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臣风流 >

第95部分

闲臣风流-第95部分

小说: 闲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楠喝道:“住口,这种女人是能惹的吗,鬼知道她们有什么规矩,别自找麻烦。”再说,这女子又那么丑。真去她那里坐坐,还不知道是谁占便宜谁吃亏。

    回到租住的寓所,周楠一边说话和王二说话,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起行装。

    待到收拾停当,就将一枚一两重的散碎银子递给荀芳语,叮嘱道:“我估计会回家呆上三五日,这是你这个月的月份,你留在这里,关好门户,无事别出去。”

    荀芳语一脸的冷淡,接过钱转身就走。

    她呆在这里已经十来日,从头到尾就没有和周楠说过一句话。

    周楠自己也说不清楚和她是什么关系,又怜她身世可怜,任她住下。反正一日三餐管饱,就当是养个小猫小狗。

    “好了,咱们走。”想起家中的妻儿,周楠有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王二吞了一口唾沫:“伯父老爷,小侄忙于公务,到现在还粒米未沾牙,先前已经在小得月楼叫了酒菜,祝贺老爷你喜得麟儿。”

    周楠大怒,骂道:“你这厮,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吃喝,打主意打到我头上来了。这顿饭钱你出。”在这一段日子里,王二时不时跑周楠这里来蹭饭,又不好赶他走。

    这厮的工食银子虽然比不上周楠,可油水却足,每月收入加一块儿,比周楠还多。

    王二忙赔笑道:“伯父老爷,总得要吃饭啊!我叫的那条船要等上一个时辰才到,现在去码头也是干等。”

    正说着话,荀芳语面无表情进来,将一个包袱塞到周楠手中。

    “这是什么?”

    六小姐依旧沉默不语。

    周楠打开来一看,里面都是婴儿的小衣小帽:“六姑娘是刚才去隔壁杂货铺买的吗?多谢了。”

    荀芳语还是不说话,自去天井里洗衣裳。

    不片刻,小得月搂的伙计就将酒菜送来。

    吃过饭,见时辰差不多了,周楠去了码头。恰好王二找的那条船也倒了,就登船沿着大运河向北走了五六里地,就到了清江浦。

    清江瀑乃是大运河和淮河的交汇处,也是淮安的北大门。这地方是交通要冲,也驻扎了许多衙门的派出机构。有盐道,有漕运,还有河道。另外,军方大河卫也有一个水关。理刑厅也在这边号了一座院子,驻了十来个兵丁查缉水上走私贩私的不法分子。

    就连安东县其中一个巡检司的治所也在距离清江浦六里地的长江下游的草湾镇,不过,那个巡检上个月死了,又没有子嗣,那个职位就空了下来,等待朝廷任命新人。

    原来,清江浦正是安东县和山阳县的县界。说起来,山阳县的地盘挺小的,就其总面积而言,安东至少是它的五倍。

    不过,一个县级行政区的划分看的是人口和gdp总量。山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反过来是安东的十倍。

    说起这清江浦这个地方,在明朝历史上可是鼎鼎大名。正德朝的时候,宁王谋反,武宗皇帝御驾亲征讨。可天子亲军刚走到江南,一箭未发,那头捷报传来,王阳明已经彻底讨平判军。

    正德皇帝很是失望,只得班师回朝。经过此地,见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了。也可能他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回京城之后不久就因病驾崩。

    正德这一死,因为没有子嗣,这才有如今的嘉靖皇帝继位的故事。

    老实说,这地方的风景真的不错。周楠是个喜欢旅游的人,以前在安东县衙门做师爷的时候,就带妻子来这里游玩过。不同于大运河其他河段水流浑浊,此地的河道经过淮河水的灌注,清可见底,碧蓝如带。河边镇上尽是厅台楼阁。倒影水中,如同一副水墨山水画。

    只不过,此刻天色已晚,黑漆马乌一片,也没风景可看。

    周楠挂念刚出生的婴儿,只催促船只快走。

    走了一段路,眼见着就要进入淮河。

    前头灯火通明,就有一条小船靠过来,喝道:“停下来,过去的不行。”很古怪的口音。

    话音刚落下,就听得“咻”一声破空声响,一支羽箭就钉在船舷上。若是再偏上一迟,就要射中船夫。

    船老大惊得满面煞白,忙将竹蒿刺入河底,叫道:“别放箭,别放箭!”

    周楠定睛看去,只见那船上载者五六个浑身披甲的士兵,为首那人个头极矮,身上穿着竹甲,腰别一长一断两把倭刀。

    远处,还有五六条打着灯笼的小船在水面上来回警戒。

    大运河本不宽,如此一来,整个水道被彻底封住。

    “难道是倭寇来犯?”周楠心中一惊,又失笑:“淮安已经深入内地,倭寇怎么可能跑这里来。淮安附近到处都是驻军,难道他们都是摆设?”

    明朝和倭寇打了几年仗,福建、浙江不少海匪都加入倭寇做了汉奸。但倭人那边也有不少人投到明军这里来,显然这个倭人就是如此。

    周楠走到船头,对那个倭人一拱手:“这位将军,本官乃是府衙理刑厅知事周楠,有公务在身,需要过江,还请行个方便。”

    那倭人军官:“过去的不行。”

    周楠皱了一下眉头:“敢问你是哪个衙门的,盐道、河道还是大河卫?叫你们的官长过来说话。”

    “过去的不行。”

    周楠气恼:“你就会说这一句话吗?”

    “哈哈,他还真是只会这一句话。”船上的士兵发出一片哄笑。

    笑毕,又有一人喝道:“老子们是孝陵卫的兵,我不管你是什么鸟毛知事。得上司令,在此查缉不法之徒,所有船只都不许过去,否则杀无赦。你这厮少在老子面前抖威风,惹恼了,一刀剁成两段扔江里喂鱼。”

    说完话,那五六个士兵纷纷跳上船了,对着船夫一顿拳打脚踢,抢了他们身上的钱财和备下的干粮,呼啸而去。

    周楠好歹是个官,那群军汉倒是不敢无礼,但打狗还得看主人脸,顿觉颜面大失。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个九品文官遇到孝陵卫这种天子亲军,也是无可奈何。

    船老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鼻血问周楠:“周老爷,现在怎么办?”

    “一群土匪。”周楠铁青着脸,他穿越到明朝之后还没有受过这样的气。尤其是在做了安东县师爷之后,一路顺风顺水。今日一口气憋在胸口,念头怎么也不通达:“先将船靠岸,歇上一夜,明日看情形再说。”

    理刑厅在清江浦镇上自有一个知事所,周楠决定先在那里住上一晚。

    知事所的人见上司光临,急忙把他迎了进去,有准备了几样小菜,温了一壶酒给周大人洗尘。

    又有一个书办在旁边作陪,态度极是恭敬。

    周楠喝了两杯酒,心气顺了些,就好奇地问:“郑书办,这水上在闹什么,缘何封路?”

    郑书办:“卑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只晓得是孝陵卫在公干,他们封住水道,别人也没法子。”

    周楠更是好奇:“运河关系到漕运,孝陵卫好大胆子。对了,孝陵卫不是驻在南京吗,怎么跑淮安来了。”

    郑书办:“淮安有个孝陵卫的百户所,他们是天子亲军,莫说地方官,就连兵部也没管辖权。他们要封水路,谁敢过问?”

    “孝陵卫是天子亲军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郑书办:“周知事有所不知……”

    原来,天子亲军有二十六卫。分别是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永清左卫、永清右卫。

    这二十六卫职司各不相同,比如锦衣卫负责诏监狱,是个特务机关,金吾、羽林等十九卫,分别掌守卫巡警。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按照明朝卫所制度,一卫有兵五千六百人。如此算来,天子亲军数量倒是非常庞大。

    不过,土木堡之战之后,二十六卫随天子出征瓦剌,全军覆灭。如今大多只是一个名号,既没有兵,也没有什么实权。

    因此,朝廷就将这二十六卫重新编制,合成十三卫。

    和其他亲军驻扎北京不同,孝陵卫则留在南京。顾名思义,就是守太组朱元璋陵寝孝陵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南京的孝陵卫不呆在南京,跑淮安来做什么,还设了一个百户所。

    原来,古代帝王的陵寝规模宏大,并不像后人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封土堆了事。除了山岳陵,还得建祠,修大殿,每年都要花许多钱修葺维护。

    另外守陵的几千人马吃喝拉撒都需要钱,朝廷每年给的那点俸禄银子和微薄的军饷可养活不了他们。

    孝陵卫中的殿堂、楼、亭、陵墓每年都要维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所使用的琉璃瓦和地上的金砖,都需要从淮安府这边烧制。

    所以,孝陵卫的官军就借这个由头在这里设了个百户所,驻了两百人马,负责物资转运。因为是天子亲军,也没人管,靠着走私,倒也有不少入项。

    听郑书办说完,周楠心叫一声晦气:原来是这么一群只对皇帝负责的军痞,本官今天受的这个气还真是没地方出了。

    正在这个时候。突有一兵丁兴冲冲来报:“郑老爷,可算是寻着人了,现正关押在牢房中。这下好了,总算可以跟上头交差,睡个安稳觉了。老爷,这人是现在交给孝陵卫还是天亮再带回府城……啊,周老爷……见过知事老爷。”

    郑书办笑道:“好,你先下去歇着吧,先将人看好,明日再说。”

    周楠:“什么事?”

    郑书办打了个哈欠:“还能是什么,估计是小的们在巡夜的时候抓到行迹可疑之人。也没什么大事,明天再说。”

    不知道怎么的,周楠突然起了疑心。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世界真小

    从刚才那兵丁跑来说的“郑老爷,可算寻着人了”这句话可以得知,这个被捕的人犯郑书办显然认识。

    “那么,他又为什么要瞒住我呢?”周楠这人有个天生的禀赋,非常细心。

    发现其中的不对之后,周楠故意说:“闲着也是闲着,本大人今夜无事,索性就审审那个犯人。”

    郑书办面色一变:“周老爷,一点小事何劳你亲自出马,不用理睬的,先关一晚上吧!”

    他越是这么说,周楠越是好奇心爆棚,摇头:“不不不,本官身为理刑厅知事,自然要勤于政务,遇事如何能够不管。”

    郑书办见周楠执意要审问那个犯人,一咬牙,冷冷道:“周知事,这事卑职还真没办法同你讲,也劝你别过问。卑职这个一亩三分地可不归你管,还请大人还是早早去安歇了,休要给大家找麻烦。”

    他不说还好,一说,周楠心中就腾起了一股邪火。这鸟人竟敢对本官无礼,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胆子。

    周楠:“好个混蛋东西,你什么身份,这里也有你说话的地方,本官也不跟你费口水,牢房在那里,带路,我要去审。”

    “你敢!”郑书办大叫,一把拉住周楠的袖子。

    周楠也不废话,一记耳光抽到他脸上。

    他何等气力,郑书办顿时被抽得眼冒金星,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等到醒过神来,才发现自己面脸都是鼻血。而周楠已经出了门,他心中大骇,嘶声对手下喊道:“快快快,快拦住他!”

    可兵丁们面面相觑,又如何敢去拦。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衙门,官大一级压死人。

    周楠进了理刑厅设在清江浦的班房,却见屋角坐着一个大约三十出头的青年书生,一身谰衫,竟是个有功名的秀才。

    那人见周楠一身官服进来,颤声大叫:“人不是我杀的,人不是我杀的,这是个意外……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救命啊,救命啊!”

    听到这话,周楠直感觉一股凉气从脖子后生起,直冲脑门,继尔大喜:政绩来了!

    刚才郑书办阻拦他和犯人见面,原来这其中涉及到一桩命案啊!看他态度,说不好也牵扯其中。这鸟毛书办先前见我的时候不动声色,心理素质真好。

    周楠在府衙受尽排挤,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末岁考定然会得个下下。如此两三年,年年考核不过关,怕是要被罢官免职。

    今天如果破了这桩人命官司,卓异考评妥妥到手,真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

    周楠厉声大喝:“你这秀才的事发了,还不从实招来。我们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说!”

    那书生显然是受惊过度,整个人已经迷糊了,只翻来覆去说:“人不是我杀的,人不是我杀的,冤枉,冤枉啊!”

    周楠皱了一下眉头,这书生显然是已经精神崩溃,如此问下去也问不出什么,得给他来点刺激的。

    正要端起班房里一盆冷水给他浇下去,给书生脑袋里过热的cpu降温。

    突然,周楠举着蜡烛照了照那书生的脸,禁不住低呼一声:“荀秀才!”

    没错,这人就是丁夫人的儿子,荀芳语的异母哥哥荀秀才。

    说起荀家,周楠就气不打一处来。他那日被丁启光摆了一道,手握荀举人信件,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被荀家硬栽一个丑女做妾,平白养荀六小姐一辈子。这也就罢了,问题是做了丁启光亲戚,自己在府衙里受尽排挤,仕途无亮,前程尽毁。

    现在荀秀才可算落到我手里了,又涉及到人命大案,若不用来好好做篇文章,我周楠这辈子就是白混了。

    当下,周楠忙一把抱住荀秀才,使劲摇着,大声安慰:“大公子,没事的,没事的。你看看我是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