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456部分

贞观帝师-第456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李世民感叹朝廷缺钱,而夏鸿升早就想对现有税制这只“青蛙”烧温水了。

    于是如愿以偿的听到李世民提出的问题,夏鸿升笑了起来,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微臣得先问陛下一个问题。”

    “问。”李世民见夏鸿升这种笑容,就知道他这是又要搞出些什么东西了,于是往后靠了靠,找了一个舒服的坐姿,准备好好听听夏鸿升怎么说。

    夏鸿升行了一礼,问道:“陛下,这士农工商,天下四民,依陛下来看,何者最为富裕,何者最为贫寒?”

    “农者多贫寒,商者多富裕。士者多权贵,工者多徒劳。”李世民顿了顿,说道。

    这话反倒是叫夏鸿升一愣了,看来李世民对于天下四民的认识,十分客观,并没有回避,这一点比以前好多了。

    “陛下圣明!陛下能够如此客观的看待天下四民,臣当为大唐恭贺!”夏鸿升起来郑重的行了一礼,然后又说道:“陛下所言一点儿没错。然而历朝历代,正税算到最后,都算到了农人身上,富者贵者,虽也纳税,然其坐拥佃户,到最后其实还是到了农民的头上。商人纳税,却又少之又少。打个比方好了,就好比现在陛下想要钱,眼前有个两个人可要,一个是微臣,一个是上回陛下到庄子上去的时候,吃臊子面的那家老农。敢问陛下是问谁要钱?”

    “自然是问你要!朕要是狠心下来盘查于你,你这臭小子估摸着都能富可敌国了!”李世民冲夏鸿升没好气的说道,语气恨恨的,对夏鸿升这么有钱且这么能挣钱感到很是眼红。

    “呃……陛下,话不能这么说……”夏鸿升挠了挠头,说道:“可陛下您看,若是依照现下的税制,当以丁身为本,那老农家成年的男丁有仨,算上他自己,就是四个人头,就得按照四个人来纳税。微臣呢,只有一个人,却是只须那一人份的税收就是了。当然,税收复杂,不是这么简单,咱们只是做个比方。可陛下您看,微臣的家财,要比那老农家多得不知道多,却还不如那老农家缴纳的税多。若是微臣现下不做官了,回家了,做了商户了,那微臣要缴纳的税就更少了!陛下您说,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古以来,朝廷分地于民,故征税皆以人丁为算。你既为勋贵,自然不能同那老农来比。若你亦是民户,而非我大唐泾阳候,你又岂能逃过租庸之法?”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

    “微臣若不是泾阳候,只是一平民百姓的话,以微臣挣钱的法子,或也能成就一方富贾吧!”夏鸿升说道:“可微臣给朝廷交的税,还是比那些老农要少。这就好比您要十分钱粮,问那富甲一方者只要三分,却问那整日里刨土求食的贫寒百姓要七分,那自然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了。大量的财富全都握在了富人手中,朝廷只能眼巴巴的从那些贫寒百姓的手里面挤一点夺一点,百姓负担及重,朝廷抠出来的也极少。这样一来,朝廷当然没有钱了。”

    李世民无言以对,他能听明白夏鸿升所说的话。

    “那依你来看,朕既不改问那老农要钱,又该如何问你要钱?”李世民坐直了身子来,神色有些肃然的问道。

    听他这么问,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是认真起来了,于是也严肃起来,郑重答道:“改革税制,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李世民一惊,眼中猛然凝了起来,紧紧的盯住了夏鸿升。

    夏鸿升面色坦然,对视着李世民。

    李世民心头狂跳了几下,又迅速的平复了下来。看了看夏鸿升,见他无波无澜的样子,说道:“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你可知道,这句话若是传出去,明日早朝之上,群臣弹劾,甚至于不惜以头触柱,也要将你置于死地。便是朕,都保不了你!”

    夏鸿升笑着点了点头:“臣自然知道。”

    “那你为何……”

    “臣要这大唐哪怕是一点一点的挪着,也要跳出那历史怪圈,万世永昌。”夏鸿升打断了李世民的疑问,面带微笑,伸出了两根指头来,比出了两寸来长的距离,说道:“制盐之法,是挪了这么一点儿;新式骑具,是挪了这么一点儿;建军校,兴格物,成立军机坊,是挪了这么一点儿;夺东瀛,占林邑,是挪了这么一点儿;制火器,造火炮,是挪了这么一点儿……如今改革税制,也是挪了这么一点儿。这一点儿虽少,可一点一点的挪着,就能使大唐变得更好,变得更稳固,变得更富强。就能使百姓越来越热爱大唐,越来越崇敬大唐,使百姓同朝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融洽,越来越互信……等这一点儿一点儿的加起来,长久之后,大唐就能够跳出那个历史怪圈,真正的万世永昌!”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67章 帝王问税

    李世民虽然骄傲,甚至于有些自负,可到底雄才大略是真的,想要让大唐万世永昌,也是真的。

    听到夏鸿升这么说,纵然已非轻狂少年,却也不仅心头一热,一股当年万军阵前手持长槊,直指敌阵的万丈豪情突然汹涌而来。

    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李世民看向了夏鸿升,沉声说道:“夏卿,且细细道来!”

    “以人丁为本,则有户财多而丁少,其逃过不少应纳之税,国家也少了这些收入。以资产为宗,则多财多地者多缴,少财少地者少缴,贫寒百姓者,无有重担,富贵一方者,亦有应责,如此一来,税收更加公平,因为无人能够逃过交税,国家也能够多有收入。”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税制若要改革,最关键者有两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此其第一核心内容。另一核心内容,乃是工商入税。且容微臣逐一为陛下说解。”

    李世民点了点头:“夏卿请讲,朕当洗耳恭听!”

    这话说得相当客气,都洗耳恭听了,夏鸿升自然明白李世民已经提起了重视来。

    于是又说道:“这唯以资产为宗,而不以丁身为本。就是在税制上,改变自古以来按照人丁收税的原则,改作以资产多少来定税赋多少。如此一来,不管他人多人少,皆按照其所有之资产来算,资产越多,纳税越多。这就是从富者身上收取更多的钱粮财物来;资产越少,纳税越少,寻常的百姓就可以减轻生活负担,也更加支持朝廷。”

    “那如何做到使富者多税,贫者少税?”李世民又问道。

    “天下户口,当由所在刺史、县令据实之人户,依贫富评定等级差科,以等级差科来差派徭役及科税,多者多差派,少者少差派,不准按旧籍之人丁、田亩、租庸调数去摊及邻保。朝廷每年做出预算,预算出朝廷支出定出之总税额,各地依照朝廷分配之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主户及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之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来。定下收纳时限,比方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既以户税取代租庸调,则租庸调及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之税,朝廷可做一番普查,以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定期重新普查,重新均平征收。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两税之外,皆以枉法论。”夏鸿升说道。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夏卿啊,你可知若真很要以此法而行,那会如何?”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自然是天下富者贵者地主者,皆痛骂微臣,痛恨朝廷,想方设法,万般阻挠。”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还有士族门阀,皆欲将你除之而后快。”

    “然寻常百姓者,无不对朝廷感恩戴德,对陛下奉若神灵。”夏鸿升笑了笑,继续说道:“不仅如此,随此税制,另可有青苗法来保证农时,在每年青黄不接,亦或是天灾致使土地不收时,由据其资源而接受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官府。如此一来,一则大大增加了朝廷之收入,也免去了百姓青黄不接土地不收之时的危急,使之可以维持耕种。”

    李世民听得仔细,听完之后,思索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且不论此税法之阻力,单看税制,的确可一改如今之困。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百姓少了负担,朝廷多了收入。的确是一种极好的税制。方才夏卿说税制改革,有两个核心之内容。一曰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二曰工商入税。那这工商入税,又是如何?”

    “工即手工行业,商即从商行业。工商者,自古便有。然其税目却不多。对商旅课征的关市之赋,对矿、林、漆等土产课征的山泽之赋,对出售剩余物品等杂项收入课征的币余之赋,仅此而已。从事工商者,逢圣德之君,则少税而国无所收,逢暴敛之王,则苛捐以伤其本。都不是好的情况。”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若逢盛世,工商之所得蔚为可观,可若是如同现在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可若是商税收的太重,则又无人从商了,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经济,朝廷也失去了这部分的收入。工商者亦为天下之民,亦当纳税。其税宜目多而数少,薄纳而广收。比方说商户所得税,即对商户生产经营之所得来征收一些税;比方说个人所得税,即对工商业者其各自之收入所得征收一些税……诸如此类。另外,朝廷可以将各行各业有所划分,一部分行业的税收要交给朝廷,统筹安排,另外一些行业的税收,可以交给地方,用于地方之运作。自然,税种虽然多了,但是每一项却可以少收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说收税的税种比现下多一些,但是都少收一些。如此一来,既不会过于加重商人之负担,又使得朝廷和地方县衙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了税收收入。”

    李世民听得有些愣,也是古代没有那么多另类的词汇,否则,李世民估计就要说上一句脑洞真大了。

    “这……夏卿所言之税法,岂不是将富贵者工商者,全都得罪完了?”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来:“夏卿也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此一来,这天下富贵者与工商者之利都受了损,岂不是要生出异心来?此法若出,必然搅动风云,恐惹天下之乱。”

    “自然,商户要缴纳各种税款,必然自身的利益就受损,所得就少了。定然要反对。”夏鸿升笑了笑,说道:“不止是商人,人都是逐利的。只要使其看到,纳税之利大于不纳税之利,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反对,反而会拥护了。”

    “哦?”李世民不禁往前探了探身子,问道:“利从何来?能使其愿意多缴纳税款?”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68章 堵不如疏

    两税法之中,虽然一改自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它有了“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般规定,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同时,也将商人纳入了征税的范畴之内。不过,却只有一句“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而已。对于向商人征收何种税目,征收多少,却未有做出一个细致详尽的划分和规定来。

    盖因古人并无商品经济之意识,对于商人,也只是按照户头收取了户税而已。

    或者说,其实在古时候,统治阶级,也就是“士”这一阶层,对于商品经济,其实是有一种潜意识中的恐惧心理的。封建阶级对于资产阶级潜意识中本能的恐惧。因资产阶级的壮大,必然危及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

    这一次,夏鸿升准备将工商写入税制,同时也准备朕将一些常见的商业税种加入到税法之中。

    同样的,商人的权利,也借此机会得到一些李世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内的解放。

    “陛下,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所以农人贫困,他们本身所能够创造出来的财富基数就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基数上面,朝廷要收税,农民要生活,可东西就那么多,所以就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苦,朝廷的收入也不多。”

    “不错,百姓之苦,朕看在眼里,所以朕才减免赋税,重新丈量土地,划分田亩,力图使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

    夏鸿升又继续说道:“而商贾呢?说得难听一些,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依仗自己富厚的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