苦。就在街上摆摊给人耍卦、拆字、卖打药骗人钱财。”

    “其中有一个姓郝的,以前是浙江新昌人氏,听说还是当地庙祝。倭寇乱起时,携妻带小一口气从浙江逃到淮安。路上盘缠花尽,只得将他随身携带的女娲神像摆出来,乍称女娲娘娘附体,哄些香火钱维生,听说还在本地收了十几个弟子,有些名气。”

    “女娲娘娘主子嗣,其中有一个妇人常去他摊前求告,舍去了不少钱财。此妇人的丈夫体弱多病,做那事的时候常感力不从心。就在昨日,夫妻蹲论,也不知道这家男人怎么回事,竟使得那妇人难以自执。兴起之时,大叫一声‘感恩恩师,得此快活。’那家男人顿觉不妥,今日白天想了一气,怀疑自家婆娘和那郝庙祝有私,就纠结了邻里熟人要打上门去。”

    古人的基层组织严密,以乡里和血缘为纽带聚住在一起,很抱团。尤其是逃难的百姓,受人欺负,同乡人都要站出来。

    于是,这事一起,双方的人越聚越多,眼见着就要酿成流血事件。

    周楠一阵无语,这什么裤裆下的烂事啊!据刚才衙役的讲述,那个郝庙祝其实挺惨的。明朝有一整套完整的国家公祭系统,每个府县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